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宗教民俗 八大菜之粤菜

0
回复
74
查看
[复制链接]

7469

主题

13

回帖

750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501
发表于 2020-11-10 12: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粤菜,即广东地方风味菜,有着悠久的历史,以特有的菜式和韵味,独树一帜,中国汉族八大菜系之一,发源于岭南,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粤菜的主要性格为:取之自然,烹之自由,食之自在!粤菜广义上来说由广州菜(亦称广府菜)、潮州菜(亦称“潮汕菜”)、客家菜组成,以广州菜作为代表。
1 n$ `  C/ l; y5 ~: b9 D9 ~/ H# h& p, p0 J
  组成$ q' b7 [) V* s( F1 x0 \

  [; i& K( W2 p3 B  粤菜系由广州菜、客家菜和潮州菜三种地方风味组成,以广州菜为代表,有“食在广州,味在潮州,厨出凤城”之说。0 a' a/ {" J2 h7 ^1 n7 b3 i- T9 ]
$ f5 e9 t/ K% R1 W1 N  ]- z
  它影响深远,港、澳以及世界各国的中菜馆,多数是以粤菜为主,在世界各地粤菜与法国大餐齐名,国外的中餐基本上都是粤菜。; P  w4 I8 A- ~, B  s2 K2 q0 b; h
& U  Z' g+ L9 |: u
  因此有不少人,特别是广东人,认为粤菜是华南的代表菜系。
/ r) }( X2 y1 Q3 g# Z& n: ^+ M- ], y' d7 E  c) S3 P  l. o5 u
  粤菜集南海、番禺、东莞、顺德、中山等地方风味的特色,兼京、苏、淮、杭等外省菜以及西菜之所长,融为一体,自成一家。& A& M! Y) {$ j5 O; d; |4 Z

6 \. V. M, E9 M; A- E6 M1 i' \  粤菜取百家之长,用料广博,选料珍奇,配料精巧,善于在模仿中创新,依食客喜好而烹制。
' p, x0 L8 t8 z( e7 C7 L7 ^0 ?0 P& Y$ E* O. o" ^4 y( l# _
  烹调技艺多样善变,用料奇异广博。在烹调上以炒、爆为主,兼有烩、煎、烤,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有“五滋”(香、松、软、肥、浓)、“六味”(酸、甜、苦、辣、咸、鲜)之说。时令性强,夏秋尚清淡,冬春求浓郁。' m# [% [" E+ V4 l* v& f

* \4 i3 x8 [5 L) w( z% t5 g  粤菜着名的菜点有:鸡烩蛇、龙虎斗、烤乳猪、太爷鸡、盐焗鸡、白灼虾、白切鸡、烧鹅等。
+ h9 `2 u& {6 p
) n& O8 s7 s! r  Y) d  形成7 c% u% [9 f& h) T" E1 O

: L6 D( X! m7 Y/ x  粤菜系的形成和发展与广东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风俗习惯密切相关。' \6 n( j  U- e3 t
9 i' U% V3 x# o1 E
  广东地处亚热带,濒临南海,雨量充沛,四季常青,物产富饶。故广东的饮食,一向得天独厚。8 D6 D6 S8 G+ ^* a7 S: w
* B3 ^) ^" ]7 |( H% K0 X; g
  早在西汉《淮南子?精神篇》中就载有粤菜选料的精细和广泛,而且可以想见千余年前的广东人已经对用不同烹调方法烹制不同的异味游刃有余。& K" p5 {& J3 B4 x% F  b1 F

% \, j9 i- a. m# x  在此以前,唐代诗人韩愈被贬至潮州,在他的诗中描述潮州人食鲎、蛇、蒲鱼、青蛙、章鱼、江瑶柱等数十种异物,感到很不是滋味。1 a- j0 C3 Y" t2 [* M7 Z. b

9 `3 v% a. C5 V7 a  但到南宋时,章鱼等海味已是许多地方菜肴的上品佳肴。
0 k1 T1 r3 Q8 N7 I& V7 ~  P# V- b1 i5 c5 }4 _
  在配料和口味方面,采用生食的方法0 R* T3 q( Y4 h' E  h3 ?1 F
9 ^; b  @; A/ r! I" h3 H, e. A
  。到后来生食猪牛羊鹿已不多,但生食鱼片,包括生鱼粥等的习惯保留至今。
  t7 p+ R- ]; @* f3 x$ U) Y
3 i6 N; v" F5 `0 f! m  而将白切鸡以仅熟,大腿骨带微血为准,则于今仍是如此。0 u2 U) V( b# ]
  g" Z/ |% M0 x/ S
  将粤菜的刀工精巧,配料讲究相得益彰,口味注意清而不淡诸特点,表现具体。
+ Q. W6 X' R$ n  n+ q- x4 B0 n  w4 Z, o$ [- n" K- X4 b
  粤菜还善于取各家之长,为我所用,常学常新。苏菜系中的名菜松鼠鳜鱼,饮誉大江南北,但不能上粤菜宴席。0 ~3 d; ~/ @# z, E* P4 U
: b8 }( E* K- F- i6 \
  虽粤人喜食鼠肉,但鼠辈之名不登大雅之堂。3 T/ b) M, k$ s" i# `$ ?  B
, H& E* X5 e. I, f, A
  粤菜名厨运用娴熟的刀工将鱼改成小菊花型,名为菊花鱼。1 b( C. B' A& l( _4 b( j6 ]

" V: x' N7 v, H1 |2 `8 i  如此一改,能一口一块,用筷子及刀叉食用都方便、卫生,苏菜经过改造,便成了粤菜。
' k5 \8 }! j  N3 H; _; X2 J  ^+ j/ k$ Q& S" g: t: G
  此外,粤菜烹调方法中的泡、扒、烤、川是从北方菜的爆、扒、烤、氽移植而来。而煎、炸的新法是吸取西菜同类方法改进之后形成的。但粤菜的移植,并不生搬硬套,乃是结合广东原料广博、质地鲜嫩,人们口味喜欢清鲜常新的特点,加以发展,触类旁通。
% q2 W% `$ |# J! P% ]2 x) E2 z) W7 w$ m8 b  Q6 p
  如北方菜的扒,通常是将原料调味后,烤至酥烂,推芡打明油上碟,称为清扒。而粤菜的扒,却是将原料煲或蒸至腻,然后推阔芡扒上,表现多为有料扒。
. o6 Q) \1 o8 H2 q  l6 A: c
+ U/ K0 ^. r% d# m' ]  代表作有八珍扒大鸭、鸡丝扒肉脯等。
( t, ?% E2 n( \, w/ v, Q5 y: M* ~+ [5 U# a' |. n
  除了正式菜点,广东的小食、点心也制作精巧,而各地的饮食风俗也有其独到之处,如广州的早茶,潮州的工夫茶,这些饮食风俗已经超出“吃”的范畴,成为广东的饮食文化。$ E! p9 \, w, ?

1 G2 Q& \2 q% n$ K+ t7 r  发展0 E$ Y- f9 j! T9 P, q& `1 _
) ]( p  @: f6 Z1 m, ?& h5 v
  广东的饮食文化与中原各地一脉相通。
$ d7 D# W& [+ O  u3 I( _( E7 |* C5 W4 D, I( r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历史上曾有多个另立王朝的内地人。
7 Q2 ]; ^/ m  Q2 ]; H0 v% b, ^+ @$ j5 X
  历代王朝派来治粤和被贬的官吏等,带来了北方的饮食文化,其间还有许多官厨高手或将他们的技艺传给当地的同行,或是在市肆上各自设店营生,将各地的饮食文化直接介绍给岭南人民,使之成为粤菜的重要组成部分。# O* Z/ @( I1 _% k" D' c
+ B  e' t* Y9 _# ]* x  T( z
  汉代以后,广州成为中西海路的交通枢纽;唐代外商大多聚集在羊城,商船结队而至。
& Q/ Y% {8 R, y; t8 q3 e4 y
( n; c) ]+ [1 t0 M) |; ?  当时广州地区的经济与内陆各地相比,发展较快。' j& c) g" W$ z4 R& {6 J" L
, Y' F1 S% c4 C& n
  南宋以后,粤菜的技艺和特点日趋成熟。/ n  f( E0 n' q) h
) B1 [% W: M0 g' q
  这同宋朝南迁,众多御厨和官府厨师云集于粤,特别集中于羊城有关。唐代开始,广州成为我国主要的进出贸易口岸,是世界有名的港口。2 E9 K* C3 h& ~$ }6 F

# f1 C/ ^, ^; A  宋、元之后,广州成为内外贸易集中的口岸和港口城市,商业日益兴旺,带动了饮食服务作为一个商业行业发展起来,为粤式饮食特别是粤菜的成长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和场所。( Y/ l# }5 ], o* Y; i& B! x

/ E9 S' ~# i, f% X  明清两代,是粤菜、粤点、粤式饮食真正的成熟和发展时期。8 i* Y& o! [1 u3 `8 I: n4 [! S& t, F

1 p& Y. G3 K, ?  P& u  这时的广州已经成为一座商业大城市,粤菜、粤点和粤式饮食真正成为了一个体系。闹市通衡遍布茶楼、酒店、餐馆和小食店,各个食肆争奇斗艳,食品之丰,款式之多,世人称绝,渐渐有“食在广州”之说。/ B6 w( Y9 V, [, y+ l* ]( D9 m
- R/ I) U: X* w/ ~
  粤菜的影响较为广泛。
% ^+ S2 \6 O/ r7 [8 S' X; h( Y) I" t/ @+ O, L6 @, M- C/ |
  据一些报刊介绍,美国有中国餐馆的近万家;英国有4000家;法国、荷兰各有二千多家;日本不下数千家。0 v4 c- ?2 D! S# \. v5 S

( i  \7 Y# Z- b! P* v) Y  这些地方的中国餐馆,多数是粤式茶楼、菜馆,生意很旺。
1 J+ p; @% s" h
/ j3 T, h3 S5 w# v, @+ b  澳大利亚的悉尼市,在“唐人街”的影响下,饮茶已成为一个专门名词,凡到悉尼市游览的人,都以一到“唐人街”享受一下粤式饮茶用餐的韵味为时尚。粤菜的其独特的清淡风味,独领风骚,以“食在广州”的声誉驰名中外。
4 y2 _+ }$ H. W; P$ b1 i4 V
7 Y$ Z3 P$ M+ A& Y) \  ^0 }  “食在广州”还离不开广东饮茶,它实际是变相的吃饭,各酒楼、酒店,茶楼均设早、午、晚茶,饮茶也就与谈生意、听消息、会朋友连在一起了。
7 ]: Q7 ~/ ^1 `) _8 D; Y
8 {, x/ S. Y. Z9 u0 K. `; i5 I& F  广东饮茶离不开茶、点心、粥、粉、面,还有一些小菜。7 @1 U9 I/ `9 V9 m# T/ e

7 T/ h% l* \8 ?0 K2 h) R. @: |  值得一提的是潮州工夫茶,它备用特制的紫砂茶壶、白瓷小杯和乌龙茶,投茶量大,茶汤浓香带苦,回味无穷。
$ l6 }/ Q4 s1 m) a" n7 v, J0 n/ [4 o; }( i$ l4 I- t& ?
  广东点心是中国面点三大特式之一,历史悠久、品种繁多,五光十色,造型精美且口味新颖,别具特色。
1 v: Y, h+ y' D' ^/ T( u9 l* K. D! ^9 k
  广东粥特点是粥米煮开花和注意调味,有滑鸡粥、鱼生粥、及第粥和艇仔粥。5 |& r8 {6 l; j+ N+ K

) F) @( f+ G$ n8 n' I" t! Q' c  广东粉为沙河粉,软中带韧。广东面以“伊府面”最为出名。+ x0 p& s: Z+ S4 G9 w. l
/ a6 L  v% O! r( J$ x  v" W
  粤菜也追求“新派”。但几千年所形成的选料广博奇杂,菜肴讲究鲜、爽、嫩、滑的南国风味对创新的变化影响颇深。
3 [$ Q% x) M& ~4 a  t5 g/ A
* S3 c' Z6 R7 e! X  c- A# e. h  “万变不离其中”,传统的美点薄皮鲜虾饺、干蒸烧卖、糯米鸡、娥姐粉果、荔脯秋芋角、马蹄糕、叉烧包、蟹黄包、奶油鸡蛋卷以及名小吃肠粉、炒河粉、艇仔粉、及第粥、猪红汤、伦教糕、萝卜糕、咸水角、凤爪、卤牛杂、薄脆、白糖沙翁、德昌咸煎饼、大良崩砂等更是历久不衰。( Y. I; R& O5 S% O0 b* |& b$ T. L

* q0 ^6 ]( d/ K. X  这表明广州菜系植根的土壤是十分深厚的。: v' u$ E5 _( h1 m5 g4 S( j5 m
% \. P( W9 n! {2 q
  特点) d  U$ r) X, Z5 c2 r. O

& q1 R5 q5 Q0 E! A  粤菜用量精而细,配料多而巧,装饰美而艳,而且善于在模仿中创新,品种繁多,1965年“广州名菜美点展览会”介绍的就有5457种之多。/ k$ U9 o& N* x" c( e3 p
; m7 U5 ^  o& `, K9 J
  质和味
" t2 g5 J. H+ @1 O4 s  d- x5 r% g8 \1 O
  粤菜注重质和味,口味比较清淡,力求清中鲜、淡中求美。而且随季节时令的变化而变化,夏秋偏重清淡,冬春偏重浓郁,追求色、香、味、型。, g% l! W. U# P5 M1 w/ m

& B! M8 H; S1 Z( J  用料" s5 k0 Z; t9 C! e! |9 y: x1 x2 D
$ x* |% |/ [3 ]; `9 o, z  T
  粤菜用料十分广泛,不仅主料丰富,而且配料和调料亦十分丰富。为了显出主料的风味,粤菜选择配料和调料十分讲究,配料不会杂,调料是为调出主料的原味,两者均以清新为本。$ Z3 \8 K8 |" i: w

% d% n. m0 Q, `. K  广州菜选料之博杂,可谓“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洞里钻的,水里游的”,不论其精粗,不论是动物、是植物,不论是山珍、是海味,只要能食用,一概拿来制作菜肴。
; B4 M8 @7 @9 p+ Z1 A+ k/ H9 D' i  L/ Q0 x6 n
  高档的燕窝、鲍翅、石斑、龙虾可以卜餐桌,山岗路旁的野菜也可以上餐桌。. b  _/ P+ h, c+ J
% ]( \9 w/ E7 F$ g
  给人以美的享受的鲜花可以入肴,令人生畏的蛇、鼠、猫、狗、虫也可以入肴,广州名菜“龙虎凤”即以蛇、猫与鸡为主料。
7 k6 F2 t& Z5 b5 ~% ^& m$ m& s9 i: \- ?# P
  北方人不屑一顾的“下脚料”如动物内脏、头脚,在广州却被视为“珍”,炒肫肝就是一个用鸡、鹅、鸭的内脏烹调的常菜;鱼头、鸡脚、猪脚等成为广州人冬天进补的汤料。用料鲜活,也是广州菜选料的一大特点,制作菜肴的食料,都务求鲜活,海鲜要鲜活的,肉类要刚杀的,蔬菜要当天摘的。5 i& s1 V9 L- r
4 @' v* r3 x+ E: d" _! ?; k9 M! m
  在广州的菜市场,处处可见用水箱、水盆养着“生猛”鱼、虾、蟹,以及笼中待杀的鸡鸭,带着露珠的蔬菜。2 D, _1 {! r5 V, O5 u/ ~% G

6 y# A+ ~1 `, e/ y: o5 e  广州菜之所以选料博杂,其原因首先是“天时”与“地利”。广州气候适宜农作物的生长,一年可以两熟、三熟,珠江三角洲的水网与漫长的南海海岸线,历史上均为广州府属,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广州地区富足的果、蔬、肉类和水产,为菜肴的烹调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1 i0 j6 N/ W6 N8 F
! m, ]: b5 v/ b8 }2 i
  其次,广州作为商埠,是各种商品的集散地,岭南的食料以至国内外的食料荟萃广州,为广州菜拓宽选料提供条件。
* d' W+ f2 k9 A* T* P& [9 E' Z" ]
  广州菜中的上乘食料,不少来自海外,如南洋的鱼翅、燕窝,墨西哥的鲍鱼,日本的干贝。6 [! d  r9 G+ H, ^5 b: E# ?

" K- J# v; j2 N5 l, d  第三,岭南饮食保留古代人食杂的习惯,“不问鸟禽虫蛇,无不食之”。
( M% c1 o* l8 ?9 b) b' n
7 j0 z3 I' k# s* c! P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人每天需要上百种的营养成分,人的消化器官需要大量纤维素的辅助,广州菜选料博杂,无疑有助于人体健康。, p. X! Y( u- u% I( z) \
0 o8 ~5 H3 u+ R; i2 N
  味乃烹调之本,调料丰富变化多,是广州菜能烹调出数千款菜来的重要条件。
( H: g/ D& o$ i) \+ n
! o4 Q+ p( F& V3 ~% \! K3 ?$ _  广州人懂得“好花也要绿叶衬”,菜肴的烹调有主食料,也不能没有调料,用不同的调料对同一食料进行烹调则可以做出不同风味的菜肴来。7 u& ^- X. O8 K! ?  d; u' E* z

1 k6 D% B, o/ r* @  广州菜的调料不限于糖、盐、酱油,而有各种各样用农作物和海产品(鱼、虾、蚝等)制成的酱料,有各种各样的植物调料,如蒜头、姜、葱、洋葱、芹菜、芜荽等。广州讲究调料,追求新味、多味甚至怪味,这固然是岭南人开拓、求新的文化心态的体现,又是广州天气炎热的要求。
: L; b% F2 i/ j/ w4 [# e
9 t( I& q) {: N  X- w, z  广州夏长冬短,在炎炎夏日里,菜肴味道变化多样,咸、甘、酸、辣、苦,使人们胃口顿开
/ r1 o# h& d- U  e2 _& ~+ I
- T* \0 S- Y# ?  _* H. Q9 Z  畜类菜色:脆皮烤乳猪、龙虎斗、太爷鸡、护国菜、潮州烧鹰鹅、猴脑汤等百余种。
9 R$ b# q& ?& _  p
! W! U& T. ?) t1 j6 H  海鲜、河鲜一直是粤菜赖以生存的基本原料,虫蛇鱼蛤也是广州人的最爱。6 {$ ^6 Q5 s: K% \/ R" a8 ]" ?
4 y4 Y2 |4 u3 w* U+ e: z! b) `
  食谱特色# s+ {- y- O0 v0 V0 |( E: C2 Q% u
& Z3 |+ B. p& l4 d  f: V
  粤菜食谱绚丽多姿,烹调法技艺精良 ,并以其用料广博而杂着称。
& W7 `/ u9 r( ?! i; p* p
# @1 o1 `* n. c/ o! s  据粗略估计,粤菜的用料达数千种,举凡各地菜系所用的家养禽畜,水泽鱼虾,粤菜无不用之;而各地所不用的蛇、鼠、猫、狗、山间野味,粤菜则视为上肴。
1 C% Q2 q/ P! E  x+ b" g. F6 O8 y3 W- y8 O' G  Y. U2 f
  早在南宋周去非《领外代答》就有精辟的记载:“深广及溪峒人,不问鸟兽蛇虫,无不食之。其间野味,有好有丑。山有鳖名蛰,竹有鼠名猷。鸽鹳之足,猎而煮之;鲟鱼之唇,活而脔之,谓之鱼魂,此其珍也。3 g  p# S; A+ p

! `7 d" L9 I  J2 i+ z  至与遇蛇必捕,不问长短,遇鼠必捉,不问大小。蝙蝠之可恶,蛤蚧之可畏,蝗虫之微生,悉取而燎食之;蜂房之毒,麻虫之秽,悉炒而食之;蝗虫之卵,天虾之翼,悉炒而食之。”粤菜杂食之风,常令一些外人瞠目结舌。! v6 _1 C9 s) `( U0 @: s9 `
; U! O7 M; b9 e# Q
  唐代韩愈被贬至潮州时,见到当地群众嗜食蚝、鳖、蛇、章鱼、青蛙、江珧柱等几十种异物,大为惊异,害怕得“臊腥始发越,咀吞面汗巯。”
# @0 y6 t" R2 B% X
9 k. g, L! G; \. ?- x' d1 s- |, q  ?  鲍、参、翅、肚、山珍海味已是许多地方菜之上品了,而蛇、鼠、猫、狸等野味仍为粤菜中具有独特风味的佳肴和药膳。4 }( u! C4 R# O  Y
) [# o5 s4 k/ {- ^
  烹调方法& g  H4 t' V; S% H4 j7 q6 M0 ^
8 z; p( z+ ?6 p, @+ p' x
  烹调方法有21种之多,尤以蒸、炒、煎、焗、焖、炸、煲、炖、扣等见长,讲究火候,尤重“镬气”和现炒现吃,做出的菜肴注重色、香、味、形。
  q- d" S" c5 k* o- W7 [4 k4 a' U3 b; ?
  口味上以清、鲜、嫩、爽为主,而且随季节时令的不同而变化,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郁,并有“五滋”(香、酥、脆、肥、浓)、六味(酸、甜、苦、辣、咸、鲜)之别。选料广博奇异,品种花样繁多,飞禽走兽、鱼虾鳌蟹,几乎都能上席。
1 F3 I( a$ b% C7 i( {% W% _9 L$ F# R* Y! w
  风味注重质和味,口味比较清淡,力求清中求鲜、淡中求美。3 ?1 L% g6 S* N  \
7 M: V5 {! @) f/ A
  所谓“火候”,是指烹调时火力的大小及加温时间的长短;油温则是随火候的变化而变化。8 f. k+ R& u; H$ \: N7 j

4 T& L' h3 T! A  {7 A8 c  烹调时根据食料性质与口味的不同,有猛火、中火、慢火和微火四种。
% E* D: }$ }7 e0 Y0 i) H
/ b3 Z  u9 ]$ a; M) S  炒青菜、炒肉必须用猛火,而熬骨汤却用微火,有的菜肴时用猛火、时用中火或微火,火力把握得恰到好处,这正是烹调技艺高的具体体现。
' D& @0 G# `! P1 y7 `, a* ?8 K! L  }2 B) Z
  广州人注重火候,并不见得就懂得了温度可以使食物产生物理和化学变化,而其中体现的却是岭南人的“中庸”。“无过而无不及”,以及对待不同事物采用不同的方法的辩证思维。5 i" J( o6 m7 {4 T

3 P, C+ r- t! V  ^' S% O: H  烹调技艺是菜肴制作的关键,广州菜博取中外烹饪技艺之长,融汇成多样而完善的烹调方法。
7 x/ m; f( a4 [3 O1 s" Z5 z3 z$ o1 X, }6 y
  在唐代,广州人已经懂得运用多种的烹调方法,以后发展为20余种,有其他地方常用的煎、炒、炸、蒸、炖、焗、烩,还有熬、煲、扣、扒、屈、! g8 c# {( ~- I8 [0 _* D, ]

  |8 d2 W* Q7 u3 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交流群

星小辰QQ:21906512

星梦创作交流群:610184528

Email:21906512@qq.com

Copyright   ©2017-2026  星梦创作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星梦网络信息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