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庆皇帝姓名爱新觉罗颙琰
: U1 f) h! h! ]% T7 v s
; K1 D: q" K: q( D# y% B 年号嘉庆; N. Q6 s) \+ Z* h
+ [% d% e% n7 x- z" C
庙号清仁宗
/ D9 f, K8 t! \* Y1 b
$ W+ a; K9 j" G; |# K t 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 H) J5 X: T! c4 k
* U% w# @; \( l
在世1760年-1820年
5 u4 |% X2 {* \. [9 O' R3 P7 Y5 ?, m2 l1 [
在位) o0 l& w0 k. ?/ l, w
3 A( S+ q% S% v0 q 清仁宗嘉庆(睿)皇帝(1760-1820)爱新觉罗颙琰,生于乾隆二十四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五个儿子。
% B& M L: C& v* P. _/ j: N0 B8 b# o/ O% ]/ l* V: K8 a; T
乾隆二十五年封令妃之子颙琰为嘉亲王。乾隆连立两位太子都早早去世,到乾隆晚年才立第三次太子,这次,是皇十五子颙琰。: ?" L& M& o6 M7 ~+ |5 x5 V; T& I
& i# b, w/ [4 ]2 f
因嘉庆继位后四年乾隆还控制着政治局面,嘉庆四年颙琰开始亲政。亲政仅六天逮捕和珅。
7 q; k/ z( g' e P" c+ k& Y! N( O4 a' d' r& w! c5 g6 c; l
嘉庆共生有5子9女。3 M+ y4 j7 l) m- P- e* q0 M( ?
" D4 { f- {& N! z4 ?% m0 T
白绫半匹灭和珅
/ q p& `# Q8 Q8 {' d3 C5 j
+ p% O; T; W2 U; v( a$ { 不愧清龙汉民根。$ L( q0 _* |1 O0 }1 E
% M) y+ B# v' |- r7 _9 [8 I$ U
盛世康乾手底去,2 \* s5 s1 U; g$ l- m4 C/ U% U( R
. @3 Q# x5 W' D 未知何处觅余荫。
( N% \4 x' d- ^ _4 h' ^: P
6 c% d* m8 h4 f; n0 [ ——引自富察·鹤年先生《清帝杂咏十二首之七·嘉庆》+ s7 K: b* E0 m! z, o4 |
/ ^# ?) K' Q- J! D% E 爱新觉罗·顒琰,初名永琰,1760年生,其生母魏佳氏,祖上属汉军旗,后被抬入满洲旗。所以,后人称顒琰是“清龙汉凤”所生。顒琰的父亲乾隆,做了六十年皇帝后仍很健康,只是因为不愿超过其祖父康熙的在位时间,才立他的第十五皇子顒琰为皇太子,并将帝位内禅给顒琰,改元为嘉庆。于是,大清朝便空前绝后地出了一位太上皇,和一位在太上皇余荫下登极的嘉庆皇帝。* C1 @) y- p/ W: o, b
9 g9 E% f* C( T: z- {1 L 嘉庆真正掌握国政,是在嘉庆四年太上皇驾崩之后。这时的大清,已不是史家称道的“康乾盛世”那般光景了。白莲教、天理教纷纷举义,一些外藩也屡示不恭,而最令嘉庆头疼的,则是贪官污吏横行,引起百姓的强烈不满。可以说,嘉庆执政的二十五年,也正是他为整顿吏治伤透脑筋的二十五年。他首先拿天下第一贪官和珅开刀,没收其家产以充实国库,继而又铲除了一大批贪官污吏。可惜的是,嘉庆长期在乾隆的耀眼光环下生活,养成了他优柔寡断的性格。因此,对弊政多是惩而不杀、戒而不绝,直到他死前,吏治也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整饬。这不能不说是嘉庆一生最大的遗憾。, t) a. L' O( X5 r" r3 C. d6 W
$ i0 p8 u$ `5 Y$ E3 t- [ 嘉庆死于1820年,谥号为“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庙号仁宗,葬于昌陵。* ~1 v9 Z: [/ J+ {( l$ {
) @/ t* }( ~1 }0 `* e8 l/ \
《嘉庆皇帝》一书,生动地刻画了顒琰的内心世界和嘉庆一朝的风风雨雨,文笔流畅、情节曲折、语言犀利,读后令人感慨万千、掩卷长叹……3 o3 k7 A2 E l0 p$ z0 Q& e
9 n1 q8 I E; Z6 w: G& n( ? 愛新觉罗.順埮(1760~1820),高宗15子。生于北京圆明园天地一家春,37岁继位,年号嘉庆,在位25年。卒于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葬于河北易县(昌陵),享年61岁。乾隆帝为太上皇亲训政.大清王朝表面上一片歌舞升平,但实际上已是吏治败坏,社会矛盾日益加深,民间起义此起彼落。嘉庆四年,下诏诛和坤,福长安,抄沒和坤家财,充实国库.尽管嘉庆帝也想革除積弊,振兴清王朝,但他的努力不能改变清王朝走向衰弱的局面。在位期间,英国殖民者开始向中国输入鸦片。他生性简朴,为人宽厚,但对清王朝的衰落却熟手无策。
& a' i& o& A' {+ N- _, P' M: P, w& D) v8 I0 v) @4 A
嘉庆皇帝死因6 M6 \1 P+ n5 h# ^0 f( R: I) _
" `% E3 e) b& y: ] 顒琰六岁就傅,十三岁即通五经,文章“援笔立就,动成典则”。十五岁大婚后仍日居书室,寒暑罔闻。琰经过从建储到即位加训政的二十多年里,更臻于成熟。为后来从政奠定了牢固基础。度过了曲折而不平安的二十五年。
, w7 I) [: b$ c, K A& J2 e( B1 d0 e6 ?" a, C2 x5 |4 J0 h# P
宫廷内部的斗争,八卦教、捻子军的造反,同母弟庆亲的去世,不能不使顒琰的内心忧郁,负担加重。嘉庆二十五年七月甘四日到避暑山庄,准备去木兰围猎,在去山庄的路上“偶感喝暑”,到山庄后即“觉痰气上壅,至夕益盛”。至二十六日傍晚,疾大渐。戌刻,崩于避暑山庄的行殿寝宫。
/ ]# I: R2 Y" {1 [: O a) [/ m
2 E5 g* u. n( p7 G7 F! H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