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揭开董鄂妃的身世之谜

0
回复
41
查看
[复制链接]

7469

主题

13

回帖

750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501
发表于 2021-9-8 09: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清初历史上,存在着很多疑案,长期以来不仅是史家研究的热点,也是文学界、艺术界关注、演绎的重要题材,顺治帝是否出家即为其中之一。而在这一问题中,受到顺治帝万般宠爱的董鄂妃自然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很多的影视剧和小说中,都讲到顺治皇帝因为董鄂妃病死而心灰意冷,执意出家为僧,给当时的清朝政局带来了巨大的震动。可以说,董鄂妃本无意于政治,但她的一举一动,特别是她的死却给清初政局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关于她的传说,更使她带上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 p( D  v" q+ n1 T
; d' E9 P* d: i1 R! N6 y# f身世之迷$ f" n/ ?+ ?/ O+ g5 t

  k& ^7 s# u" D7 J秦淮名妓董小宛说: O: M6 t1 {3 S
& V; N! |9 j) x* }0 s
《清宫演义》、《清宫十三朝》等小说,均将孝献皇后董鄂妃说成是秦淮名妓董小宛。简要情节是:清军统帅洪承畴本是好色之徒,早闻"秦淮八艳"(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柳如是、董小宛、顾眉生、寇白门、陈圆圆)之名,尤慕董小宛。洪在攻占江南时,果然生获董小宛,藏之府中,企图霸占,无奈小宛誓死不从。洪无计可施,最后不得已,于顺治二年(1645)将小宛献入皇宫,遂成为顺治帝宠妃。也有说小宛是豫亲王多铎俘获,送入宫中的。
8 p3 s/ K1 `( b4 x3 m5 i% `0 ?5 D* e& @" ~8 V# g- e% P: a/ i- N4 f
董小宛,历史上确有其人,名白,字青莲,生于明朝天启四年(1624),秦淮名妓。崇祯十五年(1642),19岁的董小宛从良,嫁给了比她大14岁的著名的"四公子"(方以智、陈贞慧、侯方域、冒襄)之一的冒襄为妾。二人感情真挚,相敬如宾。战乱中,夫妻二人颠沛流离,相依为命达9年之久。董小宛终因劳瘁过度,于顺治八年(1651)正月初二日病死,时年28岁,葬于如皋昌氏的影梅庵。9 ?, L+ v/ T% }2 j0 v

2 J6 B; I2 O* S3 P3 |为什么将风马牛不相及的董小宛与董鄂妃扯在一起了呢?可能是因为她们俩的姓中都有一个"董"字,二人又都是倾国倾城的绝色佳人。一些文人在编写野史时,为了使情节离奇,有吸引力,或出于对清朝皇帝的故意中伤,于是便采用了移花接木之术,将董小宛说成是董鄂妃了。其实,董鄂妃的"董"是满语译音,"董鄂"也有译为"栋鄂"、"东古"、"冬古"、"东果"的。# p9 k* x) ]( i/ ~

: X$ J1 `2 N1 s  k5 h- G襄亲王福晋说$ s2 P/ e- n# s6 ]' l$ n) K
% v$ z6 U9 G9 j9 C' j4 P& R4 \( k# Q
现在也有许多著述和影视剧,认为董鄂妃原是襄亲王的福晋,后被顺治帝纳入宫中,成为宠妃。襄亲王,博穆博果尔,清太宗皇太极的十一子,生于崇德六年(1641)十二月二十日申时,其生母是皇太极并建五宫中的麟趾宫贵妃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十二年(1655)二月二十一日册封为和硕襄亲王,翌年七月初三日己刻卒,年仅16岁。
1 \) d+ ]# }4 m1 G* y5 f  ?9 ]$ f" }0 W/ |
顺治帝幼年即位,母亲孝庄文皇后对他管教极严,加之朝廷大权长期由叔叔多尔衮掌管,形成了暴躁、猜忌的性格。孝庄文皇后出于政治顺治皇帝册立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诏书上的考虑,将自己的侄女、蒙古科尔沁部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女立为皇后。这位小皇后从小娇生惯养,尖酸刻薄,并不能体谅顺治帝的苦衷,常常与顺治帝发生口角,小两口的感情并不和谐。因此,顺治帝觉得事事皆不顺心,内心很是苦闷。清初有命妇轮番入侍后妃的制度,董鄂氏经常到后宫入侍,这便给顺治帝与董鄂氏的相识相恋提供了机会。董鄂氏的美貌和才情深深地吸引了这位多情的少年天子的心,而董鄂氏的丈夫常年出兵打仗,闺中寂寞,也对顺治帝产生了好感。两个情谊相投的人迅速坠入了情网。《汤若望传》中有一段汤若望的回忆:
% w- H6 e- B  s) q( {; Q& S$ @/ \7 |$ W! c9 g
顺治皇帝对于一位满籍军人之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爱恋。当这一位军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时,他竟被对于他这申斥有所闻知的天子亲手打了一个极怪异的耳掴。这位军人于是乃怨愤致死,或许竟是自杀而死。皇帝遂即将这位军人的未亡人收入宫中,封为贵妃。这位贵妃于一千六百六十年产一子,是皇帝要规定他为将来的皇太子的。但是数星期后,这位皇子竟而去世,而其母于其后不久亦薨逝。皇帝陡为哀痛孝康章皇后(康熙生母)像所致,竟致寻死觅活,不顾一切。
  {/ [0 l9 ?! E. T0 [* V0 m; ?& @7 w) |9 h7 C( G+ ?
这位皇子是皇几子,生母是谁?汤若望没有明说。福临共有8个皇子,除玄烨外,在7个皇子中,皇二子福全、皇五子常宁、皇六子奇授、皇七子隆禧、皇八子永干等5人皆卒于康熙朝,勿庸考虑。这样只剩下皇长子钮钮和皇四子。钮钮生于顺治八年(1651)十一月初一日,殇于顺治九年(1652)正月三十日,只活了89天,生母是庶妃巴氏。此子虽也是早殇,但不是殇于顺治晚年,而且他的生母是庶妃巴氏,未封过贵妃,因此,钮钮和巴氏不可能是汤若望所说的皇子和那位贵妃。现在只剩下皇四子。该子生于顺治十四年(1657)十月初七日,殇于顺治十五年(1658)正月二十四日,生母是皇贵妃董鄂氏,即后来的孝献皇后。董鄂氏死于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由此看来,汤若望所说的只能是皇四子和皇贵妃董鄂氏。但这里有两个出入,一是皇四子生年是公元1657年,而汤若望所说是1660年;二是皇四子生母是皇贵妃,而不是贵妃。( L$ J& S8 }& I! Q' S# z

7 T2 ~& o  H/ y* R6 _' T传说也罢,猜想也好,最后归于一致的认识就是,这位董鄂氏姿容绝代,才华出众,在佳丽三千的后宫中赢得了顺治帝专一的爱情,并至死不渝。那么,这个董鄂氏到底是何许人,她有着怎样的魅力,能赢得顺治帝的倾心相爱?! h9 A0 V% {& F& i+ S2 \; b

1 ^( G! S2 w$ N$ w# g% A  w香消玉陨,多情天子空遗恨4 }2 H' B8 E/ }( x% n
  p. B3 g2 w+ X/ w( V$ Y! l- p
福临的百般劝慰和关爱并没有减轻董鄂妃因失去爱子所产生的精神痛苦,本来就十分孱弱多病的身体,又雪上加霜。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一代名妃、绝代佳人董鄂妃玉殒香消,病逝于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年仅22岁。据福临说,董鄂氏死时"言动不乱,端坐呼佛号,嘘气而死。崩后数日,颜貌安整,俨如平时"。, {# l) V- T' U3 A) r: m  H' q0 g

5 [: G4 b  y, U' ~爱子爱妃的接连死去,使福临的精神几乎崩溃。他万念俱灰,看破红尘,弃江山社稷如敝履,执意要出家为僧,并让和尚溪森为他剃了发。后来由于溪森的师父玉林琇以要烧死溪森为要挟,才逼得福临打消了出家的念头。; x& F0 L- u! a$ A4 p; T2 }
8 Z0 x; u2 v; N: p9 d
福临悲恸欲绝,他以超常的丧礼来表达对爱妃的哀悼。6 o: }( t) Y# n. b

- O, ^1 p, C: D3 [  z/ {董鄂氏死后第三天,即八月二十一日,福临谕礼部:"皇贵妃董鄂氏于八月十九日薨逝,奉圣母皇太后谕旨:‘皇贵妃佐理内政有年,淑德彰闻,宫闱式化。倏尔薨逝,予心深为痛悼,宜追封为皇后,以示褒崇。'朕仰承慈谕,特用追封,加之谥号,谥曰‘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其应行典礼,尔部详察,速议具奏。"* ~9 {& ]* }: E5 Y) |
4 ?# j  \0 v& w5 V# ~
在礼臣们拟议谥号时,"先拟四字,不允。至六字、八字、十字而止,犹以无‘天'‘圣'二字为歉"。福临为什么以无"天""圣"二字为歉呢?因为清代谥法,皇后谥号的最后四字为"×天×圣","天"代表先帝,"圣"代表嗣帝,表示该皇后与先帝和嗣帝的关系。如孝庄文皇后在太宗时"赞助内政,既越有年",以后又辅佐顺、康二帝。所以她的谥号最后四字为"翊天启圣"。而董鄂氏谥号的最后四字为"温惠端敬"四字,明显比有"天""圣"二字的皇后低了一等,所以福临感到内疚。
1 O, Y! H% l/ Q! |: z* z( f! F9 ]
$ c9 L  z0 I8 {顺治帝命令上至亲王,下至四品官,公主、命妇齐集哭临,不哀者议处,幸亏皇太后"力解乃已"。
4 J/ @# i+ b  q, c& _: n8 H
; i7 d8 b" o5 p* H7 ]" N顺治欲将太监、宫女30名悉行赐死,"免得皇妃在其他世界中缺乏服侍者",后被劝阻。% a' \0 {9 |' ]% M1 G

: k- `6 z, X6 A* z! o8 `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二十七日,董鄂妃的梓宫从皇宫奉移到景山观德殿暂安,抬梓宫的都是满洲八旗二、三品大臣。这在有清一代,不仅皇贵妃丧事中绝无仅有,就是皇帝、皇后丧事中也未见过。
/ z, }4 i% @$ u4 d
+ A8 B* {: X: E, O董鄂氏的梓宫移到景山以后,福临为她举办了大规模的水陆道场,有108名僧人诵经。整天铙钹喧天,烧纸施食,香烟燎绕,纸灰飞扬,经声不断。在"三七"日(第二十一天),将董鄂妃的尸体连同梓宫一同火化,由溪森秉炬举火。火化后,将骨灰装入"宝宫"(骨灰罐)。
3 U# d8 Q+ H3 e, K7 U
3 N) U4 S: h' _& {清制:平时皇帝批奏章用朱笔,遇有国丧改用蓝笔,过27天后,再用朱笔。而董鄂妃之丧,福临用蓝笔批奏章,从八月到十二月,竟长达4个月之久。
' Y4 p7 |" g: r  S7 Y$ Y! b/ \9 u+ \0 [1 {, f
此情可待成追忆9 d4 P: p! Z! F8 O7 S# s
0 }/ h, k- x6 u$ f2 }& E
宠冠后宫的红颜知己魂归西天,给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痴情天子福临留下了无穷的哀恋和回忆。为了彰显董鄂氏的贤德、美言、嘉行,福临命大学士金之俊撰写董鄂氏传,又令内阁学士胡兆龙、王熙编写董鄂氏语录。福临亲自动笔,饱含深情地撰写了《孝献皇后行状》,以大量的具体实例,展现了董鄂氏的美言、嘉行、贤德,洋洋达四千言,内容十分丰富。
# z# a1 I  Z1 ~9 R1 S: O- Y
0 f( R2 g. x, T孝敬母后。 "事皇太后,奉养甚至。伺颜色如子女;左右趋走,无异女侍"。"自非后(《行状》中的后即董鄂氏)在侧,不乐也"。"凡出入,必偕"。
) z4 w4 d1 j; N4 Q  X+ t0 |  T* `5 V) P6 y% O( f( Y
关爱夫君。 "其事朕如父","晨夕兴居,视饮食服御,曲体罔不悉"。"朕每省封事,抵夜分,后未尝不侍侧"。她婉言善劝福临要勤于政务,爱惜臣民,对刑狱尤要慎重。  q2 U' o) y1 Y, f, B" i5 r; v; u

" l; h+ ^) h9 m  F+ s友爱后妃。 "事今后亦如母",闻听福临欲废今后,则"长跪顿首固请",说:"陛下若废皇后,妾必不敢生。"今后患重病时,"后则五昼夜目不交睫,且时为诵书史,或长谭以解之"。永寿宫妃有疾,"后亦躬视扶持,三昼夜忘寝兴"。悼妃薨时,后哭之曰:"韶年入宫,胡不于上久效力,遂遽夭丧耶?""其御诸嫱嫔,宽仁下逮,曾乏纤芥忌嫉意。善则奏称之,有过隐之不以闻。宫闱眷属,大小无异视,长者媪呼之,少者姊视之,不以非礼加人,亦不稍有谇诟。故凡见者,蔑不欢悦,蔼然相亲"。: D0 z! Y2 o3 W; a" v/ |
5 B/ Q6 g7 Z; R, ^! c
抑待家人。 顺治十四年(1657)九月初四日,鄂硕病故,谥刚毅。福临安慰董鄂妃,董鄂妃擦着眼泪说:"妾岂敢过悲,厪陛下忧?所以痛者,悼答鞠育恩耳。今既亡,妾衷愈安。何者?妾父情性夙愚,不达大道,有女获侍至尊,荣宠已极,恐自谓复何惧,所行或不韪,每用忧念。今幸以时终,荷陛下恩,恤礼至备,妾复何恸哉?"因遂辍哀。
$ w; ]5 F, e7 K% n
& j$ y6 J7 G: h8 }- t董鄂氏的兄长死了,因为当时董鄂氏正有病,福临没有把这一消息告诉她。董鄂氏对福临说:"妾兄其死矣。曩月必再遣妾嫂来问,今久不至,可知也。"福临不忍将实情相告,还安慰她。董鄂妃说:"妾兄心矜傲,在外所行,多不以理,恃妾母家,恣要胁,容有之。审尔,讵止辱妾名,恐举国谓陛下以一微贱女,致不肖者肆行罔忌。故夙夜忧惧,寝食未敢宁。今幸无他故,殁足矣,妾安用悲为?"" Q/ U0 Y  P3 t+ ~# T" f, [
/ J& D# T9 V5 z" g$ f
董鄂氏担心父兄依仗自己的地位作出什么有违法纪之事。现在父亲、兄长没闯下什么大乱子就"以时终"了,还蒙受皇家的大恩,这是父兄的造化,自己从此也就安心了,所以也不必过于伤心。
  L5 v) W  N( y% f' B
# ]5 z; x0 }: X' r- W: r, n谦恭节俭。"后天性慈惠,凡朕所赐赉,必推施群下,无所惜;封皇贵妃有年,乃绝无储蓄。后性至节俭,衣饰绝去华采,即簪珥之属不用金玉,惟以骨角者充饰"。"初,后于朕偶有未称旨者,朕或加谯让,始犹申己意以明无过;及读史至周姜后脱簪待罪事,翻然悔曰:‘古贤后身本无愆,尚待罪若彼。我往曾申辩,殊违恪顺之道。'嗣即有宜辩者,但引咎自责而已"。
+ x3 ~/ x  \1 s6 j, @: `7 Z% i8 u( [  N5 u
《行状》的字里行间,充满着对董鄂妃的爱和敬。而且用事实说话,虽然不能完全排除溢美之嫌,但基本上还是属实的。这样一个懂道理、识大体,处处为爱人着想的贤妃死了,顺治帝怎能不悲痛。
' n' C5 z- D% p1 x) |! D% e
. o; H' q; I7 u) R后人论及董鄂妃时,多强调她倾国倾城之貌。从《行状》看来,顺治帝更看重的是她善良、高洁的品行。皇家后宫美女如云,而性情相投、知情识趣的知己则可遇不可求。顺治帝与董鄂妃幸运地遇到了对方,然而天妒红颜,董鄂妃青春妙龄不幸逝去,徒留多情的顺治帝苦苦追忆,不胜唏嘘。
( F# O8 r( d$ \1 _
7 \' b/ \% G! M4 J, k+ z6 Y, `6 Z董鄂妃个人小档案7 o; x# t  ^+ Z1 Z( m& w

: z9 @0 ]( u* ~3 h& m* {  Q; F! W  D姓氏:董鄂氏
' }4 Q2 b9 _& `" Q2 K0 T4 P% v3 Q5 u4 Z9 U9 y: F
出生:崇德四年(1639)
7 ]! J. ]- k6 F  F, |- D& h1 L6 T/ Z' @4 L& ?0 g
属相:兔
+ x5 |$ r9 ?- j; y# t$ S8 ~: l7 w: {; B  c# y  f
父亲:鄂硕9 d* L9 g/ u; O8 l7 p" j4 N

9 i3 ^( t. x  I8 E& ^% a. B4 G丈夫:顺治帝' _! f: ^+ {; m4 U# f; k

6 m2 ?3 T% t$ c1 x# c, {& S" h& Q  c子女:1子3 R1 G7 G9 u$ n; m# }
2 m$ f9 x4 X, i+ N3 R7 z
入宫:顺治十三年(1656)八月,18岁
: A( Q7 C' C" {. z. G* W7 [- \$ V3 F
封贤妃:顺治十三年(1656)八月二十五日(诏封)
" Y+ L( ~+ M+ k% R+ j
2 z$ @* l4 ^7 j& z封皇贵妃:顺治十三年(1656)十二月) N3 {/ z; E" E) y: S: ]

$ Q2 ~2 d1 _, G' \  `2 H" X追封皇后: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二十九日(诏封)二十一日
% j* H' ~# R8 {( b% m2 H
* }- F& ^7 y' W3 ~' K5 E" M卒年: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
+ `- y4 E: O5 A' n+ @) l1 \* |0 P2 p  l4 J6 v, ]
享年:22岁
% X6 l0 F( j  B; {6 }+ F! V- x( p" ~. }
入葬:康熙二年(1663)六月六日$ f+ ^. w4 h& Z# B5 @/ l% ~
9 r+ `, ]4 U% N  Z* p5 o, F  C$ D
陵寝:孝陵
5 g5 F( n2 X' t- [& H
* t. v$ m% Z- R, J- y9 W3 C' H6 b谥号: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 m  E! R8 a5 F( E; `+ E. F$ S1 r2 a% s( ?! H+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交流群

星小辰QQ:21906512

星梦创作交流群:610184528

Email:21906512@qq.com

Copyright   ©2017-2026  星梦创作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星梦网络信息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