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古代男子的服饰
) w$ Z+ k+ a+ o% c4 y* G0 V
" |2 ]# S T7 w$ e5 X2 i裙服之中,以帝王衮冕最为华丽。先秦衮冕之制,分上衣与下裳。衣多黑色(玄衣),以象天;裳多黄色(黄裳),以象地。也有浅绛色的。玄衣广袖,上面用朱(赤红)、白、苍(青)、黄、玄(黑)五彩丝绘(绣或织)出日、月、星辰、山、龙、花虫等图画。裳画也用五彩丝绣出宗彝(礼器)、藻(水草)、火等图案。这些图画和图案的花样合称为12章纹。裳前有皮制的芾,朱色。上面绘龙、火、山三章,系于腰间革带,蔽之于裳面膝前。裳旁佩玉。裳后系组绶(宽丝带做成的花样垂饰)。腰间还用大带系束。
$ |0 ~* v- m& B3 I. o3 R9 ^& W2 _9 P' W7 {2 m9 h
发束于头顶,着冠(帽子),冠卷有纽,纽中贯以玉笄,扣紧冠与发。冠上加冕(一块宽0.8尺、长1.6、前圆后方的平板,又称冕延,板为木质,以玄布面上,赭布面里),冕延前后均匀地垂有12旒(用彩丝作绳,贯串五彩玉珠,称为旒),每旒12玉,前后共24旒,共用玉珠228颗,称为玉藻。冠冕旁悬玉,名“充耳”。足着赤舄(厚底鞋,以木复于履底做成,舄前头上,宽翘,宽而且高,足可以把垂地长裙的前裾缘挑起,以便向前迈步)。; F- |# M$ H- j
3 O+ K% A5 k2 p9 E; S
后世衮冕都遵照先秦制度,略有变化。其他诸候、公、卿、大夫之冕服,其冕旒数严格按等级规定依次减为9旒、7旒、5旒、3旒有差,每旒用玉数也依次减为9玉、7玉、5玉、3玉不等,衣裳上的章纹也严格按等级递减,有9章、7章、5章、3章之别。冕服种类名称,有衮冕、山冕等数十种。
" X J& I6 r3 P3 }1 C1 O% C$ v# {% x H# o
衣与裳相连的深衣袍服用途最广:可以作文武官员的次等朝服,也可以作诸侯士大夫燕居的晚礼服,还可以作帝王不视朝时的便服。深衣又是庶人参加祭礼时的惟一可穿的礼服,在婚、丧、宾礼中也可以穿,而且不分男女都可以穿。6 i& B6 I. S" _" I; l M* x/ |+ E
6 ~- \- g* l% c: T; B4 `' R平民日常着襦裤,襦是短衣。以短衣长裤为常服,不在外面系裙,据说始于赵武灵王。这是从北方少数民族引进的一种服式,最初是将左衽短夹袍套在长裤之上,称为裤褶(音袭)服,后来适应汉族习惯而有所改变。贫者着褶,即粗布长袄,颜色多为青、黑两色。丧服白色。3 f5 A$ y" @6 ^$ i+ n: L5 C
0 Z6 Y* u, B( F' W+ f
男子头为束发冠笄。冠的形制有高冠、弁、粱冠、笼冠、小冠、幞头、帻、帽等。其细别的各种冠帽之名,如委貌冠、通天冠、远游冠、进贤冠、大帽、圆帽、鹅帽、唐巾、席帽等,可达数十种。也有戴各式头巾如四方头巾、万字巾、云巾、软巾、幅巾、葛巾、华阳巾等,还有的地区农民戴笠帽。
s3 F& B0 {$ H/ l& b$ [6 ~7 v: ^- i
9 C8 @, ^+ e3 ^) E8 F1 ]$ H0 t9 y7 ~, h- F0 \$ x( e
6 d9 F6 B% v7 p0 S3 K【头部分】$ J& `6 X, ?; n" x& J) B
( V' M% F8 G4 G4 b冠是贵族男子所戴的“帽子”,但是它的样式和用途与后世所谓的帽子不同。据说早先的冠只有冠梁,冠梁不是很宽,有褶子,两端连在冠圈上,戴起来冠梁像一根弧形的带子,从前到后覆在头发上。由此可见,上古的冠并不像后世的帽子那样把头全部盖住。
: L) Y& f4 p y( H) s& a% }" I* L& v h- N
冕是一种最尊贵的礼冠。最初天子诸侯大夫在祭祀时都戴冕,所以后来有“冠冕堂皇”这个成语。“冠冕”又可以用作仕宦的代称,它又被用来比喻“居于首位”。
: I1 R8 v/ V+ Y& ^( g, G8 f1 i1 \- i# G( z" c7 D
弁也是一种比较尊贵的冠,有爵弁,有皮弁。爵弁据说就是没有旒的冕。皮弁是用白鹿皮做的,尖顶,类似后世的瓜皮帽。* a7 t- r* ?$ Y: B# l$ R
6 ^2 D. {) @: k& F. A- P
帽据说是没有冠冕以前的头衣,《荀子·哀公》:“哀公问舜冠于孔子”,孔子对曰:“古之王者有务而居领者矣”,杨倞注“务读为冒”,意思是说务就是帽。后来帽成为正式的头衣,杜甫《饮中八仙歌》说,张旭“脱帽露顶王公前”,脱帽没有礼貌,可见戴帽就有礼貌了。5 @- ]6 Y4 I* g" T
5 l7 m w/ E) p& [6 D+ v- C【身体部分】
K3 l' k3 X4 `8 Y
; H" k1 T1 G# y6 L, _ m衣只指上衣。下衣叫做裳。《诗经·邶风》说:“绿衣黄裳。”但是裳并不是裤而是裙。连在一起的叫做深衣。古人衣襟向右掩(右衽)用绦系结,然后在腰间束带。
1 I6 G$ w( o' Q# s8 Y
, `- y0 H' J7 g3 [6 G带有两种:一种是丝织的大带,一种是皮做的革带。大带是用来束衣的,叫做绅,古人常说“缙绅”意思是把上朝时所执的手版插在带间,而缙绅就成了仕宦的代称,“绅士”的意义也就此发展而来。革带是用来悬佩玉饰等物的。古人非常珍视玉。《礼记·玉藻》说:“古之君子必佩玉。”又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1 j8 o h$ j3 f* p4 O
7 ?2 T. w A% M4 |裘和袍是御寒的衣服。可见古人穿裘,毛是向外的,否则不容易看见裘毛的色泽。袍是长袄,据说里面铺的是乳麻。一般来说,穷到穿不起裘的人才穿袍。可见穿袍穿裘有贫富的差别。汉以后有绛纱袍、皂纱袍,袍成了朝服了。# z3 O E' K- w8 c9 A9 ]8 H" i5 Z
2 h" T; |" _0 z7 [1 k: [7 ?$ T# ?8 _(上古的布并不是棉织品,而是麻织品或葛织品。帛则是丝织的总称。布与帛也形成了低级衣服与高级衣服的对比,贫贱的人穿不起丝织品,只能穿麻织品,所以“布衣”成了庶人的代称。 )# q; }" S0 u8 f5 v; k6 A2 u4 n
7 l; T" J% E/ w
『关于裤子的问题』上古所说的裤,并不等今天所谓的裤。《说文》:“绔,胫衣也。”可见当时所说的,很像今天的套裤,所不同者,它不是套在裤子外面的。有裆的裤子叫裤,《释名·释衣服》说“裤,贯也,贯两脚,上系腰中也。”此外有一种,类似后世的短裤叉,形似犊鼻,叫犊鼻裤,穿起来便于劳动操作。《史记》说,司马相如“身自著犊鼻裤”,和奴婢们一起洗涤食具。% j/ b i; _1 O5 u6 b
5 L$ h% v* c" L# Y1 _6 y% D
' Y* m. ]' K/ a4 h4 @
. u% D* ~9 K* N+ d2 J【足部分】7 N' e5 s& ` J2 W. R
* i6 {& c% g6 j0 W3 b- N上古的鞋叫履,有麻履、葛履等。据说葛履是夏天穿的,冬天穿皮履。一般的履是用麻绳编织成的。编时要边编边砸,使之结实。
- o" |0 l3 l* r, @) D* x: F/ S I$ j' l+ v6 m: Y!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