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们运用感觉器官(视、嗅、味、触)来评定酒的质量,区分优劣,划分等级,判断酒的风格特征,称为品评,人们习惯地称为评酒,又称为品尝、感官检查、感观尝评等。对酒类品质优、次、劣的确定,仅根据理化分析结果制定的指标是不够的。因为至今为止,尚未出现能够全面正确地判断香味的仪器,理化检验还不能代替感观尝评。酒是一种味觉品,它们的色、香、味是否为人们所喜爱,或为某个国家、地区的人民、民族所喜爱,必须通过人们的感觉进行品评鉴定。& F! Z. B" h1 C H) S2 L% c; y
g5 u; G" k' k5 \2 O 品评是一门科学,也是古代留传下来的传统技艺。据《世说新语·术解》记载,“桓公(桓温)有主簿善制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明代胡光岱在《酒史》中,已对“酒品”的“香、色、味”提供了较为系统的评酒术语。由此可见,对酒的芳香及其微妙的口味差别,从古到今,用感官鉴定法进行鉴别,仍具有其明显的优越性。任何理化鉴定是代替不了的。酒好、酒坏,“味”最重要。在评酒记分时,“味”一般占总分的50%。苏东坡认为,评判酒的好坏,“以舌为权衡也。”确是行家至理。1 g( I7 F6 Z* r) M2 r
; h& R% e4 Z3 q0 e
1、对酒品色泽的鉴定
- ?! k( z# w& g _. y: X$ ^; W
8 w% J1 y" ?* M8 ~ 各种酒品都有一定的色泽标准要求:如白酒的色泽要求是无色,清亮透明,无沉淀;白兰地的色泽要求是浅黄色至赤金黄色,澄清透明,晶亮,无悬浮物,无沉淀;黄酒的色泽要求是橙黄色至深褐色,清亮透明,有光泽,允许有微量聚集物;葡萄酒的色泽要求是白葡萄酒应为浅黄微绿、浅黄、淡黄、禾杆黄色,红葡萄酒就为紫红、深红、宝石红、红微带棕色,桃红葡萄酒应为桃红、淡玫瑰红、浅红色,加香葡萄酒应为深红、棕红、浅黄、金黄色,澄清透明,不应有明显的悬浮物(使用软木塞密封的酒,允许有不时应有洁白泡沫;淡色啤酒的色泽要求是淡黄,清亮透明,没有明显的悬浮物,当注入洁净的玻璃杯中时,应有泡沫升起,泡沫洁白细腻,持久挂杯。对这些色泽标准要求,必须利用肉眼来看酒的外观、色泽、澄清度、异物等。对酒的观看方法是:当酒注入杯中后,将杯举起,白纸作底,对光观看;也可将杯上口与眼眉平视,进入观看;若是啤酒,首先观泡沫和气泡的上升情况。正常的酒品,应符合上述标准要求,反之,为不合格的酒品。0 h1 } K) _$ ^/ a
! X, F; z9 q. c% g) y3 x/ Q8 p
2、对酒品香气的鉴定
& s7 G. N3 q* G
# S( E# @) c h$ n! B 人的嗅觉器官是鼻腔。嗅觉是有气味物质的气体分子或溶液,在口腔内受体温热蒸发后,随着空气进入鼻腔的嗅觉部位而产生的。鼻腔的嗅觉部位在鼻粘膜深处的最上部,称为嗅膜,也叫嗅觉上皮,又因有黄色色素,也叫嗅斑,大小约为2.7~5凭方厘密。嗅膜上的嗅细胞呈杆状,一端在嗅膜表面,附有粘膜的分泌液;另一端为嗅球与神经细胞相联系。当有气味的分子接触到嗅膜后,被溶解于嗅腺分泌液中,借化学作用而刺激嗅细胞。嗅细胞因刺激而发生神经兴奋,通过传导至大脑中枢,遂发生嗅觉。; U: w& ?# U: V4 b1 a1 W0 ?( Z" k
0 M, J, ^3 h6 ]$ I
酒类含有芳香气味成分,其气味成分是酿造过程中由微生物发酵产生的代谢产物,如各种酶类等。酒进入口腔中时的气味所挥发的分子进入鼻咽后,与呼出的气体一起通过两个鼻孔进入鼻腔,这时,呼气也能感到酒的气味。而且酒经过咽喉时,下咽至食管后,便发生有力的呼气动作,带有酒气味分子的空气,便由鼻咽急速向鼻腔推进,此时,人对酒的气味感觉会特别明显。这是气味与口味的复合作用。酒的气味不但可以通过咽喉到鼻腔,而且咽下以后还会再返回来,一般称为回味。回味有长短,并可分辨出是否纯净(有无邪、杂气味),有无刺激性。其酒的香气与味道是密切相关的,人们对滋味的感觉,有相当部分要依赖于嗅觉。
) H2 d6 U# I2 B. d" }3 t5 y1 f! T8 r* O6 [3 ]5 c
人的嗅觉是极容易疲劳的,对酒的气味嗅的时间过长,就会迟钝不灵,这叫“有时限的嗅觉缺损”。我国古人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指的就是嗅觉易于迟钝。所以人们嗅闻酒的香气时,不易过长;要有间歇,籍以保持嗅觉的灵敏度。
; N+ c, U5 U% q$ I, s5 f$ c/ n$ j% U7 d* k. p! }% u8 y* W
据说国外对威士忌酒的评级分类,完全靠鼻子闻香。在英国有一个专门用鼻子检查威士忌的机构。他们共有六个人,对鉴尝威士忌都有经验。其中有五人专门用鼻评麦芽威士忌,一个人专门评硬谷类威士忌。他们每天评威士忌样品可以达到二百个。他们提出的意见,生产单位和勾兑单位都是作为第一手参考意见。
( X0 t7 B$ N. F" ~
1 C7 {: A) V' X9 f7 C" j5 I 3、对酒品滋味的鉴别
1 o! u4 T# o, o! ]2 B
% u$ L4 J- r, R0 \! c( O 人的味觉器官是口腔中的舌头。舌头之所以能产生各种味觉,是由于舌面上的粘膜分布着众多不同形状的味觉乳头,由舌尖和舌缘的蕈状乳头、舌边缘的叶状乳头、舌面后的轮状乳头所组成。在味觉乳头的四周有味蕾,味蕾是味的感受器,也是在粘膜上皮层下的神经组织。味蕾的外形很象一个小蒜头,里面由味觉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味觉细胞是与神经纤维相联的,味觉神经纤维联成小束,通入大脑味觉中枢。当有味的物质溶液由味孔进入味蕾,刺激味觉细胞使神经兴奋,传到大脑,经过味觉中枢的分析,各种味觉就产生了。
- e+ V& y+ A2 E6 m
J" [/ H: N- d" D) M X$ S3 O 由于舌头上味觉乳头的分布不同,味觉乳头的形状不同,各部位的感受性也就各不相同。在舌头的中央和背面,没有味觉乳头,就不受有味物质的刺激,没有辨别滋味的能力,但对压力、冷、热、光滑、粗糙、发涩等有感觉。舌前2/3的味蕾与面神经相通,舌后1/3的味蕾与舌咽神经相通。软腭、咽部的味蕾与迷走神经相通。味蕾接受的刺激有酸、甜、苦、咸四种,除此之外的味觉都是复合味觉。舌尖的味觉对甜味最为敏感。舌根的反面专司苦味。舌的中央和边缘对酸味和咸味敏感。涩味主要由口腔粘膜感受。辣味则是舌面及口腔粘膜受到刺激所产生的痛觉。味蕾的数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一般十个月的婴儿味觉神经纤维已成熟,能辨别出咸、甜、苦、酸。味蕾数量在45岁左右增长到顶点。到75岁以后,味蕾数量大为减少。0 W( F7 i1 C3 A$ G
( p3 {' ]7 j" D! r. F
酒类含有很多呈味成分,主要有高级醇、有机酸、羰基化合物等。这是与酿造原料、工艺方法、贮存方法等分不开的。人们对酒的呈味成分,是通过口腔中的舌头、刺激味蕾,产生感觉,才能鉴定出酒质优劣,滋味好坏的。
% N) ] r: M3 a0 y/ m% l' V; r2 W4 J( D/ h5 q+ y0 V2 S: K
评酒术语; Z9 D& y' ? c& S! I
) D* ~! v( ?1 E 评酒术语是以准确、精炼的语句表达酒的品质的用语。这些用语因长期使用,既易为人们所理解,同时亦收到了言简意赅的效果。8 r6 v0 H, D- V
T k/ z: F) f 评酒术语只是用来描绘各种酒质的常用语,很多是概念性的词语或比较性的形容词。这些术语的应用必须结合评酒者自身的实践和感受,并通过记忆和比较,才能达到恰如其分。
4 n# ?. S. c* {
, m* e( n( @/ w3 |1 c9 I& E 酒的品质是从外观、内质,即色、香、味、风格等方面体现的。评酒术语也必定是从这几个方面反映酒的特征。表达酒的品质的术语,有一些是酒类通用的,有一些则专用于一种酒。: y# W/ B5 I' C2 G1 V7 j7 V7 `! P: s
1 y3 I7 n( w* l2 ? P( v
1、描述外观的术语酒的颜色、透明度、是否有沉淀、含气现象、泡沫等外观,是品酒时通过眼睛直接观察、判别的象。
& | }$ _: `1 a/ k0 A2 @. h+ h0 \5 q; _" _2 G2 S o' \
(1)色酒的颜色一般用眼直接观察判别。有的酒类常以自然物的颜色来表示。如桔子酒的桔红色、白葡萄酒有禾杆黄色、琥珀色等,红葡萄酒则有宝石红色、玫瑰红色、洋葱皮红色、石榴皮红色等。3 Y$ A! R0 p( ?1 g, M
& ~" R: v9 i* `) L+ r 色正(正色):符合该种酒的正常色调称为色正。白酒一般是无色,少数是微黄色,则无色(绝大多数白酒)或微带黄色(有些浓香型酒)都是白酒的正色。果酒一般要求具有原果实的自然色泽或与之相近,即谓正色。$ b' _- d; c: y3 x" ?
. f' `7 A1 M) h+ f0 m0 H 色不正:不符合该酒的正常色调。7 o% q( t8 u& i: |( Q6 S5 {
2 c9 \" b; d% d, c5 `+ \ 复色:有的酒的颜色,用两种颜色来表示,应以后一种颜色为主色。如红曲黄酒为红黄色,则以黄色为主,黄中带有红色。
% \3 P# H }5 b1 G0 J ^9 F( h& o' V# l
(2)透明度光泽:在正常光线下有光亮。
- |4 K" d% |5 H) y; x& Y: D- P( C, d( ]8 d8 X! U, w
色暗或失光:酒色发暗失去光泽。 I( {7 I9 A$ `+ A% G% w# O
: G+ H; e0 y6 q7 R7 P+ b1 h 略失光:光泽不强或亮度不够。透明:光线从酒液中通过,酒液明亮。
- u" g5 ~" R+ T. d' V8 Y/ w. q% r3 c. N/ F! w, g
晶亮:如水晶体一样高度透明。
1 G& Q$ P2 f& U1 k, q' b+ B% s
; Y6 o8 M! p' Z+ p/ T( E& ` 清亮:酒液中看不出纤细微粒。
0 H d, ]8 Z* X) y+ Q. x! Z
) U, r7 @; O0 X! X( M c) ~ 不透明:酒液乌暗,光束不能通过。: m0 I# z$ P& F6 r2 n k% ^" x
2 V+ [3 E) E! U) c" F8 r F 浑浊:浑浊是评酒的重要指标。根据浑浊的程度不同,可判断为:有悬浮物、轻微浑浊、浑浊、极浑等。优良的酒都应具有澄清透明的液相。白酒和白兰地等蒸馏酒发浑是重大的质量问题,葡萄酒、苹果酒等酿造原汁酒发浑则是原料或工艺不良,是酒有缺点的象征。
; ?9 X- l3 w4 w+ z9 [. k6 c! |5 M \+ m, C0 Q, Q* Y7 \
(3)沉淀由于温度、光照、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原来溶解的物质,从酒液中离析出来。6 j+ z8 V: a+ t# `+ `
" S4 m7 M7 \6 \& y; ~! }; k 沉淀物有各种形状:粒状、絮状、片状、块状,闪烁有光的晶形状;沉淀物还有多种不同的颜色:白酒的沉淀物有灰白色、棕色、蓝黑色,啤酒的沉淀物有白色、褐色等。
+ t3 Z/ A: i5 C
; F0 i" h* u" o# t6 t4 F4 U (4)含气现象一些因发酵而产生二氧化碳的酒,如啤酒、香槟酒及人工充入二氧化碳的各种汽酒都属于含气的酒类,亦称起泡酒。含气现象自然成为品评的一个指标。常用的评语有:二氧化碳是否充足可描叙为平静的、静的、不平静、起泡、多泡;气泡升起的现象可描叙为气泡如珠、细微连续、持久、暂时泡涌、泡大不持久、形成晕圈(香槟酒)等。+ d0 d" }4 ]/ Z: |
, O4 f6 l. G( U) ]7 t" z- d (5)音响含二氧化碳的酒,在酒瓶中形成一的气压,开瓶时会产生响声。响声的大小反映出酒的含气程度。以“清脆”、“响亮”音响者为佳。
7 b% M" N/ p5 C% S8 e/ v
5 n7 N4 p: J/ l8 f0 L (6)泡沫泡沫是啤酒独有的特点,也是鉴定啤酒外观质量的指标之一。泡沫的形成和持续时间,与酒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以及麦芽汁的组成有关。泡沫以洁白、细腻、持久、挂杯等来描述。/ y5 u% M& }& n, |' M
3 w/ J9 m: Y- I. y& [
(7)流动状黄酒、果酒、葡萄酒等含糖较高的酒,可从酒液流动的情况来判断酒是否正常。方法是举杯旋转观察,评语有:流动正常,浓的、稠的、粘的、粘滞的、油状的等。1 j+ F- W; U8 {8 `. C9 r8 e
6 T& V% i3 x, M0 a* }! `
2、描述香气的术语酒香是复杂的。各种酒类有不同的香气和要求,同一种酒香存在情况的表现也是千变万化的,所以品评时,一部分评语是形容酒香存在情况的表现,另一部分则是表示各种不同酒类香气的特点。
/ Q9 E! K( m( N# f* s
/ d# E- ]8 X- j9 C! G' t4 M (1)表示香气的术语无香气:香气淡弱到几乎难以嗅出。3 {, c6 J+ k" J' L- m
) Y2 w9 V/ W; I( q 微有香气:有微弱的香气。
/ G+ ^) Q7 j; `, z) [; F
8 q6 `5 y5 [* ~5 _5 F 香气不足:未达到该酒正常应有的香气。
! k7 [! g" K* a0 ~6 `' ]/ U8 O; f& K; [! O/ y% `
清雅:香气不浓不淡,令人愉快又不粗俗。
# z* R f+ s$ `8 S8 @& V6 W+ l5 X2 J$ ~7 \. `: c
细腻:香气纯净而细致、柔和。4 X1 s& i- _2 e/ d) r: @+ q6 c" K
( x4 |& \ t! y0 |, f1 d8 T M( Q
纯正:纯净无杂气。
) _$ o9 o2 W$ H A2 r9 B9 w
2 c$ s- k, s' k3 C 浓郁:香气浓厚馥郁。* V4 E v% j, _& w# g
9 B4 \9 c, E6 f& h# D% `- H5 |
暴香:香气强烈而粗猛。
9 P* F: O) O: v2 Z- }
" q. w: u3 m# ~4 \: _7 K9 D 放香:从酒中徐徐释放出的香气,亦可表示为酒的嗅香。2 `; Q. @' b7 b/ n7 V
* ~5 L( C/ X. `1 f6 W+ _6 ^8 K3 j 喷香:扑鼻的香气,如同从酒中喷射而出。
3 {3 q6 j1 q" ]1 b! p( d0 e1 E. q+ a7 y& Y: f& w; [
入口香:酒液入口后,感到的香气。
3 j. l, D) U1 Y! o, a/ \. M/ T4 D0 C8 t# c1 T
回香:酒液咽下后,才感到的香气。/ t7 ?& v" P& m! ~% V
! ]$ K' N! T- k
余香:饮后余留的香气。/ F3 ], v% f C# P. G- T
5 g+ m3 S: |6 J% j% c
悠长、绵长、脉脉、绵绵:都是常用来表示酒的余香和回香的形容词。即香气虽不浓郁却持久不息。
. G6 I; r% m9 {3 [8 J5 j
, W( _3 v9 G9 P9 a/ E 谐调:酒中有多种香气成分,但又不突出一种而和谐一致。
6 a3 I* Q/ N; I; ^
& Q4 E5 E/ d8 s& I' k 完满:丰满无欠缺之感。 C0 k8 V) l/ g; s$ c5 X- C* W$ Y- q
7 u6 N9 s# X$ }4 c \ 浮香:香气虽较浓郁却短促,使人感到香气不是自然出自酒中,而有外加调入之感觉。* O" X% k$ P; R; g8 y$ f
) v" p! U- G; W1 _0 ~2 f 芳香:香气悦人,如鲜花,香果放出的香气。& z) `$ B4 p' J/ D9 M) n0 j; n$ H
: b7 _: v. H9 @0 O m. r: ^
陈酒香:也谓老酒香。酒的长期贮存中形成的成熟香气,醇厚、柔和而不烈。
T# u7 W+ \2 h% U3 ?. U9 A0 W# c: S5 J6 h
固有香气:该酒长期以来保持的独特香气。; Q& ?! d5 ~. r8 F& j# Q0 u; w
4 V! ?2 N. Y$ V1 n2 Z, f 焦香:似有轻微的焦糊气而令人愉快。3 n9 i. ]- f1 C9 W. S
9 R- j, P6 \, I7 }& w6 S, @0 F 香韵:与同类酒大体相同,细辨又有使人感到独特的风韵。
7 D$ B6 v0 P1 r, T% y$ P7 U! k$ h+ i- L
异气:指异常的使人不愉快的气味。9 ]! e7 |+ U7 i. C/ T) }/ k0 J
$ L- q% K! R( X' M$ k2 a
刺激性气味:刺鼻或冲辣的感觉。臭气:糊焦气、金属气、各种腐败气味以及酸气、木气、霉气等使人不愉快的气味。* I R& O4 [4 `* L
! M: y2 s' u4 n% }# F& Y
(2)中国主要酒类的香气7 o8 P- `) U; T. k8 [! T( @
5 w+ r4 C& D0 q7 X: Q4 U
白酒的香气
7 t% ]7 p& R% t4 B. f# ^# T5 l# x( z, [0 P8 o% {4 C3 q
清香型又称汾香型,以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的汾酒为典型代表,清香纯正,其主体香味成份是乙酸乙酯,不应有浓香或酱香及其它异香和邪杂气味。
5 L% I2 z$ y, f
( D) G& C$ l# @/ p 浓香型又称泸香型、窖香型,以四川泸州老窖特曲酒为典型代表,窖香浓郁,其主体香味成份是乙酸乙酯,凤香型以陕西凤翔的西凤酒为典型代表,清而不淡,浓而不酽,融清香、浓香优点于一体,其主体香味成份是乙酸乙酯,己酸乙酯和异戊醇为主。+ \* a% D/ N" N# v- B0 m2 o
! G7 X5 J% V: ^4 O
酱香型又称茅香型,以贵州省仁怀市的茅台酒为典型代表,酱香突出,优雅细腻,空杯留香,经久不散,幽雅持久,其主体香味成份至今尚无定论,初步认为是一组高沸点的物质。' T: j3 k7 u; y; I9 @) o! K! ]4 d: C
" f5 M/ k* m% a! N) B5 Q9 T) { 密香型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的三花酒为典型代表,蜜香清雅,具有令人愉快的药香,其主体香味成份是β-苯乙醇。( g% g4 [# j' K1 f0 y2 C0 g( u
) \/ @0 |* m- a8 g 醇香白酒的正常香气。
1 S9 C$ J* y' A
4 C( k# N7 B. z3 j7 i 曲香白酒酿造用的曲形成的特殊香气。% `6 X8 b K3 B; O1 D+ w
* C! X# }) h# O9 d
糟香发酵糟醅带有的香气。
& W7 i5 L) R- C1 L8 c* I/ e5 r: M, ?! }2 B6 i- `- L
果香似水果的香气。3 J( j2 ^$ C/ Y/ p' H2 w& _/ U
) l: m% p6 R( ~
其它香型除了以上6种主要香型的白酒外,采用独特工艺酿制而成的独特香味白酒,均称为其它香型。因为这种香型的酒品繁多,没有特定要求,只规定有共性要求,如酒质要无色,或微黄、透明,有舒适的独特香气,香味协调,醇和味长等。这种香型的酒品,目前又可分为以下5种:
( W! s0 s" g2 F* g
3 I3 z6 T/ f+ s' S6 p 董香型又称药香型,以贵州遵义的董酒为典型代表,即有大曲酒的浓郁芳香,又有小曲酒的柔绵、醇和、回甜的特点,有愉快的药香,诸味协调,回味悠长。/ h1 O% g- N; L' X4 z; i5 s
$ L6 u: G" r# H7 ~& c 豉香型以广东佛山的豉味玉冰烧为典型代表,豉香纯正,诸味协调,入口醇和,余味甘爽。+ U; j* S* W$ r0 v6 I' }
: L6 @9 f5 C6 \. z; M3 M 芝麻香型以山东省安丘县的特级景芝白干为典型代表,香气袭人,芝麻香味突出,余香悠长。8 R t- _% J' G* E+ ]0 f5 B' j
% Z+ }: |# c9 M* F$ `
四特香型又叫做特香型,以江西省樟树镇的四特酒为典型代表,闻香清雅。
$ J; K9 B6 N6 t0 D/ }1 R2 ?7 Q) J6 V- ~6 p: w2 S, [ e+ B
老白干型以中国北方一般白酒而言,芳香纯正。
3 T1 i+ K4 U, Z" X4 @
. |$ @! r* x: N/ p" U/ M \ 啤酒的香气, y6 W6 f5 Q7 q- t; N8 y
; D" I' ?, d. I: q! I0 w2 Y' ?( c 酒花香酒花香气新鲜,没有老化气味及生酒花气味。- U2 i/ g) @9 S' _, d% s
( g/ F( q% N* M9 Y
麦芽的清香淡色啤酒的香气。# U- U" P% h& p4 M q0 H" h- r
3 r" ?' k; Y7 ~2 ]4 a+ n2 Q/ s+ o
麦芽的焦香浓色啤酒的香气,因高温烘烤麦芽的香气。
3 B0 k/ w1 {' \* k7 x. V5 T9 C3 e8 D
# C7 M+ v9 F2 O) G 果酒和葡萄酒的香气
4 }. Z% n$ i: N6 i8 q; F. ^8 c1 F( ?
' g$ A9 ~7 a) l1 A 果香原料果实本身带来的特有香气。如桔子酒的桔子香、苹果酒的苹果香。葡萄酒不仅应具有葡萄的芳香,而且不同葡萄品种酿造的酒还具有本品种独特的品种香。如玫瑰香葡萄酒有麝香香气,珊瑚珠葡萄酒有清爽的香气。果香在果酒特别是葡萄酒中是重要的品质指标,是葡萄酒典型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4 A: F4 ^( _' w: f9 |3 X
/ f/ }2 [1 h/ a4 o% Z 酒香在酿造过程中产生的酒香,不仅不同种果酒的酒香有区别外,即使同是葡萄酒,也因原料品种不同,酒香亦有差异。6 Q: O, }+ u5 L4 K9 N7 a* d
6 t7 p. y1 | P( j5 _& @1 m
黄酒的香气中国黄酒品种繁多,名黄酒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固有香气。品种不同,香气要求也不同。5 }. n, J& U2 ~) J" ~8 m
- u- o2 D3 S) J5 X (3)描述味的术语味+ \( P) X& f7 u: G0 u' {
. d: @& Q5 l. E) a8 v9 n! Z D; W5 `
是体现酒质优劣的重要指标。味感是复杂的,酒类不同,味感要求也有区别。
6 |- W# D c5 e
4 M$ X! @4 s _2 F7 S; {8 {8 ? 酒分的口感即酒的刺激性感觉,也称为劲头。与酒中的酒精度有密切的关系,亦并不完全与酒度成比例关系。酒精是酒的主要成分,无论何种酒,都要求酒精与酒中其它成分充分融和、谐调。同是60度的烈性酒,入口的口感有强烈的、温和的、绵软的区别。而酒精度低的果酒和葡萄酒(酒精度9-20度),入口后仍可评出酒性烈、较烈、温和、绵软的口感。
# c4 m2 @* }: w* e# }8 z9 ~( c* \& u0 `7 z/ m) W& ~- w
浓淡酒液入口后的感觉,一般给予浓厚、淡薄、清淡、平淡等评语。5 P4 c# @- J5 U2 R. [0 M: C) V3 F n
/ O+ u# r/ N# P4 A# A- r M8 C H 醇和入口和顺,不感到强烈的刺激。
0 u( U# |$ L& v
) o2 n- A: V1 F- a 醇厚醇和而味长。
6 P0 Z. ~' b* E8 v N% V& ~
. `: a& H, _: ~3 D" M6 t 绵软口感柔和、圆润。+ S8 p8 \3 W4 ^; F
8 j8 q5 n% y, _0 T 清洌口感爽适、纯净。
# k% K$ S& e/ z6 w* g
5 ^1 @9 ?* {2 T; J 粗糙口感糙烈、硬口。. C' i4 q+ g. E: D# _, H
- R* u$ t- k2 e3 p- O 燥辣粗糙又有灼热感。8 v J0 i/ a- Q! E
: J; Z+ f: n) S- U
粗暴酒性热而凶烈,饮后有上头感。
# Z% J4 j& J% l2 @8 L
- Y) E( H9 H- H) N; \4 V3 k 上口进入口腔时的感觉,有入口醇正、入口绵甜、入口浓郁等。
$ ]$ B D" J" o* _! B3 r* ]
' A8 Z3 v# { v 落口咽下酒液时,在舌根、软腭、喉头等部位的感受。有落口干净、落口淡薄、落口微苦、落口稍涩等用语。
+ A7 z: v3 s4 p6 p0 m9 B, ?9 R `$ u8 y% ^ b& x
后味酒在口腔中持久的感受。有后味怡畅、后味短(没有持久的味感)、后味干净、后味苦、后味回甜等用语。
$ b; Z; F& [4 d; f, m5 \% N
) a: ~" `% {( x 各种味的用语
, W3 C, Z6 j$ }: R$ t) w6 |0 r
; P; R8 y: \, X }5 \7 C 甜味用语酒中都含有呈甜味的物质,如糖、多元醇等,不同的酒有不同的甜味要求。常用的术语有:; T9 y$ J% d9 `7 p1 N
y( ^" e k& Z7 V/ F4 A! R8 ~9 @
无甜味没有甜的感觉。$ i7 x- f! l# F: P
$ k! N# R1 W3 X- m, a+ i 微甜微有甜味感。- R+ K' B4 J/ M# C" ?
3 v) P6 O% D! v& A* b: I) k& Z, p 甜味的有糖分的酒。& i, z3 \7 l. y6 f0 `! t
0 o: u& B0 W$ y. I' i 浓甜含糖分高,酒味甜而浓。
: k, u7 R: ]) n$ \' I. L. a/ v* G& Q2 T9 \" Y
甜腻糖分高而酸度低使人发腻。* V' E( U o2 t: y$ l4 F* B
* u# n2 s' o+ ~ 回甜回味中有甜的感觉。
/ Y, |4 ]# l; W- }! q9 o% s* b& `# h9 u* ~* P. z/ n! a
甜净味甜而纯净。! a# h* s2 K5 W" l# s4 t' Q8 k
5 ?' G. U6 o- L 甜绵(绵甜)甜而绵长。1 h" r! z: `+ @) O! w
" f) K. Z0 |3 s) @/ _/ b
醇甜酒液醇和而有甜润感。
, Q3 o4 e' M& }, ^
7 j, X& h9 X, H* k. \ 甘洌甜而纯净。
. r" s. N" m" E$ v4 m" E
g, |3 ~2 R. p# k- J 甘润甜而润滑。% I. c, Z+ @& D2 d: ]' s
* R' u& `- H! o1 f 甘爽甜而爽适。
% R5 o2 @1 B5 n7 S. K- t# `/ t- ^- h4 ~% h5 f8 |8 N
酸味用语酒中的酸主要是各种有机酸。酸是酒的主要呈味成分。酸味的存在对酒味和香气都有促进作用,并影响着酒的风格。酒无酸味则寡淡,后味短;酒的酸味过大,则显粗糙,甜味降低并失去回甜,甚至有尖酸味。! w$ m! J* ?' z! G) N
& h/ `# u: H* e j! b& O3 f 不同的酒对酸味的要求标准不同。白酒要求酸味不露头,黄酒和葡萄酒中有适当高的酸味给人清鲜、爽口的感觉。评语常有:' Y! A8 y: V' W6 [6 I. a) d
* O L+ \5 Z% ?" y: p
调和酸与其他成分配比适宜,有酸味但不出头。( ~: U& n# G3 f
" L+ s+ V, s+ \. A G) n( K& `
微酸能感到酸味但不突出。! Y8 X7 Q* g% c4 F: K8 e, Z* d
4 w# Z @) b. y 有酸味有酸味感。' B; }" R8 Q+ n; ]* d" A6 I8 t
! C8 p+ Q5 q' O
酸重酸味突出,以致压抑了其他的味觉。$ `+ e8 r; m% h: {" j
?( E; L! D8 C+ X
苦味用语苦在酒类中并不尽是劣味。有的酒要求有微苦味或苦味,如啤酒、味美思和一些黄酒,但白酒不允许苦味出头。苦味的用语有:无苦味、微苦、有苦味、落口微苦、后苦、极苦、微苦涩、苦涩等。' `! `4 y+ g- d+ E
. H- g$ K) q/ Q0 Y9 \9 L9 v3 v 其他味用语
) j& k& ?. D4 k( f& {% J3 l0 K& f+ [1 `! O' @$ l
涩味因原料中含有单宁等生物碱而给酒带来的涩味。多数酒涩味露头,使人感到有不滑润的不快感,会降低酒质。而红葡萄酒则应有微涩的感觉。' x2 U+ S7 z2 u
- I/ Z4 A; p1 @' |( A' X' d 酒味谐调指酒中酸、甜、苦、涩及酒精固有的辣味等诸味配合恰到好处,酒味全面,给人浑然一体的愉快感觉。或是葡萄酒、果酒中的酒、糖、酸三味配比适宜,品尝时有酒质肥硕、酒体柔美的快感。, |8 Q E8 X3 g
# s- h6 j0 T9 y4 i. n5 H 邪味、异味酒液不应有的味感,如有油味,根据程度差异评为:有油臭、油腻味、哈剌味等不愉快的味感。
3 A0 h8 x4 h& p1 y/ Y2 ?0 ?
1 o6 ]4 u5 n/ m& G6 P 尾子不净饮后有使人不愉快的刺激感。6 ]; j O( D; n1 D6 J# ?/ a1 b
' z/ p5 S D6 p' |+ Q (4)描述风格、酒体的术语
. F9 N, S: h. |2 X; c" j' C% x- u6 j( \9 A
风格酒的风格也是典型性,每个酒都有其特有的风格。所谓风格是酒色、香、味的全面品质。酒的风格在酿造中形成,经消费者长期饮用,为消费者熟悉并享有一定的声誉。
$ s8 K% j7 _6 Y; V
6 P" u; Q& i8 c9 h 评酒员必须熟悉各类酒的固有风格,然后给予“突出”、“显着”、“不突出”、“不明显”等评语。1 O3 U, F9 K; O" P# x$ O
. D8 l4 z0 M, w, ^ {4 T* R 酒体酒体是与酒的风格有关的一个品评项目。酒精、水、挥发物、固形物合在一起,所构成一个整体谓之酒体。酒体是酒的物质基础,是酒的物质组成情况反映到酒的颜色、香气、口味各方面的表现。酒体的各种组成需用理化分析和气相色谱等分析手段来阐明。酒中的各种物质成分保持着一种平衡,这就是色、香味的平衡。若不平衡,酒的品质就不能给人愉快的感觉。各种名酒、优质酒都有一个丰满、完整的酒体。
& {/ [9 @/ E1 J6 s% \# q. f6 K0 s/ }, ?& G- t% s
葡萄酒、果酒的酒体评语有:* b8 N1 }: N) }, @4 [/ a+ P
+ p4 i9 w* A: u9 k# O0 t 酒体完满酒液色泽美观、组成成分完全、平衡。
2 F' z. z; s4 c8 @1 _2 f0 b3 I4 [! @4 _) y2 x1 F
酒体优雅酒液外观优美、香气和口味恰到好处。+ H" Z9 R0 T1 \
) v, I4 q( A0 w: ^5 ` 酒体肥硕酒液浓稠、饱满、柔软。% P; U9 C, g' c
, I6 ]3 [+ h$ k& Q8 F
酒体滞重酒液中干浸物很高,颜色深浓,酒质厚重,饮时缺乏高度的愉快感。6 D/ \ W) l: j1 c5 `# C0 J
; X" @: H7 J3 D; |9 U* T( O u 酒体粗实酒液中有充足的干浸出物,但不甚调和。
& ~3 _6 \6 A# f( v4 f7 j( d* T; n" q6 D2 s8 L" H
酒体娇嫩酒液中干浸出物少,使酒嫩而轻,但饮时还令人感到愉快和稍有稠性。+ I; v4 z$ |. B8 |6 u
5 [ Q3 Q, Q# o( r0 R2 V 酒体轻弱酒液颜色浅淡,酒度不高,干浸出物量少,饮时感到轻弱乏味。( v# |- V- `# u& m
2 B0 Z# h/ I8 J1 y 酒体瘦弱酒液中缺乏干浸出物,酸分和其他组成成分也不足。
[7 B" G. ?+ i" V
r6 V& P: ^& R k8 @ 酒体粗劣酒色深暗,味浓厚苦涩。, L8 `+ t( H& f3 F# h8 ?+ _6 N
0 z# E9 i7 y0 X 浓淡适口酒中组成成分调和,给人舒适愉快的感觉。
9 A: V, F1 _5 F1 a
4 k3 Z+ B2 o7 w" o; c; W1 D0 P 有皮有肉总体成分组成良好,饮时有肥硕的口感。酒体甘温酒度较高,但无刺激性和酒精味,饮时令人有愉快、温和的感觉。
& J8 X& i5 w; e% K+ \9 ~0 f) R# C- w$ L" r$ X; }
评酒方法事例
# u. |0 n1 Z1 x, g" e2 `5 n v6 J: O1 _6 N4 S" ~- D
1、白酒品评法& K- \; S( r- r1 l Z9 k, b0 |
. g% U0 n! v( S
白酒品评的正确程序是先观色,其次闻香,再尝滋味,然后综合色、香、味的特点判断酒的风格,即酒的典型性。
# n+ Z* \+ E/ [/ H1 {5 r
# P- V; i9 }- Y. R5 i P) H 对白酒的嗅闻方法是:1 y* _0 w" N2 R; Y
- D6 O! q) U0 V$ V& z8 ~' n3 P
将酒杯举起,置酒杯于鼻下二寸处,头略低,轻嗅其气味。最初不要摇杯,闻酒的香气挥发情况;然后摇杯闻强的香气。凡是香气协调,有愉快感,主体香突出,无其它邪杂气味,溢香性又好,一倒出就香气四溢,芳香扑鼻的,说明酒中的香气物质较多。属于喷香性好,一入口,香气就充满口腔,大有冲喷之势的,说明酒中含有低沸点的香气物质较多;属于留香性好,咽下后,口中应该仍留有余香,酒后作嗝时,还有一种令人舒适的特殊香气喷出的,说明酒中的高沸点酯类较多。所谓的余香悠长,首先应鉴别酒的香型,检查芳香气味的浓郁程度,继而将杯接近鼻孔,进一步闻,分析其芳香气的细腻性,是否纯正,是否有其它邪杂气。在闻的时候,要先呼气,后再对酒吸气,不能对酒呼气。一杯酒最多闻三次就应该有准确记录。最好用右手端杯,左手煽风继续闻。闻完一杯,稍微休息片刻,再闻另一杯。
: Y* v& } F1 r# o) Q* }$ ]$ ]/ G8 c: O$ E
为了鉴别酒中的特殊香气,可采取以下三种方法
2 c+ {. b6 f+ H# B5 E" A9 t0 g0 E( j1 X7 F4 x5 |
(1)用一小块过滤纸,吸入适量酒液,放在鼻孔处细闻,然后将过滤纸旋转半个小时左右,继续闻其香,确定放香的时间和大小。
1 M4 \# H3 o0 D$ i" ~' i# r* Y/ \, `3 v: p$ y0 D1 X, z! Q: p
(2)在手心中滴入一定数量的酒,握紧手与鼻接近,从大拇指和食指间形成的空隙处,嗅闻它的香气,以此验证香气是否正确。, `) i( L* t+ p3 X1 I
/ W( }+ I$ W% N( Q
(3)将少许酒置于手背上,借用体温,使酒样挥发,嗅闻其香气,判断酒香的真伪、留香长短和好坏。
6 g/ B( A& W: r) R* I7 O8 H0 |' N& C% P7 @
对酒的口尝方法:
) w( v0 T. G, s1 \9 b
) ]# E! {1 z6 y, Q 将酒杯送到嘴边,将酒含在口中,大约为4至10毫升,每次含入口中的酒数,必须保持一致性。先从香味淡的开始尝,由淡而浓,再由浓而淡,反复多次。将暴香味或异香味的酒留到最后尝,防止味觉器官受干扰。将酒沾满口腔,然后吐出或咽下。用舌头抵住前颔,将酒气随呼吸从鼻孔排出,以检查酒性是否刺鼻。在用舌头品尝酒的滋味时,要分析嘴里酒的各种味道变化情况,最初甜味,次后酸味和咸味,再后是苦味、涩味。舌面要在口腔中移动,以领略涩味程度。酒液进口应柔和爽口,带甜、酸,无异味,饮后要有余香味,要注意余味时间有多长。酒留在口腔中的时间约10秒钟。用茶水漱口。在初尝以后则可适当加大入口量,以鉴定酒的回味长短、尾味是否干净,是回甜还是后苦。并鉴定有无刺激喉咙等不愉快的感觉。应根据两次尝味后形成的综合印象来判断优劣,写下评语。 e1 O) y5 V+ R9 j& z/ `- ]
1 a" H. {- p6 L8 V& o/ L1 Y 对风格的评价:
, T7 A( m/ I1 L' ?8 Z$ h( H' B1 k
& R/ U4 T# S: U2 t 酒的风格,即酒的典型性。各类型酒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1979年第三届全国评酒会将白酒划分为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小曲密香型和其他香型五种主要香型。典型性是品评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对多种酒进行品评时,常常是将属于不同类型的酒分别编组品评,以便比较。判断某一种酒是否具有应有典型风格并准确给分,首先必须掌握本类酒的特点和要求,并对所评酒的色、香、味有一个综合的确切的认识,通过思考,对比和判断,才能确定。! y; V% X9 t3 ?: ^6 x
3 _/ @' i4 a+ [+ l 为了对各个酒的优劣、名次作出公正的评价,除了写出评语之外,常常采用评分法。目前我国白酒评分制有100分制、40分制和20分制。' ?" ?( E1 L$ y4 D# t* |
% z. _3 e6 C6 q) n$ V. v' ?
2、黄酒品评法:
% a% Y$ N0 e% ]- b: p
! y3 d6 `" s3 ^( L, Q 黄酒品评时基本上也分色、香、味、体(即风格)四个方面。
% a1 E4 S: i1 F5 w& d( `5 n" k+ Y w
色:1 p, Y# ^( v9 k& }5 d* J
3 c. x# ?/ q. u; y; l
通过视觉对酒色进行评价,黄酒的颜色占10%的影响程度。好的黄酒必须是色正(橙黄、橙红、黄褐、红褐),透明清亮有光泽。黄酒的色度是由于各种原因增加的:. A- Z7 E& ~8 _
* K c: {! |6 H1 p1 `1 \9 G (1)黄酒中混入铁离子则色泽加深。, H+ ^# u$ C( E- ~
0 g8 \8 R' |0 C7 {( }1 V' b
(2)黄酒经日光照射而着色,是酒中所含的酷氨酸或色氨酸受光能作用而被氧化,呈赤褐色色素反应。
$ l% X) ?8 ?( l4 U
6 h+ I: Z, ^) W: z/ s (3)黄酒中氨基酸与糖作用生成氨基糖,而使色度增加,并且此反应的速度与温度、时间成正比。
' @3 B& D( d; `$ M! y0 J. |& O. s3 V$ T
(4)外加着色剂,如在酒中加入红曲、焦糖色等而使酒的色度增加。
; [2 h" s' u3 A( D
" ~* y6 f3 J0 E- N7 _7 f/ k 香:
g Y: k! N$ @/ S1 C$ t# U1 A" C U: s9 {- v. \1 M7 a
黄酒的香在品评中一般占25%的影响程度。好的黄酒,有一股强烈而优美的特殊芳香。构成黄酒香气的主要成分有醛类、酮类、氨基酸类、酯类、高级醇类等。
: H! u X$ K3 n' T2 \0 O# H9 g1 Q; x5 |8 h) v
味:
% V4 V' r0 f* |" D! J
/ y9 R" }" E1 |9 {; a% J 黄酒的味在品评中占有50%的比重。黄酒的基本口味有甜、酸、辛、苦、涩等。黄酒应在优美香气的前提下,具有糖、酒、酸调和的基本口味。如果突出了某种口味,就会使酒出现过甜、过酸或有苦辣等感觉,影响酒的质量。一般好的黄酒必须是香味幽郁,质纯可口,尤其是糖的甘甜,酒的醇香,酸的鲜美,曲的苦辛配合和谐,余味绵长。
( h+ X# h/ w3 R7 H2 v
& q: m0 _) i% K- B# [" P& ?' X2 r 体:
& f. m6 T* ?7 [, x) N6 R0 v5 g4 Y5 c$ X5 I
体,即风格,是指黄酒组成的整体,它全面反映酒中所含基本物质(乙醇、水、糖)和香味物质(醇、酸、酯、醛等)。由于黄酒生产过程中,原料、曲和工艺条件等不同,酒中组成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也随着不同,因而可形成黄酒的各种不同特点的酒体。在评酒中黄酒的酒体占15%的影响程度。* W' y- }! p7 ~
9 u. e1 b" E- W6 ?$ k 感观鉴定时,由于黄酒的组成物质必然通过色、香、味三方面反映出来,所以必须通过观察酒色、闻酒香、尝酒味之后,才综合三个方面的印象,加以抽象的判断其酒体。现行黄酒品评一般采用100分制。
4 @+ s4 x( h' j- P) C* `$ o4 i0 C, n! y% B; n+ ^1 k" S
3、葡萄酒、果酒品评法
2 m7 K w2 T4 F5 @7 t @) }! q& {2 |, }* B |
(1)干白葡萄酒5 ?0 b; W' [6 d8 v6 L
& I. x! S- |. `+ v) I
色:麦秆黄色、透明、澄清、晶亮。
8 j: j; X' S) m$ s- u( T* _" j! w% R. ~
香:有新鲜怡悦的葡萄果香(品种香),兼有优美的酒香。果香和谐、细致,令人清心愉快,不能有醋的酸气味感。7 f$ |5 T9 l" N/ r6 V- p
6 q( s( S# Y% D( S m' V9 U' o 味;完整和谐、轻快爽口、舒适洁净。不应有重橡木桶味,不应有异杂味。
) B/ Q6 @) ~ D
$ S! [5 G9 ?5 t# i q 典型:庆有清新、爽、利、愉、雅感,具有本类酒应有的风格。/ p3 ]' b2 m! g
4 [1 V8 \4 ?5 F: v6 ~0 W/ Y" U1 x (2)甜白葡萄酒! |. C" j2 u+ r$ I, j, D2 L% z
9 q) x) y8 X9 T2 Q w! g' y 色:麦秆黄色、透明、澄清、晶亮。! s0 Q! s' Y c& I* Z, A
, `' ^& r% [0 f+ b4 I3 [
香:有新鲜怡悦的葡萄果香(品种香),有优美的酒香,果香和酒香配合和谐、细致、轻快,不应有醋的酸气感。9 l9 N- L- a. v6 D9 P+ b: H* V5 M
3 H/ k4 l! C0 ?
味:甘绵适润,完整和谐,轻快爽口,舒适洁净。不应有橡木桶味及异杂味 。
* ]4 z) b9 E1 K: ?- f- n) N4 N; n# M/ G \
典型:应有清新、爽、甘、愉、雅感。具有本类型酒应有的风格。+ }6 [& x. F0 a" i3 n. u$ _" U
N9 O) ]5 b. K
(3)干红葡萄酒
# v/ w( E- d# \2 `. G
1 @' W9 L- a- }. I2 b& N 色:近似红宝石色或本品种的颜色,不应有棕褐色,透明、澄清、晶亮。
$ ~7 a% |4 D) ]3 ?. K6 U/ j4 w2 |3 i8 N9 K; M5 S
香:有新鲜怡悦的葡萄果香及优美的酒香,香气谐调、馥郁、舒畅、不应有醋气感。
3 h* M) } a4 K3 M9 Q: C4 D3 o( F4 V- H9 Z6 N- _
味:酸、涩、利、甘、和谐、完美、丰满、醇厚、爽利、浓洌幽香。不应氧化感及重橡木桶味感,不应有异杂味。' b% M- j; _9 l6 O x8 g
. J7 ]8 E7 `$ ?+ P$ z: {" Z 典型:应有清、爽、馥、愉、醇、幽的味感及本品种的独特风格。/ a/ b4 i/ D6 }9 {
+ I7 N. o$ v! d# E1 J (4)甜红葡萄酒(包括山葡萄酒): l! U' w6 @) |6 r% e; h/ `5 K
7 [! N$ L" Z9 D3 `: q( P
色:红宝石色,可微带棕色或本品种的正色,透明、澄清、晶亮。
, {4 Z K: _' F# t6 B! X8 s* |: c
# I& O* }/ m# W [+ V% C 香:有怡悦的果香及优美的酒香,香气谐调、馥郁、舒畅,不应有醋气感及焦糖气味。1 O7 D) x+ _0 i" A- a( k: k4 A
/ _7 o3 ?8 a* d* w2 `6 ], Q
味:酸、涩、甘、甜、和谐、完美、丰满、醇厚爽利,浓洌香馥,爽而不薄,醇而不烈,甜而不腻,馥而不艳。不应有氧化感及过重的橡木桶味,不应有异杂味。
: t# V+ o1 Q1 U! p, a9 m" t# P) \$ i* \+ O1 C# Q, n. ~' Y
典型:应有爽、馥、酸、甜感,和谐统一,具有本品种的特殊风格。
. b( g1 R2 q7 T- h' U" M# ^4 s" o" ^
(5)香槟酒
0 h& s1 f& `" K: n: ~+ H: [5 _, x
色:鲜明、协调、光泽。
* ?2 g+ M# h; i' s
9 ~; \" V) W7 H1 z 透明:澄清、澈亮、无沉淀、无浮游物、无失光现象。+ R& O8 ^( p. Z: H3 G5 u! D* e% S$ T- G
8 l/ v7 p3 Q" M/ I# [
音响:清脆、响亮。! `' _4 S) Q: K& |6 r! _$ G
/ @2 a+ i; @$ }2 @) u
香:果香、酒香柔和、轻快、不具异臭,具有独特风格。
. }( `% n! J/ b o1 ^; e3 C
3 A( x" A) k* h2 J 味:纯正、协调、柔美、清爽、香馥、后味杀口,轻快,余香,无异味,有独特风格。
, ^3 |3 t& `% B2 K4 b$ O+ X, z& {9 u# J; l. Z. h( J/ S2 U
总分=色得分×10%+透明得分×10%+音响得分×15%+香得分×25%+味得分×40%' |" L7 \; a8 D" o7 ?; f0 \
: v: Q* W y% y; i) z2 J5 s' v1 y (6)果酒
q) { |& w, J4 S( U0 q9 {0 L- ?' r
色:鲜明、协调、光泽、无褪色、变色。3 Y0 n. a c1 N9 F4 \- Q
! a0 E- B& b! a* \: k 透明:澄清,澈亮,无沉淀,无浮游物,无失光现象。
( H: M& D. {1 v6 }7 S# {# z
o+ y0 p( o: A1 b9 V; O 香:具有原果香、酒香(配制酒具原果或植物芳香),柔协,浓馥持久,不具异臭,具有独特风味。
' } {+ _8 D- j+ p8 V, ~$ G- X ^# l8 U0 Y. _: X! e8 x
味:纯正,完美协调、柔美、爽适,有余香,无异味,有独特风格。: _- V$ d4 u3 n* B
5 U' I. |' F' O, }4 q
总分=色得分×10%+透明得分10%+香得分×35%+味得分×45%. Z9 `; i) a# S- ^
: c% H7 G% z- }0 ] 4、啤酒品评法
9 |4 H% n& H' ]& m7 m! G/ T
+ y0 s+ Z8 `( B* D4 [: P (1)黄啤酒评分标准% f: h/ Q) }/ }0 ?, t# l
! \* B% J9 M4 I* }4 L/ Q. D9 z
色:淡黄,带绿,淡黄,黄而不显暗色+ ~* a ]( c! U/ O- x" [ \
5 D, a# @. M" P( L
透明:清亮、透明,无悬浮物或沉淀物
3 Q; L5 C6 j* V% P H9 d' S
1 M" Y( ~7 q5 _0 d/ z0 X( D: E9 [ 泡沫:泡沫高,持久(8-15°C,5min不消失)细腻、洁白、挂杯9 v4 g, r- @- }) X* _+ }1 s7 _
' \( l$ |7 m4 S* {
香气:有明显酒花香气、新鲜、无老化气味及生酒花气味
5 v4 }$ u: {: @' n0 F& X; s7 \! X
# e- n$ M7 x4 C' q9 s$ M 口味:口味纯正、爽口、醇厚而杀口) ]* T4 e: n0 r0 q$ X
/ t+ R- z5 B. L# e+ }5 \5 t (2)黑啤酒评分标准0 H/ y; m& T4 x! z2 o
0 F/ W' u8 q6 R# Y 色:泽黑红或黑棕。
2 q2 C; b/ F- S, T% T6 a
w: g8 `5 D& K5 n9 }5 ]- C3 J. [) ~; w 透明:清亮透明、无悬浮物或沉淀物。
) ]! T* K1 o- r0 I8 b2 m% l
6 Y' y Y% n2 {4 d% \8 g n 香气:有明显的麦芽香气,香正,无老化气味及不愉快的气味。(如:双乙酰气味、烟气味、酱油气味等)
6 d& E$ k) H7 |( D) ?, I+ } z4 x
口味:口味纯正、爽口、醇厚而杀口。
4 Q2 d! j# [. r- h( Y
9 r; h6 |1 [3 E 甜味、焦糖味、后味苦、杂味等均不作为醇厚感,反正是不纯正、不爽口的表征。
2 }% V2 C! x, T I0 K
2 d7 P+ D j! t& b6 ?# l3 N,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