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间谍. o7 O) [) U$ T# e1 ]6 T; y
4 c! i0 B" c @( [; }0 G. W9 R
密探。被派遣或收买来丛事刺探机密、情报或进行破坏活动的人员。又称特务' G+ E6 @, o; K4 O. X
3 P4 Y M( {! I
间谍是指从事秘密侦探工作的人,从敌对方或竞争对手那里刺探机密情报或是进行破坏活动,以此来使其所效力的一方有利。
2 T1 x: ?, {7 s" l4 `- U' h
. y# [! i) I$ \. u$ D; ] a- ?根据工作目的地不同,间谍大致分为军事间谍和工业间谍(或称商业间碟)。有时间谍为敌对双方同时服务,称为“双料间谍”,又称“双面间谍”。% g- o1 V) z$ P& ? h* b- r
! a# G4 U: I4 z! a6 S3 |# m" L* i技术
7 y# U) X V8 ^+ ^: M! w5 _! { r% j: f/ Q! }
技术情报方面的经费往往超过了人员费用,美国在这方面的比例是七比一。
; p% H2 X7 h- E* F" p
( v( W5 |1 j1 A* Q3 e5 d在中国当间谍一般有两条途径。
5 O* C2 [8 i U' g3 Q4 y5 _4 k
, U, r3 G. T5 K2 A+ H, C/ U$ Z+ J一、北大新闻系,或政治系。但以新闻系最佳,政治系太惹眼。新闻系毕业后,一般能进入新华社或者外交部工作(一般你祖宗三代都比较可靠,毕业前后,组织上会找你谈心的)就有3成把握了。在工作期间,努力学习各种语言(关键中的关键),并熟练掌握之。近时期比较热门的语言有阿拉伯语、非洲语言,西伯莱语等,如果组织上觉得你有培养前途,就会在还没有招你进组织之前,利用工作关系先将你派遣到这些语种地区工作,以熟悉当地风情和建立一些人脉关系(说不定会故意创造你和一些特定人物的碰面机会),当组织上觉得你发展的可以了,有间谍的价值了,就会直接与你联系,要求你做一些事情,但不会告诉你这是间谍行为,事实上,组织上永远不会说组织是间谍组织,你是间谍。你的身份还是新华社或者外交部的人员。这是目前最普遍的中国外事间谍。
& {! s2 B3 H- c4 h% v
8 h* F" v" v4 I' K8 |. x. M二、内勤间谍,国家安全事务。这类型的间谍,一般出生世代军警家庭或者高干家庭,一般老百姓进不了。有点象御林军的意思,也有点象前清的宫廷侍卫,都是勋贵子弟充当,原因很简单——打断过头连着筋。这些勋贵子弟和国家是一个血脉的,和普通老百姓不一样。
/ {, }* K2 D8 a: \3 g. O' x
0 v/ N+ \( l) ~( Z( |7 e5 F0 u一般来说,这些子弟一落地就会受到很好的教育,同时低调地在国家机器的各个要害部门进行工作,比如,国家安全局、中央警备师等等,很多部门,都不是我们老百姓能够熟悉,一般存在于传说中。$ u6 i3 \# `* c& p( j: u. F
- m6 y; a: B! u表面上,他们在各行各业中担任安全警卫管理工作(不是站岗放哨啊),在各军种的各级参谋部门担任主官或副职,最多的是国防部下属的各种五花八门的后勤部门。实际上,他们有健全的组织和脉络(血缘姻亲世交关系也是很重要的组织形式),并通过此种组织和脉络使整个机构运作。
4 V, E6 ]6 ~7 f: \
- A) r$ d" ?( u5 C/ s% f除了这两种主要的途径以外。; |0 y/ z7 a, d9 E# x. }$ i
2 K. D0 I4 r% O
还有一些传说,但未经证实。比如:如果你是一个入室盗窃高手,屡屡犯案,但是案又不大,说不定会被抓起来,为组织做一些事情。又或者,你有一个很大的地下组织(帮派),而你呢,又有一些官家的人脉,黑白两道都吃的香,那你也有可能被吸收,做一些事情。
1 Q; [6 A9 O: e8 X6 K
) O7 G( ^2 r+ t# H- Z. { x克格勃
- F$ ]- T j% c! X( U3 }6 ]/ s$ s( j4 C% u7 X
克格勃(俄文:Комитет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Безопасности,简称КГБ,克格勃是此三个俄文字母的音译),即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是1954年3月13日至1991年11月6日期间苏联的情报机构。前身为捷尔任斯基创立的“契卡(Cheka是全俄肃反特别委员会的俄文简称All-RussianExtraordinaryCommission。全名为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消除怠工特别委员会:All-RussianExtraordinaryCommissiontoCombatCounter-RevolutionandSabotage(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чрезвычайнаякомиссияпоборьбесконтрреволюциейисаботажем),在1918年改名为:All-RussianExtraordinaryCommissiontoCombatCounter-Revolution,ProfiteeringandPowerAbuse(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чрезвычайнаякомиссияпоборьбесконтрреволюцией,спекуляциейипреступлениямподолжности).)”。克格勃的职权领域大致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的反间谍部门相当。在1930年代,由亚戈达和叶若夫领导的内务人民委员部成为“大清洗”的工具。冷战期间,“克格勃”的职能过大,涉及国内所有领域,凌驾于苏联党和政府之上,在国际上也成为红色恐怖的代名词。0 B9 }5 ` n2 q$ E
. N% Q0 u. e# T$ X; H; s! O3 d, _克洛勃,俄语全称拉丁字母转写作KomitetGosudarstvennoyBezopasnosti,意为“国家安全委员会”,是苏联的间谍情报机关。苏联的间谍情报机构曾与美国并驾齐驱,以实力和高明而著称于世,在某方面甚至超过美国。自苏联剧变以后,俄罗斯继承其衣钵,但其力量大为削弱,经过调整以后,又以新的面孔出现,重新活跃。: y: K4 J' l- g% J
/ F: D0 b" h& i) j! m克洛勃建立于1954年。该机构可追溯到1917年12月布尔什维克政府刚建立时成立的“契卡”,捷尔任斯基是第一任首脑。4 W' g6 P# a4 C2 X7 g
7 H8 U5 k& O7 b; J
契卡将总部设在彼得格勃勒霍瓦亚大街2号。1918年苏俄政府迁都莫斯科,契卡总部也在1920年迁到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附近的卢比扬卡广场11号。
1 q; J) ^+ C0 {1 U# K
* x6 {9 |5 r5 O9 T6 O克洛勃主要机构有“对外谍报局、国内反间谍局、军队管理局、边防军管理局、总务局、克洛勃驻外站组等。克格勃系统工作人员曾一度达到50多万名,总部机关有1万人,间谍、反间谍和技术保障等部门有20万人,边防军30万人,此外,在全国有150万线人,在国外有25万谍报人员,年预算为100亿美元。# h' M3 V! G9 |+ V. p3 C& q
7 E1 O5 J7 D7 ]8 h, _5 C2 k8 U$ P8 D8 j克格勃一直是苏联对外情报工作、反间谍工作。国内安全工作和边境保卫等工作的主要负责部门,是一个凌驾于党政军各部门之上的“超级部”,是一个超然的机构,它只对中央政治局负责。
. _1 s3 \& z5 V ^# M0 P F7 H7 b, ^+ P. w- Y
英国情报机关称克格勃为“世界上空前最大的搜集秘密情报的间谍机构”。+ V6 ?4 j: V0 p! P
3 n) E+ W- u7 x克格勃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领导人是安德罗波夫和贝利亚,安德罗波夫最后担任了苏联的最高领导人,而贝利亚在权力斗争中失败,被赫鲁晓夫以叛国的罪名处死。. k% |! N2 V: a% U+ t* r6 V# f
8 u% w Q. s* l! c2 r. g4 B2 z w1克格勃名称变更史. V" {9 j' p1 p# P
- i* M' n2 s9 j8 K7 e1 e- x
1917年12月全俄肃反委员会(契卡Cheka(俄语为ЧК))% Y0 {9 t% g" ?6 Z
' J$ `" | J! a) R9 l# W% I/ {1922年2月国家政治保卫局
: S- ]1 n/ w [$ o7 t. q0 L4 B6 ^8 J$ n; f* Y( N
1923年7月国家政治保卫总局: P2 p- s2 I! j4 O9 F
( _9 s W9 n: c- `/ |1934年7月国家安全总局
6 l9 V* u5 J& T' z) n& y( T
" h; v! O2 D8 N# G% i! x1 l2 V5 n1941年2月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
; S$ t6 m! Z) m9 e
& S; Q# `4 y. L4 ?9 u, e3 Y1941年7月国家安全总局" S" m7 L& Q- b. s
* J0 x& a0 k- H1943年4月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 b/ P0 v2 S% v) d, Y* u
7 ^2 K1 n* Z5 D6 T1946年3月国家安全部, Q8 T7 d0 k& {$ O$ Q
8 L% d& L9 }: M1 S; m% v/ E& r& u1947年1O月% E( }% Q; l6 f- x, ^: v
" W5 @- c2 b! ?+ k. a至 N& C; Z U# p* @ ~
* ~/ f1 Y# w- ?9 O; j; U4 X4 Z1 E4 t1 V
1951年11月国家安全部(对外情报机构归情报委员会管辖)2 j8 |# C3 F5 L
$ _* m& P" U6 c0 Y( Q
1953年3月内务部* ~& V* ?3 M3 T, [- l
; x' D' _" K9 L, }" J$ Z! t' p1954年3月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5 R8 ~. c% `* l- R" \
. h' r0 ~9 K5 H! ?+ [% F2克格勃历任领导
0 W$ Y' J9 R9 b+ a% K# n
$ J9 U3 S" z- b. B( }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1917-1926
G+ c2 s- U% g9 C: @9 Q r9 E) h2 x0 A, w# l; ~" g6 P; z6 v" g: E
FeliksEdmundovichDzerzhinski6 p1 h8 `* V* j* k) _4 I5 K* o
. A9 Q4 K/ ]1 }5 U1 c" m4 _
(BelarusianlanguageФел?скЭдмундав?чДзяржынск?,
+ q4 a9 g8 i) L7 v8 X# Z$ ~# v4 u& _, ?
Polish:FeliksDzier?yński,8 J! f3 s# W6 O. m: c d
8 w. n' X. \$ n4 p* N
Russian:ФеликсЭдмундовичДзержинский)
6 T t4 |1 J( _2 p: {
, K6 f" ]( f! l; w* D# `+ \$ E维亚切斯拉夫·鲁道福维奇·缅任斯基1926-19345 c$ e S9 C* L- Z# c- I" d
6 \# D- Y% f2 k S亨里希·格里戈里耶维奇·亚戈达1934-1936, j$ e6 R: Q) T {8 x; o* }& Y3 ^
. y8 U x: `/ P. R0 S; k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叶若夫1936-1938
& A4 x+ [$ Y5 F) J# s3 Z& m7 i; }, {% h: O* F/ v- v8 u% R) P# |8 [# u
拉夫连季·帕夫洛维奇·贝利亚1938-1941( C1 s0 [% U3 a
7 X4 \& k& z( r: W1 X弗谢沃洛德·尼古拉耶维奇·梅尔库罗夫1941(2-7月)$ j) Z7 y( D; f. j1 F' Z
5 f) Y$ J2 b- y0 C1 H7 u) A
拉夫连季·帕夫洛维奇·贝利亚1941-1943. J3 B2 _2 m/ b/ d
, h0 o: Y2 `" r6 A$ X4 x4 T
弗谢沃洛德·尼古拉耶维奇·梅尔库罗夫1943-19462 G8 ^. W8 Z `. W% ~
; E; h/ w! @4 g9 n8 q( {) O
维克托·谢苗诺维奇·阿巴库莫夫1946-1951
1 P1 L, G$ M6 R% P
8 i4 T# L7 ^- h1 ^; ]1 b1 [( {谢尔盖·伊万诺维奇·奥戈利佐夫1951(8-12月)+ J4 z5 U0 [0 u8 a, C/ k) F3 F7 y
: h: H$ p2 z6 X& Z0 j, d谢苗·杰尼索维奇·伊格纳季耶夫1951-1953
' K S+ i8 J8 i% v5 h7 Q; y
) [& m" G* C: X9 X9 @6 o5 E拉夫连季·帕夫洛维奇·贝利亚1953(3-6月): u& E, h$ x9 _; a) u
2 f) z" l8 N7 Q5 p% s! q6 c G T谢尔盖·尼基福罗维奇·科鲁格洛夫1953-1954
0 l" r: c/ z2 `9 q: ^' ?* O% r6 J8 q0 S! ]
伊万·亚历山德罗维奇·谢罗夫1954-1958
5 ~6 J8 w& l1 r# Q% {# W1 Y
5 `8 N# T/ o6 h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谢列平1958-1961; O" e# M; N1 C M0 z
/ c5 K% u0 k( K6 {
弗拉基米尔·叶菲莫维奇·谢米恰斯内1961—1967
2 V* p+ v2 G7 M y& U
# g) }6 Q7 i d* @. m尤里佛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1967-1982! v9 n: C& |8 v* \
. G1 ^8 i# U0 n5 N+ i' G, }维塔利·瓦西里耶维奇·费多尔丘克1982(5-12月)3 p$ d3 ^) D1 f
3 T3 I, P& W, \' g, i
维克托·米哈伊洛维奇·切布里科夫1982-1988
1 r1 `* k# l2 m! D
. o0 E% D! O; N7 S! a+ W8 {+ d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克留奇科夫1988-1991* m% _2 @0 n' Q9 a" e1 b' Y% t: v
6 u9 ^0 {9 X$ P: m5 B' f
3克格勃第一总局(对外情报总局)历任领导0 t& s+ e1 X& M9 `6 W* h X
" ^7 K2 W; ], M; @7 [* i米哈伊尔·阿布拉莫维奇·特里利瑟尔1921-1929
) i {4 h p3 f: F, E3 p2 W) r+ k9 ?" H% u+ X# a
阿尔图尔·赫里斯季安诺维奇·阿尔图佐夫1929—1934# N, j/ s! [$ n' U/ Q( q( \2 w x
+ ~9 V& @6 w: S2 U阿布拉姆·阿罗诺维奇·斯卢茨基1934-19386 Y3 G1 a l! m+ N0 H
6 N' T4 L3 B+ h t3 E0 a3 a0 m' k- |
米哈伊尔·施皮格尔格拉斯1938(2-7月)& ^4 M0 I! P8 |1 f; w
! U- g+ P. D. }7 b! c
弗拉基米尔·格奥尔吉耶维奇·杰卡诺佐夫1938-1940
4 m. E& F$ x4 H1 H4 ]4 _
& t+ P H1 L( R帕维尔·米哈伊洛维奇·菲京1940-1946, W }. ?% E5 m3 ]( ~
1 R7 _" t% G" o9 h. ]5 k彼得·瓦西里耶维奇·费多托夫1946-1949% K" f/ b2 W) b
4 T3 P. m: \6 B% o3 n( z/ s! a$ h谢尔盖·罗曼诺维奇·萨夫琴科1949-1953
% Z. \. t+ N0 e# a* ~* y
9 l" B) @1 T$ `1 P0 z" V: E瓦西里·斯捷潘诺维奇·里亚斯诺伊1953(3-6月). p7 h: k4 s+ i) [% Z5 U9 {
' p1 h0 u7 s6 u+ [
亚里山大·谢苗诺维奇·帕纽什金1953-1956; T4 B! d+ q6 t1 W
9 p+ ~: p P& r亚里山大·米哈伊洛维奇·萨哈罗夫斯基1956-1971
) o% ?7 ]: G3 C N$ }3 ^! R8 L& {
费奥多尔康斯坦丁诺维奇·莫尔京1971-1974
9 M6 y" L( R# m: [4 n( i
1 S/ {' g, j2 K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克留奇科夫1974—1988$ ]" w' Q; `$ Q% j' b; [
5 O, B X( D3 |% L
列昂尼德·弗拉基米罗维奇·舍巴尔申19888 K) B; V; d, R6 S+ a1 T$ q
* u% I' \5 ]: r) [ P" Y‘克格勃全史作者:克里斯托弗·安德鲁奥列格·戈尔季耶夫斯基’
$ W+ ~7 Z o' @" [/ h, y6 r1 B
B- j, ~" S& V---------------
( @8 L1 z& g7 U7 @
. D" k, d h' O7 _, M$ F2 ~9 P克格勃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领导人是安德罗波夫和贝利亚,安德罗波夫最后担任了苏联的最高领导人,而贝利亚在权力斗争中失败,被赫鲁晓夫以叛国的罪名处死。; z" _0 f' [$ e
+ i; L8 G/ L: D" O# `) h1克格勃名称变更史
0 o g: X% O& h0 i& K, S4 _
$ E3 x# c: E& P& n, e" {: c1917年12月全俄肃反委员会(契卡)
$ N9 N/ T& A& W' x2 g5 b
5 _; w% m5 X! o1 c2 F3 _, k1 R1922年2月国家政治保卫局
; Q) g* Y1 @2 b* ~! R3 G: i9 R. G2 h$ _) i
1923年7月国家政治保卫总局0 V( d; h1 Q( O; `
- i# t7 C) r: v+ n
1934年7月国家安全总局
( F1 I" H" K. k4 t. r
8 T! ~; {! a4 s; i! }! O# O- d1941年2月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 E7 G% \: m0 P0 |8 C% s* ]' t; X0 i
( ~! j D: T6 j0 D6 Q
1941年7月国家安全总局/ ~3 ^$ y0 Z A* I
" B, ?1 u W' {/ D1943年4月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2 R0 O! o3 l' {# y
) z* t8 s* w0 S) a$ ~4 h0 A
1946年3月国家安全部9 l3 R2 O. F! @6 B* E
: Q8 B# n5 C& C/ s
1947年1O月至1951年11月3 r' j* `1 @1 d5 x4 Q
5 `" F' f( c; Q
国家安全部(对外情报机构归情报委员会管辖)
7 @% A. \4 O ^6 I5 g
8 O2 Q5 o: Q9 F! [* R1953年3月内务部5 G! n# o+ B) W5 s- J. {( h" |, d( D
, @2 l- V A1 e |1954年3月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
: v3 g3 F# z1 X( y
5 {1 o" i7 x% r& Z) W( U7 Q6 {一.领导机构构成: \, M( ?7 H" E( r: W
. G4 _" J4 K, v) {1.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委员会主席团9 u( `0 ~; T/ D+ R
5 g, ^- K' r2 f$ p: N& l6 i委员会主席团有主席一名,副主席十名,其中包括两名第一副主席。主席和副主席还领导地方国家安全机关——各加盟共和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区、州国家安全局的活动。7 p! j/ {. ]- V+ D& F7 f
7 I0 u( g$ l, T' \9 R s2.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全委会
3 C4 _+ A) H" i! c6 S" f, w/ A+ b
苏联国家委员会全委会由十五至十七人组成,负责研究最重要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通过相应决议,以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令的形式生效。决议生效以后,就成了所有国家安全机关必须执行的规定。全委会委员组成中有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副主席、主要部门的主官以及几个地方国家安全机关的领导人。全委会由苏联部长会议决定任免。约定俗成的是,乌克兰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莫斯科市及莫斯科州和列宁格勒市及列宁格勒州国家安全局的两位局长,传统上都是全委员会委员。根据条例,全委员会一个月举行一次例会,但有时候要多,这取决于该讨论的问题是否紧急,是否重要。全委员会根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命令清单确认干部任免。有时候听取有关国内、国家安全委员会机关和部队所发生的最重大非常事件的报告,讨论上级权力机关的重要决议,并据此作出相应的决定。一般来说,讨论问题会吸收范围相当宽的特邀人员参加,人数有时多达一百人或一百人以上。全委会是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领导机关,是某种指挥学校,是审核与研究最重大问题的形式。全委会通过的主要决定可以长期有效,且只有全委会才能以其决议取消已生效的决定。全委会是安全委员会相当广泛的负责人交换意见的机会,是作出决断的有益方式和方法,更主要的,它也是确定落实并监督决议执行情况的有益方式和方法。决议将传达到国家安全委员会各级机关和部队,并成为他们在相应方面展开实践活动的依据。8 q7 r8 @; P9 ]; d8 T0 i
# f* y, h$ b" S二.各业务局 U) W1 y7 `: n" x" [/ U4 [. p
& _6 Y. M( @) @: o8 }) A2 R1.第一总局第一总局是对外情报侦察部门,它对驻国外间谍机构实施领导,并从苏联本土进行情报侦察,指导他们所在地区的国家安全机关第一线(情报侦察)分队的工作。这些部门被称为第一总局这一事实,也强调了对国外敌人斗争的头等重要意义。2 h* N* M- U4 ]
2 Y9 j& x: m1 |7 r- W; u9 ^2.第二总局第二总局从事反间谍情报侦察工作。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以来,对外情报侦察工作时分时合,这都取决于当时苏联哪种路线在对国家机关的态度方面占主导地位。八十年代末以来逐渐形成一种做法,即不把全部反间谍情报侦察集中在一个部门。而是根据具体的工作方针把它们分散到几个部门。但第二总局始终是反间谍情报侦察部门的主角,它实施反间谍斗争,并从事与外国代表机构和旅游系统有关的工作,同时还在苏联领土上进行某些侦察活动。* N. }9 ]% t5 m- E4 `( i. a
' Y" N, l; l) P3.第三总局第三总局负责制止外国特工机关对苏联武装力量的破坏,领导有关军事部门和部队的特别勤务处的工作。它在七十年代成为总局,其理由是它所从事的与国防部协同行动的工作,不仅量大,意义也很重要。) e; A' f3 Y% X# r
) O [1 _: m3 N2 L8 T4 t9 v' b
4.第四局第四局负责所有交通运输部门的反间谍情报侦察活动的实施。
1 Q7 o& Z2 B* `
7 ~* T8 J, z' t2 C2 C5.第五局第五局负责与意识形态破坏活动进行斗争,它于1989年改组为“З局”。这远远不是一种形式上的举措。现在,它已经不再从事原属第五局的工作,即反意识形态破坏活动的工作,而是集中全部精力,调查并制止外国特工机关实施的恐怖和破坏活动,而外国特工机关则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从事不符合苏联法律的外国组织和中心来搞这些活动。
( ]/ G6 o- e, Z: _2 m
9 P0 k! s: y% p( b- x6 ?2 d6.第六局第六局负责各个国防工业目标和某些科研中心的反间谍情报侦察工作。
+ f2 I5 V* b& `3 C1 `( T, U# [' `- n
7.第七局第七局的任务是对委员会感兴趣的目标实施屋外监控。这就是国家安全委员会所有业务方向都很需要的重要侦察部门。就人数来说,该局是相当大的,其主要特点是时刻保持战斗准备,以便能昼夜执行任务。正是由于这个部门的活动,才得以经常发现并制止外国特工机关的间谍活动,判定他们的犯罪联系,查清他们打入苏联要害部门,与苏联公民联系、实施隐秘行动和通过目视途径取得情报的意图。
( {: w2 ]( ]5 O1 {
+ l% O! o# H2 Q+ ~! M8.第八总局第八总局负责编制总部机关与地方机关以及情报侦察机关与驻国外情报机构通信联络的秘密电码集。该局拥有制定密码通讯体系的现代化技术和科学装备,能切实保证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密码通讯,并绝对保障这种通讯能在离总部机关的任何距离昼夜不停地工作。获得秘密电码集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间谍。无线电报务员和密码译员的劳动强度极其繁重,一人,两人,最多三人,就得随时随地地保证驻国外情报机构与总部机关的联络。工作条件是不轻松的,生活因必须遵守严格的制度而变得非常艰辛枯燥,也很不方便,因为,敌方特工机关对无线电报务员和密码译员都有极大兴趣。
; [! i4 N' p. @7 G: s" k3 e! o. J1 M0 G8 K6 C- P# }/ J' c
9.第九局第九局担负保卫职能。它负责保障国家高级领导人、国家最高规格的礼仪场合、外国代表团来访和苏联代表团出访的安全。警卫克里姆林宫政府机关、部长会议大楼和其他一些目标,其中包括远离莫斯科的地方目标,如黑海、波罗的海和其他地区的几个目标,均属于他们的任务。一九九零年,第九局改组为保卫局,机构也有所改变,确切地划分为两类勤务部门:一类从事管理工作,另一类从事业务活动。保卫局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很大:始终保持警惕,全神贯注,常备不懈,彻底奉献自己的一切,因为随时随地都会遇到令人不快的突发事件。当然。他们还得适应工作和被保卫人个性的特点,适应需要保证其安全的目标周围的情况。一般来说,出访代表团的安全保障是特别困难的任务。,因为我们在那里并不是主人,但谁也不会解除我们的责任。我们根本不能完全指望接待方的警卫,因为一旦发生意外事件,最终还是我们要负主要责任,而且不仅是公务上的责任,还有道义上的责任。行使保卫职能,是一项复杂的职业,它需要本领、能力和良好的体力训练。该局工作人员,一般来说,不会长期担任这项工作,过一定时间以后,将调到其他业务活动方向,在这些方向的工作对精神和体力紧张程度的要求要低一些。
6 v- J) L8 [5 O( a* B- p
) B+ ?6 ~" v/ T q$ Z& E10.第十处第十处集中存放国家安全机关在苏联时期以及苏联以前时期积累的业务统计文献和档案资料。因此,在工作人员的谈话中通常固定地称之为“档案处”。国家安全委员会档案是保存各种资料的严整体系,它们依据严密的分类法规则,按主题和年代进行分类,保证资料无条件地典藏,并能迅速检索到需要的文献。在一九九一年八月以前,该部门的工作人员由于苏联有严格的档案使用规则,保证了国家机密的收藏,而且也未发生过任何问题。同时,遗憾的是,在档案政策中,在档案法规中,存在着一些重大疏漏和不足:没有明确规定某些资料的保存及其发表和用于学术著作的期限,但这却排除了全部准许使用的可能性,封闭了利用堪称国家机密的档案资料搞政治投机和未经证实就转交给大众传媒的通道,这两种行为的后果往往是无法补救的。八十年代末以来,第十处的工作人员就某些课题、国家机关和其他组织活动中的一些事件及片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他们的分析、总结和结论是非常重要的,并报告了国家领导人,后者还根据他们的报告作出了与某些现实问题有关的相应决定。档案资料帮助我们填补了许多空白点,给相当微妙的问题带来了一定的公开性,并使人们能够引用真实材料去看待和解决某些问题,这些问题或是涉及苏联和其他国家的公民个耍�;蚴巧婕八樟�;墓�;艺�;謇�;妗R痪啪乓荒臧嗽乱院螅�;蛋缸柿洗庸�;野踩�;�;被岬恼�;辶魇В�;�;�;掖�;戳诵矶嘌现匚侍狻:芏嘧柿媳挥糜诔嗦懵愕耐痘�;康模�;�;哉庑┳柿系耐崆�;故驮蚪�;徊浇谅伊硕愿霰鹄�;肥录�;恼媸导�;ぁ?/P>安全委员会档案处把资料编上数字符号并按号码顺序排列,而读者则注意到缺了某些序号,这并不是力图隐藏某个部门,而是安全委员会传统上就是这么做的,在部门编号中允许有缺省项。有时它们被填满了,有时当安全委员会编制发生组织变化时,它们又重新出现了。
8 J* H/ G5 R0 ]; `4 @
' ~& P( d2 s& U3 S* P1 f11.第十一局(处):缺省部门* e: L, }* ^( n8 X1 Z
, k% `0 n( H& ^1 G- K9 E! I1 o12.第十二处第十二处,关于它的工作,有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传闻和各种各样的谣言,称它的工作是国家安全机关对苏联公民和外国人进行“全面监视”。这里指的是技术监听,是国家安全机关实施特别重要的侦察措施的技术手段。这类方法一直被外国特工机关所利用,苏联也采用了这种方法。审查有关国家生活最重要的方面和涉及国家安全利益的案件,需要有非同寻常的侦察方式和方法,监听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根据上级确认并由国家安全委员会命令宣布生效的细则,在严格规定的条件下进行的。监听不止一次地协助我们查清了犯罪分子极其危险的行动,帮助我们截获国家安全机关感兴趣的联系和接触也使我们有机会获得其他途径不能获得的情报。八十年代末以前,这个问题在法律上未以必要的形式进行规范,因此,利用通过这一渠道所得的信息具有不可声张的性质,也不向检察院和法庭提供。这些信息要以其他后续行为来证实,当然,是在能这样做的情况下。在侦察诸如杀人、侵吞巨额国家财产和公共财产、走私、炒汇、非法接近国家重大机密并把它们转交给外国代表等案件时,这种信息是格外有用的。第十二处的工作要求具有专门的技术设备、专业训练、判定什么是所需情报并对其进行整理的能力。该部门工作人员有时要比一般侦察员知道得多,并填补侦察业务活动中的空白。这一部门的能力经常是获取某些情报的唯一手段,这些情报是国家安全机关采用其他办法从来也得不到的。这项工作的微妙之处还在于以下方面,即在对某些目标开展工作的进程中,侦察人员会完全意外地碰上这样一些情报,它们有的与要求侦察的人毫无关系,有的则与占据国家高级负责职位的人有关,且法律规定禁止监听其谈话。此时该怎么办呢?一方面,确有对这类人物进行监听的禁令,而另一方面,我们有时获得了他们进行非法甚至是犯罪活动的明显证据,又不能就此罢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得不向苏联国内的上一级负责人报告获得的情报,请求准许利用这一情报并继续工作。这种态度源自国家利益的需求,通常并不对刚才提到的、在那之前暂时尚未、将来也不会把此视为侵犯人权,因为这是国家和社会利益迫使我们不得不如此为之。, |2 J6 Y0 P$ H0 x1 i
2 u, ~0 ^0 F; ?13.第十三局(处):缺省部门 z8 W# ~: u; B, ]
9 q8 E* m! @! _; J" U+ s14.第十四局(处):缺省部门5 S# c/ U: J6 w) M. p& d- L
. S6 g/ [( L8 H- F) [' ?6 H
15.第十五局第十五局从事的工作是设计、建造并按需要的制度管理某些目标,这些目标是为特殊时期,即为一旦爆发军事行动和发生其他意外情况时准备的。在莫斯科及其郊区和苏联的某些其他地方,建有绝对秘密商定的、供特别时期使用的目标。它们包括统帅国家和武装力量的预备指挥所、不可或缺的储备库、政府通讯枢纽,以及其他在紧急状态中支撑国家生活、保证国家或多或少地正常行使职能的设施,简短点儿说,是维持国家在紧急状态下仍有生存能力的设施。各目标的设施需要按起码的必不可少的原则作出相应的科学和技术结论,某些目标是用来防止核攻击的,但是,在大型核弹头直接命中时,它们的生存率也会大成问题,这当然是不言而喻的事。虽然如此,目标的某一部分却会保存下来,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保障国家的可管理性。要保障国家安全,保障国家最重要的目标,没有上述设施是不可能做到的。从苏联的能力出发,我们并不极力主张在所有方面都赶上拥有巨大潜力和实力的美国。但上述设施是最低限度的,是非有不可的。5 z# z G' q7 s, f1 S
1 W$ I; r9 \9 S16.第十六局第十六局的工作与第八总局相当接近,它拥有解决技术和科学问题的最杰出的智能潜力。它负责收集公开情报和秘密情报,解决有关打入苏联感兴趣的别国家重要目标的极其复杂的任务。该局有许多高水平的发明,这需要高深的学识、必不可少的技术设备和技术手段。在这个部门工作着一批高级专家,他们完全可以成为苏联科学技术界的骄傲。第十八局并未囿于本单位的小圈子,它与苏联工业部门、科研机关具有广泛的联系,利用自己的潜力,帮助后者完成各种科研任务。在研究具体任务时,他们要求严格、努力不懈、机敏过人、颖悟独特,并充满永恒追求的强烈愿望,更主要的是他们找出的解决任务的方法简直匪夷所思,而这些任务,乍一看,简直就是人类智慧的幻想。国家安全委员会有一些不懈追求、渴望达到更高水准的部门,而第十六局就是其中之一,也是通往科技难题谜底最佳实践道路上极其重要的一环,没有它,在我们这个时代根本就不能保障苏联的国家安全。
* ^( B" Q1 |! Y1 b% K# d; l8 L& `, w
17.边防军总局边防军总局领导边防军区、边防部队和哨所。边防部队的总部机关不大,但边防军总数却超过二十二万人。对于苏联这种拥有漫长边界的大国来说,这是现实需求所允许的最低数量。八十年代末迫切需要扩编边防军部队,改善他们的物质条件,给他们增加财政投入。边防军经费已占国家安全委员会预算总开支的一半,其相当一部分用于边界的技术装备:军事技术兵器、目标设施建设、通讯联络、各大单位的工资。' ?. k6 K, V2 C) R; |* H
+ b/ l7 \ r) Q3 x1 M# I
18.侦察技术局侦察技术局是设计、开发、生产和经营专用技术工具的先头部队,也是科学思想成果、最高技术工艺和独一无二的技术解决方案最集中的部门。在该局的产品中,进行批量研制和生产的技术工具相对较少,往往是些单个产品,它们被指定用来完成严格规定的侦察任务。侦察技术局利用苏联科学界和整个工业的科技成果,密切关注国外在这一领域的新产品,并极力利用其中最有价值的一切成果。侦察技术局的产品具有双倍的机密性。如果走漏消息,就能是对手很快制定防范措施,从而抵消我方技术能力的效能。该局工作人员都是有一定特长的全神贯注的人。国家安全委员会慷慨地把自己的新发明与地方工业部门分享,从来不提任何交换条件,当时也不存在任何商业性活动。完全可以实事求是地说,没有该局的产品,不论是情报侦察机关,还是反间谍情报侦察机关,或是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其他部门,首先是边防部队,都不能完成本部门所面临的任务。我相信,这个局仍有远大前程,但是,这只有在一种条件下:即它如果能吸收国内外经验,并不断寻求更高水平的各种科技发现,才能变为现实。
: T& T# |8 M3 V8 Y& w
0 Y5 ^5 A. }( h4 O三.其他辅助性部门! W1 f# ~7 U! r! s7 n8 M; F4 _" p
0 t/ q7 e$ v: L) r! P0 M( j
1.军事建设局军事建设局帮助解决各业务局迫切需要的最复杂的工程项目。
9 l1 W, ]3 Y: A. q
9 z/ p* s1 c7 M8 g( V: y$ W8 n2.总务局总务局为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业务活动服务。在落实极其复杂的侦察措施时,假如没有物质管理保障,尤其是在意外情况下,其富有效益的工作是不可想象的。
6 \: |3 H) b0 T' g7 j
/ Y3 A' O2 V, O: g( C+ l* ?: p3.医疗保健局医疗保健局对国家安全委员会工作人员,尤其是在国外工作的部分人员由于驻在地的环境引起的健康情况采取预防措施,并经常检查,及时治疗。医疗保健局甚至还制定了一套建议:让去气候条件欠佳之国的工作人员在出国前进行体质锻炼。
* S4 A7 [, W6 @. E& v: D$ y( b5 }/ R5 @2 f
4.捷尔任斯基高等学校捷尔任斯基高等学校向学员提供近五十种外国语的高级语言训练及专业科目知识,同时还培养高等数学、物理和其他学科的专家。国家安全委员会拥有出色的教育培训网,学员可以接受高等教育,而工作人员则可在专业培训班为接受专门知识而进行训练和预备训练。国家安全委员会培养边防和通信干部、密码译员、某些技术专家,保障副博士和博士论文的准备与答辩。
% M o. L" O; @7 W' Q; o! Q
7 s% c" R0 _- K& M! N2 J9 J( [! `5.人事局人事局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中管理干部,在其各级单位都建有相应的人事部门。选调工作人员,接受他们参加工作并进行安置、提职,解决许多与物质保障有关的问题,办理休假奖励,选派干部参加培训和进修等等,但这些远远不是国家安全机关人事部门所从事工作的全部。人事工作最困难的阶段是选调、研究国家安全机关工作的候选人,因为,如果此时出错,可能会在此人活动的任何阶段付出昂贵的代价。人事局在与意外事件有关的档案分析方面向国家安全委员会各部门提供必要的帮助,这些事件包括个别工作人员的叛变、破坏军事纪律、玩忽职守等。
5 n! `) w8 q4 P0 k5 Q: V v
7 y. j: Y' T5 T' {# V9 T盖世太保
: a$ B; G8 B2 \0 ~ j5 O5 q9 m8 ~: E3 S) B
即纳粹德国秘密警察。盖世太保是德语“德国秘密警察”(GeheimeStaatspolizei)的缩写Gestapo的音译。1933年春季,戈林在接管普鲁士警察局之后,以政治警察为核心组建普鲁士“国家秘密警察处”,简称“盖世太保”。1934年4月,希姆莱任普鲁士警察总监和盖世太保首脑。1936年6月,希姆莱任德国警察总监、盖世太保首脑和党卫队帝国长官,具体组织实施法西斯恐怖统治。希姆莱将警察系统改组为保安警察总局(下辖秘密警察局和刑事警察局)、治安警察总局和风纪警察总局。1936年10月,全国政治警察统一名称为国家秘密警察。1939年,秘密警察局转隶德国中央保安局。秘密警察共有3万余名成员,渗透并控制着德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德占区,拥有大量监狱和集中营,利用发布监护拘留令和押送集中营的特权,大肆迫害和残杀犹太人、共产党人、民主人士和无辜居民。参与制造1938年的“布洛姆贝格事件”和“弗里奇事件”,导致德国国防部长布洛姆贝格和陆军总司令弗里奇的去职;参与吞并奥地利和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参与制造所谓波军士兵袭击德国格莱维茨广播电台、造成波兰进攻德国的假象的事件;组织实施对犹太人的所谓“最后解决”,在欧洲范围内制造全面恐怖。纳粹德国战败后被取缔。1946年,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宣判为犯罪组织。
( D" X2 E8 [1 b n3 g" O$ _# z' \7 y% X/ B
盖世太保术语解释
% x. w3 Q' p' Z# B# D
4 Q3 O, M( Q5 l& P8 h7 i1 K! MAbwehr军事情报局:由威廉·卡那里斯海军上将领导的军事情报局后来并入中央安全局。
) w0 k* { H4 P( n* Y3 X4 x
( f& `2 z$ h- `Einsatzgruppen特别行动队:流动武装警察部队,由保安警察、保安处和盖世太保组成,用来进攻和处决被占领国的敌人。每个特别行动队多达3000人,也被称之为Einsatzkommando。" I7 j/ Y, L( V( U. W
% D# t" D0 p* Y7 Y4 \5 uEndlosung最终解决:第三帝国从1941至1945年企图全部消灭欧洲犹太人的计划。虽然对此没有书面命令,但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提到“一个民族”要“消灭弱小的民族,以便给强大的民族让位。”
% j) b d/ g2 V' X1 C( ~$ q$ d
1 [; }( _- v2 E8 G* M5 fGualeiter纳粹省党部:德国和某些轴心国纳粹党的权力机构,地理单位为Gaue,由Gauleiter领导。
- Q& u: b \- n& a
% x# v/ f+ Y, cHakenkreuz卐:纳粹称卐起源于“亚利安神话”。最初使用于“自由军”年代,1935被使用在德国新国旗上。
- Z b* A+ T8 i2 N; {9 i, O: f/ I9 o7 m+ A k
HohereSS-undPolizeifuhrer党卫军地区总指挥:一个地区除警察之外的所有党卫军的最高指挥官,直接归希姆莱领导。
7 K7 m$ u: n9 o1 h6 \% k2 U o
/ ~8 ~7 l3 ~& V5 k) a$ r. qOrdnungspolizei治安警察:盖世太保和保安警察以外的警察,在国内负责民事事务,如:交通、巡逻和日常警务工作。然而,在被占国,尤其是在波兰和苏联,治安警察经常扮演特别行动队的角色。% h& A8 d5 t9 T: f- t
" F3 v+ i5 N: rReichsfuhrer-SS帝国党卫军元首:帝国党卫军的领导人,由海因里希·希姆莱担任。1936年以后,他还有一个头衔“德国警察头目”。 q t" ]) j1 v
% W/ y. j; p2 [. d) L1 v0 M8 \* ]
Reichsleiter中央政治局委员:最著名的人物之一就是马丁·鲍曼。
0 s5 p P6 O6 f1 `0 K5 R1 f) d2 q, D" C- V
Reichssicherheitshauptamt帝国中央安全局:1939年建立,将包括盖世太保在内的所有的非军事情报机构合并为一个组织,莱因哈德·海德里希任局长。1942年,莱因哈德·海德里希被刺杀,从1943年1月30日,恩斯特·卡尔登勃鲁纳接任局长。
7 l; V s" \, ]. w- @3 w+ s1 w: B8 U. _+ c
Schutzhaft保护性拘留:根据1933年2月28日颁布的法律,当局的所有反对者都在其范畴之内:犹太人、工会会员、共产党人以及吉普塞人、同性恋者、轻微犯罪分子和异教徒。
V4 G0 R/ L R1 C
# }% o9 i) D# \3 HSchutzstaffel元首卫队:原是希特勒的私人保镖,被希姆莱变成了国中国和军队内的军队,别称“黑衣卫队”。
" w2 v7 S4 d; ^( K- S
$ i/ m' r/ d9 B# u, I1 r) zSicherheitsdienst保安处:至少在字面上,保安处是纳粹党的情报机关,盖世太保是国家秘密警察,但实际上,二者紧密合作,有时难以区分。保安处更侧重追捕思想上和种族敌人。 B! @7 q/ W8 d3 R4 f# l
; R7 f/ ~. i/ G5 v0 LSicherheitspolizei保安警察:名义上,仅仅是名义上政府的一部分,而不属于盖世太保,但实际上,经常与保安处勾结在一起,充当各国政治警察和刑事警察的结合物。! Q( b8 s1 |8 D# `% P9 f r( u
( s G3 D9 m9 S- ] ]4 d
SSundPolizeifuhrer党卫军分区区队长:负责特定区域的分区指挥官,附属于更高层盖世太保、警察和希姆莱领导。
0 K, t8 ^( X! a2 W- a& Q
( o P1 n$ _+ q! T8 v6 B2 ?4 |Sturmabteilung冲锋队:也称“褐衫队”,最早为1921年恩斯特·罗姆在慕尼黑招募来保护纳粹演讲的部分穿制服的支持者。在1934年血洗冲锋队罗姆的“长刀之夜”时被大大削弱。- v5 a. J: J4 a* j' x" X9 h' ]
) S/ T; `- F2 |5 j
Volksgericht人民法院:在柏林成立并快速判决帝国叛徒的令人恐惧的法庭。在判决1944年企图暗杀希特勒的人之后,直至1945年几乎没有开庭。) R7 }5 b, B9 M! {) F; ^9 D
( F) q+ m7 c9 G% G- x: bWannseeConference万塞会议:1942年1月20日在柏林市郊大万塞举行的依次会议,会上提出了“最终解决”,回顾了迄今所取得的成就,并讨论了如何利用大量被驱逐的犹太人劳动力的方式。这次会议也为主持会议的海德里希提供了展示权威的机会。
- W/ ?2 B3 z# _9 V+ Z' \& J1 e2 A. c4 t( c
资料来源:《图说盖世太保史》+ s/ ~& T& w1 g1 z9 @ f
8 ?9 _& _1 o$ V% m" s, L
帝国中央安全局内部结构# a- k3 N( N& t' m' E
% @2 s. t* ` G帝国中央安全局下辖七个处
% E+ _, p+ p: J% E
# b) c+ ]* V% vI处:人事和组织$ z; O4 `( r8 L/ }2 h+ l
* [5 T: n# Q* h/ Y* i F) {
II处:行政和财务IID科:技术
' z# K$ g' t A
8 l' R4 D- `& zIIAC科:安全警察预算IICB科:保安处预算5 m( M5 R' Z7 V# d
3 _) B# H4 W! Q( q( Z2 k
IIB科:护照; M7 E' q4 F$ V% a
0 |& A. H! n3 W5 cIIA科:组织和法律IIA1组:组织
3 T& ]& r7 Q' W5 y$ m! S; Q& B6 X1 r, ~' Q
IIA2组:立法2 R* K5 m2 p+ C& P. o5 g9 B. W! A
% z+ f5 e1 F+ m2 O& ?7 C. D: K8 Z2 O! j
IIA3组:赔偿
! a8 u* T. a0 q4 F* ?2 K) _7 |% L, Q0 f" J
IIA4组:保卫6 a) V4 j( }% h8 g2 m
1 H% M' O# w! A+ ~
IIA5组:没收
' \% _. J/ Y( ]! w. ~+ u% z& a8 D
2 n5 W& y, G4 Y6 J* u; {8 N7 s0 fIII处:情报(国内)IIIA科:法律结构
) [$ b. Z- |5 E2 }1 J' w. I) K! a% E: c
IIIB科:种族事务* ~6 S7 Q# r) j/ r/ L4 _" W' }! F. r
/ b: Z6 ?3 |+ d( M# K7 t1 I% g. l. VIIIC科:文化和宗教事务8 Z- e, ]; k" Q, _
* C! b% W% P8 B5 n' f2 B7 EIIID科:工商业' \+ ?6 d( `+ z, o! U
* w. ^( c9 Y) O# i7 {: l: v3 K: ]IIIE科:上层社会8 v! d* w8 `- Q
9 V0 _; Y% S5 Q9 c2 q" Z: Y* s
IV处:盖世太保N科:1941年成立,负责综合情报
2 F( S/ a2 ]9 {6 O7 \ F1 a- u8 a3 H: ^! }9 |
IVA科:敌对者IVA1组:共产主义
% B3 J* B& d8 ~/ ?
9 [7 k3 w# T% ~. I9 w( V% M0 IIVA2组:反颠覆+ F5 z& e. E( @/ |' c7 e* t* `
$ W$ V4 _/ z; v& n f
IVA3组:反动者和自由主义者* k% d& F1 k+ G; l# m1 r* v
6 l. B1 N% K% y! z* uIVA4组:暗杀
/ @% [+ E/ F! ^+ p; V+ N3 ~+ X0 v- G, d# G2 O! P% z a! J
IVB科:宗派和教堂IVB1组:天主教徒( C2 q/ s; `* f1 `9 h! \3 f; W
( v1 ^3 W+ s2 FIVB2组:新教徒) E0 v z8 b* M# Y0 F
/ S- N+ R+ I7 k- Y5 [0 F3 tIVB3组:共济会成员
, x5 X: ?0 y2 \, F
7 W5 U. D2 e( g+ K( ZIVB4组:犹太人
+ `( I1 J( i* h3 I; _5 }! b+ f7 q; `: o3 c9 r
IVC科:党务
+ H/ z e7 S" w1 X% g; `7 k- d4 J
% U5 K/ S/ o2 E# H3 ^/ NIVD科:占领区IVC2组:政权反对者
- {% g9 _6 |8 |6 |; x4 C% ]5 \( F9 {
IVC2组:教堂和宗派( \4 p$ s- ]: q7 g
+ l2 n. t, K: x" _
IVD3组:资料和党务$ } v" i2 @( r. Q( ]
, { l9 S5 [# g5 a8 i( xIVD4组:西区
* x' x e: J8 @- O# t" l9 E; ]5 F" L3 C( W5 E1 x
IVD5组:反间谍: ^' ^( I6 r# p& W4 \8 W4 s+ a4 n4 I
6 ?1 u! E+ T% H+ { w. o+ ?8 k0 M/ h+ UIVD6组:外侨
1 Q( I+ B, F0 {# n( H( R( m& O! F/ j& G7 ?
IVE科:反间谍IVE1组:帝国内部
! [! [0 U+ k ]; L3 b( a( f+ `. _; B+ F5 Q9 o
IVE2组:政策制定; H% H$ p* C) a7 P8 B
" y/ z# G4 @1 k4 K( G" YIVE3组:西方
0 C# m @% }6 ?! H/ b8 e5 j# L0 T. t
IVE4组:斯堪的那维亚
5 H& c3 s0 {: j6 o5 A
4 ^- r. l1 ^$ xIVE5组:东方$ X- A2 {2 x$ l: L' \
6 y: `0 }9 i0 N" J2 VIVE6组:南方$ }; e2 X5 ^8 N5 R$ l6 l
7 H; i: e" {9 y ZIVF科:边防警察& E. E! x4 q( B$ p6 ?
5 }4 T+ V) L: L! z t3 Q
V处:刑事警察VA科:保卫措施. J0 r( ?4 H* Q0 |8 w( q
* }) f. X: e! t: VVB科:镇压措施0 i. q/ R D1 W: K
& f q; J; f7 h5 `
VC科:身份8 M5 p" ^! I E6 a3 v* ~
5 ^7 Y( q- q/ [+ O( O; n- G. XVD科:技术犯罪学院! b- [5 l0 t9 w5 y3 v: o# v
- z5 l/ r" [% Y+ M n' ^VI处:情报(国外)VIA科:情报组织
4 w }# h" u4 i* z
5 R& B/ C7 M$ bVIB科:西方谍报
$ m v5 k2 C- ?- p3 {- ~
# @& ] ~+ }$ {4 mVIC科:俄罗斯/日本谍报$ l: V. o- B. |* ?6 k+ k
1 J& }5 n. l7 T! s4 v* CVID科:美洲谍报
. }& N) q- U) l: [) ^# e5 ^
8 e: j; f. L, S3 N/ u$ B3 }5 o E% hVIE科:东欧谍报
9 g8 ^3 V1 k H6 t0 c1 G M8 ?. L9 w1 V" N
VIF科:技术; D2 `+ b3 c) w* c' f
5 b) p8 _* u8 `, G+ f/ H
VII处:资料VIIA科:管理; G# M) x a1 c9 B# v% ~
# Q3 t# k' F& W2 z0 O2 ^4 R$ sVIIB科:分析
) a \& A: m! D0 T/ J! w+ L3 S% ]+ L( d
CIA, l! j9 b O" j: E' G4 u' S: o
; k, a1 D4 M& g" h5 q7 j
中央情报局(CentralIntelligenceAgency,简称中情局,英文简称CIA)是美国最大的情报机构(美国政府的间谍和反间谍机构,是美国庞大情报系统的总协调机关),主要任务是公开和秘密地收集和分析关于国外政府、公司和个人;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情报,协调其他国内情报机构的活动,并把这些情报报告到美国政府各个部门的工作。它也负责维持大量军事设备,这些设备在冷战期间用于推翻外国政府,例如前苏联,和对美国利益构成威胁的反对者,例如危地马拉的阿本斯和智利的阿连德。总部设在维吉尼亚州的兰利。有些人认为中央情报局经常进行一些暗杀活动,暗杀敌国领导人,例如古巴总统卡斯特罗,但是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一点。中央情报局的地位和功能相当于英国的军情六局和以色列的摩萨德。" Q! J3 g# `' d, c2 y
) z" W( j; {7 |7 ~" |# [历史5 N2 b% C: G! k" |! s" |' d
5 T. X4 H {& j" W' f3 x
1947年建立。总部设在弗吉尼亚州的兰雷,是全球性情报网的中心。它不仅有遍布全世界的监听站,还有自己的广播设施、航空线、宇宙卫星、印刷所以及训练特种部队的基地,拥有大批间谍、特务和情报技术人员。
9 J$ ]. w1 B2 k o# I1 Q+ w- f" @
: g) l4 r8 J! |4 \) I. l& a2006年5月26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以78票对15票的表决结果,批准了美国总统布什对当时担任国家情报局副局长的空军上将迈克尔•;海登出任中央情报局局长的提名。0 I8 @9 u" R" g7 l" s4 I3 T
3 w$ c# J* X1 T0 g中央情报局由国家安全委员会直接领导。还担任总统和国会的高级情报顾问,现任局长为迈克尔•;海登。局长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是美国各情报机构的协调人,负责改进美国情报委员会的工作,保证总统在作出决策时,能充分掌握第一手情况。情报局的主要任务有:①以公开、秘密方式和技术手段,搜集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与科技情报,协调国内各情报机构的工作。②为总统分析和估价情报,对其他国家进行间谍特务活动。情报技术人员多具有较高学历,或是某些领域的专家。该机构的组织、人员、经费和活动严格保密,即使国会也不能过问。
# d! P8 E; X# p. ~7 W3 F9 L0 h. a. w" ?2 A5 w
NSA
: n8 T7 _6 }: D O- u7 {" G O# J' O( m1 ~ F
美国国家安全局(NSA,NationalSecurityAgency)是专职境外技侦与监听的军方情报机构,主要负责搜集信号情报。美国国家安全局根据杜鲁门总统1952年11月的秘密指示成立,全局共有2.5万人,年预算经费120亿美元。该局总部有一流的密码编制家和数学家,并备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子电脑。国家安全局还拥有遍布世界各地固定的和机动的无线电拦截、定位站及中心,负责协调美国情报部门的电子间谍活动,并同北约国家的无线电侦察和无线电谍报机关进行合作。可以说,它控制著整个美国的间谍卫星网和设在世界各地的监听站。
4 m! N" [9 x( w/ ]* l
: }, q' S! W0 R4 @$ G- l在冷战结束前,“国家安全局”,其运作是个谜。直至近年美国才承认其存在。“国家安全局”曾˙十分罕见地举行开放日,开放印制核武作战密码书的印刷厂和测试窃听天线的无回声室等机密设施,让外人眼界大开。国安局表示,举行开放日的目的,是让国人更明白国安局的宗旨。至於对外开放的地方,国安局已进行净化处理,确保该等地方没摆放机密资料。2 s Y9 v% I4 l" Q9 A
8 Z, b+ y9 h$ ?9 S) d
国安局共有五个无回声室,以测试窃听天线。这次开放的无回声室楼高十三米,地下、墙壁和天花全布满尖状的蓝色吸音海绵,就像科幻电影的布景一样。测试窃听天线的方法,是把天线放在无回声室的基座上转动,接收从房间另一端发射的信号。国安局目前的一项任务,据报便是利用名为“梯队”的系统,窃听全球通讯。
+ g3 S8 ^0 p* d1 v" ?: x1 L8 `4 l5 r9 B, i: q0 b- _
此外,国安局亦开放了占地逾六千平方米、每年印纸量达一亿六千张的核战密码书印刷厂。为了替美军印制启动核武用的密码书,印刷厂目前平均每月会开动印制机四次,不过在九一年波斯湾战争期间,印刷厂几乎每天都要为美军赶印核武密码书。核武密码书是放在一个印有粉红点的密封胶袋内,袋内注有空气,如胶袋穿孔或粉红点的设计有异,那部密码书即告作废。目前拥有这部密码书的约有一千军人。& O. i: }% J2 ?
% k; e+ v6 c& p/ R+ M' L- x# P2 {国安局展出的其中一项新仪器,是数码保安电话,其特点是能即时把用家的声音或高速资料译成密码。其他展出的仪器,还包括一具能分辨眼睛虹膜、面孔、指印和声音的保安仪器。事实上,国安局总部内到处都有提醒人们要注意保安的提示。在国安局的饭堂内,就贴有一张“禁止机密谈话”的告示。
* v) V" x8 q) r5 m: q+ n& [, Z$ u
美国国家安全局还负责研制一些装置,用於确保美国的通信机密不被敌人窃取,其中包括一种充当“门卫”的保安装置。该装置能精确地识别使用者的眼虹膜、脸和指纹特徵,电脑确认了其中的一项之後,使用者才被允许进入。其中,眼虹膜辨认法是最精确的辨认法。据技术人员介绍,该系统的脸部辨认法可分辨双胞胎的脸部不同特徵。6 z1 B# P& }; R0 E2 n' j' [4 U9 l1 D
7 A# O- N, b. G- N: p6 y3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