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三国时期将军号简谈

0
回复
28
查看
[复制链接]

7084

主题

13

回帖

711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116
发表于 2021-10-15 11:4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国时期的官制大多与东汉制度类似。而魏、蜀、吴三国间又各有不同,但由于只有魏国官制得以较为完备地保存下来,而蜀汉、东吴的制度由于国灭而逐渐散逸,所以这个讨论也以魏国为先。- v& T  [5 e0 y, |& f- z' o4 u

) k- ?; c( I0 o9 \- E  将军称号是从三国时期开始走向泛滥的,在汉代,军职较为稳定,顺次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即四方将军,四方将军的顺次并无明确记载),然后是各种杂号将军。其中前四者位次三公,四方将军位次上卿,但大将军和骠骑将军曾因担任者位高权高而一度位在三公之上,但基本那人死了后就恢复原制。到了汉末,由于战争频繁,大将军又高于三公(参袁绍拒受太尉事),到了三国时期,除了在魏国大将军有一段时间低于三公外(司马懿由大将军迁太尉),其它时间魏、蜀、吴的大将军均位在三公之上。# n  C1 x& X3 A5 u
7 b* |' Z# L# E( q
  在大将军之上,还有大司马(理论上是文职)一职,曹仁、曹休、曹真均担任过此职(当然他们都不是文职人员),自然也在三公之上。
3 S# o6 p) |9 Q' C; f- m' J. ^4 U, s: B" {% [( K+ o0 y- i
  吴国第一任大司马为吕范,没上任就挂了,后来有时分设左、右大司马,有时单设大司马。担任过大司马的还有吕岱、陆抗,左、右大司马的有朱然、全琮、施绩、丁奉。- C/ v* U5 T; I1 K4 G

% n8 F. l* p( _  蜀国只有一任大司马,即蒋琬,死后为表纪念,不再设置。
* n7 _4 n# V" j6 z7 B' v8 }9 L" A( h8 l: H. \) X- v' p( ?2 h
  吴国还设有上大将军一职,不常设。位高于大将军,陆逊、吕岱、施绩曾任。
7 @1 \  v4 M8 F1 y5 M. M/ o
5 l5 a. M( k+ _/ `  简单来说,三国武职名义上最高的是大将军(吴国为上大将军),位高于三公。大将军之上有大司马,理论上为文职,但在三国期间基本为武官担任。即(有顺序):% t+ v9 K$ C* V+ C; N
! H2 f; R6 y/ [
  魏(一品):太傅、太保(两个都是荣誉职衔)、大司马、大将军、太尉、司徒、司空(即三公)7 h) J; q6 S5 L! P

2 X% F+ |* Q8 }, O. L2 O  蜀:丞相、大司马、大将军。(另外,许靖由汉中王太傅迁蜀汉司徒,不知道该算什么)2 G$ q! V0 q! ]! V+ _  W
& R2 n' k* W  x  M
  吴:丞相、左大司马、右大司马、上大将军、大将军、太尉、司徒(左御史大夫)、司空(右御史大夫)2 U. b: B$ V8 z; P# x2 a/ k( H: @
# Z) T9 y2 i5 {: K- l! j4 e( X6 X
  汉制,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位次三公。在魏国列为二品,在蜀、吴两国也是仅次于大将军的武职。蜀国后期,分设左、右骠骑将军,左、右车骑将军。
9 h/ k. j) i& Y* Q/ j3 V& P# X1 D( I8 c* C, S0 u2 ^! q0 M
  总体来说,这部分武秩与汉代变化不大,三国间也一样,比较稳定。即(有顺序):$ Z- ?& s5 W1 e7 e* O: t
5 E% M8 r0 i2 R) {
  魏(二品):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吴:同魏。$ ], ^: H% m$ x6 p" c8 K: }1 x
# z, `( Z+ q) Z* n' ?
  蜀:骠骑将军(左骠骑将军、右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左车骑将军、右车骑将军)、卫将军$ ?3 f$ ^- E- ?! H5 Z5 S

$ J+ @: D$ W6 J+ |% [  j3 m- Q3 ^( t  不过,不管是哪个等级,如果有“开仪府同三司”,就都是位同三公,不受原职衔限制。2 i0 h5 @% J; j  ?1 H6 I' O
$ x2 o1 f- r# A. ^- C
  再往后,三国出现差别。四征(征东、征西、征南、征北)、四镇(镇东、镇西、镇南、镇北)与四方(前、左、右、后)将军间的大小并不相同。魏国较为明确,“(四征)魏制秩二千石,位次三公,四镇在四征之下”。并且从多位将领的升迁记录,也可看到四征、四镇大于四方。此外,魏国四军区分划也十分明确,征东统青、兖、徐、扬,屯扬州;征南统荆、豫,屯新野;征西统雍、凉,屯长安;征北统幽、冀、并,屯蓟州。界限变动一般不大。: j3 C6 @, @! P) v- ]2 [2 \8 t" N
, n8 w, M; C6 D  |4 [, i
  四征将军之间无高低之分,四镇也同样。虽然四征大于四镇,但事实上职权相同,只是镇X将军干得好了,会进号为征X将军作为奖励。(“汉置四征将军,谓征东、征西、征南、征北也。其后又置四镇将军,有功进号,则自镇为征。”)一般而言不会出现征、镇将军同时存在的情况(不排除特例,如钟会、邓艾),以屯兵所在州的刺史为“储帅”。如果征、镇同时出现,则多是出于相同制衡的目的。
7 f6 W$ I( v: y" v2 P1 ?* b- ]3 U* E8 }9 o4 R
  四方将军的品级也失于记载,不知道到底是多大职务。其职权下降应当是有一个过程的。直到曹魏末期,担任四方将军的还有司马亮、司马伷等人,猜测其职权应当还是在杂号将军之上的。) }9 Q1 s; T7 ^% D
. z1 s/ p9 M" `) B1 G- ]- k" {
  吴、蜀两国从汉制,四方将军依然大于征、镇将军。但征、镇将军之间的大小则难以考察。赵云曾从征南迁镇东,或许可以说明蜀汉是镇大于征。吴国征、镇将军间没有升降的记录,大部分人说吴国征大于镇可能是因为吴国大多名将,如朱然、施绩、陆抗都是从征X将军升迁吧,此处暂从这种意见,但不表示确定。
! ]2 b" V4 o7 y9 z- T+ i7 `: L
; s( m4 @0 }, M! T9 H& ?  基本如下:魏:四征、四镇(二品)、四方(品级不详)蜀:四方、四镇、四征。吴:四方、四征、四镇
+ \! H0 e5 L4 |  Q3 S( A# V; |# s( k" f
  注:如果征、镇将军名号中不是东、西、南、北的话,那么只是杂号将军而已. c7 u6 O- \9 k/ h
  D4 v3 x: {1 v  \& H' B3 c
  此外,杂号大将军也较为出现于三国历史中,即XX大将军。杂号大将军职衔位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之下,其它众将军之上。魏国将之列为二品。
, \1 t% X. B7 \1 P# x+ f0 V3 s8 j1 L1 R
  魏国初期设上军(后改中军)大将军、镇军大将军、抚军大将军,且并非都由武官担任,后来官制稳定下来后,杂号大将军就出现较少了(到了司马氏执政后期又变多,可能是兴师灭东吴的缘故)。反倒蜀国开始泛滥。蜀国或出于制衡大将军姜维的原因,在末期曾设右大将军、辅国大将军、镇西大将军、镇南大将军、镇军大将军、征西大将军等。而吴国有记载的较少,仅有征北大将军(授予反魏的文钦)、镇军大将军、镇西大将军。9 B3 ]8 Z' H; `
7 c. ~) A9 s) G3 ~/ R
  杂号大将军的权力不光远小于大将军,也远小于骠骑、车骑、卫将军,更多情况下是一种加号的表彰。如在魏国,便是,由镇X将军加于征X将军,再加为XX大将军。
; V+ X" v( ^* a! e7 u, A
  A* i/ \- O* y% y) S; L2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交流群

星小辰QQ:21906512

星梦创作交流群:610184528

Email:21906512@qq.com

Copyright   ©2017-2024  星梦创作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星梦网络信息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