关灯

拜礼和揖礼

0
回复
60
查看
[复制链接]

7469

主题

13

回帖

750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501
发表于 2021-11-25 09: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先人行礼与起居方式有关。一直到宋代前,正规场合都多用正坐,就是跽坐。拜礼是源于正坐方式的礼仪,孑遗到今天的跪拜礼可以看出先民席地而居的起居习惯。故此,礼仪按照跪坐与站立可粗分为两大类,拜与揖。% q, ~) o4 X0 c1 ~4 U: D
, m4 o7 b; I: v9 i. h& J1 b: J
  凡“拜”必先跪坐。《说文》:“跪,拜也。”段玉裁注:“所以拜也。”就是说,跪是用以行拜礼的,因为古人席地而坐,直起身来作“长跪”姿态,才能行拜礼。' c- ]. G& ]" S1 u( `+ V+ L
$ M) j: Q/ v: W& I; B6 q1 R3 t/ X# k
  “揖”是拱手礼,以站立姿态不需跪拜,礼节较拜礼要轻一些。《史记·高祖本记》:“郦生不拜,长揖。”《汉书·周勃传》:天子“至中营,将军亚夫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所以,揖礼用在较轻的场合,或者作为军礼相见。
" U- p) e9 s+ O4 b5 P  E4 \5 b, W( @+ m# g! w
  而跪拜礼,因行礼姿势不同或行礼次数差异,而有不同的名称,但它们统称为“拜”。《周礼·春宫·大祝》中有“九拜”(注意,这是九种拜法,并非后世误解的拜九次。):“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东汉郑玄注:“奇拜谓一拜也;褒读为报,报拜,再拜是也。”奇拜之奇,当读为奇偶之奇(jī) ,奇拜,就行一次拜礼;褒拜,就是再拜,行两次拜礼。古人行礼多用一拜;有时用两拜,表示更加恭敬。2 r7 d+ Z$ B$ ^4 @% M

9 k2 g: }( f8 l3 _  空首——跪拜礼中的“空首”礼:是下跪后两手拱合,男子左手压右手,举手加额,然后弯腰鞠躬,手触地或者手与心平,头顺势触在手上。因为头不至地而至手,所以称为“空首”,也称为“拜手”,简称为“拜”。它是当时一种通常的礼节,平时行一次空首礼,也称做“拜”。孙诒让说:“凡经典男子行礼单言拜者,皆即空首,详言之则曰拜手,略言之则曰拜。”(《周礼正义》卷四九)“拜”是一次空首礼,有时为了表示更加尊敬而行两次空首礼,就称为“再拜”。如《仪礼·大射礼》:“公降一等,小臣正辞。宾升再拜稽首,公答再拜。”
1 s0 u0 d4 e& J4 ~" k2 U) s0 R+ @5 W* J9 F7 J9 G
  隆重的礼仪为稽首,顿首礼。
- I. t9 K# _4 Y" e9 n+ p3 s+ T
" J$ l: ]6 c7 u+ U, Z1 [  顿首——前面动作同空首礼,只是这种头要轻轻触地;+ ]& B& R5 F1 |, T+ ^' A8 g) ~) j
7 [" g1 O: @* S7 ~9 q
  稽首——“稽”是留的意思。前面礼节同空首、顿首,头缓缓触地,手在膝前,头在手后,停留时间较长 。$ L( q- Q# u# ]& e# M
; j7 V, s( C! S- Z
  肃拜——是相对较轻的礼节,举手加额,手向下与心平,头于半空止。一般是女子行礼,或者军旅中人)。  c% U1 q' g5 S( I) P6 Z! ]
) H, n" [/ q" K: |+ }( u3 p
  关于跪拜礼仪的一些误解:! C' ~* e. t$ e5 J! Q) l% i: |

/ ~* ~2 r: V; d" o& m  很多人认为,“三跪九叩”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礼节,并常藉此作为批判封建礼教的有力佐证。实际,三跪九叩并非汉民族传统礼仪内容。: R# F) V3 f! G

6 `( h$ _0 S/ p! K  E  “三跪九叩”的出处: 清·昭连《啸亭杂录·内务府定制》:“福晋父率阖族谢恩,行三跪九叩礼。” 清·昭连《啸亭杂录·内务府定制》:“福晋父率阖族谢恩,行三跪九叩礼。”2 e- `% P1 T) g( W

* |8 q4 ]/ k2 F2 b* w* i  而华夏礼仪中讲究礼数的恰如其分,“祭不欲数.数则烦.烦则不敬.祭不欲疏.疏则怠.怠则忘。”所以,华夏礼仪最高才四拜,那是对先师、君父、天地才有的大礼;一般来说,再拜(拜两次)即是相当尊敬的礼仪,一般只有一拜而已。《礼记·杂记下》载:有一次孔子的马厩失火烧毁,同乡来慰问,孔子答拜表示感谢,“拜之士一,大夫再。”孔子对于士这一阶层的人只拜一次,对于比士高一级的大夫,就再拜——拜两次。
8 }: a5 L- H: f# R
4 s8 L- {" @: W1 C4 ^4 e5 `$ ]2 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交流群

星小辰QQ:21906512

星梦创作交流群:610184528

Email:21906512@qq.com

Copyright   ©2017-2026  星梦创作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星梦网络信息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