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种说法,说乾隆之所以喜欢和珅,系因为和珅系宫女转世而来,此段野史故事,可谓绘声绘色。
. l1 ]6 v% U; |" ]( {9 x- e9 w$ `7 z9 j& }8 F2 _* r
不过,和珅能够位极人臣,当然不可能靠什么前世因缘。
3 T. x9 i$ S/ d f; c @( a, @
2 f) x% d8 [$ L9 j# N I" i- H 事实上,历史上真实的和珅相当有才,其精明强干,办事能力尤其在体会领导意图方面相当不弱。
3 y0 q2 d+ T% E- b ^ R0 N5 O: k8 z' w/ m
其善于察言观色的本事,用现在的话来说,简直就是“情商极高”。
2 \; B T- `5 l9 z n: u5 H/ F3 L3 K: a4 w
那么,读者或许会问,真正的和珅,他又究竟是个什么来头呢?
9 k5 A2 |) C$ X; z# H6 ]
) o+ U! O6 j& U, @. m8 V3 y1 `6 H和珅,原名善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其高祖尼雅哈纳是满洲开国功臣,其父为福建副都统常保。, e8 H( \) n. ~6 c
+ R, I' T! I$ r; S0 }& u* Z/ p- u$ w1 T 和珅生于乾隆十五年(1758年),比乾隆小三十九岁,其早年流年不利,母亲在生其弟和琳时难产而死,其父常保也在和珅九岁时因病去世。' q. D& g* {( n1 I6 K0 {
( x0 ]1 a1 a- U8 G3 Y
此后,和珅家道中落,史称其“少贫无藉,为文生员”。' D8 y/ s/ S; o( T- s4 K
9 ? N0 f7 h( H/ i6 {# n. D, K 既为“文生员”,说明和珅还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早年,和珅就读于咸安宫官学,后者的招生对象主要是八旗官员子弟。
% \: ~- z" ]* }0 }4 g, k) n
' U& k6 W. Z+ z& o* Q 在校期间,和珅颇受老师吴省钦、吴省兰喜爱,其不仅通晓四书五经,而且还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算是个难得的语言人才。; @# t/ `" a! i
B. I& m- _+ b2 `+ a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和珅曾参加科考,可惜是名落孙山。也就在这年,和珅承袭了祖辈遗留下来的三等轻车都尉。6 Z$ v5 T6 h7 z8 y1 D
" b2 u+ _8 Q2 V9 Y5 P5 p2 D更为重要的是,在此期间,和珅娶了直隶总督英廉的孙女为妻,这为他之后的仕途打开了通衢之道。- ?- x# _8 l6 C
4 ~$ W% V% }5 M6 L0 P
也许有人会问,就和珅这种没落官宦子弟,又没有像样的功名,他如何能攀上直隶总督这样的高官家庭呢?' }8 V8 }7 m$ M- f4 b% n
; J# A/ [% x. S. V
认真说,这固然是运气好,但也非纯粹偶然。( I; N5 J" `% `& K- b
" d6 _7 u: W- z! O- c( {1 Z* K* A
首先,从流传下来的画像可知,和珅是个美男子,其面容姣好,风姿卓越(难怪野史会说他是前世宫女),绝非着名演员王刚塑造的“和大人”形象;
$ i9 I) S: L( l& o% N$ V: R+ j* g$ t; `5 G T! V2 K
其次,和珅在学校的成绩优秀,在旗人子弟中名声很好,英廉由此看上他并认为其有前途,也未为可知;
6 u# ^# r! B2 Q
0 _4 g4 J. V" `# w! {/ o' s其三,和珅为人风趣,善于做人,社会交往中如鱼得水,有贵人相助也不是没有可能。& ^4 b2 y( K( g) l1 {8 }
/ b, e# N, q5 L4 ^9 C9 v- z 不管怎么说,落第而婚后的和珅在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始从皇宫中步入仕途,其时二十二岁。不久,和珅被授为三等侍卫,旋补黏杆处侍卫。
+ F, P+ i) P9 M! a" S2 K# L" O9 `9 w; r. o
次年,和珅成为皇帝仪仗队的侍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和珅就任管库大臣,因善于理财而获得乾隆的赏识。% J: T% g5 G$ ?& t0 C9 X
3 |" i' j) Q/ f 两年后,和珅被擢为乾清门御前侍卫兼正蓝旗满洲副都统。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这一年是和珅最为关键的一年。; w: {) H3 U- y( B+ {
; F2 W/ g! Z5 J$ R 就在这年正月,和珅升为户部侍郎;三月又被任命为军机大臣;四月被任命总管内务府大臣。其升迁之快,可谓火箭速度矣。7 l) X3 w1 Z0 u0 _% d; b' N2 J6 e
+ Q+ I% d+ I9 E, c1 F
《归云室见闻杂记》卷中有一则和前文类似的记载,其中称:
% q3 m8 ^* M& n9 m0 ]6 N R- N4 T! t v
# D3 J# |5 [* G7 h2 a- G 乾隆四十年临幸山东时,“上喜御小辇,辇驾骡,行十里一更换,其快如飞。
* s( C4 K y0 c+ T; H0 Q1 z2 i$ |- N$ ~5 X
一日,和珅侍辇旁行,上顾问是何出身,对曰生员。问汝下场乎?对曰庚寅(乾隆三十五年)曾赴举。问何题?对孟公绰一节。; J- T' m* u- `( g4 a
) O$ ^' ^6 R# ^0 c x& L' k4 v) j
上曰:能背汝文乎?随行随背,矫捷异常。上曰:汝文亦可中得也。其知遇实由于此。* y. g/ s6 f0 d3 W/ |
& b3 m" F* x% q 比驾旋时,迁其官,未几躐居卿贰,派以军机,凡朝廷大政俱得与闻,朝夕论思,悉当上意。” v- P+ F$ ?; \0 e, ~
: a, t! r5 J) f4 n% B9 q! h1 j5 r 此则记载在时间地点上或许有误,不过从侧面反映了和珅的应对能力确实超常,而且其记性之好,远胜常人。
. @. K$ ~. q3 H8 p( l0 Y& }6 O' R8 ~. j2 Q# g7 q1 W
乾隆四十三年,和珅又兼步军统领并监督崇文门税务,这两个职务,一为要职,一为肥缺,乾隆对其之重视,可见一斑。
) m; e1 N7 T7 U5 J, `& j$ Z2 M# M; i7 w3 T
乾隆四十五年,和珅奉命赴云南查办总督李侍尧贪污案;乾隆四十六年,和珅再度受命前往甘肃查办冒赈捐监案。
" x8 r J5 V2 y9 ]
! e+ p$ F. ?. c' I 由于事情办得漂亮,回京后和珅晋户部尚书兼议政大臣,又兼御前大臣,补镶蓝旗满洲都统,授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充四库馆正总裁,兼办理藩院尚书等事务。, m* `" H! T" g2 `
" j' k9 J3 h2 b 是时,和珅诚可谓一肩多任,春风得意。之后,和珅一再加官进爵,并先后担任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 g0 V) G! b! R( U( V& f w& G+ {) ~" d1 K& J+ s8 Q9 {
乾隆五十一年,晋文华殿大学士,仍兼吏部、户部事。乾隆五十三年,以承书谕旨有助于平台湾林爽文起义,受封三等忠襄伯。
1 V. T1 X2 F* h' l& S7 u+ g4 V2 D! j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五月时,乾隆还将最喜爱的十公主指配给和珅之子丰绅殷德,这无疑为其仕途加了一道双保险。4 G# i) h: H% n% y; ^
9 @! Y) I W& d7 U0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