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清朝历史介绍

0
回复
22
查看
[复制链接]

7089

主题

13

回帖

712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121
发表于 2021-9-24 09: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朝(1636年—1912年),是由满族贵族皇太极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由外族(即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并建立的大一统政权,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帝制王朝,统治者为东北的爱新觉罗氏。
1 w2 c& e9 y, y9 g4 L
3 P3 U& [$ f4 T, F; K9 u3 n# c' {/ N% Q
  清朝初期,通过剃发易服来抑止广大汉族人民尤其是上层人士的民族精神以保持满族的统治地位。清朝统治者对内:采取了民族分治的民族政策;在文化上,制造文字狱,压制汉族进步思想;对外:实行海禁,闭关锁国,轻视外国先进思想和技术。这些政策维护了清朝的疆域扩张和社会稳定,但却导致了其统治时期内此起彼伏的民族问题,和末期的国家极度贫弱。( J+ Q7 r" r+ n2 T: z/ W+ F

1 t! L4 h8 [* @5 w. Y9 q2 {
* t# C+ \4 l. X3 q9 Z! G0 A. W  清朝后期,它成为了,英,法等殖民国家侵略扩张的新对象。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与之签定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为维护其统治,晚清政府开展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奠定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基础。1898年,光绪帝开始了“戊戌变法”,但受到了保守势力的阻扰,变法失败。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各省纷纷独立。1912年,溥仪退位,清朝结束。清朝共十一帝(皇太极是入关前的皇帝,正确来说应是十二帝,因为清是在后金的基础上建立的,而后金的建立者是努尔哈赤,也就是清太祖),历268年。
$ h  c# R$ U$ |2 v
6 ]+ }. j3 [8 V% Q3 f
% N6 |/ ^+ n' ~' Q1 P- x  后金的建立与清军入关
  w5 M5 D$ g& x; [, O1 Y8 x- m
+ t0 h6 B: Q( B$ Z  B- r
  D* O0 V2 U- z* l8 g% n3 a/ z   女真族是满族的前身。源自3000多年前“肃慎”, 汉-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读音“莫吉”),隋-唐称“靺鞨”,一度建立“渤海国”。辽金时期称“女真”,辽书中也作“女直”。金朝就是女真族建立的。元朝以来,女真族一直居住东北地区。) o( ?: g7 y+ o; o
, e. H6 G' u. b/ g  n/ |. k
# P$ t! S' Q( C( |7 _$ a; R
  明朝初期,女真族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后又按地域分为建州、长白、东海、扈伦四大部分。
' y! M7 P) z" K# `, O# v) c* i  q5 }9 x  k9 z. w$ b- P! V. O
# n  i* Y5 k9 W+ \3 h
  明朝成祖时,明朝欲压抑北元残余势力,于是在东北一带设立奴尔干都司,开始著手控制女真族的各部。女真族建州部猛哥帖木儿(努尔哈赤六世祖)时为明朝建州卫左都督,北方的野人女真部族势力强大,南下压迫建州女真。猛哥帖木儿被杀,建州部被迫南移,最终定居于赫图阿拉。
, q/ a; i, g0 o5 w7 ^, k8 T- T) X* X! M# N( z  W) U; U3 f; b

! L5 O: I( W3 K: f9 X  南移后,建州女真部与明朝交往密切,建州部社会生产力提高,经济繁荣。1583年,中国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袭封为指挥使,以祖、父遗甲十三副,相继兼并海西女真部,征服东海女真部,统一了女真各部。
* k& Q" n. K: f2 }+ y2 T/ B. z
- o. C1 |1 c1 T4 L/ Z2 y' h# h8 H% J+ ^' v$ O1 z- A
   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曰大金,史称后金,年号天命,定都于赫图阿拉(后改称兴京,在今中国辽宁省新宾县)。
6 s: G" T4 j; G1 r' K( T" A" |3 k7 b

+ U: S7 r# s& H6 O" F' T  明清间的战争,如果从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后金天命元年),努尔哈赤突袭抚顺之役开始,至清摄政王多尔衮率清兵入关,占领北京为止,前后历时28年。中
8 }2 p0 {" z+ k* b" ?& {+ Q6 U( K' n- J8 F
6 }% X. ^1 y& O
  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的讨明檄文,起兵抗击明朝,举国震惊。同年,爆发了著名的萨尔浒之战。# C7 z. }8 ^' x1 H
+ a5 j! I! L2 F5 T6 n$ U
0 V- g7 U6 l. |. U: r9 ?, Q
  1621年,努尔哈赤攻占辽阳、沈阳,迁都于辽阳。1625春,努尔哈赤不顾贝勒诸臣异议,决定迁都沈阳。当年农历三月三日在拜祭祖陵后,便率亲族百官自东京(辽阳)起程,夜宿虎皮驿(今沈阳苏家屯十里河),翌日抵沈阳。从此沈阳成为后金政权的统治中心。后金迁都沈阳后。# c& [1 f, x4 X- d* [+ o2 e) R

; J( r& Z# D* V6 b& s5 e2 Q4 H' L6 y7 R5 |, z0 b, Z! ?
  1635年,清太宗皇太极废除旧有族名“诸申”(女真),定族名为“满洲”。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改“大金”国号为“大清”,称帝,正式建立清朝。改元崇德。
5 s# p; B* L" R* a, F
4 M9 P& ]; Q! K$ o) L5 _4 O% C) ]4 c- O% N' R
  1640年松锦之战爆发,1642年洪承畴被俘降清。明朝与清朝在辽东的争夺至此也就基本接近了尾声,辽东境内已经只剩下宁远一座孤城了。
3 s7 {+ _# i% t  j% K6 W$ u* V! W% P6 R9 X' N' |* ^+ R0 U& L
! ]1 ^# Z4 z$ {! C- j
  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攻陷北京,明朝崇祯帝在农民军的攻城炮声中自杀于皇城后的景山。李自成在北京建立了大顺政权。明朝山海关大将吴三桂夹在农民军和清军中间腹背受敌,迫于形势邀请摄政王多尔衮入关“平贼”。联军打败大顺军。李自成军一路南撤。随后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迁都北京。# r# T1 {2 C) x* _1 f1 K) V
9 Y6 S) k# a8 F6 `/ E
编辑本段清朝前期的历史: @$ A. P( z2 U4 D  A6 l8 o, {5 n" X
  统一中国(1644-1683)
' z( R+ |6 ~1 w6 R- d/ \+ A  G4 m

2 y1 U6 L- A4 {$ q5 R' O  L  1644年后,中国南方先后出现了福王、鲁王、唐王、桂王等多个抵抗政权(史称南明),此外还有李自成的大顺、张献忠的大西政权。李自成死后,余部与明湖广总督何腾蛟、湖北巡抚堵胤锡联合抗清。1647年大败清军于全州,次年几乎收复湖南全境。江西金声桓和在广州李成栋先后反正,出现了南明时期第一次抗清斗争的高潮。
) U( w( w2 ~5 E( V! J  V' }( ]: T  o- u& \
; b  ?, m2 Y5 M3 H8 e  ^
  但永历政权不能团结对敌,给了清军以喘息之机。1649—1650年,何腾蛟、瞿式耜先后牺牲。1652年,李定国率军8万东出广西,下桂林,又攻入湖南、广东,“两蹶名王,天下震动”。刘文秀亦出击四川,克复川南。东南沿海的张煌言等的抗清军队也发动攻势,抗清斗争再次出现高潮。
$ `" d& I  Q. C' T
$ o( J) ^. m- a# Z+ n! ~
& R7 o1 D8 c; K; L- ^% U  不幸的是,这时孙可望同李定国之间矛盾爆发,破坏了大好形势。孙可望降清后,云贵虚实尽为清军所知。1658年,吴三桂率清军攻入云南。南明政权的抵抗斗争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它的影响和意义是极其深远的。
$ I- ]/ n/ o. o: Z5 d  U
# H" Q( X; d9 A! P' u# x9 ]' K6 k7 y
  在清军占领全中国的过程中,无恶不作,激起江南人民的强烈反抗,特别是剃发令强制执行,各地再燃抗清的熊熊烈火。清廷残酷镇压,在扬州、嘉定、江阴等地进行了大肆屠城。
1 G: |0 y0 L( S! f1 b9 r1 S7 p% d! n8 o' R

- I1 g9 F  W& W6 A+ Y. Q9 a- k  此后清军各地“剃发易服”,造成人口骤减,发生西南地区民生萧条、万里无人的景象。1659年,清军占领西南地区。并迁移湖广人口填川,以补充劳动力的不足。
$ F1 l- n4 g& ~& b# A& p6 }
  P$ }  }# b; Z& `( C6 K! o/ z
1 }) D; X- \* E  明将郑成功在1661年攻下了当时为荷兰殖民地的台湾,打起南明旗号建立台湾郑氏政权,来做为抗清基地。1683年,清朝派施琅攻占台湾。0 S, ]' n" {4 r7 S! V/ b

, N8 c+ m) x9 j% _: ?: u; P
4 x7 B  ~- z& ^0 ~$ W+ ~   清朝在人文精神上比前朝后期确有了较大退步。大力推行圈地投充等恶政,以供八旗子弟白白吃饷,他们常年寄生虫般的生活造成了清朝武力的退步(乾隆视察八旗军发现他们驰马坠地,箭箭虚发)也使得满清越来越依靠汉族军兵。由于前期不断征战,尽管从越南引入了优良稻种,清朝还是到了乾隆年间才恢复到明朝万历年间的水平。在政治上,明代后期的君权有一定的松懈,而清朝又把封建专制推向了最高峰。为了巩固其统治,制造了多起文字狱。最典型的就是明末可以和春秋时代相比的晚明思潮在清代终结。知识分子不敢发表独立见解而是钻进故纸堆去考究古书,这就是所谓的乾嘉学派。由于清朝统治者刻意制造满汉之分,闭关锁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的落后。清朝后期,成为了殖民主义者侵略扩张的新对象。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与西方列强签定了一系列的不平条约。为了自强,晚清政府全国上下开展了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然而当时只是看到了西人的外在所长(如船坚炮利),却看不到中西方本质的差距。所谓的同治中兴不过是回光返照,当然这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打下了一定基础。1898年,锐意改革立志变法的年轻光绪帝开始了“戊戌变法”。但与此同时,中国封建社制度已经走到穷途末路,以满清贵族为主的保守势力的阻扰新法,仍然叫嚣着中国宁与友邦(洋人),不与家奴(汉人)这样的愚蠢狭隘的口号,结果变法失败。
! L8 l# g7 }. ?9 `9 }! |' D4 O
* ~2 B4 ]1 e5 S2 r/ t( y3 _! C: s9 B0 V8 Y
  剃发易服  C& n! n0 Q: ]2 U1 f

$ ?. m. W2 L+ F' p5 X: Y
2 `  Y- ^5 f2 {( c. d+ n& b" Z: Q2 @  汉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衣冠服饰。《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汉人成年之后就不可剃发,男女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顶。满族的发型与汉人迥异,该族男子把前颅头发剃光,后脑头发编成一条长辫垂下。汉人的服装汉服以交领、右衽、无扣等为主要特色,满装的主要特点是立领、对襟、盘扣等。
* f/ f* d# U( ^) A! J/ J# a" y$ a% H  a. l/ c, w/ R) V

# J4 ^! Z9 {2 y2 z  Q- A3 w; }  清朝由居于中国东北的满族人建立。在入关之前,满族统治者在关外已然推行“剃发易服”政策。对被征服的汉人一律强令改变发式、更换服装,投降的明朝将士也必须剃发易服,作为臣服的标志。
7 _# ]+ P7 Q. l, u9 r0 R4 F9 e1 r) V3 e8 x

) o0 Z; s- ]$ M2 Y- g  清军于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入关时曾颁发“剃发令”,因引起汉人的不满和反抗,于是公开废除此令。1645年清兵进军江南后,汉臣孙之獬受到其他汉大臣的排挤,恼羞成怒之下向摄政王多尔衮提出重新颁发“剃发令”。于是,多尔衮下令再次颁发“剃发令”,规定清军所到之处,无论官民,限十日内尽行剃头,削发垂辫,不从者斩。其执行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汉族人民为保护世代相承的文物衣冠进行了此起彼伏的斗争。清朝统治者对此进行了暴力镇压,例如1645年发生的嘉定三屠事件即与“剃发易服”有关。此起彼伏的斗争历经几十年,最终结果是满族封建统治者取得胜利,汉族大部分生者都剃发结辫,改穿满族衣冠;坚持不愿改换衣冠者要么被杀,要么逃到海外,要么遁入空门,带发修行。
5 O5 y& @3 \& ]& K7 ?! f
9 y" i) n. c, x9 q2 v( A2 L8 m1 B# r, w% l9 {) z
  清朝满族统治者推行“剃发易服”的原因:一般认为,满族统治者希望通过剃发易服来打击、摧垮广大汉族人民尤其是上层人士的民族精神;保持满族的统治地位,保持满族不被汉族同化。后来的历史表明,满族统治者的这一措施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汉人逐渐淡忘本民族服饰,习惯了满族的发式和服装。到辛亥革命推翻清帝国,号召民众剪去辫子时,仍然有许多人不愿意剪,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害怕剪去鞭子后被官府杀头,可见“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易服”政策对汉族影响极深。
9 I$ b1 |1 L! {, L9 ^) @  u) w- _. e: |& r+ @; f
, w' o9 a0 U; \7 a" Y( \, j$ ^
  “剃发易服”是清初主要的社会矛盾之一。针对当时各地汉人的抗争此起彼伏的情况,当时的陈名夏曾说过:“免剃头复衣冠,天下即可太平”。然而不久他就因为说了这句话而被满门抄斩。! W" k+ c* {: g$ U7 Z
" l3 X# l7 X. x0 e
4 I3 f$ u+ p, {8 D% Y
  旗袍
  l+ F+ ]9 Y% [8 C0 H! I4 z- K9 `; i, E* N  m9 y: @

3 T, u6 x) h9 A- i% \; x5 ?3 Y; Q  对于汉族妇女的着装和缠小脚习俗,清廷没有实行任何强制措施。清初,满族妇女以旗装长袍为主,而汉人妇女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泾渭分明;清中期,满汉女子各有仿效;到了清代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日盛,甚至出现了诗句里“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的情况。
. p' l3 p0 D- g/ o# [1 L+ {- p  _7 j* U* u( v2 G
% b& f9 Z8 c7 O1 m! U9 ^. v
  辛亥革命后,旗袍倍受中华女性的青睐。这时的旗袍也一改传统的式样,其造型为收腰线、长下摆,显露身体曲线,开衩提高并镶饰花边,领型前低后高。特别是穿在一些女影星和社会名流身上,更显出娇柔典雅的风范,随即成为老少皆宜的新女性的代表性服装。6 [2 Q8 f, `1 Z( v4 Y
9 |7 a' _  h* Y1 Q2 x  o6 d
. Y, d+ D$ a4 E! j2 n6 W/ {  O! E
  再后来的旗袍相继出现连袖式、对开襟、琵琶襟等形式,根据季节和不同的要求,又有单、夹、袄之分,袖子也有长、中、短、松、紧之别。- j, Z  w' `* D0 c5 Y+ q

& t4 J% B# A0 R' j- T( `: _' v9 W# J
  康熙朝* f% Y8 m- |6 K& [0 ]

- v9 e( _- n1 _+ _+ R3 S7 C3 O1 A
  康熙帝巩固和加强了祖国的统一。对内平定了三藩之乱;降服了控制台湾的郑成功孙子郑克塽,使中国重新归于统一;1675年,他派兵驱逐了盘踞在黑龙江流域雅克萨的沙俄侵略者,遏制了沙俄对华侵略的野心。1679年,他派代表与沙俄代表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部边界线;平定了回疆、准噶尔等反动贵族的叛乱;自康熙时期至十九世纪中期,中国在北起外兴安岭,南至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西起巴尔喀什湖和帕米尔高原,东抵鄂霍次克海、库页岛和台湾广大而神圣的领土内,实现巩固了全国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国家。
  c& C# ?- Y7 l* b& Q4 J; F/ q
/ e7 A0 Y1 Y0 W1 O. M6 N, `# J6 w1 R; y
   康熙帝注意恢复和发展生产。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措施。鼓励垦荒,从1671年起,陆续放宽垦荒起科年限,并规定垦荒有成绩,据开垦多少,给予不同官职,这促进了垦荒的积极性,到康熙末年,全国荒地基本上得到开辟。1669年,康熙下令废除圈地令,以后永远停止圈地,并规定所圈土地应退还给农民。1685年,康熙又规定民间新垦田亩,“自后永不许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旗主的经济扩张,有利于自耕农民。康熙还下令将明朝藩王的庄田改为“更名田”。( {! \$ L) e' N0 ]
: R! e+ v# o, c+ E
( O6 G8 U! n: u" U! A% b
  康熙皇帝适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进行一系列统一战争,使局势趋向稳定,清政府大为巩固,又通过一系列的文治,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中国人民过上了一百一十二年的和平生活。再经雍正、乾隆的努力,出现了康乾盛世的繁荣局面。; K( B4 k, w. ^* N8 p

, j+ I, E$ c: U* x9 y* @' q
  Q- c0 h) ~- M% o  雍正朝) U: {1 F% _1 f! v

) n' {0 c% v3 i7 G; ?
5 P/ ]' s$ O& H: [  雍正帝盛年登极。他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改革,可谓大刀阔斧,快刀斩麻。心狠手辣,大兴文字狱。
+ C4 }4 O7 @6 f0 P* W4 _
' }* }. Z  [( M7 r- m& z- X5 _+ t3 i/ y
  首先整顿吏治。雍正一上台就大刀阔斧地整顿吏治。雍正元年的正月,雍正连续下了13道谕旨,总督、巡抚、布政司、知府、知州、知县、文官还有武官,告诫他们不许贪污,不许受贿,不许克扣,武官不许吃空额,违者严重治罪。雍正还成立会考府,就是对财政进行审计,审计出问题,要严肃处理。
7 f* E( w9 S; P- R* ~# f. b
9 u) M( Y9 j; v9 q5 O$ E. W4 T
6 H1 m$ |0 `* F5 \, ]: r  雍正废除了贱籍。雍正元年(1723年)三月,监察御史年熙上书请除豁山西、陕西乐户的贱籍。山西、陕西乐户的祖先,是明朝永乐永乐帝登基后,加害建文忠臣本人外,还将他们的妻女罚入教坊司,充当官妓,世代相传,久习贱业。年羹尧之子年熙在奏疏中说她们是忠义之士的后代,沉沦至此,无由自新,请求雍正帝开豁她们的贱籍,准许她们改业从良。雍正帝看到奏折后,很是赞同,于元年(1723年)四月发出第一道"豁贱为良"的谕旨。雍正帝在下令开豁乐户贱籍的同时,又令各省检查,如发现本地也存在类似乐户的贱民,也准许他们出贱为良。& }# r. {% z; ?8 Z. ?
, l2 H) ]3 Y; V' o( J3 ~' ~
& U7 M8 R0 c, B' W' W/ ]
  雍正在位13年,对许多的事情做了重大的改革,特别是对一些制度方面做了些改革。所以说雍正是“康雍乾”三代承上启下的作用,“康乾盛世”,严格说起来是“康雍乾盛世”。, y- l( j8 z5 C- Z7 E

8 ?5 s/ z  G( i3 H0 [; }
: v: g- u% }5 p. [  乾隆朝+ @& Z1 G4 {% m! K, I1 R4 X
8 x6 L. i' B; A/ b+ l6 U0 b
0 n. G0 T- l# E* ~, K! d8 B4 V$ {
  乾隆帝执政60年,虽好大喜功,但客观来说也对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有一定的贡献。他编纂《四库全书》,保存了我国许多的珍贵史籍典藏,但也对其中不少书籍进行了大肆窜改。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很多珍贵材料就此丧失。
$ v' |) z2 F# h7 c' x  z
$ [# s' o2 @$ |8 J
  d2 g1 {: G( T8 E" t  乾隆帝酷爱汉文,勤于写诗,有卓越的诗文才华,留下了约42613首各体诗作。作为一个皇帝,一个业余诗人,他的诗作甚至与全唐两千多诗人的一共四万多首诗作不相上下,并且水平不低;即使不论水平,不论民族,一个封建帝王对汉文化如此酷爱,也是对汉文化有一定积极意义的推动作用。但由于清朝的文字狱,诗选的编选者不敢收录、评价当朝皇帝的诗,而原著(《御制诗集》)又卷帙浩繁,所以乾隆的诗没有流传开来。大部分是帝王体打油诗。
8 c8 h) J, o) ?' s2 K( z( j5 k* x% [' n7 p8 v
9 N+ l9 N( O" r: o% s$ C/ [" j8 w8 y
  乾隆六下江南,并仿制江南园林广修园林,劳民伤财,造成国库空虚。$ c7 g; _2 g3 ^. U0 D+ c# \
% b3 M/ j5 S: U
% T# k* f' E* r* u' q
  对待民族分裂问题上, 乾隆帝粉碎了新疆地区大小和卓木的武装暴乱,屠杀准格尔部统一了整个新疆并制度化管理。打败了廓尔喀对西藏的进犯。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朝中央政府制定和颁行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这一章程,是我们对西藏行使主权的重要历史文献证明。) ~7 q8 E) K! z- m7 m! \

  }& d, [6 L& d* n
6 W0 j' a! v" L* Y6 M  a$ Q8 u" v  乾隆帝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遏制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乾隆大帝维护祖国统一,奠定中国版图,有“十全武功”,称“十全老人”。$ a" L9 e+ a6 B+ r) ~
; g. E0 f/ p$ ]* O7 x: e

& E  F, g9 k5 G* {# e3 n0 v* j5 r  在“康乾盛世”时,社会经济发展非常快。首先是耕地面积迅速增加,至雍正时方达到九亿多亩,恢复并超过了明朝万历时期。加上农业技术的发展,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使全国粮食总产量大大增加。康乾盛世”把中国封建经济推到高峰。中国的人口在“康乾盛世”时突破了一亿大关。中国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疆域也是“康乾盛世”时奠定的基础。
. V3 A4 j! Z! J2 u. h
- N3 p" |1 J# G) o4 q编辑本段晚清时期(1840-1912)
; }! O8 _/ A! Z) S. V. `% v& U3 W9 |2 n- U3 e1 U" {* V" q( k6 A7 m

& u* v! B% \8 h$ p: |4 W* _" Z2 H
, H4 T( r6 [; I% y3 T  从乾隆后期更加衰落的现象,腐败日益严重。继位君主已无前期锐意进取之心。进19世纪上半叶,英国开始大量向中国贩售鸦片导致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的爆发。鸦片战争失败后,继位的咸丰帝所面对的时局是西方列强开始入侵,迫使清政府与其缔结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又签定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根据这些条约,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清廷的威信一落千丈,同时中国也自此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主权受到严重损害。由于人民的负担逐年加重,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反抗运动,大规模的太平天国运动,一度对清朝的统治构成了严重挑战。
* \/ l% W" R  I( C8 H
# ~7 U2 @# x9 `, g$ |* g4 b8 g+ A
' e2 f9 b# c% K7 g! a8 n  至1880年代,清朝军队的装备和洋务运动之前相比已有了明显的提高;在1884年至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的一系列战役中,清军和法军互有胜负。战后,清朝设立了海军衙门,并建成了近代海军舰队--北洋水师。
1 E1 A- q; N8 c2 ^* r' S. W& F
6 ^- D$ t2 @0 V' s4 p2 o
" M. i% R$ R4 ^+ W7 F  洋务运动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由于时人多数未明当时的国际形势,少数人的急迫性并无法改变多数官僚的旧思维,清朝的维新运动最终未达日本明治维新般的成效,结果导致1894年甲午战争的失败,并于1895年与日本签定《马关条约》。随后,由光绪帝与梁启超和康有为领导发动的政治改革运动--戊戌变法,又因为慈禧太后和保守派的反对,而软禁了光绪帝,变法因此失败,因为只有103天,因此称为“百日维新”。% G) F; v% S, ?& j
# E4 m. x3 ^- u% E* L5 _5 s

2 i( s5 y/ p+ Q0 Z; P3 y/ b  19世纪末,在《马关条约》的影响下,列强纷纷在中国强行取得“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如俄国的势力范围是长城以北和新疆,英国的是整个长江流域,法国的是云南和两广,等等),大有一举瓜分中华之势。因此,中国国内的排外情绪高涨,引发义和团运动仇杀洋人,八国联军入侵。1901年因此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慈禧太后为了拢络人心开始推行“新政”,进行了包括建立新军、废科举在内等一系列改革。不久,中国发生了立宪与革命的改革路线之争,一开始立宪派占上风,清廷也答应实行君主立宪。不过,1911年5月组成的“责任内阁”中的大多数成员为皇族身份,故被称为“皇族内阁”,结果引发立宪派的不满。同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各省随后纷纷宣布独立,清朝的统治开始走向瓦解。清政府任命北洋新军统帅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成立内阁并统领清军。但他一方面以武力压迫革命军(阳夏战争),另一方面却暗中与革命党人谈判,清朝的统治开始瓦解。清帝于1912年退位,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制度的正式结束。到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维持83天,1917年张勋又曾复辟清朝,但只持续了12天。/ m. J. I4 [/ c4 O; n
( S$ a) u% S! R6 N
编辑本段政治制度( y; e: n9 G' S
  努尔哈赤起兵时实行的是军民合一的八旗制度,政治权力集中于王公贵族,重大决策由贵族共同讨论决定,是为满洲议政王大臣会议。后皇太极于天聪五年(公元1631年)仿明朝制度设立六部,试图逐渐削弱满洲贵族权力。皇帝试图实行中央集权的努力主要集中于清朝前期。
/ B7 l- v+ ~7 i) S$ R) F( y5 _5 w+ C& f& E: k6 p  I% @) n, Z0 b9 |
: Q( \$ J/ b0 E2 H
  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顺治皇帝对八旗制度进行改革,由自己亲自掌握正黄、镶黄、正白三旗,形成了“上三旗”和“下五旗”,改变了以前八旗由不同王公掌握的局面,同时加强上三旗的实力,满洲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有所削弱。
8 X$ h' @6 |/ X9 i' u$ j4 F1 V& S% Q# t+ S4 X
; h' A( O7 B+ ]
  清朝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各部长官称尚书,副长官称侍郎,以前尚书均由满人担任,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规定尚书及侍郎满、汉各一。在六部之外和六部并立的中央行政机构有: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国子监、钦天监、翰林院、太医院、理藩院、宗人府、詹事府、内务府、都察院。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V2 O2 j; g' z+ U# Q1 {$ k
( b  d+ |) @; s7 A- ~

* i9 |, o# Q. |  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康熙皇帝设立南书房,起初是康熙帝为了与翰林院词臣们研讨学问,吟诗作画而设。因在乾清宫西南角特辟房舍故名南书房。由于南书房“非崇班贵檩、上所亲信者不得入”,所以它完全是由皇帝严密控制的一个核心机要机构,随时承旨出诏行令,这使南书房“权势日崇”。南书房地位的提高,是康熙帝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同时将外朝内阁的某些职能移归内廷,实施高度集权的重要步骤。
9 {3 Z* \; w6 w) Y% O& P! O+ Q
" e! M* T. ^" m: T) \- S2 y5 S* H* z7 X% k, d
  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清军在西北与准噶尔蒙古激战,为及时处理军报雍正皇帝始设军机房,雍正十年改称军机处。乾隆皇帝即位后服孝,安排数位“总理事务王大臣”进入军机处,故改名总理事务处。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乾隆服满亲政,总理事务王大臣等自请罢职,恢复军机处名称,自此遂成定制,军机处成为直接对皇帝负责的核心权力机构,满洲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地位更被削弱至几乎可忽略不计,政治权力全部掌握在皇帝手中,成为清代中央集权制度的顶峰。直至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四月初十清廷宣布成立“责任内阁”,军机处废止。
* O& Z# h) L3 p
6 k2 C. ?  Z6 v; B" s+ @3 a5 F) X+ y; ]9 C; z
  军事体制
% W, s  K$ S7 a+ O' I+ i
& P( U+ v8 j$ Z. ^+ x# D; G$ ?
7 h: f, ^- S: [3 N; X+ m. `  清前期清军主要分为八旗和绿营二种。八旗又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旗设都统(固山额真),由中央八朴诩统衙门掌握,地方督抚无权征调。绿营兵,主要是清军入关后收编的明朝降军和各省改编的队伍,用绿色军旗,故称绿旗兵或绿营兵。兵种有马兵、步兵和水师。在各省者,由总督、巡抚、提督、总兵等所统辖。清朝中叶以后,又有汉族地主自募自练的团练乡勇。后因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由于八旗和绿营渐染城市习气,不习武事,逐渐丧失了战斗力,在镇压太平军时屡败,于是南北各地地主团练武装迅速发展,曾国藩的湘军便应运而生了。还有象李鸿章组织的淮军,左宗棠组织的楚军等,这些地主团练武装后改编为练军与防军。光绪中叶后,因甲午战争惨败,防﹑练军均又改为次要的巡防队,由袁世凯编练新军,作为主要国防力量。  H/ [1 a- G; n/ F5 T+ y

. V- n& F  T, W* D编辑本段疆域与区划5 H1 Y3 g0 R4 z+ @
  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清朝统一全国后的疆域是:北起蒙古唐努乌梁海地区及西伯利亚,南至南海,包括“千里石塘、万里长沙、曾母暗沙”(今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岛礁,西南达西藏的达旺地区、云南省的南坎、江心坡地区等缅甸北部,西尽咸海与葱岭地区,包括今新疆以及中亚巴尔喀什湖,东北抵外兴安岭,包括库页岛,东南包括台湾、澎湖群岛。总面积达1300万平方千米。除此之外,周边国家如朝鲜、安南(越南)、南掌(老挝)、缅甸、琉球、廓尔喀(尼泊尔)、哲孟雄(锡金)、兰芳共和国等则为清朝的藩属国。
' j$ H. G+ x2 u! B) o% ?5 O
# J) E3 ?9 ?' E, @$ }
9 N$ A5 k: W4 X8 D$ z  清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基本沿袭明制,但根据自身实际做了很多改革,如东北三省、少数民族地区、西藏、新疆等地区行政区划和内地不同。
. }" }5 L: W4 D1 @! P: U
0 c/ P: z+ |0 p& J) [
9 S* `- _6 C6 l) V   内地行政区划. g' }% ~/ G9 k
; Y* a2 j+ `9 k; r8 p

) c- |  a' T6 c% v3 d& p  清朝继承元明以来的分省建制,以省为地方上的最大行政区域,下设府、厅、州、县,构成地方上的省、府、县三级基本行政系统组织。5 Y- C; ~" M. j
- I. t+ ?3 _" \( j. v! a

; P8 w% u, N& g  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 定顺天府之地为四路厅、二十四州县,州县隶属于路厅。设官有兼管府尹事大臣一人,由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简。府尹正三品,府丞正四品,俱各一人。府尹总管京畿及四路的政令条教,“以成首善之化”,比一般府尹权力大,品级高,如升调州县官,可与总督会衔。府丞掌学校政令。属官有治中、通判,经历司经历,照磨所照磨,司狱司司狱,皆汉人。儒学教授,满、汉各一人:所辖四路厅同知正五品,各一人;州、县,知州、知县正七品,俱各一人。大兴、宛平二县并与五城兵马司分区而治,比外县高一品级。% y9 F( J+ z9 _% Q6 e  c% E

, k1 c7 w" g, N8 H3 _0 |% K/ N. r3 G& ]# B  f) z
  天聪八年设盛京,顺治元年入关,原来盛京的六部俱废。自顺治十五年至康熙三十年又重建户、礼、兵、刑、工五部。均置侍郎以下官,称“盛京五部”。又设盛京内务府,为外地所无。自顺治十年设辽阳府,十四年更名奉天府,至光绪三十三年改行省。奉天府所辖地方为府二,兴京同知一,直隶厅一、厅二,州五,县十四。设官有兼领府事大臣一人,由盛京五部侍郎内特简,后归盛京将军兼辖。府尹,满洲一人;府丞,汉一人,品级同顺天府。属官治中、围场通判、库大使、经历、司狱、巡检兼司狱、府学教授,俱各一人。府尹主府事,小事决之,大事呈报。
3 L0 L, B5 M. Z3 O$ `2 ^) A3 N+ T8 J) W5 z& t1 j% g2 ~
+ e$ m8 _& ~1 t4 G( Z
  总督为省级的最高长官,全称为总督某某省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或兼巡抚事。清朝一共建立了二十三个省,其中内地十八省为沿袭旧制或以旧制为基础,其余在边境并为清末所置。这些省是:直隶、奉天、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台湾、新疆、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其中奉天、吉林、黑龙江、新疆、台湾为后设。 总督之下设巡抚,其全称为巡抚某省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或节制各镇,职权很广泛。有的加侍郎衔,为正二品,否则为从二品。巡抚基本上是管一省,也侧重于军事,但比总督管民政更多,为总管一省军事、行政、监察及教育在内的高级长官。清朝所设巡抚共二十一人,其中由总督兼的有奉天、直隶等八人,单独设的有江苏、安徽等十三人。山东、山西等五省巡抚皆兼提督衔,贵州巡抚兼节制兵马衔。
& E7 d1 O& {- v: S/ r$ y; `3 y% L0 U% E& K2 {; N& G! o. d" Q
" W- X/ H9 V) F; Z5 Q- P$ [8 e
  各省设提督学政一人,由侍郎或科道进士出身的官员中委任,带原品级,掌学校和科学考试之政令。+ T7 V7 A+ K* L3 d

# E' E( s' h/ y% i0 K8 \6 ^9 k7 }- Z4 ~; l, }
  各省设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使司或藩司。布政使为从二品,每省一人,但江苏设二人。布政使实际是一省长官,上承朝廷旨令,下帅府、州、县官,但因有督抚之设,渐居次要。其属经历司经历、都事,照磨所照磨,理问所理问,库大使、仓大使等,分掌出纳文书、照刷案卷、审核刑名以及保存档案、财政收支等。
: T+ u3 l, d, |) g: S8 r* t6 E, D$ U' M

+ ~+ d% y, C/ z; D; ^: f7 G  各省设提刑按察使司,简称按察使司或臬司。按察使一人,正三品,比布政使地位略低,掌司法监察,“澄清吏治”,常与布政使并称为“布按”。其下设知事掌勘察刑名,司狱检察囚犯,经历、照磨所掌同藩司。
& e3 o8 C2 C; R7 n, W9 @3 h& `4 ]- ^6 S( a" U2 o

7 a" \3 j! ]$ e! J7 u9 ~! q  各省设道员,正四品,或有专责,或作为布、按副使。专责者有督粮道或粮储道,简称粮道;又有管河道或河工道,简称河道。官则有的单设,多数为兼任。其他如驿传道、海关道、屯田道、茶马道等,一般由当地同品级官兼道员。作为布、按副使者,有分守道与分巡道。守道由布政使下的参政、参议发展而来,巡道是按察使下副使、金事演变的结果。初设只辖一府,或数道同辖一府,后来有的统辖全省,有的分辖三四府之地。为此,守、巡二道由原来临时性差使变为固定的地方长官。而且前此守道主管钱谷,巡道侧重刑名,久之两者各加兵备衔,所掌渐趋一致。乾隆、嘉庆时又准其密折封奏,权势日益加重,以致有人视道为省下、府上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实际上道不完全具备地方政府性质,不过是省级行政机构的派生物。
' |) c- O* ^9 w/ K
& b9 m5 g  ?1 l, Z3 D' O5 C* g! I) y3 ~: z( O
  府是省之下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知府为一府长官,从四品,掌总领属县,宣布条教,兴利除害,决讼检好。三年一考属吏,具其优劣上报。一切要政皆需通过督、抚允准乃行。清朝以知府“为承上接下要职”,故严谕督、抚对其考核。同知正五品,通判正六品,协助知府,分掌粮盐督捕,江防海防,河工水利,清军理事,抚绥民众诸职。属官有经历、知事、照磨、司狱等。. H  A! c- n8 I( \) c) x5 b: N
- l# J& A  H  Y! G% V% @3 P

9 n) R8 K& v0 i) J0 A" J# f  在府之外,同时还有直隶厅、州和一般厅、州。凡统治地方人多并直隶于布政使司的为直隶厅、州,地位与府大致相同。厅设官同知正五品,通判正六品,州设官知州正五品,州同从六品,州判从七品。清朝在全国设有直隶厅四十一个,直隶州七十三个。其外的厅、州,称为散厅、州,地位略同于县。至清末,全国已设散厅七十八个,散州一百四十五个。散厅、州设官与直隶厅、州相同,而品级差一等。散厅、州属府管辖,个别的隶于将军或道员。" b0 o  ~/ j8 B( P  Q( x5 g) n
! I, x6 u5 r; B3 }4 F4 y
7 l& g# p* I. D8 ]/ [# |3 K
  县是地方基层政权机构。清末全国设一千三百五十八个县。每县设官为知县一人,正七品,县丞正八品一人,主簿正九品,无定员。知县掌一县治理,主要是决讼断辟,劝农赈贫,劝农赈贫,讨猾除奸,兴养立教。县丞、主簿分掌粮马、征税、户籍、缉捕诸职。典史掌稽检狱囚。
6 L3 j+ U) s7 D. F& {8 q% a% |( j4 |' T( W$ C
: I1 c8 Z/ b5 u* P
   边疆少数民族行政区划) L+ j) u" T* ]1 W; P3 q1 B
% I/ b# h4 D  {( Y/ ]

% n; Z! g3 z4 F$ S6 L: u   清代在东三省、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等地,设专门的辖区,采取和内地不同的行政管理办法。在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度。旗,是中央政权领导下的基本行政单位。在维族地区,设总理回务札萨克郡王一人,治理该部政务,又设协理图撒拉克齐二人以佐之。在西藏,达赖(驻拉萨)和班禅(驻扎什伦布)掌政令,行教化,同为政教僧俗领袖,但他们“并受成于驻藏大臣”。清朝迁都北京后,在旧都盛京设内大臣一人,副都统二人。在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西南各省的一些少数民族区,清初仍沿袭明代土司制度,有宣慰、宣抚、招讨、安抚、长官诸司,亦有土府、土州、土县的设置。雍正后,清政府陆续将土官改设流官,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直接统治。
+ {8 `$ O$ E; Q/ n0 |% \8 ^- Y# b) ~( S
编辑本段农业
7 N/ ~; o& A/ c4 O3 Z6 u  康熙帝在位60多年间清政府奖励垦荒屯田,重视兴修水利,多次减免租税,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雍正帝继承父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到乾隆时期,社会经济呈现繁荣景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康乾盛世”。: I$ }( G* C* m; B0 b' b- h

" |. f: S' j' J& r% [! }% U5 s7 {& I3 g( d4 M
  清朝前期的100多年里,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耕地先表现在荒地的大量开垦、耕地面积的扩大。1661年(顺治十八年),全国耕地面积为526万顷;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就突破了明代最高耕地统计数字,达到851万顷;到1725年(雍正三年),达到890万顷。耕地面积增加了40%以上,人口迅速地增长到3.6亿。清政府提倡各省因地制宜,采用多种种植方法,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高产作物甘薯的种植,由福建、浙江等省推广到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经济作物桑、茶、棉花、甘蔗、烟草,种植面积扩大了,当时已经成为商品。8 F  n  W! f! b0 `/ B' {
' V% ]5 ^% u' _1 U5 z9 [$ X

) l9 Q+ W# u; T( p+ V. T  康熙帝曾将双季稻的栽培,推广到江北部分地区。乾隆时期,清政府提倡改革耕作方法,大力推广多熟种植。广东部分地区收获早稻以后,又插晚稻;收获晚稻以后,再种油菜或甘薯,一年三熟。江西土薄,早稻收获以后不能续种晚稻,就种荞麦,一年两熟。由于南方多熟种植的推广,每年可增产粮食60多亿公斤。: R$ w! E3 F! R* A  R

( V: C: v/ w) N- o7 b+ t. N% U/ m3 C
  清朝时候,专门从事蔬菜生产的农民增多了。北京郊区的菜农,利用“火室”、“地窖”等设备,在冬季栽培韭黄、黄瓜等新鲜蔬菜,拿到市场上出卖。
* _% b9 Y  R9 B+ W) w
' E# @  ~; n  L" N8 u4 o9 B3 a& I( b# l# ^
  乾隆年间,棉花,在明末基本普及的基础上,种植更加盛行,原来不种棉花的河北一些地区,栽培棉花的占十之八九。清朝前期,甘蔗种植遍及东南沿海各省。广东一些地方种植的甘蔗,往往上千顷连成一片,远远望去像芦苇一样,台湾更是“蔗田万顷碧萋萋”。烟叶的种植也已推广到全国各地。在“江南、山东、直隶,上腴之地,无不种烟。而耳闻于他省者,亦如之”。清代经济作物的发展,为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原料。
7 V- Z% T7 f; ^5 x
8 B  ?' E7 u3 I$ x& {8 y. u+ L1 r; ?" r" c" {! ~
  清朝时期,人口的大量增加主要原因是美洲植物玉米、番薯、马铃薯的推广。玉米、番薯、马铃薯等多种农作物 从明代就自美洲经南洋输入。《农政全书》详细记述了番薯的种植、贮藏、加工法。讲到番薯育苗越冬、剪茎分种、扦插、窖藏干藏等技术,是最早系统介绍番薯种植法的著作。此后清人陈世元撰《金薯传习录》,记述了冷床育苗,包世臣《齐民四术》中记述了翻蔓技术,番薯种植技术逐渐完善。 但是番薯等高产作物也有其弱点:营养低且单一、味道差,可深加工的价值少。作为一时的救急尚可,长期为主食必然导致人营养不良,“面如菜色”,身体素质大幅下降,也必然影响人的正常智力发育。经过清初到中叶100多年的兴旺蓬勃,“番薯盛世”也就终于走到了尽头。
3 T* ^1 |. o; _3 h* j9 ?) T2 M. _7 L/ i. g
编辑本段科技) v5 }( C) `* d9 K8 L1 p
  医学 乾隆时官修的《医宗金鉴》九十卷,征集了不少新的秘籍及经验良方,并对《金匮要略》、《伤寒论》等书作了许多考订,是一部介绍中医临床经验的重要著作。清代名医王清任在医学上有突出的成就,著有《医林改错》一书。他强调解剖学知识对医病的重要性,并对古籍中有关脏腑的记载提出了疑问。他通过对尸体内脏的解剖研究,绘制成《亲见改正脏腑图》二十五种,改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为祖国解剖学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x9 U$ ~6 K3 S3 |7 I
% q5 w3 G& A" T% Q/ Z
# P) q, _( c+ T  E& l
  历法和数学 王锡阐,字寅旭,号晓庵,苏州吴江人,著有《晓庵新法》、《五星行度解》等十几种天文学方面的著作。他精通中西历法,对二者异说,皆能条其原委,究其得失。他肯定了西洋历法先进的地方,也指出了其中的许多缺点和错误。他对日月食的算法,对一些天文数据的应用,以及回归年的长度、岁差常数等问题,都提出了比较中肯的意见。由于他能结合中外经验,进行独立的创造性的研究,所以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促进了中国历算学的发展。梅文鼎,字定九,号勿庵,宣城人。以毕生的精力,从事于我国古代历算学的整理和阐发,同时也对西洋科学加以研究和介绍。他写的《古今历法通考》,是我国第一部历学史。他的数学巨著《中西数学通》,几乎总括了当时世界数学的全部知识,达到当时我国数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2 Z) ]& R. @5 K
+ j3 X+ d- k: w. |- P4 V# x4 A% w% C8 T* }  Y
  地理测绘 康熙时,曾组织人力对全国进行大地测量,经过三十余年的筹划、测绘工作,制成了《皇舆全览图》。这部地图“不但是亚洲当时所有的地图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当时所有的欧洲地图都更好、更精确”(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最后在《皇舆全览图》的基础上,根据测绘的新资料,制成了《乾隆内府皇舆全图》。在这份地图里第一次详细地绘出了我国的新疆地区。这两份地图,至今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b- V6 t% H! p, q/ l& y. r
* [7 g7 r4 y6 L! l
& A% D( z: a! [. Z
  建筑艺术 清代的园林建筑在世界上是享有盛名的。如北京西郊的圆明园,周围广达三十里,拥有150多座精美的宫殿、台阁、宝塔等建筑。从康熙时开始营建,乾隆时基本完成,道光时又有所增修,前后经历一百余年,耗费白银约二亿两。著名的还有承德的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拉萨的布达拉宫,北京的雍和宫等。& _' @8 D0 Y9 G: {
- l" V) H& G/ u0 H
; P. P* |$ x" u6 t+ o5 l5 U* s
  农学 清代的农书约有一百多部,尤以康熙、雍正两朝为繁盛。有《钦定授时通考》、《 广群芳谱 》、《补农书》等著作。. J' l% E( N* w9 ?, y
+ x, s' M+ m" b$ z( t! O
3 A9 F) o- ?+ A) ^1 k0 Q% O3 K
  其中大型综合性农书《钦定授时通考》,是乾隆二年(1737),由乾隆帝弘历召集一班文人编纂的。全书规模比《农政全书》稍小。因是皇帝敕撰的官书,各省大都有复刻,流传很广,国际上也颇有声名。- ]: I5 R5 B1 M! R6 A+ U
2 ^. {4 |% z% \& L7 H& q! z
编辑本段帝王年表6 Q& m" q  s5 H, Z/ s1 j
  庙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年号 皇陵( {# A  w; M, e/ K& Q0 n  \

) e# N4 T% C% W1 b+ N# G
& W7 H* |1 E5 P3 h5 D0 X  _  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616年~1626年 天命 福陵
! V: _# |3 U) q' m5 t* T) M% `1 H
8 f: U' F' |5 d; j- R' M) }: s: s! y3 @' ^8 d+ u; ]& k
  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1627年~1643年 天聪/ 崇德 昭陵+ W  D8 A  h! m. e$ ]" f

1 @: v6 q5 m# r4 W% @. I  P
8 F8 v$ {, F, D1 E8 Y% q  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1644年~1661年 顺治 孝陵
# b' K! Q* n& t) j
* G, u1 S  a# F" p' f$ h2 F( g" N
  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1662年~1722年 康熙 景陵
9 k& |2 J! C) \9 e: o0 e0 F) g; G" |) m

% w' B( R4 S$ f: K2 X! m  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1723年~1735年 雍正 泰陵+ R7 }# Z4 O, F- m+ |* `9 _# {
$ n& K4 G& B" Q: c9 E) m0 h4 D

8 a/ `7 n6 U; _- l  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1736年~1795年 乾隆 裕陵$ y: ^' V- D8 W0 R- m! x$ b/ k) K
% o/ r* p( h4 K1 X

9 p' E0 k. T0 u! v( r  仁宗:爱新觉罗颙琰 1796年~1820年 嘉庆 昌陵
+ ?: O7 N! Y- U. u) o) L' i
+ C5 I6 y* m9 k& O* ^0 C4 r2 a: v  r4 b" o
  宣宗:爱新觉罗旻宁 1821年~1850年 道光 慕陵5 F. _& r* i1 t: o& g) C# a
, r7 c$ m5 a( V

7 Z5 T2 E2 |1 y3 }( Y3 a4 M7 L  文宗:爱新觉罗奕詝 1851年~1861年 咸丰 定陵! u7 n7 Q( D5 B

, s0 Q. H4 l: U' u/ }: g6 o# f
3 b1 S, ]- ~* \: I  j2 Y1 g. b1 T  穆宗:爱新觉罗载淳 1862年~1874年 祺祥/ 同治 惠陵
# `; W, f! M" Q: O& X# `* s7 r7 J/ b5 H2 h: L. \: i4 Z% P9 s/ B
/ b! u2 ^6 y/ u5 |
  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 1875年~1908年 光绪 崇陵
: a, S  w* a" a$ K3 V
+ P1 n' e* [% N% [0 U' ~
, _& h* K4 b8 \9 v. g; U7 R  (无庙号) 爱新觉罗溥仪 1909年~1912年 宣统 华龙陵园" V) d" o  X' @" ^$ A
# G" n" f* T8 w
' P1 J3 Z) E& M1 R
  溥仪通称宣统皇帝,也被尊为清逊帝,或末皇帝。
1 P, k( {5 `5 P; Z
( x6 `) h! d: r1 x& O编辑本段大事年表
1 z# {- k! ?( [5 x) ]3 I) ~& E  1583年,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袭封为指挥使,开始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5 d% v0 E8 ?- x' _8 E* B8 }6 h
% c. h; e: |/ Q5 V

* q. ]5 h5 M: l5 z9 ?, N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称汗,国号曰大金,史称后金,年号天命,定都于赫图阿拉
0 f$ Q  [  w% h  t0 ~# v$ X, z2 ^; U# \" i5 O9 K

/ ]+ _% _, o5 e+ r% I7 M$ x  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为由发动叛乱。同年,爆发了萨尔浒之战。
, Y7 a3 W9 g# ^7 |
& c' U3 x9 D( \; m/ u6 v" l
  ~0 Z1 ~9 [% |% t/ p  1621年,后金迁都辽阳。6 g8 ^0 G& ]) y8 U  K0 v0 p0 b
1 N, U+ }7 c* N/ S  {

5 Q9 a7 G) q, G5 E; d  1625年,后金迁都沈阳。7 x: m0 ?1 v. m( R5 d; n3 n

8 f: g( \0 ^. X; Y6 K* @9 [
- k/ ]$ u- s4 e# t  G  1635年,太宗皇太极废除女真族名,正式定族名为“满洲”。& ~7 f0 o. P: \6 a9 L' h! E$ k* F# V
  ~! W8 n+ I6 ]. P
( F5 U3 N1 Q+ g/ J) V! P; W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大金」为「大清」
1 z/ D# W  U! c! E- e
8 b3 ]# E, O0 `4 J9 A* x4 ?3 d+ B, N. v8 g% [
  1640年,明清松锦之战开始,至1642年结束。明将洪承畴降清。1 }$ U; I- M$ }

1 y- a/ j! X! d/ x+ D! \
" {# N4 }" u  f" \' S- s# }  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帝在景山吊死。明朝覆灭。同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明宗室福王、鲁王、唐王、桂王先后建立南明政权(1644~1661年)抗清。
+ S1 ^/ h0 x3 F9 G0 r. x0 l
) `+ p* h& t8 S, d0 I2 @
* Y; F0 o5 O0 i7 A% r' ^  1661年,郑成功据台湾反清。同年,永历帝(桂王)被俘,南明政权告终。! }' J0 B4 M( m" U* J, s

. ]( l; s3 o" ~! J! N1 s# K8 v
% H+ X/ ?9 y- c8 o4 C; _% h  1662年永历帝于昆明遇害。
! L6 R& L/ U( F/ l" D4 L4 i$ Z5 m% v# a

. P5 k" |3 z# L' Q  1673年,康煕帝下令削藩,三藩之乱爆发,至1681年被平定。
- }- U' q7 g" t$ D8 W% L  ~. T! P9 o$ Y! G( G7 `# W

/ D, J7 {: V1 n- t  B* i8 k9 `0 O  1683年,清军攻台湾,郑氏投降,中国全土统一。
! Y+ o2 w, H5 Q" m, s$ _1 y& Y. |  T+ E8 E) ^% l
# z, |" |! f* i$ g3 X
  1685年至1686,清军于俄军两度雅克萨之战,清军大捷。
7 T3 ]- Y7 Z- B$ y7 H; n
) L/ z; a+ G) I( z6 A: n5 J6 |% S' w5 j/ o- d
  1689年,《尼布楚条约》签订,划定了中俄东部边界线.
& N# K& v: a- e9 C, w
: K- e' ^% H- |
" Q: G; ?) S' Q# }) @' ?  1690年1723年间,康煕帝屡征准噶尔、青海。平定新疆叛乱。
0 o% W: K: k1 Q- ?" x5 o
; f6 d* p1 d+ i" Z" ^9 \' e* y* @% u! c  {7 C+ v1 q  g$ F
  1712年,清政府宣布此年(康熙50年)以后,「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2 U  t3 F9 F& H' b0 l% C/ U% J. B/ V. ]1 [6 R3 F* w# Z# g) P" D
: \, p$ A. I- M) H0 ?/ S
  1723年,清政府宣布开豁乐户贱籍的,大批明朝永乐时代遭到迫害的建文忠臣女性后代得以从良。9 I7 t7 E! e3 ]% B% _3 F0 z, t( g3 l
# e: u3 F7 q' ?% l7 O# Q

8 T" z( B1 |+ d  1747年,乾隆帝开始征伐藏边回疆等地,自记「十全武功」。征伐直到1792年结束。9 u% X5 S, _: k; \, k

1 j0 ]. M2 Y0 U9 V
) D; G( G/ I4 [5 K; b7 h& B, `  1760年,乾隆拟「平定准噶尔勒铭格登山碑」, 1776年,清乾隆四十一年,清朝人口达31150万。同年,乾隆帝开始宠信和珅,使清朝步入中衰。
8 b# [" \) @4 p  E, @' j& _. b, }9 z: B% j. v1 u' u
9 I! @$ }( E/ }; ^# }
  1782 年,《四库全书》编成,分经、史、子、集四部。8 p9 `' [  v# [7 R
) o+ q: R0 v. C$ Q8 T4 x3 l8 s0 n/ g
) d0 o1 F+ e* c- S
  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清政府制定和颁行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同年,英使马嘎尔尼来华,要求开放贸易被拒。) z7 t5 a  U1 w

& R8 w7 S0 H3 u9 \1 \$ ~4 U) ?3 w  F: }- J/ ]3 x* W- M
  1796年,川陕白莲教起事,至1805年平定。: }3 M* k2 l+ a9 |$ c+ r! d/ b

5 }( r" H! H- E: B0 j5 S- n7 y) r1 q! O2 B" @
  1813年,英使马嘎尔尼第二次来华亦无功。7 e2 x6 @4 e) \" d- a/ u- u

) J7 Q7 J$ E7 L7 ?" v
# E6 y& F# p1 B0 T9 u  1820年,清嘉庆二十五年,清朝人口达38310万7 R6 X2 v& w7 r9 F4 R+ A4 K! @: }

9 c7 W( O1 ?6 {$ O8 n2 H5 G$ n" e4 A; X6 A
  1839年,林则徐于虎门销毁鸦片。, |5 v% _) N  g( ~7 |3 x/ Q4 a( y: S

* }8 k( n2 E! ?) I; ~) ?6 P% U" L) Y; H  f: V; @+ ^
  1840年,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1840-1842)。
1 h: s+ M& j! a0 j
! h' B4 y2 H. i3 ]& t# Q! Y% X. Q! {  `- W
  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英占香港岛,开放五口通商。
  S* b/ ~' U& @; k1 s
2 i. e. d, g: s/ I& o
; B3 z7 L9 a' W  b  1843年,中英签订《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同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 E/ f' Y5 t5 y" D9 v' p- {) G
5 `- G  k6 S. L
, J; ~3 C9 P& q+ I* G* _, @4 r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订立。
  B. }1 \" p) |0 e9 {* O( v% y5 y6 Y6 m4 v, d9 t
, ]3 v# m- K2 d8 A- d' H
  1851年,清咸丰元年,清朝人口达43610万。同年,拜上帝会在广金田村起事,建号太平天国。
/ `  P2 u% t: A. S
) z- U3 R% L, A  Y5 ^! \
" s; ?+ ~2 Z# b. F' d# U3 c3 v  1853年,太平军攻入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国都;并颁《天朝田亩制度》。
% h% t- W/ F) m. e. D7 A. o% f  q
' v3 |2 f6 w/ r1 X$ O! C& C8 N! x8 o. g* {8 A! {+ a- D* Y( z# @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4860)爆发。英法联军侵华。同年,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内讧,渐趋败亡。; I5 p' @* c4 _4 A

2 w9 u+ m/ R* W( C
( m: e* ^! x9 v2 \8 F! O( c; @  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大沽,清廷与两国签订《天津条约》,又与俄签订《瑷珲条约》。
" w2 ^0 }/ I. ~& `+ Z% k4 o% u& K2 s' F/ a- B5 s4 b

. ?8 y- D6 W+ a& t& U; Q  1859年,英法联军再次入侵中国,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攻陷北京。中英、中法、中我分别签订《北京条约》。
! w# P* B! M+ Z  U( c; R
% T9 u2 \  M! f. e4 x1 M) v9 l8 m: Q6 L: }3 y% [  C* L
  1861年,8月咸丰在热河驾崩。11月1日,辛酉政变,慈禧太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同年,洋务运动(1861-1894)开始,创办军事工业、实业,编练陆海军设西式学堂。 1864年,洪秀全病死,清军攻入南京,太平天国败亡。同年,中俄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 1883年,中法战争(1883-1885)爆发, 1885年,中法签订《越南条约》,法占领越南。
3 F7 \% M5 n8 O  ]2 N8 e0 n" q8 `, k1 |6 W" W5 {1 m

( R2 v' v& ?0 }) P. n' y6 C8 _" H  1888年,清廷建立北洋水师,加强军备,巩固海疆。
" C' n2 w/ X* n5 \3 g9 X& |2 g& ~' g% F0 @4 h

/ H; f- b7 Y% @6 R4 w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爆发。同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
+ J2 A$ E( i* P4 v5 U) f
9 }7 i! N% a6 l$ X6 Q& w+ z; {
/ J8 B0 _6 X% [. E( _* {5 `* H  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辽东半岛。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同年,洋务运动宣告终结。
. I- V9 z& @) u, u9 B& v, U. V+ V: \

. g' ~# i% }2 ]; q, h- Y3 e# ]  1896年,《中俄密约》签订;此后列强纷纷在华租借港湾,划分势力范围。) w4 S: Q% H) m/ Q! [
0 D. l# l$ c# F! B2 x9 \, X

, m4 M, S$ Y( a3 ]  d4 c3 \6 O. L  1897年,德国强租胶州湾;沙俄占旅顺及大连。. V. N& @! h0 E7 z/ ?

+ e- `' q( N9 M% x* D, u  B' R- d& v6 M, ^7 D9 d7 S1 J8 c- L
  1898年,6月,光绪帝在康有为等推动宣布“戊戌变法”,同年9月,慈禧发动政变,变法失败,又称“百日维新”。8 t, K8 E% ~$ T8 B. G

) f- z7 F- p1 x; {, n- W9 C3 L' F) j. C5 n. @$ `
  1899年,义和团兴起,在山东各地杀教士、教民。
6 ~$ R; @1 ^/ `: ?4 }& Y3 P9 a0 w( D. _5 d
  P7 U8 {1 w" i/ F
  1900年,6月21日,慈禧太后对列强宣战。8月16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同年,兴中会惠州起义失败。
0 f% x  t& r6 Z. F" t+ y0 U
, m( G  G# c% h) v8 ?% \" X1 [: N: j2 Y3 C3 d0 _% u
  1901年,清政府和西方列强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清廷下令筹划新政。. D& T0 L, f9 S
! J& f) n" y6 Y) I

7 {2 ^- S$ m5 T* M, z0 R  s  1905年,清政府罢科举,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同年,孙中山创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 p0 a! X, p6 l1 H
$ S# f) D! M1 y" [9 u1 s/ {4 |, h2 H- X& W0 y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1907至1908年,同盟会发动六次起事均失败。' A3 l  Y( Q" n# T2 o
  e) y, k3 G, N( H

& V1 R8 G# V7 d9 {$ A- v9 W  1908年,光绪帝、慈禧太后先后驾崩;宣统帝即位。0 f" k6 a) m: l" m6 g% g' y

. }. |5 v+ ~4 V1 j( Z1 u* @3 {) T5 j
  1911年,4月黄花岗起事未成;5月清攻府宣布铁路国有,引起保路风潮;10月武昌起义,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史称辛亥革命。0 M7 x  u3 y1 G* V
$ D) o- j4 B6 H) n; t0 }
4 H  Q9 _7 O& v( Q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2月12日,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清朝灭亡。
- p: z. h# h7 W8 G
6 k: D- ^* |! l4 d8 b编辑本段国旗与国歌
3 j( ~& e; O  n# o* e! t  与中国历史上的其它朝代一样,清朝本来并无法定的国旗与国歌。近代以后,随着清朝与西方国家的交往,清朝逐渐引入西方国家的一些概念,其中就包括国旗与国歌。1888年(光绪十四年),清政府认定「黄底蓝龙戏红珠图」(即俗称的「黄龙旗」)为大清国旗。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清朝曾先后使用《普天乐》、《李中堂乐》、《颂龙旗》作为半官方国歌或代国歌。直到1911年,清政府定《巩金瓯》为正式国歌,不过由于辛亥革命的爆发,《巩金瓯》后来没有流行开来。
0 n' Z* R; T" f/ _$ u
8 s9 z# ~2 R. a. p, E编辑本段不平等条约一览表* m) `8 D" M- z( z
  1858年[咸丰八年] 5月28日,沙俄乘英法联军进攻天津时,用武力迫 使清政府签定不平等的 "中俄瑷珲条约"。清方由黑龙江将军 "奕山"与俄 国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在瑷珲签订。从此我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六十馀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只在瑷珲对岸精奇里江以南的一 小块地区[后称江东六十四屯]仍保留中国方面的永久居住和管辖权;并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 昔,瑷珲城方圆五公里,有内外用松木制成的城墙,两木之间填入黄 土。高约六米,有深护城河。当年约有人口四万多,其中商人约叁千多人。 目前只馀余留下一颗松树,称"见证松",让后人凭吊。积弱的清王朝前后签定了一千一百多个不平等的可耻条约,其中四十多个条约影响深重。
4 ~( h5 |1 p3 ?3 x, l* c  I5 V; b" G8 ]9 v) i  g2 v

* S; I7 J" ]/ U, a8 v. i, X% o  满清不平等条约一览表
4 k4 j" P' O9 F6 ?, p' _
% o9 Z' D0 [/ u- q" t
2 R5 y2 m5 S0 b4 X  1. 中英 广州和约 余保纯 六百七十万两 27-5-1841;
2 f% l8 N4 i$ o6 m2 z, o8 n  y; A; U* }# ~9 \5 y; g$ A

" e: ]1 A- J4 }4 j  a  2. 中英 南京条约 耆英,伊布里 二千一百万两 29-8-1842;
9 J5 [# T& I4 p3 S: ?' Z8 U' A+ l! i9 V: W$ O
6 X9 Q% x; N& @4 M0 w: Y7 T
  3. 中英 南京条约 补充条款 耆英 22-7-1843;
4 [8 v' Z; c! R' I5 F# ?
4 ^; g4 u. j3 u" e4 u0 V+ ^% i: b, q' P9 |, h3 o
  4. 中英 虎门条约 耆英 8-10-1843;
+ k; m9 K2 V: ^* R0 A- H% U" U, Y  K  j2 d- }
1 |: i; x; j4 c
  5. 中美 望厦条约 耆英 3-7-1844;( f6 ]$ A2 V; T3 t
4 M# W; C9 @8 t* t- r  q/ p& i
2 [  G6 r6 u) J! b: _) R
  6. 中法 黄埔条约 耆英 24-10-1844;4 o6 s5 ?) r. \

; t: j7 A+ s' M4 Y  y, q: u, V7 }3 p
3 q& R1 {- S3 o2 \" O  7. 中俄 瑗珲条约 奕山 六十万方公里 28-5-1858;, \9 `5 t9 |, J: F
, n( e- K, i& q  P& @4 A& q! E
! M; C+ |2 @9 W" ^) \* \# Q
  8. 中俄 天津条约 桂良,花沙纳 13-6-1858;6 y+ k( B, M, P# m. x
/ B+ ]8 X; W5 v& d" v( i. J
$ K7 o9 ~3 p% y* Z% t' m
  9. 中美 天津条约 桂良,花沙纳 18-6-1858;7 l) t0 L0 ?6 C7 c* g" w
) d0 m8 G, I3 `* i

/ x" b& O/ b5 i) y# B  10. 中英 天津条约 桂良,花沙纳 26-6-1858;
) {6 H3 x% ~( T6 G& v" V# D+ [4 K' A9 n

/ d; }) B7 a) T# _9 p0 F. f  11. 中法 天津条约 桂良,花沙纳 27-6-1858;
8 a) V2 ]7 i" i4 }' I; f% ]% r0 @6 O3 V7 s8 G

( |* r) T8 Y/ C) o7 X) ~  12. 中英 天津条约补充 桂良 8-11-1858;
4 F" C/ t* `, U. j! H; B
6 r8 ?0 I  P6 y' A: C
4 [  v- B3 q1 y7 D  13. 中英 北京条约 奕欣 一千叁百万两 24-10-1860;1 O, |- b5 I# }

% e- R. I7 j- F
5 [3 S; m: ?4 e, t  14. 中法 北京条约 奕欣 25-10-1860;+ M  G  p$ P8 g% N0 j( L
5 y% z5 L% f& C- r# i

7 M3 W$ l2 F( Y3 S( B  15. 中俄 北京条约 奕欣 四十多万方公里? 4-11-1860;
7 f: P' z0 l+ S
* o2 a8 f# R% I9 I, {- a
9 j6 M5 V8 w0 C1 L. h" M  16. 中俄 勘分西北界约记 明谊 四十四万方公里 10-7-1864;
5 @) ]9 b' `+ z  S' M
" G) [' v9 z+ F: s; S, U* L- E7 [1 g0 Q! V' ]  n( N% |4 M9 l
  17. 中美 增续条约 前美公使蒲安臣 7-28-1868;
7 S( p$ X1 w# R
2 `/ m& s; k6 {7 F3 {2 J0 s3 x' q. _' b
  18. 中英 新修条约普后章程 不详 23-10-1869;
! t6 h+ q- ~- V+ `, a% t. _6 {# c: ]; W2 q+ E  Q* V
! ]4 N7 Y9 Q5 R
  19. 中日 修好条约 李鸿章 13-8-1871;
  C4 x9 a9 `! H' O) x+ r7 n9 _  T) ~) r1 U

3 s/ l; q" j6 p7 L0 @' {  20. 中日 北京条约 奕欣 31-10-1874;
/ a; F# b2 I& U3 u9 b. k% k
; ?/ ?; P; v9 ]$ q8 ?3 I! h$ I: }* q- @# B7 S5 G! D1 R! v  W
  21. 中英 烟台条约 李鸿章 13-9-1876;! U7 ]  u* F/ F/ L" k

$ @+ C% |7 C1 \3 W5 R5 ]  d; P! R
  22. 中俄 里瓦几亚条约 崇厚 2-10-1879;1 _1 }1 ~8 x4 y; p2 H1 u3 M# ]  D
$ {" k; ]$ C1 u

3 u! j( O% d* O) \5 O) Z4 U7 [  23. 中俄 伊黎条约 曾纪泽 七万方公里 二百八十万两 24-2-1881;( V7 H# s& `! v7 A. A
( B$ W+ N$ e# D& L2 V  W: F

9 k- }7 \( T& O  P  24. 中法 会议简明条款 李鸿章 11-5-1884;; L+ D2 \6 a$ o0 a* m5 ^/ N8 y

) N$ S+ ?; C: X: G9 d8 t
/ a' n4 X# H/ \  25. 中日 天津条约 李鸿章 18-4-1885;5 W1 J- d4 C6 t7 q

( L% E; B5 @8 ^- [8 ^1 C  y, ?, w  x! a
  26. 中法 新约 李鸿章 9-6-1885;
2 {( T$ R+ e2 O+ O4 n! {0 x0 _0 z7 r$ h  s5 w4 Z& h

+ S/ U) `# h0 k* Q+ L- V  27. 中英 烟台条约 续增条约 不详 9-6-1885;
$ w3 T- n' r) d3 z
% m: Y6 M; I, ]8 g& u
: s4 g+ H, i% u# _1 A  28. 中葡 北京条约 奕□ 1-12-1887;
, y2 F1 w* _9 z" l/ K" @
. ]! ^; w* d1 Y  f9 [
. f- o2 Y8 B7 X2 O! m$ U  29. 中英 印藏条约 升泰 17-3-1890;/ g% j2 x- o% s' ~4 m. L
; P) X7 E) V, E

" `% c# K% K% f% @  30. 中美 华工条约 杨儒 7-3-1894;& _0 x# E8 ?+ @# }) ~! R! E

1 x: F) h) p4 }% D; D1 W" A# r0 I& R
  31. 中日 马关条约 李鸿章 二亿两 7-4-1895;; S" M( S. _4 s& e
& R# O- d7 [9 s

6 V( }8 B1 n! C& S  32. 中日 辽南条约 李鸿章 叁千万两 8-11-1895;8 p' B* ~+ f6 B' ~' y% J
& N2 }' j) Q2 l% H
( j; G3 `8 u. Q, f% g/ |" Y
  33. 中俄 密约 李鸿章 3-6-1896;
; E; ^' A) ]2 p4 Q& {7 ~8 [2 n0 L5 g
. C/ G4 S, n! I$ x$ F
9 O& D) I6 K+ K; U& f8 F  34. 中德 胶澳租借条约 李鸿章 6-3-1896;
# j' g8 O; z! E0 i0 p% t- O; A- R& M% w  q% L8 a5 v) O& x
7 z/ [) o' i. r8 p; c9 h3 B
  35. 中英 展拓香港界址条约 李鸿章 9-6-1898;
! K+ W6 t7 X# _' `3 [7 W# o: A
6 M# q& W0 `4 D+ `. ~( r2 a* u5 N
1 l* w2 J3 i& d4 s9 z" P4 o8 {4 B  36. 八国联军 辛丑条约 李鸿章 十亿二千二百七十万两 7-9-1901;" M. H& ?5 O& S$ N% G& F! ^/ D% S
6 X. g& d' E- t! V6 G; U  R6 [/ u
+ D6 H# d' _* m$ o! Z5 a
  37. 中英 续定印藏条约 罗生戛尔曾 7-9-1904;* J, k2 M" J: v3 L
7 n! b9 I/ Q9 O. E# Y/ |6 J

! \# ^, [* Y0 u7 g! C/ ^, J% }& P/ c  38. 中日 会议[满州善后条约] 22-12-1905;. F" `0 p$ f& [8 E7 q( i8 @

0 o4 T1 m; ?+ U+ R! I: Z# G3 c- O* q* E; i$ z0 }5 c1 B3 G  ?  T# Z
  注:
$ A- o5 n0 o. H) o( k, |. ~* i; ]" q) V+ W

0 I8 @( a) n6 l, [7 a  一. 辛丑赔款本为四亿五千万两,平均每名中国人赔款一两,卅九年还清,年率四厘,母子利息,共约十亿两库平银。另加民间赔款二千多万两。以关税,盐税作保。中国从此失去关税主权,国内工业倍受摧残。/ j9 C( T- G" E" v% J# }0 E

8 d3 h: t$ k* x* }! c2 T0 V
4 D2 m. ~* x3 n6 A1 D8 h, d) d  二. 以上是我所能收集到的较为重要的条约资料。
; r6 C3 d$ i  k
* U* F$ A7 J0 o0 r
1 e" _0 e. H" p8 \5 q, E  三. 中美增续条约是美前公使蒲安臣未经中国政府同意而私自签定的,当时他任中国顾问。, Q, z& e4 O' o3 c
5 K, k! N. y! D8 p
. v# m: W, v9 q1 h1 I
  四. 更须估计当时货币的购买力,如以现时货币计算,可能是百倍或千倍之巨。4 b& R9 l# B2 O$ z; V+ Q
. ?0 m* r3 W, m* l9 H: S
" }: i. n# }: v6 t% H0 |
  损失最大,掠夺最残酷的主要条约具体内容::
' G9 o4 H+ E2 \1 ], R5 z; P& E) p# ?: \, y/ J

8 G% o& u2 z( r/ Z  1.中英南京条约
! L7 l& W0 |1 }' t& D
/ V4 ]/ y5 {" U3 P( N3 L
5 f! }' F$ V. S" ~$ E4 }* a/ d  强占香港。
* d, F/ l3 f& a! I# j$ n& N" b7 b  X) R

8 D$ L* a. v: H- {" M% J4 F  勒索钜款。中国赔偿英国鸦片烟价600万元、商欠300万元、军费1200万元,共2100万元(广州「赎城费」600万元不包括在内),分4年付清。
; a2 {/ w2 O" R% k/ q1 T# F, o
) b$ v- z* e2 v6 a: ?
2 B* b$ ^4 f2 r2 v  五口通商。《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国在五口有权驻领事等官员,商人可以自由通商,不受只准清政府指定的「行商」进行贸易的限制。
3 }% Z1 i3 g! f
" C1 ]. T$ d" f, `3 Q# L4 n
: s! ?/ x' ~8 S2 U. H  控制关税。
" M0 |! r1 \, s6 d
2 W1 s% B. Q0 U; C* B% V+ m9 d  L; P* A5 W8 w
  领事裁判权。《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凡是英国人与中国人发生「交涉词讼」,或在中国领土上犯罪,其如何定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即领事官)照办」,中国官员无权依据中国法律进行判处。
8 y; x4 R9 J1 [8 d$ i# q0 B+ |- I" u
2 i/ t4 @3 ^8 V  u$ C5 F
  片面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应该是缔约国双方的对等权利。但在中英不平等条约里,却只规定了缔约外国能够片面享受最惠国待遇。《虎门条约》规定:中国将来如「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6 I( V& }1 F3 y* T5 \* A
% l8 M, d1 t0 r3 U
7 Y% y4 S6 C3 K+ Q8 s6 A, _; t; P  2.中美望厦条约
% j9 @5 G( h3 Y7 e* J: F' q; d
0 ^% h, B- K& t
/ y0 y5 O2 C& k' h! j- e4 e  美国人可以到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个港口贸易或居住,并且淮许美国兵舰进入中国海港。
3 \: ?3 [" W5 ]* o; ?' ?
" p$ x# L# v. d2 q- X/ ]0 f* L* b$ _; z; `4 e* E6 W  }3 w
  美国货进出口,中国海关收税必须和美国领事商议。5 L3 n9 o7 N- m. N
# b4 V! A1 h/ H2 h5 \0 k

; `( I* {5 D% \3 T! L* x  美国人在华犯法,「中国官员不得过问。」
) `# q1 R* H; i& d- V+ j) {
. S" _* i2 b$ V; A5 k' L
- R1 g$ i# T3 _' D2 V  容许美国人在五口「自行建楼,并设立医院、礼拜堂及殡葬之处。」
- e2 o$ }$ Z0 B% h2 f
: s8 \3 l. [8 t7 t: I' b+ k5 D4 ~7 C. G/ O
  3.中英法俄天津条约
$ ~6 k2 a) L3 b9 V0 v
; ^- y" Z  t* L  y* ]6 y0 c8 Q- L& Q8 ?' p( Q5 @5 x7 k
  外国公使驻北京5 G* s! g0 H: O( P. G2 r

' Z% }- a; j# {- z. c5 Y2 Z2 h; z; e8 g# L4 P3 e
  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江宁(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
" e, H5 d0 G+ O9 L/ G- _3 e
8 h- |  S; `) C2 ~* f
+ o' H/ c" @: x6 p8 S: u  中国海关雇用外人
: r- B* d6 [; }7 \
( G8 h8 }- g$ a; g! y  E! [* [  N
! H) ~" z$ s% ^- r  外国人可在中国传教、游历通商, ~+ R$ T4 o( S! X

" ], |: q3 w  h6 A; @- U/ B. |- }& T, s4 B9 }; L6 f6 ]* Q$ i
  外国人往内地游历通商;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来往1 M1 B8 p# |& r5 O2 y# ?7 k; G

, _1 `& Q8 E4 Q8 t
, }2 ^3 Q/ M; N- T4 [  中国给英国赔款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f& p4 p- n# r0 o1 M$ N
% _& c$ b8 x5 f- J3 J4 Y

; `! `2 X4 s* ?- u8 Q: A+ d/ G8 \  4.中英法俄北京条约
3 S4 v" x* j: o5 s& S, Q+ D0 ?1 [7 K, ^% i( |8 g' b) |

! \2 Y6 G: `) V) P) s1 C  开天津为商埠' a1 m* m3 g) C" ]9 i( I$ j
! n0 ~% N# Y  `( _
( i- A9 ?8 F, A# e# N3 v. l
  准许华工出国;割让九龙司地方给英国
  Y* Y0 A3 s( q# P8 u
/ v6 r& ?0 W1 }7 Z- o# x, u/ y$ [9 j+ j/ L. v9 ~2 w* [
  发还天主教资产4 a9 K6 A0 c; ]) ]- n5 ~7 w

! B; `( o2 M6 R+ I8 K  z9 u0 f; ^# L" L* c# ?
  对英、法赔款增加到800万两
. w3 Y8 S  G0 H( {/ [7 e! n/ E& P
' K$ t8 h" y% ?5 {# I, z( G% A, X" G; G5 f0 e" I- L& v. P% n
  5.中俄瑷珲条约
' |4 ^! J+ ]4 x3 M) X+ E* c2 X) T, [$ {0 z& c8 O) J6 l

2 a3 l1 ?! _6 u  中、俄两国以黑龙江及额尔古纳河为界,以北属俄国,以南属中国。
7 t  t( b/ T- A
. T- v  ^3 ?! L
. w8 ^- h8 G0 h0 H  黑龙江下游以南、乌苏里江以东直至鄂霍次克海沿岸之地,由原属中国所有改为中、俄两国共管。& l0 G7 w% J, ]# k  i: K
; R. n. r: n8 z
& Z9 g6 [: G' E; K3 K
  俄国船只在黑龙江及乌苏里江上拥有通航权。
2 R+ e' a% T( z+ u# P
0 U6 p' v3 t9 {. x
& i/ ]7 _- u2 X3 c, c8 B  6.中俄伊犁条约
: N0 L* l( @2 E. k( j- g  e8 r! B+ k4 y1 M, K% {0 ~
, ]9 n: G; A+ M, ^7 V  J+ K
  中国要「偿还」俄国占领伊犁的「费用」五百万卢布。
" o" ?% c$ v/ l. N  m4 ?: y9 l9 {, Y

' D% X% T! e. `5 H  中国要将伊犁以南的特克斯河流域平原地带「割」与俄国。
, t- j0 z  p2 ]0 `) h; P8 h2 M0 k+ e4 d) C
4 {) V. Z( \7 [; u( |
  修订一八六三年【塔尔巴哈台界约】所规定斋桑湖方面的中俄国界及通商事务,以利于俄方。8 k0 Q  u& X/ |
7 B9 T- }0 b, D9 g# {

' L+ P# U7 q0 F# r+ W  7.中法新约(地点在天津)5 l3 G1 F6 J4 Y  P

  x6 m, r: N4 f% c% a# d+ y# f% ]% j5 j; b' H
  中国放弃对越南之宗主国地位,承认越南为法国「保护国」
* H6 e9 O8 }+ ~1 n$ f/ \( j/ H
( w7 j& e% G; }9 c# ~& c) z  U" S; b( R- Z
  中国在中越边界附近择二地为对法「通市」的商埠。( A0 e8 r& v" |! Z
/ b  ~* n( k7 U8 D  [& g$ R, ]

" d5 Y6 R% l+ p2 S7 R4 Y" Z& ^  法国在中国西南各省拥有兴建铁路的特权。
- }3 c6 x& D$ l$ I) W, e6 ^3 {" D/ y( U$ H
: G) ~( d. i7 m2 @
  8.中日马关条约
4 r- E! w% d; r9 z
" K; D# U) k. V9 E! N- M+ v: T9 Q
  中国完全放弃对朝鲜的宗主权
4 w1 O) y* }: y9 f) g5 E8 K, M6 R2 _* s! X- n
9 h, u) p: q' V& l- l- O
  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4 e& T- r4 s9 U* u+ X
$ n5 z$ W2 n7 W
, p9 \* D3 `* ]" w, h% d9 w  中国开放江南的苏州、杭州,以至长江中上游的重庆、沙市, 对日通商,日本并享有通至此等口岸的内河航行权。
: H  Z& g/ k- h8 j6 M1 z( l; i7 G
( v' h3 x" K  W/ r2 U6 |; S- i2 B
  w: P/ }9 r- a$ n. Q% ~: }  n5 @) a  中国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有设厂权,并享最惠国待遇。
) O8 J! ^+ T, i; S. v8 w$ I3 F) d& y2 h! V2 J

0 J. ^  J7 d* m/ \& r: q9 m  ?( f  中国「赔赏」日本军费二万万两。
% r* f/ K8 L, j6 h$ ?8 j+ g) u- ^) S$ c$ v
! E7 ~( p4 E% k7 l
  9.中俄胶澳租界条约# h  [( l! M( J1 u
! f+ V& x, V, O9 \, {& M6 y5 N6 `- A
+ `) h3 r# m1 g) O# `# S) w5 Z
  租借山东半岛南部的胶州湾及其铁路权给德国
; p! J( J& Q# |) t  T% ?7 w+ B  N% G, {9 m: N8 Z, X9 T

# v/ j* p- O6 N+ K' i9 i  10.旅大租地条约
9 X! h3 W7 `4 W5 T) f: g$ D( }- u' h
. B5 M/ u  ^. A! }7 h1 e
  旅顺「租借」给俄国作为军港,大连「租借」给俄国作为商港,均以二十五年为期,但「可以延长」。5 g6 m9 N# l0 V5 o! a2 Q' G

) G4 |/ p+ V# P% y4 i+ C  w& D& D3 S) b6 [; k8 R; c( {
  在「租借期」内,中国军队不得驻在旅大地区。) q, t( T# P: r$ b* c0 h
' G4 s% K0 n" |9 k1 d, K- N

& y  C+ l% q5 `5 `8 I) t  俄国再取得由旅大至哈尔溃之铁路修筑权(包括后来之所谓「南满铁路」),以及铁路沿线之利益独占权。7 Z  Z8 V5 h. O" n9 z4 y, |+ C+ ^# x
+ B0 P/ E" A' t, W- N
, O/ C# l9 @' w1 U  y3 O  U* Z1 C
  11.展拓香港界址专条9 {8 d& X+ W: }5 u, {

) I. h9 @5 F" m0 w5 q4 T
5 i# z. |$ o7 B1 _9 l! P  租借「新界」予英国,共九十九年。. `( H3 s9 F3 v* K3 X1 ?
9 n. l: [0 G& b: L$ n

. O4 f: t5 c, ]  I& X. q  12.辛丑和约(满清政府与11国公使订约)2 ?- K7 d6 f: s/ p% D
4 h% J/ K$ |+ D4 [
4 ~$ O( @$ ?* Q9 Z6 W3 h9 r
  惩办端郡王戴漪等排外大臣。1 F* w' l+ u( c& p2 z

; f) F. j6 V- A% c5 n# v& v+ }) ^. R. m* ^0 G6 F
  两年内禁止军火输华。* r, X) V' }  l  @
1 H7 F+ N% B7 }( D1 q+ N' [
% ~8 e1 R/ f. `7 ]( I" V- y
  中国向11国「赔款」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偿付,连本息共近十亿两)。5 P5 M& Z# G9 }: F7 W% X* H  V9 l
+ f3 f5 B9 c/ m! t8 [  s

/ ]" o* O/ Z' R, v$ E- [- [  作为偿付赔款的抵押,中国海关所收之关税、盐税,均为外国控制。
" w5 B8 N0 P. N  I/ Z
6 X) j3 B( ^/ a9 q5 n
8 a/ i/ g: F8 Y* q8 T  各国自管北京使馆区。; J* c0 ~- G( N$ w1 B: ~

, Y! s' M# E) n, g! d4 ?& B4 _4 Y8 c: G. B, B& B
  大沽口至北京之间的全部炮台,全部拆毁。2 L+ }9 ?$ F/ R6 w

4 g( A, w* b- {7 a. W2 j$ [
+ x7 N1 q* N& Q  清廷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8 {6 m$ T' m  k3 s0 ]  `- [. m- C7 j. z' D' W' `8 q

0 C; C- `! K% s2 H: @: V  13.东三省善后协约7 T. J3 A$ Z, o( h) ^# i8 V
5 J4 H( C4 R* u5 C; l

& a) r* o& l8 l4 ]  日、俄分别于中国东北撤军后,清廷开东北三省之十六处城镇作为商埠对外开放(盛京省之凤凰城、辽阳、新民屯、铁岭、通江子、法库门,吉林省之长春、吉林、哈尔溃、宁古塔、珲春、三姓,黑龙江省之齐齐哈尔、海拉尔、瑷珲、满洲里。' o4 u# O) I! Q5 }( w
& T3 X( Q% y- h* b: g
' G" g( o+ v; V. c9 R
  日本取得东北南部之安奉铁路之管理经营权。* k7 {6 T% w1 M0 t; m1 h* e

1 z  i( p6 `6 d" s* c( ~; o4 B" T2 m- c: [6 a' [( U; M! y: r
  在东北的奉天(今潘阳)、营口、安东(今丹东)等城市,划定日本「租界」等等。
7 V' G4 ^: l. Z* \' M" W8 j3 L* A4 @
0 E# f+ ?- R+ ?' q2 J/ \2 [& W0 N* q+ _2 d+ `  s$ F2 L
  14.黄埔条约
3 r: b# O& Y4 O: u9 a7 E3 \  e5 z1 {. m; N8 d
3 I8 g4 P$ M" b# V5 p
  取得与英【南京条约】、美【望厦条约】相同之利益。/ R' p, a# \+ {, O7 J. p. z- \
- ?0 R5 K' ?% l! o
! h' c# l2 L$ o, I; Y6 X" E
  15.中英烟台条约5 j# j& L2 ^( {7 Z2 A

, J/ A, Z. h# Y( z" k
! N5 H  _9 d# C& h( y  英国人得到进入中国西南边境「游历、探路」的权力。8 c3 c, M/ c/ l% Z  n- W
6 _2 I6 ?4 ?2 i

1 F# w- \2 j' `. j6 B4 F8 v  他们如果由中国内陆经西藏前往印度,清政府需通知驻藏大臣协助通行。" g; A. w8 h( g$ c. e$ Q2 s
1 I1 K+ ?4 Z$ W# e- Y/ G$ T

+ `+ y( G+ r$ }  P2 Y' s+ q0 M0 `" ^  16.烟台条约续增专条9 X9 X' m6 ^8 K$ X

# P+ I4 Z; |/ w0 O" \% M
1 E1 O; d0 j" J' s7 e  鸦片入口,每箱(百斤)向海关一并缴纳税厘一百一十两(正税三十两、厘金八十两)后,由华商持凭单运往内地销售,中途不再征收任何捐税。! L; n5 \3 E7 A) f4 B

; e8 \6 l- M3 |# d' g% x2 T
- ~$ C; e( n7 _: G- p  17.英藏拉萨条约2 ~6 o8 w' ^9 D6 Y) V8 s( k. _

. ~* K7 O( w$ A% T
- b! @- S8 f0 a* y* e  藏一切对外交往都必须经英政府批准;在中印边境的噶大克建立商埠;增开第二处商埠江孜。条约还规定赔付英军进藏所花费的七百五十万卢比,限七十五年内缴清
. I# x+ x" X2 @' i) [8 q  B' p& w; O2 W

- d$ Y- i+ B  G. R2 P  J3 b  18.塔城界约
0 H+ ?' w5 r% S2 h) A; |$ q# c& h# b( K# o3 X; r) {/ D
# G; e3 O# Q+ R: P. u7 z5 w
  割让新疆西北,自沙渍达巴哈起,葱岭止约四十五万平方公里
' @% x, X; W" V" X
# y/ V  r: m5 f) R+ Z
- d- }0 d, s/ q) f9 M( D  19.穿鼻草约
/ A9 H% O! r# ^( }8 z
! D) K1 e4 S7 h" d% O3 n' ^
7 C' }+ b- T+ Z" k8 f9 m$ q  (1) 割让香港& C. @/ Z+ z9 [
, T- @/ O: K# u  d9 d" C; C

3 B6 ^/ O6 a: T. w4 [* s4 }  s3 F* Z7 m/ J5 J  (2) 赔烟价六百万元7 `& Q4 G! M+ D8 Z

% b0 G4 c% P- h' S1 c# G
6 H) T# E+ E, A: T  (3) 恢复广州商务
, x- _# `+ w( d+ D3 a
, l/ d2 H/ y! Y4 e, A& O9 `% t+ X9 g6 h# N
  20.广州和约
$ s0 n4 ^& H! J7 [1 ]* G# t! y! k0 S! m* M: j6 }9 h

0 W6 n. A% T3 m6 |  7日之内缴广州"赎城费"600万元,赔偿英商馆损失30万元,清军退驻广州城外60英里,赎金交清后,英军退出虎门。* A" I5 L, s( c

( q9 U/ G- c/ x9 e* h6 p; z' }8 ?
* e. u$ V2 k* G6 ~4 p& Q  P  21、《满州里界约》! [3 S; X/ ^( f- k! B/ ?
; }  ]: o, j% `: D: S
) X% }' G* Z% T& L$ J; Y
  《满州里界约》共两条,其主要内容是:中俄两国重定由塔尔巴干达呼第58界点起,至阿巴该图第63界点,并沿额尔古纳河,至该河与黑龙江会流处止的国界。4 y% ~5 b7 ?; Z+ H3 s* ?3 M
, q8 L0 Q* I0 `" J& Q

1 V7 p# k* d* Y: X* ?1 X  1911年(宣统三年)5月,此次界务交涉,本应按照旧约规定,双方共同履勘水陆两界,但结果却完全超出了会勘的范围和旧约的规定,以致新设界点位置及水路国界与旧约不符。陆路边界线的6个界点全部南移,致使中国丧失数百平方公里土地。水路在界约中虽载明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但右岸应属中国的许多洲渚,却以臆造的“额尔古纳河旧河道”为借口,划归俄国。《满洲里界约》将旧约作了有利于俄国的修改,并就此重新划定了国界,是有损于中国领土主权的不平等条约,也是清王朝签订的最后一个丧权的边界条约。: p) [' }. t1 j4 P

1 h0 C( L) u, b$ 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交流群

星小辰QQ:21906512

星梦创作交流群:610184528

Email:21906512@qq.com

Copyright   ©2017-2024  星梦创作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星梦网络信息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