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宗教民俗 过年放鞭炮的习俗

0
回复
48
查看
[复制链接]

7469

主题

13

回帖

750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501
发表于 2020-11-9 19:4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释义:
/ A/ ]. v4 P  n/ ~" y
8 k& I- A5 i2 y, ~1 F/ W  R  鞭炮起源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没有火药和纸张时,汉族人民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这当然是民俗传说,但却反映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鞭炮说法上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称谓从爆竹、爆竿、炮仗、编炮一直到鞭炮。在现代,华人在传统节日、婚礼喜庆、各类庆典、庙会活动等场合几乎都会燃放鞭炮,特别是在春节期间,鞭炮的使用量超过全年用量的一半。9 x) }& F* e; j- V7 }1 n- f) I

( A  O3 B- `- Q8 F$ [: I  1. 大小爆竹的统称。
" `; y) d( U9 M4 H  m& k! I1 {5 P+ A1 b4 F9 k% g9 u: H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四回:“老太太忙着张罗送蜡烛鞭炮,虽不十分热闹,却也大家乐了一天。”
6 T8 w( `0 t8 F3 A' [* I  w8 U7 ~3 d; {3 u
  沙汀 《呼嚎》:“这是八月二十号左右的事,鞭炮已经放过好几天了。”
' K: p. Y" I' p5 M" q1 c
6 ]2 f1 a( Y" N& o  2. 特指成串的小爆竹。
: ^( T/ F  G& i4 V- P6 b, u
  V. d; b1 m+ Z! f& ^! R8 |  [  洪深 《申屠氏》第七本:“城楼角上,必必剥剥,燃放一串鞭炮。”
" r: K+ c: l; u. l; |* g- ?2 @6 p! i8 s8 K
  由来:: g$ Z$ b, ~, ^% {  G2 _; {
+ i, Y7 w! }3 x) N% i
  无论是过年过节,还是结婚嫁娶,进学升迁,以至大厦落成、商店开张等等,只要为了表示喜庆,人们都习惯以放鞭炮来庆祝。甚至在很多地方老人去世也会放鞭炮,但不是为了庆祝。各地的习俗不同,鞭炮的用途也不同,但大多都是为了庆祝。
8 i" w: H" p/ H" w: I8 E8 J* L5 ?) M% K. E. t" T3 Y1 ?+ d
  这个习俗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荆楚岁时记》曾经这样记载,正月初一,鸡叫头一遍时,大家就纷纷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来逐退瘟神恶鬼。. |% `& [, z% m% r( z/ T- V+ T* z
, A$ t# @1 a9 s$ T. ~5 B0 Q/ \
  当时没有火药和纸张,人们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这当然是迷信,但却反映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 R0 p3 f! z9 `, M( l
# q" d( B( q4 H" p/ k5 y& d, i: \
  到了唐朝,鞭炮又被人们称为“爆竿”,大概是将一根较长的竹竿逐节燃烧,连续发出爆破声。南昌诗人来鹄的《早春》诗句:“新历才将半纸开,小亭犹聚爆竿灰。”这写的就是当时春节燃烧竹竿的情景。
1 q) T0 v7 J' {. |3 z! t! \1 B9 O+ w% x. R4 S
  后来,炼丹家经过不断的化学试验,发现硝石、硫黄和木炭合在一起能引起燃烧和爆炸,于是发明了火药。有人将火药装在竹筒里燃放,声音更大,从而代替了用火烧竹子的古老习俗。北宋时,汉族民间已经出现了用卷纸裹着火药的燃放物,还有单响和双响的区别,改名“炮仗”,后又改为“鞭炮”。# _/ ?2 P; Y2 ~/ h1 M7 R

: P' s& [% K3 l) O! `, F4 E9 w2 A  在火药发明之前,只有“鞭”,没有“炮”。人们甩鞭子,鞭子的尾部发出“啪”的声响,这种动作作为一种礼仪长期存在于中国历史中;火药发明以后,制作的“火药爆竹”,有些”火药爆竹“的声音与鞭子甩动的声音类似,所以就出现了”鞭炮“的说法。& E0 J7 Q3 x' ]# ]  T+ T

7 f& U' c2 w8 T) p; l  习俗
( q6 m! f% G5 Y' w& z2 V0 P# Y$ B' G) A; f$ ^; k$ H$ C
  每到春节,华灯璀璨,锣鼓齐鸣。鞭炮声此起彼伏,为沸腾的大地奏起了新春之曲。空中流光异彩,百花争艳,为佳节谱写了快乐的篇章。
3 r1 }" F0 |% J/ s
. p7 }/ s- h& N% C  放鞭炮贺新春,在我国有两千多年历史。最早的爆竹,是指燃竹而爆,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说起爆竹的起源,有个有趣的传说。《神异经》上说:“西方山中有焉,长尺余,一足,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热,名曰年惊惮,后人遂象其形,以火药为之。”这是爆竹起源最早的记载,说明当初人们燃竹而爆,是为了驱吓危害人们的山魈。据说山魈最怕火光和响声,所以每到除夕,人们便“燃竹而爆”,把山魈吓跑。这样年复一年,便形成了过年放鞭炮、点红烛、敲锣打鼓欢庆新春的年俗。( \+ K9 {6 s: I* ~6 r

6 w1 t  _) A' Z& Z  春节放鞭炮,作为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的习俗,历史悠久,这种活动,虽然可以给节日增添欢乐的气氛,但放鞭炮释放的烟尘,溅出的火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引起火灾,一些烈性爆竹每年都会造成一些人员伤亡。随着社会和人们的文明进步,对春节放鞭炮这种习俗的弊端,已引起各界的重视。以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制定了禁止放烟花爆竹的规定。 现未解除。1 }5 T: L# }! S5 r  h! T) t
' [8 j- Q: y7 @# v# p: @
  传说" T; a: g) J1 O- s- A- R5 a1 _, o
4 L, n5 _5 j1 I
  据说鞭炮起源于爆竹。自古以来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很久以前,每年农历除夕的晚上会出现一种叫“年”的猛兽,为了吓退这种猛兽,于是,人们在家门口燃烧竹节(或者用红色的物品贴在房外),由于竹腔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使得竹腔爆裂,从而发出巨响,借此驱赶年兽。随着火药的发明,火药爆竹取代了过去的竹节爆竹。. l% J: o0 J1 C

$ H2 u4 @4 W1 R( L' _/ ?* [9 t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不信,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穿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汉族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 e% i" m& H. A0 D# B* j  \" R2 w4 v
  独脚山鬼" K1 x4 Y9 u# L" U2 ?) h

  ~6 F2 N6 f+ N, k% @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西方山中有人焉,其长尺余,一足,性不畏人,犯之则令人寒热。以竹着火中,火扑哗有声,而上悔惮远去”。这是关于鞭炮的前身——爆竹的神话故事。所以,鞭炮有的地方又叫爆竹。1 X4 [, j' ]; t
! O5 H+ X1 u. m# G! g
  李畋先师
- N, O% p% \& H/ N. ]# [$ {
! i0 L8 Q9 {9 Y7 O+ A. ~9 v  x  唐朝有个皇帝叫李世民,李世民有个宰相叫魏征。据说,魏征权力很大,“日管人间,夜辖阴曹”。一次,一个叫八河都总管泾河龙王的,犯了天条,被判死罪。玉帝命魏征去执行斩刑。当时正值炎热夏季的子夜,魏征昏昏入睡后,突然全身大汗淋淋,原来是他正在斩杀犯了天条的罪龙,被累出汗来的。正在这时,李世民用扇子对着魏征连扇三扇。这么一扇,风助魏征,终于帮助他斩杀了罪龙。于是,罪龙的阴魂怪罪李世民,经常兴风作案,扰得李世民坐卧不安,夜夜不得安宁。朝廷只得派大将秦叔宝、尉迟恭守护李世民的寝宫,才算平安无事。但是,一年365个夜晚,夜夜要守护,实在苦了秦叔宝和尉迟恭。正在为难之际,有个叫李畋的人想出一个办法:用小竹筒内装些硝磺,点燃爆响,山叫谷鸣,将鬼怪邪魅全都吓跑了。这样一来,鬼怪邪魅是吓跑了,可是爆竹发出大声,仍然使李世民不能很好安寝。后来,又有人想出办法,将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恭的画像贴在李世民的寝宫的门上,一镇鬼怪邪魅。所以,秦叔宝、尉迟恭后来就成了门神。李畋除用爆竹守护李世民的寝宫外,他还用爆竹驱岚散瘴。因为当时唐朝征战频繁,疫病盛行,贫民遭殃。李畋使用这个办法后,果然灵验。所以,后来爆竹被广泛应用于辟邪驱瘴了。后人为了纪念李畋,都尊捧他为鞭炮的祖师爷。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李畋先师会,在祖师爷生日这天,大办宴席,铳炮齐鸣,叩头下跪,隆重庆祝一番。这种习俗,千百年来,代代相传,一宣沿袭到解放初期。2010年上栗国际花炮节4月16-18日在花炮鼻祖李略故乡上栗举行。主题以“科技烟花、神奇上栗” 为主题,展现了现代科技在烟花制作和燃放技术。实现烟花燃放由电脑控制,电子,遥控点火,使现代烟花,焰火燃放更加安全,表演形式也更加艳丽,丰富多彩。; o" q$ B. N* D" a

$ ^: a/ n, I, a3 |0 j  孙隐崖和炼丹台! x$ z  c9 m/ |- |

4 s, J+ V1 x; O2 A4 {  我国隋末唐初,出了个着名的炼丹家和医药家孙思邈。孙思邈才学超群,不但医术高明,而且炼丹技艺清湛,多次拒绝朝廷的赐封。据传,孙思邈为了专心专意炼丹和行医,先隐居在太行山的深山老林中,后又迢迢数千里南下避隐到湘东山区,最后在浏阳定居下来。在浏阳县城的东门外,沿河而上,有一条小河与浏阳河相汇,在山岭的树林丛中,有一个岩洞,传说,孙思邈就隐居在这里。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着名的医药家和炼丹家,就把这个岩洞叫孙隐崖。孙思邈在这个崖洞中隐栖下来后,经常到浏阳县城动边30公里外盛产硫磺矿的七宝山采挖硫磺,把采挖回的硫磺,加上硝石和木炭等物料,装入丹炉,日夜炼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孙思邈终于炼制出了火药,成为烟花、鞭炮的奠定人。人们为了铭记孙思邈对烟花、鞭炮的伟大贡献,将他炼丹的地方尊称为炼丹台,洗药的井和泉分别尊称为洗药井和洗药泉。时至今日,历史的巨轮已飞转了一千多个年头,但孙隐崖、炼丹台、洗药井、洗药泉仍保存完好,仿佛在悠悠地叙述着这古老的传说,真令人古思飞扬。
5 o# g8 N; B6 O# D0 d' f4 @3 T. d1 L/ W& D
  制作:, \0 y2 D, ^+ R. X1 l  y$ F
/ }% A0 ^+ K- D( ^  o
  传统的鞭炮制作过程分为三部分:炮身制作,火药制作和引线制作。
( W9 [/ G1 v2 ^! S( y$ n/ U3 I# ^5 y) K$ ~
  炮身. ~) W: L: E6 P, l
0 O( v( f2 Z" v9 R
  裁纸:在作坊里,鞭炮炮身被称为“筒”,裁纸是按一定的规格裁好制筒用的爆竹纸;3 S2 G, ]/ \( W- T  {

8 n5 O- T( N5 S) q7 L9 P9 m; H: `  扯筒:将裁好的爆竹纸卷成一个空筒,扯筒的主要工具是扯凳,用坚木做成;8 \# Y% W/ a1 a- g' |0 u

: H, R0 P+ C. B. ?- W- X& l  褙筒:在空筒外表褙上一层彩纸,最初是为了防水,后来更多的是出于装饰作用,褙筒纸多用宝庆(邵阳)产的红纸,或者广红纸、蜡光纸;0 G: \) U0 N9 w
9 p  D+ v+ D5 m2 Y3 E3 o. D" b  [
  洗筒:将纸筒用麻绳扎成一个六角形的饼状,以便于计算筒的数目;- e# m2 o! K/ U0 Y! O& g- R
7 `: s! U1 s5 N
  腰筒:扎好的纸筒很长,需要裁短,用阔刀从饼的腰上裁断,把一筒横切成两筒;; B8 E6 d2 R* ^, Y/ T$ m

' }5 v- ~6 u' ~6 G0 O+ N' O( {) L  上筒:在切好的纸筒里装土、上硝;
4 _3 _3 a* j6 H6 T. t9 _  g3 J5 k; o6 ~. n
  钻孔:用铁钎将每个筒子筑紧,再给每个筒子钻孔,以便放引线;, ~6 O# f, N$ P4 M$ R

  A5 F- t8 {) T" Z/ B7 u$ Q1 f& P8 G  扦引:将每个引孔扦入引线;
0 `4 `. A% ?% P- R6 ~$ S* q0 Q& g" y! C! {" Q. r4 b7 P& o1 ?( R5 R  c
  扎引颈:引线扦入引孔后,将扦引一头的筒子扎紧,以防引线松动;
2 i1 J; q9 s% I. X/ i/ N6 s7 @& g1 O4 {. t* S# o% X# E
  结鞭:单个的鞭炮制成后,要用棉线将它们结成一挂,因为形状像鞭,鞭炮之称由此而来;0 b' V4 S, Y0 y! f- t" _
& \/ s7 t2 j) N  \6 b
  成封、成箱:将结好的鞭炮仔细的封装好。: \- s; n3 I4 L. T* i$ D( Y) V

9 {3 Q' Z+ F9 `$ |  火药. h) T4 r4 p' N% M

$ @, G" ], H/ G  硝石法
3 F8 Q" H# n; l2 D5 L% M$ S3 c; Z- y
  造硝:把硝从泥土里提炼出来。传统的造硝工具很简陋,只是一口大铁锅,原料就是泥土。据说,要用厨房里的泥土最好,因为经常做饭做菜,硝也沉淀得多。把泥土放进铁锅后,不断加入水来熬,一两天后,铁锅边上就会结一层白色的硝;; e0 Y5 ]! P+ R8 r* X
- i% S3 t$ \) j" Z' v# X* ]* I
  碾硝(或冲硝):刚熬出来的硝颗粒很大,下一步就是放在碾槽中碾碎,沉重的碾轮开始是用牛拉动,后来慢慢地改为水力,简陋一点的方法就是用舂米的工具把颗粒打碎,称为冲硝;
0 [6 L' N6 D3 S2 E# Z
  p/ c, a6 e* q2 {8 R- S2 m: E: O  磨硝:碾碎后的硝依然不能直接采用,还需要用像磨黄豆一样的磨将硝磨成细粉。制作好的硝配上硫磺、泥土,就是鞭炮的火药了。
( W, }# c! G, e" R. J4 U
: E0 N8 ]: P4 \3 k  ①配方:硝酸钾3 g、硫磺2 g、炭粉4 g~5 g、蔗糖5 g、镁粉l g~2 g混合,通常情况下如果需要有颜色的焰火,需要加入适量的金属盐来调色,如锶盐为红色,钡盐为绿色,钠盐为黄色,钾盐为紫色,原理是焰色反应。点燃即爆炸。' @5 Z9 e9 T6 N. O
4 Q  G7 Q! \' ]+ ^
  ②反应 反应以1硫2硝3碳的黑色火药为基础(实际质量配比是:硝酸钾占75%、硫占10%、炭占15%):2KNO3+S+3C =点燃= K2S+N2+3CO2( x& U: X" e3 G6 j; O9 o5 A

* v0 |$ K  ]( J' J# d2 H) b  蔗糖作为气体发生剂以增加响度,镁则为发光剂。试验可在一坩埚中进行。如用硬纸做成筒壳,将原料填入并用导火索(30%硝酸钾溶液浸过的纸卷)点燃,则为爆竹。将若干小爆竹用导火索连接,即为鞭炮,是现代炸弹的前身。
+ j+ \( |. B& P+ U3 J+ @8 x; K. P' o$ s: _3 ^" x
  红磷法# h4 }6 j! j  _" G) o- J) e
% r) x/ v1 v4 J6 K4 x
  有部分鞭炮用红磷和氯酸钾混合点燃爆炸,而不是用硝石,通常用于摔炮的制作,其他需要用火点的鞭炮国家明令禁止使用氯酸钾作为炸响剂,一律用高氯酸钾,因为氯酸钾不稳定,做成鞭炮若摩擦、撞击容易爆炸,高氯酸钾比较稳定。
* k. G$ J% b! g% H) D# [3 `2 M! ~7 t) h
  铝热法- Z% l3 s) t# P

' Z* R$ s% i4 \! W; _  某些大型鞭炮也会采用铝热反应,达到强光的效果。& k7 f' S: e+ c  T0 J( L5 U
4 ]4 v( r! V6 Y  g2 d1 Z
  铝热剂为金属氧化物和铝,这种反应是放热反应,通常会在高空发生反应爆炸。
2 n! W) Q- u& o' @
, c1 O4 N  H: ]8 X3 y  引线
$ t, N" b; i$ P, Q9 v9 R1 k1 W4 D+ X5 Q/ ?
  造纸:虽然制鞭炮的纸是购买的,但做引线的纸却是自产的,作坊里都会有一个浆池,用木浆来造纸;, p' j4 J( ]0 F1 O0 f" i2 F
/ t' X0 z% j9 i% q3 x/ _, [
  割引纸:把制造好的整张纸割成一根根长纸条;
  y* l0 L0 r$ J+ e, Q
' O, x2 h+ L' Y1 J( k' R  做引:将长纸条的一端固定,纸展开,用一根铁棍沾上硝粉,手一抖,铁棍上的硝粉就会落在纸上形成一长条,手一搓,一根引线就出来了;. M  y5 L0 j4 B1 A9 }. y3 u" \' V4 X* V

% P1 _7 X0 \! C2 m. n: `, u$ U  浆引:这样的引线还是散的,工人要用手沾上湿米浆,手在引线上一捋,引线沾了米浆就不会散了,然后还需把引线一根根地固定在像扇子一样的晾干器上晾干。
7 v4 V- ]+ s) o. {8 {. p0 P! L" ~4 W$ u! @1 y
  烟花从宋朝开始出现,制作工艺就更加复杂。
! S; M9 a% q: u5 U$ L  \" f* F$ U$ Q1 C9 o) U7 F/ [$ b# H
  种类:& t7 K! W) R0 G& c$ z8 i

+ L( H- {; }( t) A) c" {  1.喷花类
6 e( N) Y  ~. Q* Q
) K6 i% \) l" E  x' f  2.旋转类;: w- ?( z+ u  {* s5 W. N+ `
& q) p2 p3 t" X, _. U9 E
  3.升空类;: L2 t. F* E9 D2 {, a
% T) S  ?7 ]9 F; a
  4.旋转升空类;
) J" A: n4 x+ _( z5 o" c( h" w$ i6 f
  5.吐珠类;
* V+ r  I1 d* r# W  }  p# x) m" x* v& _8 E
  6.线香类;9 I9 e0 j5 ?9 L6 s# k

4 l: a( ~& M1 S2 t  7.烟雾类;
. ~; [/ u0 R  m) z+ Z. a# [% `
  8.造型玩具类;! S; X5 J# j) ?) n
; z2 W+ w; i( F9 U: x; E
  9.摩擦类;
% W) `: |$ |! }( c1 I$ \% I( ~) a0 j  o
  10.小礼花类;
9 W* J& O5 S/ {" O7 W3 |% c# q: S! ~: D# K8 N0 T; ^  a! U
  11.礼花弹类;8 K; v+ b% `) a; f, M+ J6 G- V
. k7 m% B$ w; g+ w7 H- e3 B- w
  12.架子烟花;
! x: m& j" o$ N# p- z
0 w( C$ J5 m, q) T3 R# `" H* x0 W  13.组合烟花;
# g% i$ ]! f8 w
8 U( v. L  ?& n' O1 A7 N. d8 m6 |  14.爆竹类,按响数分小型:100响、200响、300响、500响、1000响;大型:2000响、3000响、5000响、10000响、20000响。6 L2 f; f/ V8 l0 {8 J6 C
0 B* T3 }7 k* E
  危害:* _7 A  s& j# ?0 _6 f1 P

% S2 T+ A7 c; q( x# i" J1 a; w  中国人有个传统,过年过节时都要燃放鞭炮,一方面显得喜庆,另一方面中国人认为可以驱邪,这个传统一直沿用至今。市面上的鞭炮各式各样,很受欢迎。可是,在你享受那噼里啪啦的声音给你带来乐趣的时候,你是否认识到燃放鞭炮给你、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危害呢?
+ H# r0 T3 X- m$ n5 s$ n/ f/ w3 ~9 N8 ?7 j+ e. W( d) I6 y  |
  燃放鞭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危害,例如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在放鞭炮的时候还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尤其是儿童,安全意识差,年年都会有儿童因放鞭炮致使受伤,甚至危及生命。2 b& h4 G3 M7 i8 m; G

( x* n5 \. v9 u# R, {  空气污染" o' j: i" j, B" t

& x0 \5 V1 T+ R/ y; u' g  燃放鞭炮时会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例如: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硫化氢(H2S)、一氧化碳(CO)等。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层后,首先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
) ~+ f  e: W* {. \9 F2 D3 ^, l0 e/ I. r! ~# T  f
  SO2+H2O=H2SO30 W. C% o4 Z1 X0 [. |& U$ D6 w
$ E) z, w& F# Y0 v8 C. I* H
  亚硫酸在空气中被氧化为硫酸- m2 T) |, J' h6 C1 ]0 O
( f$ {3 L) ^  `8 ]# ]+ W! ^
  2H2SO3+O2=2H2SO4
7 M2 Y1 r- ]. r& d% O, p$ p
3 c) F3 p' ]) n3 ~/ P( [1 d) @  在云中形成酸雨(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能强烈腐蚀建筑物和工业设备;酸雨可导致树木、森林死亡,湖泊中鱼虾绝迹,土壤营养遭到破坏,使作物减产或死亡。而二氧化氮会刺激人的眼、鼻、喉和肺;另外还形成城市光化学烟雾,影响可见度;并且会形成硝酸小液滴,也产生酸雨。当然,在燃放鞭炮的过程中不止产生这几种有害的气体,还有一些有毒固体粉尘,同样对人有刺激性,像没有燃尽的火药以及剩下的灰尘都是一种污染。由此可见,在燃放鞭炮时所释放的有害物质给空气造成污染。3 J3 a% Y' ^) ]
0 \: ?' T! y( H
  噪音污染; U& i0 v$ m* l& b! {1 j/ H5 Q' f

: q  L' c3 L8 B! S1 y: Q$ v' O  燃放鞭炮时不仅会造成空气污染,而且会产生噪音污染。燃放鞭炮所发出的噪音对我们的生理和心理都有很大的影响。它不仅会损害我们的听力,还会损害人的心血管系统;它不但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还会影响睡眠、造成疲倦等 。
, h3 q  A. ?& J! [) D, w7 f  t  ]1 }4 q' H# a
  注意事项:) Q7 W' D' D! w6 T& O
) o4 l  f% P$ v! F
  1.部分鞭炮含有活泼金属如镁、铝等,存放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远离火源,不可暴晒,不可放在潮湿的地方。
2 Z6 k! @  `% i' V( u
$ n, J+ i) A$ [/ ?; s& D  镁和铝在有氧化剂如硝酸钾、氯酸钾、硫的情况下遇水会产生易燃的氢气(H2),容易爆炸。0 G+ ^7 U) k! q* m+ ^; M
* f) q# [( a: K( i. Q4 N1 |# d) X
  2.燃放必须远离加油站、井盖、电气设备、燃气设备、工厂等,以免发生危险。6 v6 x1 ^9 I3 Y9 _4 _# Y

3 _# o8 N9 P+ H  B/ Q  尤其要注意不要在井盖上燃放,尤其是污水井、粪井。有些人喜欢在井盖上点燃鞭炮,这是万万不可的,井里通常会含有一定量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和空气的混合物,点燃后如果火星与沼气接触会引发爆炸。
" C; t4 k5 o% [
: T) J/ V* G* q1 i+ y( p1 {  3.燃放要注意适当距离* z% ^- u, X/ G

: s! O' X8 H* k, I! @2 D* v+ p: R  点燃后,普通鞭炮需要撤离5米远,威力稍大的需要撤离10米远。用手拿的除外。2 }5 M) L$ m. {2 C# q4 v

8 f. Z: Y! Q. N3 ^4 X  4.点燃方法; T* S. P( N( u8 L1 x

- Z7 C. L1 W' N! E  鞭炮通常用香条点燃,很少用打火机、火柴点燃,使用明火应特别注意。同时要注意包装上的说明进行燃放/ ?& S; e- p4 t# w
: @/ x; s. t/ o7 V
  5.点燃后的注意事项) ^0 r3 B6 y2 }* O: J8 o6 r

1 g( V% S5 O0 E2 L+ @' B/ M  鞭炮生产难免出现各种问题,导致燃放时不爆炸,此时切忌去看,以免突然爆炸。
; R0 \6 l$ |; H: K4 g" m* M, G4 {/ \5 l+ a" s% r2 c
  6.禁止拆卸, ]2 C5 Y' P( c
" p! I3 ]1 {9 P1 k
  各类鞭炮严禁拆卸,以免摩擦或撞击导致爆炸。- J3 {% h# ?4 h
3 b. ?4 W,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交流群

星小辰QQ:21906512

星梦创作交流群:610184528

Email:21906512@qq.com

Copyright   ©2017-2026  星梦创作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星梦网络信息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