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中国古代的建筑的种类和名称

0
回复
48
查看
[复制链接]

7469

主题

13

回帖

750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501
发表于 2021-10-5 10: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宫:古代帝王的住所或神庙,前者如:故宫,后者如:雍和宫。
: E8 Y6 k9 S, S: k+ p; }
4 W& Z/ V" r) |: T4 B殿:高大的房屋,特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政的房屋,前者如:大雄宝殿,后者如:太和殿。% F- \6 y& H0 }" H/ l5 O# e
5 a1 k: A  I. X' K) c! S
室:房屋或内室。前者仲长统《昌言·理乱》有句:豪人之室,连栋数百。后者《礼记·问丧》有句:入室又弗见也。3 X$ E7 o: C7 [0 j, R% c! J

0 j  I; `; |* B' c* p! Y府:旧指大官、贵族的住宅,今指国家元首办公或居住的地方。前者如:贾府,后者如:总统府。
  D6 D% Z0 b0 k! [( B: f8 L
: V1 w1 Y. u* K邸:高级官员的住所,如:官邸。
# m3 i+ q" V& C) i0 b  k5 V% S% e1 g8 ~$ @) H# P8 o
宅:居住地方。《韩非子·诡使》有句:无宅容身。
: N8 Y) i7 n# u+ Z
7 I1 r/ a) ^! p7 n$ y/ n9 \厢:正房两侧房屋,如:西厢房。
& k! F; f+ C8 J7 [
1 S; C! k! o8 i3 S( i6 m宇:屋檐,后泛指房屋。《史记·秦始皇本纪》有句:各安其宇。
0 g1 K" e8 t1 @+ A  b) c  ?8 N$ y
( e* z$ j' k1 _+ T3 z4 i3 \院:院子,如:四合院儿。
# Y$ K, N6 ]; ]0 Q& F7 Q
; Y8 n8 I& x9 c9 I9 D牌坊:上刻题字宣扬忠孝节义,标榜功德的门洞式建筑。如:贞节牌坊。
9 I; ~4 r4 r7 K4 ?& |! X; M! ?. I1 Y4 `1 I0 ^; E# [
阙:宫庙、墓门前记官爵、功绩和装饰之用的双柱楼观,如:宫阙。0 `! p, W8 G8 L8 }

4 z0 O* s8 G; N9 F% B3 k/ `塔:用来藏舍利和经卷的建筑,以方形、八角形为多,如:大雁塔。
0 m" ^+ A# c0 |% j7 |' ~$ L* r8 s  h
' X# S  o3 G& T/ `! B$ A% y" {# N刹:佛塔和佛寺的统称,即佛教的寺庙,如:古刹。
. A8 _( r, G" H
! P1 h8 c0 G9 N; M1 L* H+ v2 O2 ~寺:僧众供佛的处所,如:少林寺。
7 m; _" y: R$ I. L) n$ G* i: j+ Z6 x1 a5 _
庙:奉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贤哲的处所,如家庙、土地庙、孔庙。9 l% V) I* d6 f

/ C; H7 ?0 d0 u% H8 ^+ V9 x祠:比庙规模小一些的建筑,如:宗祠。
: e0 l) c$ q7 c' k' G1 P; |8 V/ _9 Y) c$ b9 G3 M3 v9 ?3 F, b) D
观:道教的庙宇,如:白云观。
3 t6 w" D/ y9 f2 a8 B! H, h' p$ p5 }, g: T/ ?# j
庵:尼姑住的佛寺,如:尼姑庵。
+ }8 N+ j! P8 u0 N9 J" @
8 A7 b: s& b: i" a6 y陵:帝王的墓地,如:明十三陵。, e) T' S- P/ K; u

( ^* f6 V$ c' C7 k2 ^6 o城:都邑四周防御的城垣,如长城。& ~) W" b) T1 h( Z
/ S+ p/ l+ p1 w5 v7 }
堡:围有土墙的城镇或乡村,如吴堡,读“补”音。; K! Z. P, e1 l1 j

3 }0 J0 l9 b. U6 c$ d0 }3 {" s亭:有顶无墙的小型建筑,如:醉翁亭。
- V' k6 z: u- V9 B7 \. U
4 f  Z- ?$ ^$ x9 l5 E/ K坛:古代举行祭祀、誓师等大典用的台,如:天坛。/ i. _; A% h1 R% |$ c  o# r) h5 |

$ k* Y- J2 W4 K  o: H5 K楼:二层以上的房屋,如:岳阳楼。  O. W- b8 m2 L: U4 ^
! e+ U, x2 L" }
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如:水榭。
* {: {$ A( r. c$ N
, d0 D) w4 P$ N/ p阁:四周设栏杆回廊的楼,如:滕王阁。' Y& B6 M5 o3 L7 A

2 u+ t9 L4 B/ l+ Y2 H: e廊:屋檐之下的过道,如:九曲回廊。- E5 c1 w# E$ y& F

" E) I/ M! i5 l- `轩:有窗的长廊或小室,如:惜抱轩。& _. w; Y% @% H1 k5 O5 o( b
+ H3 ]: S  I  n% Y7 ]4 X$ v
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宫殿建筑则是其中最瑰丽的奇葩。不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形式上,它们都显示了皇家的尊严和富丽堂皇的气派,从而区别于其它类型的建筑。几千年来,历代封建王朝都非常重视修建象征帝王权威的皇宫,形成了完整的宫殿建筑体系。故宫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在世界建筑史上别具一格,是中国古典风格建筑物的典范和规模最大的皇宫。粱思成说:“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宗遗产。”3 C: h9 Y; C1 a; v: g. \9 C! ]* y

. ~# W1 L4 x& ?- k8 Y6 h: H下面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的种类和名称:
) s* F! D9 S9 v, y. Z
" N, [* d$ V0 L2 z(一)殿堂8 H; l: d3 h( v% ], h
% g% k# m3 `  P5 x1 E
中国古代建筑群中的主体建筑,包括殿和堂两类建筑形式,其中殿为宫室、礼制和宗教建筑所专用。堂、殿之称均出现于周代。“堂”字出现较早,原意是相对内室而言,指建筑物前部对外敞开的部分。堂的左右有序、有夹,室的两旁有房、有厢。这样的一组建筑又统称为堂,泛指天子、诸侯、大夫、士的居处建筑。“殿”字出现较晚,原意是后部高起的物貌;用于建筑物,表示其形体高大,地位显著。自汉代以后,堂一般是指衙署和第宅中的主要建筑,但宫殿、寺观中的次要建筑也可称堂,如南北朝宫殿中的“东西堂”、佛寺中的讲堂、斋堂等。殿和堂都可分为台阶、屋身、屋顶三个基本部分。其中台阶和屋顶形成了中国建筑最明显的外观特征。因受封建等级制度的制约,殿和堂在形式、构造上都有区别。殿和堂在台阶做法上的区别出现较早:堂只有阶;殿不仅有阶,还有陛,即除了本身的台基之外,下面还有一个高大的台子作为底座,由长长的陛级联系上下。殿一般位于宫室、庙宇、皇家园林等建筑群的中心或主要轴线上,其平面多为矩形,也有方形、圆形、工字形等。殿的空间和构件的尺度往往较大,装修做法比较讲究。堂一般作为府邸、衙署、宅院、园林中的主体建筑,其平面形式多样,体量比较适中,结构做法和装饰材料等也比较简洁,且往往表现出更多的地方特征。
2 s0 n. r# e8 g- G4 {1 s: b0 X1 Q  r6 ]; y+ u2 `( X
(二)楼阁
9 g, A" I# ^# D, B: q7 X1 A* X) p: x0 o' Q( W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多层建筑物。楼与阁在早期是有区别的。楼是指重屋,阁是指下部架空、底层高悬的建筑。阁一般平面近方形,两层,有平坐,在建筑组群中可居主要位置,如佛寺中有以阁为主体的,独乐寺观音阁即为一例。楼则多狭而修曲,在建筑组群中常居于次要位置,如佛寺中的藏经楼,王府中的后楼、厢楼等,处于建筑组群的最后一列或左右厢位置。后世楼阁二字互通,无严格区分, 古代楼阁有多种建筑形式和用途。城楼在战国时期即已出现。汉代城楼已高达三层。阙楼、市楼、望楼等都是汉代应用较多的楼阁形式。汉代皇帝崇信神仙方术之说,认为建造高峻楼阁可以会仙人。佛教传入中国后,大量修建的佛塔建筑也是一种楼阁。北魏洛阳永宁寺木塔,高“四十余丈”,百里之外,即可遥见。建于辽代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高67.31米,仍是中国现存最高的古代木构建筑。可以登高望远的风景游览建筑往往也用楼阁为名,如黄鹤楼、滕王阁等。中国古代楼阁多为木结构,有多种构架形式。以方木相交叠垒成井栏形状所构成的高楼,称井□式;将单层建筑逐层重叠而构成整座建筑的,称重屋式。唐宋以来,在层间增设平台结构层,其内檐形成暗层和楼面,其外檐挑出成为挑台,这种形式宋代称为平坐。各层上下柱之间不相通,构造交接方式较复杂。明清以来的楼阁构架,将各层木柱相续成为通长的柱材,与梁枋交搭成为整体框架,称之为通柱式。此外,尚有其他变异的楼阁构架形式。
1 I( ]2 Y2 [# k! w
6 H* ?; V5 _/ S* G4 P1 k0 K(三)亭
) w) X0 I% X/ H+ u0 I  ?; Z
$ l( O% l0 ]3 _5 K中国传统建筑中周围开敞的小型点式建筑,供人停留、观览,也用于典仪,俗称亭子,出现于南北朝的中后期。“亭”又指古代基层行政机构,兼设有旅舍形式 亭一般设置在可供停息、观眺的形胜之地,如山冈、水边、城头、桥上以及园林中。还有专门用途的亭,如碑亭、井亭、宰牲亭、钟亭等。亭的平面形式除方形、矩形、圆形、多边形外,还有十字、连环、梅花、扇形等多种形式。亭的屋顶有攒尖、歇山、锥形及其他形式复合体。大型的亭可筑重檐,或四面加抱厦。陵墓、宗庙中的碑亭、井亭可做得很庄重,如明长陵的碑亭。大型的亭可以做得雄伟壮观,如北京景山的万春亭。小型的亭可以做得轻巧雅致,如杭州三潭印月的三角亭。亭的不同形式,可以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构造作法,亭的结构以木构为最多,也有用砖石砌造的。亭多做攒尖顶和圆锥形顶。四角攒尖顶在汉代已出现,八角攒尖顶和圆锥形顶在唐代明器中已有发现。宋《营造法式》中所载“亭榭斗尖”,是类似伞架的结构。这种做法可以从清代南方的园林中见到。明清以后,方亭多用抹角梁,多角攒尖亭多用扒梁,逐层叠起。矩形亭的构造则基本与房屋建筑相同。" i/ J7 D; ?; K; P, K% \# p
4 y6 d* ?1 e3 J- I! m9 K
(四)廊4 q5 L) E4 l- P( y) ~

; g' m1 ?$ ]* Z! y) z中国古代建筑中有顶的通道,包括回廊和游廊,基本功能为遮阳、防雨和供人小憩。廊是形成中国古代建筑外形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殿堂檐下的廊,作为室内外的过渡空间,是构成建筑物造型上虚实变化和韵律感的重要手段。围合庭院的回廊,对庭院空间的格局、体量的美化起重要作用,并能造成庄重、活泼、开敞、深沉、闭塞、连通等不同效果。园林中的游廊则主要起着划分景区、造成多种多样的空间变化、增加景深、引导最佳观赏路线等作用。在廊的细部常配有几何纹样的栏杆、坐凳、鹅项椅(又称美人靠或吴王靠)、挂落、彩画;隔墙上常饰以什锦灯窗、漏窗、月洞门、瓶门等各种装饰性建筑构件。- M$ g, h% s2 ?' J9 t+ ~
8 S. q7 L% F# v# I# F: g% ]7 W& r
(五)台榭
( r# M. L/ Z2 {2 x+ K1 e' U! y* x5 [; B+ c- w5 w3 w
中国古代将地面上的夯土高墩称为台,台上的木构房屋称为榭,两者合称为台榭。最早的台榭只是在夯土台上建造的有柱无壁、规模不大的敞厅,供眺望、宴饮、行射之用。有时具有防潮和防御的功能。台榭的遗址颇多,著名的有春秋晋都新田遗址、战国燕下都遗址、邯郸赵国故城遗址、秦咸阳宫遗址等,都保留了巨大的阶梯状夯土台。榭还指四面敞开的较大的房屋。唐以后又将临水的或建在水中的建筑物称为水榭,但已是完全不同于台榭的另一类型建筑。# X; I& @1 q: @2 X8 P

( a: W$ O8 c4 t9 U6 `' S(六)庙
; i/ B* V; S4 J3 H
, S7 h, l- Q0 a6 ~) S% Y中国古代的祭祀建筑。形制要求严肃整齐,大致可分为三类:# f1 Q0 `' T; D) d9 _$ Y7 O/ z2 q) M
( Z( V, ^4 _6 x1 c3 f
1、祭祀祖先的庙。中国古代帝王诸侯等奉祀祖先的建筑称宗庙。帝王的宗庙称太庙,庙制历代不同。太庙是等级最高的建筑。贵族、显宦、世家大族奉祀祖先的建筑称家庙或宗祠。仿照太庙方位,设于宅第东侧,规模不一。有的宗祠附设义学、义仓、戏楼,功能超出祭祀范围。" F6 u3 N- F: `4 Z. ~6 n% B. `

; U& K& f5 u/ W% t, O0 _: U% U2、奉祀圣贤的庙。最著名的是奉祀孔丘的孔庙,又称文庙。孔丘被奉为儒家之祖,汉以后历代帝王多崇奉儒学。山东曲阜孔庙规模最大。奉祀三国时代名将关羽的庙称关帝庙,又称武庙。有的地方建三义庙,合祀刘备、关羽、张飞。许多地方还奉祀名臣、先贤、义士、节烈,如四川成都和河南南阳奉祀三国著名政治家诸葛亮的“武侯祠”;浙江杭州和河南汤阴奉祀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岳王庙”和“岳飞庙”。  M9 Q- w0 A% f
% q; d8 e6 p1 W; B. _
3、祭祀山川、神灵的庙。中国从古代起就崇拜天、地、山、川等自然物并设庙奉祀,如后土庙。最著名的是奉祀五岳——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的神庙,其中泰山的岱庙规模最大。还有大量源于各种宗教和民间习俗的祭祀建筑,如城隍庙、土地庙、龙王庙、财神庙等。/ r) a5 M7 t. j! w

$ {9 l0 A7 @( t! _4 `4 i7 J(七)坛
: ]& I5 @0 C6 r; V3 n
& ]8 I5 D; b6 v. _( }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祭祀天、地、社稷等活动的台型建筑。北京城内外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祈谷坛、社稷坛等。坛既是祭祀建筑的主体,也是整组建筑群的总称。坛的形式多以阴阳五行等学说为依据。例如天坛、地坛的主体建筑分别采用圆形和方形,来源于天圆地方之说。天坛所用石料的件数和尺寸都采用奇数,是采用古人以天为阳性和以奇数代表阳性的说法。祈年殿有三重檐分别覆以三种颜色的琉璃瓦:上檐青色象征青天,中檐黄色象征土地,下檐绿色象征万物。至乾隆十六年改为三层均蓝色,以合专以祭天之意。
6 B3 K" I4 I7 c1 y. g3 l% i, V) ?" }* u3 ~
(八)塔
% G5 I  I* H0 c- B0 U$ Q
7 I% }& V0 x" W2 m& ]) R9 n6 H供奉或收藏佛舍利(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等的高耸型点式建筑,又称“佛塔”、“宝塔”。塔起源于印度,也常称为“佛图”、“浮屠”、“浮图”等。塔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数量极大、形式最为多样的一种建筑类型。
  D/ u; z2 f, w# a  G, w0 i8 z- |0 }
塔一般由地宫、塔基、塔身、塔顶和塔刹组成。地宫藏舍利,位于塔基正中地面以下。塔基包括基台和基座。塔刹在塔顶之上,通常由须弥座、仰莲、覆钵、相轮和宝珠组成;也有在相轮之上加宝盖、圆光、仰月和宝珠的塔刹。
& {5 c( Z6 s" b8 N) F% _
0 \2 G' Y& c% s: u, R+ R塔的种类众多,中国现存塔2000多座。按性质分,有供膜拜的藏佛物的佛塔和高僧墓塔;按所用材料可分为木塔、砖塔、石塔、金属塔、陶塔等;按结构和造型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剌嘛塔和其他特殊形制的塔。楼阁式塔著名的有西安慈恩寺塔、兴教寺玄奘塔、苏州云岩寺塔等。密檐塔著名的有登封嵩岳寺塔、西安荐福寺塔、大理崇圣寺千寻塔等。单层塔著名的有历城神通寺四门塔、北京云居寺石塔群、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塔等。剌嘛塔塔身涂白色,俗称“白塔”。著名的有北京妙应寺白塔、山西五台县塔院寺白塔等。金刚宝座塔著名的有北京正觉寺金刚宝座塔。* E" e+ r% K6 @0 Y/ z$ q

% f- V! h* q0 {% b/ p(九)影壁
8 Y8 H" v  ]" S1 w- H  t/ A6 |5 M2 f) f- {  |) c9 V7 q% x
建在院落的大门内或大门外,与大门相对作屏障用的墙壁,又称照壁、照墙。影壁能在大门内或大门外形成一个与街巷既连通又有限隔的过渡空间。明清时代影壁从形式上分有一字形、八字形等。北京大型住宅大门外两侧多用八字墙,与街对面的八字形影壁相对,在门前形成一个略宽于街道的空间;门内用一字形影壁,与左右的墙和屏门组成一方形小院,成为从街巷进入住宅的两个过渡。南方住宅影壁多建在门外。农村住宅影壁还有用夯土或土坯砌筑的,上加瓦顶。宫殿、寺庙的影壁多用琉璃镶砌。明清宫殿、寺庙、衙署和第宅均有影壁,著名的山西省大同九龙壁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子朱桂的代王府前的琉璃影壁。北京北海和紫禁城中的九龙壁也很有名。
  s) J2 n; s2 g6 B8 z% o/ H/ Q+ A: ], o
(十)坊表8 O4 O( Z, J3 `! U: N

5 n1 @9 h9 n$ D5 T  k6 G9 G中国古代具有表彰、纪念、导向或标志作用的建筑物,包括牌坊、华表等。牌坊 又称牌楼,是一种只有单排立柱,起划分或控制空间作用的建筑。在单排立柱上加额枋等构件而不加屋顶的称为牌坊,上施屋顶的称为牌楼,这种屋顶俗称为“楼”,立柱上端高出屋顶的称为“冲天牌楼”。牌楼建立于离宫、苑囿、寺观、陵墓等大型建筑组群的入口处时,形制的级别较高。冲天牌楼则多建立在城镇街衢的冲要处,如大路起点、十字路口、桥的两端以及商店的门面。前者成为建筑组群的前奏,造成庄严、肃穆、深邃的气氛,对主体建筑起陪衬作用;后者则可以起丰富街景、标志位置的作用。江南有些城镇中有跨街一连建造多座牌坊的,多为“旌表功名”或“表彰节孝”。在山林风景区也多在山道上建牌坊,既是寺观的前奏,又是山路进程的标志。. b2 z5 X( F. G1 B! T

2 p, _  {+ l6 k, o$ [4 E& o( Z  ^* d华表为成对的立柱,起标志或纪念性作用。汉代称桓表。元代以前,华表主要为木制,上插十字形木板,顶上立白鹤,多设于路口、桥头和衙署前。明以后华表多为石制,下有须弥座;石柱上端用一雕云纹石板,称云板;柱顶上原立鹤改用蹲兽,俗称“朝天吼”。华表四周围以石栏。华表和栏杆上遍施精美浮雕。明清时的华表主要立在宫殿、陵墓前,个别有立在桥头的,如北京卢沟桥头。明永乐年间所建北京天安门前和十三陵碑亭四周的华表是现存的典型。6 Q* @7 \- c: A7 d

: e4 @1 l* R, w" {# L$ Q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交流群

星小辰QQ:21906512

星梦创作交流群:610184528

Email:21906512@qq.com

Copyright   ©2017-2026  星梦创作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星梦网络信息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