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看李世民如何灭郑夏之战

0
回复
26
查看
[复制链接]

7469

主题

13

回帖

750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501
发表于 2021-10-19 18:2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强盛的大一统帝国,历经289年,共21位皇帝[1] ,因皇帝姓李故唐朝又称“李唐”。那么大唐是从什么时候走向鼎盛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唐定鼎的决定一战——灭郑夏之战'700')this.width='700';" title="大唐定鼎的决定一战——看李世民如何灭郑夏之战">郑夏之战 - 李世民攻打王世充+ p) n" C* r: i  E# B  Y
' M% W* k! V. q: j2 r
  大唐武德三年七月,唐军在李世民的率领下,出关进攻王世充。王在刘武周、宋金刚被歼灭时就已预料到唐将以郑为下一个目标,因此早已做好了动员准备。按照当时唐郑的军事对比,郑虽然稍弱,但胜在本土作战,又采守势,原本应该会出现比较惨烈的拉锯场面,不料才一开战,王世充的局面就迅速恶化,郑国各地守将竟然纷纷不战而降。七月,张公瑾降;八月,邓州降;九月,田瓒以所部25州降,时德睿以所部7州降;十月,大将张镇周降,郭庆以管州降,魏陆以荥阳降,王要汉以汴州降。才三个月的时间,洛阳周围郡县全部落入李世民手中,洛阳成了一座孤城。: t# O* Q& Y: F# z$ k
0 u& G% A# R) A* i! K* I. e  c
  下面介绍几个最着名的例子,也许可以说明王世充的人才为什么会迅速流失。秦叔宝、程知节,原为李密部下,李密败后归降王世充,于武德二年闰二月降唐,该二人对王世充的评价是“多诈”二字,程知节更评论王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诅誓,此乃老巫妪耳”,如果下级认为上级的为人好比老巫婆,那当然根本不可能有任何忠心可言。罗士信,武德二年七月降唐,罗是当时屈指可数的勇将,王给他的待遇与无名之辈邴元真之流相同;王的侄子看上了罗的坐骑,罗不肯献上,王强夺了罗的马送给了自己的侄子,罗终于怒而降唐。古人崇尚“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王世充“ 徒为儿女之态,以悦下愚”,当然得不到人心。8 @, t& C% w  J/ t+ j+ J8 E7 N" n# d
& Y. q7 g; E& t5 E: B: s$ C
  郑夏之战 - 王世充求和失败,全力应战5 B0 m3 N* G1 t

# `3 A9 c" F" a' Z, r4 M  眼看局势不利,王世充亲自出面向李世民求和,双方在洛阳城外隔着洛水谈判,王发言道,唐帝关中,郑帝河南,我没有去进攻你的关中,你为什么要进攻我的河南?(井水不犯河水,我是无辜的)李世民答道,我大唐志在四海,你挡了我的路,我为此而来。(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你觉悟吧)王又提议说,让我们罢兵讲和,“不亦善乎”?(你看我已经在苦苦哀求了)李答道,我爸爸只命令我来灭了你,没有授权我和你讲和。(我就是不讲理了,你能把我怎么样?)于是和谈破裂了。
& Z4 I  b2 i5 ~  A4 P5 m/ s5 B1 N, T- t* D& o4 u( a* }7 G
  既然无法求和,王世充只得全力迎战,无奈人心已失,连战皆败,正面打不过,那只好用偷袭了。李世民作为主帅有个很不好的习惯,喜欢只带少数手下到最前线去看地形或侦察敌情。王世充早就知道李世民的这个爱好,一直都在等待合适的机会。机会在九月辛巳这天出现了,李世民只带了五百骑兵到魏宣武陵看地形,王世充立即帅步骑兵万余人前往突击,将李世民重重围困,唐军主力这时也已得知情况危急,屈突通领援兵拼命来救,但都被王部拦住。王的大将单雄信杀散李世民的卫士,直冲到李世民马前,眼看李世民就要当不成唐太宗,突然出现了一个叫尉迟敬德的奇迹,在单雄信举槊刺向李世民的一刹那从侧面把单雄信挑落马下。随后,尉迟敬德护着李世民杀出重围,终于和来接应的唐军主力会合,尉迟随即回身向王世充发起反冲击,出入王军如无人之境,士气大振的唐军跟随其后,结果反倒是王世充全军覆没,仅以身免。(这传奇的一战后来被改编为枣园夺槊、单鞭救主的说唐故事,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7 L$ v! x4 W) e2 c# |# K- N- M* l7 n% 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交流群

星小辰QQ:21906512

星梦创作交流群:610184528

Email:21906512@qq.com

Copyright   ©2017-2026  星梦创作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星梦网络信息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