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人文通史 大唐第一“明白哥”介绍

0
回复
28
查看
[复制链接]

7469

主题

13

回帖

750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501
发表于 2021-7-17 09: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身处家国权力的核心圈子,能保持一颗淡泊的心,是极其不易的一件事;再如果这个人离皇位仅一步之遥,江山权杖几乎唾手可得,他却退避三舍、拱手予人,可就是难上加难的事了。人生还有什么能比这个诱惑力大呢?为了那把龙椅那身龙袍,多少兄弟互殴,多少父子相戮,曾上演过一幕又一幕血腥惊悚的历史惨剧。
2 t9 w) C  x( x' g8 D( K. V" g: a2 |. R6 B
  夺位者其实也无可厚非,而主动让位者的境界,则非寻常人所难企及。+ y& w: L! Q8 i. G) J  L( f
5 {+ b! c1 E6 T
  李宪,本名李成器,唐睿宗李旦嫡长子,母刘皇后,唐玄宗李隆基异母兄,哥几个里绝对地排行老大——李隆基排行老三,所以别名三郎。公元684年,六岁的李宪被立为大唐皇太子,江山继承人;因奶奶武则天之故,父亲李旦被降为皇嗣,成器自然水落船低,成了皇孙,失去了皇储的身份,只好出藩就国。9 Z; j8 n- s9 f% }

) I; F# n! u: @  这位小皇子当时似乎还不怎么了解大人们在玩什么把戏,其中有什么趣味,懵懂而平静地接受眼前所发生的一切。过了十年,693年,十五岁的他又被奶奶召回长安,改封寿春郡王。挥之即去,召之即来,听你们大人摆布就是了。叔叔中宗李显在位的时候,要封侄子为蔡王,李宪“固辞不敢当大国”,仍旧安心知足地做他的寿春郡王。% k0 Z# l7 W' a; V
" p* |4 I& I! h) X; B
  又过了十年,李宪亲眼看着父亲李旦再次做了皇帝,父皇授他左卫大将军。% }3 u- v5 v) |" `* W: g0 `3 @+ `

9 i4 R& k; L- I' S; M3 X: ^/ I% m& o% Y' R  重登皇位,按惯例李旦又得册立皇太子。当年因父皇降为皇嗣,太子水落船低,如今老爸再度称帝,太子似乎也应随之水涨船高。加之成器本就是嫡长,储位应当是非他莫属。然而此一时彼一时,李宪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懵懂的少年,他见多了家族内部的血雨腥风,深知兄弟们对大位的急切渴望,对自己的处境、能耐、实力以及未来的种种可能,做了通盘全面地分析考虑。灭武诛韦,这一路的主角都是三弟李隆基,一向不甘寂寞的三郎,怎肯居人之下?又怎肯将成熟的果子交由他这个大哥来摘?
. x4 Z6 W* i) M3 Q& o* X$ K# k& o$ L' I& e
  深思熟虑多日,李成器毅然决定“让贤”。他上书父皇李旦,说:储副者,天下之公器,时平则先嫡长,国难则归有功。若失其宜,海内失望,非社稷之福。臣今敢以死请。
( u) H! F5 f0 G& c% l. P, Y7 \$ ^1 g& e, i2 \' X+ Z2 S! i
  李成器这里有意把话讲得诚恳又坚决。固然我是老大,可在这社稷多危的情势下,应论功行赏,择能而用;我以自己的性命来恳请老爸立三弟为太子!: @: z& O! j3 c8 V) B3 d
, P- K0 |* D8 O1 j! H
  上书之后,李宪“累日涕泣固让”——大哥这绝不是作秀!
% K! s! @. D& k/ {3 J: f5 z4 V1 i9 M# G  s' o
  可李隆基需要作秀,他听说了大哥的姿态,也上书老爸,抗表固让,表示还是立大哥吧。
0 T0 _7 b+ _5 W) |* w& D% e3 q  Z/ n4 i
  大哥是真让,三郎是演戏,戏演足了,睿宗顺坡赶驴,接受大儿子承让,好好地表扬了一番,随后立李隆基为太子。, k: r& h" r: P0 S

; S+ C0 \1 N/ z6 s( d( _8 P( t  李宪为什么决绝地要让位给弟弟而不做储君呢?这里面有四“大”原因。% q2 a3 D' o4 {
6 |. Y6 X, x) t1 K
  一是让老爸的为难太大。睿宗李旦是个文弱书生型的皇帝,按理当继续立大儿子为太子,可三儿子打打杀杀、孔武好战,立谁不立谁,让他左右为难。李宪不想看着老爸为这事纠结苦恼。3 M/ S7 D* q7 [5 l; `, \
1 g3 F) R/ t: y* g
  二是三郎李隆基的功劳确实大。特别是在铲除韦氏势力恢复李唐的过程中,李隆基一手策划,身先士卒,最终使皇权重归李家手中。李宪自知这方面他跟三弟没法比。+ t+ h8 a, X" ^( {( Y, Q# Q; x% {

4 }* x5 ^7 h% w7 ]( F  三是李隆基的势力大。经过几番争斗,李隆基手握雄兵,他连他的亲姑姑太平公主都敢杀,谁能拦他的道?知难而退,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是李宪对形势的基本判断。
5 b; J) m3 ?2 z( ^: C, i
6 I8 r$ Z7 p6 K+ W! a  四是李宪的心胸宽阔气量大。他具备那些视皇位如命的人所不具备的过人雅量,看破了皇权争斗两败俱伤的真相,深谙不可为而强为之的必然凄惨结局,人生条条道路通罗马,与其逆天,不如顺意。4 g. d% Q  ?# D( o) ?
. @* a! W$ L0 e9 I" A. H5 v
  天地公心,朝野无不敬佩李宪的宽阔胸襟,李隆基也就不能不顾忌大哥的人气和雅量。所谓礼尚往来,怎么感谢大哥让出江山龙位之举呢?《旧唐书》记载:玄宗李隆基为此专门造了一个大炕,缝了一床大被子和一个长长的枕头,时不时召大哥和诸位兄弟来同枕共眠,畅叙友悌之好。早年在洛阳的积善坊,兄弟几个就住处相邻,号称“五王宅”;李隆基登基后,在长安城的兴庆坊划出一片地皮,重新给四兄弟建起豪宅,与自己的花萼相辉之楼和勤政务本之楼,形成拱卫之势。经常唤哥几个前来,或登楼远眺,或同榻宴谑,得空他还会驾临兄弟府第,送些金银玉帛。仙童进献灵丹妙药,玄宗分药与诸位兄弟,称“愿与兄弟等同保长龄,永无限极”。每年到了大哥李宪的生日,李隆基必亲临其府,设宴娱乐,表达厚爱慰问之意。5 j1 r& |; W+ E$ {5 L
1 N8 g/ Y; C4 @. o
  天子纡尊,明白人绝不会顺杆子爬。李宪身为老大,又有让位之功,但他在哥几个里表现得最为恭谨畏慎,不越雷池一步,绝不干涉弟弟的朝政,甚至连容易引起弟弟疑虑的结交达官名士,他都绝不染指。+ g5 u' o( o5 I6 M+ \' n1 g- V
0 [: T5 B8 F: V- l
  李宪明白到连自己的归西之日也拿捏得准确无误。公元742年冬,天气格外寒冷,树上凝霜成冰,李宪看到这一景象后,对人讲:此俗谓树稼者也。谚曰:“树稼,达官怕。”必有大臣当之,吾其死也。, a8 F4 b& X2 A
# K& r; w7 X( V8 G7 i
  此话不久,李宪即离世,终年六十三岁。
+ s3 u! {  W" v0 c8 a  q6 N! z$ A! r9 z# S5 Y
  深明大义的大哥走了,李隆基还得继续表现,他专门为此下诏,追谥李宪了一个前无古人又至高无上的头衔——“让皇帝”;在李宪殡殓那天,玄宗李隆基出人意料地又拿出一副御衣——天子之服,置于灵前;随后还追赠大哥的妃子元氏为恭皇后。
" t! a! {# J$ o* c( E) i: O5 a! x4 g$ y: L% G/ e2 j
  玄宗此意是,大哥呀,你是开明人,为弟的也不糊涂,生前你将帝王之实让给了我,死后我让你分享帝王之名。贤兄当无怨无悔乎?9 F% d. k- g9 E- {# V

0 {8 ]# ]: [+ k+ Y! B/ A. Q+ J# w6 F9 u4 T* q5 R# y(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交流群

星小辰QQ:21906512

星梦创作交流群:610184528

Email:21906512@qq.com

Copyright   ©2017-2026  星梦创作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星梦网络信息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