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人文通史 揭秘古代史上600多个皇帝为何有近一半死于非命

0
回复
35
查看
[复制链接]

7514

主题

13

回帖

754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546
发表于 2021-7-8 22: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上皇帝就得少活10年中国过去有句话叫“打天下,坐天下”,有人总结过,说中国历史从秦始皇之后,几千年来只有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争着做皇帝,第二件事是研究如何保住这个皇位。, ^$ ^( X8 P* Q/ c) f. R  h: p

4 Y' B" c, S, }& w; v7 Z1 _  坐天下这个滋味到底怎样?这是我这本书中要探讨的内容。
1 S( ^& l! _2 T: p3 Z" |7 ?: P: _" Y6 b+ S  E3 m; `" J( {/ H0 y) p: X; s; J
  在这本书的第一章,我统计了一下:中国那么多皇帝,平均寿命只有39.2岁。
6 m6 S* D  n7 ^8 I/ i- S3 E5 r
  确实,古代中国人平均寿命都不长,也就是30多岁,但不要忘了,这个平均寿命里包括了好多刚出生就死亡的婴儿,那时婴儿死亡率很高,但早殇的婴儿是不可能当上皇帝的,除去这个因素,实际上人均寿命应该是50岁以上。
! }+ ~, X1 Z2 [8 T9 S3 m  \) V0 e3 j1 _0 w$ l
  换言之,当皇帝则人均寿命会比普通人少活10来年。
; a3 G7 `* N+ N
# a+ Q; I6 w, J* H- g- M  皇帝为什么易得精神病为什么呢?因为当皇帝不容易。. I% m/ _; E* [

0 G; M6 ]6 t* A+ F5 \5 h1 n5 ^  如果把偏安的小王朝的皇帝也都算进去,中国历史上大致出过600多个皇帝,其中44%的人死于非命,这个比例也很高。在皇帝阶层中,患有精神疾病、心理严重不健康的,比例非常高,大概有一半以上。
, |' |: b9 R1 U, @  b. O5 Z
* c! K# l# t$ p" w  比如明朝的万历皇帝,20年不上朝,为什么?我认为他有严重的抑郁症,遇到问题就选择逃避、拖延,这显然是心理疾病的一种表现。除此之外,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有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的皇帝也非常多。
/ P! h) g0 T$ A1 H" b+ `) w9 m0 d; V; \1 Z  l. N+ H/ d% O5 o6 i
  传统社会几乎每个男人都梦想当皇帝,但实际上,当了皇帝之后就会发现皇帝很不幸福。因为手中权力太大,几乎是全人类统治者中最大的。清代来到中国的西方传教士惊讶地发现,康熙皇帝下一道《迁海令》,沿海30里内所有人都得往内地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家园。这种巨大的权力在不同社会中,特别是在公元后的社会中是很难想象的。
& Y$ q% E6 v' M& l& g- t1 v6 u/ L6 P: J2 J- G& J' M
  古代国家是皇帝的宴席在古代中国,整个国家就是为皇帝而存在的,而不是皇帝为了国家而存在。整个国家就是皇帝的一道宴席,各级官员是负责上菜的服务员,老百姓就是端上去的一道道菜。
* X' @* s4 X$ D
! ~+ m& c( P6 i% k) Z8 Y  当皇帝当然是很享受的事情,但为了保住如此巨大的利益,皇帝在皇位上坐得都不安稳,他们绞尽脑汁,发展、完善专制制度,如何让一家一姓的利益保持永久,这是历代皇帝都在焦虑的问题。而且管理这么大的一个帝国,需要非常强健的精神力量,可除了开国之君,大部分皇帝“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他们的精神力量往往是比较孱弱的,这就注定了他们的一生不幸。
7 q, ?& u% m5 y- \* |1 I- D$ i. c  i0 Z4 U7 h' h, s) _! _
  我在这本书当中挑了有特点的几个人,像王莽、隋炀帝、明武宗、朱元璋、嘉庆皇帝、光绪皇帝等,通过这些个例进行分析,希望能揭示出中国传统政治与人性的关系。; q% T  v4 x, Y
- B: c" s5 y, }
  物价上涨撼动了统治基础这本书开篇第一章就是讲嘉庆皇帝,写这篇文章,主要想表达中国历史上的制度性腐败。而要治理这个腐败,要从制度建设出发,才能治本。否则不论采取多么激烈的手段,或者多么出奇的办法,都起不到根本作用。- Z$ Y4 |) U7 j7 ~5 ~2 i9 m0 G, I

5 }; x- m/ N9 R  嘉庆皇帝反腐为什么失败?他上台后抓了和珅,做得有声有色,可后来却出现了“嘉庆中衰”,因为他没能把反腐进行到底。这不是说他抓了一段贪官后就不抓了,而是他只靠抓贪官这种方式来反腐,没有反思到腐败背后的制度问题。
1 q* C# v, e8 A- P& O1 K9 J" J& \2 R" b( ?
  嘉庆面对的是怎么样一个制度性腐败?这里涉及清朝财政制度的演变。康乾盛世后,人口从一亿多增长到3亿多,物价也增长了3倍,因为清代随着海外贸易增多,美洲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前后100多年,推动了物价上涨。
, e' \( F; n+ q$ [3 g! U
* e! O1 f6 [6 F: F# J* h3 b  嘉庆错过了历史机遇这意味着,官员的生活支出、衙门的经费支出也需要同步增长3倍才行。但清代康熙皇帝制定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为什么要制定这么个政策?因为清代认为明朝灭亡原因,就是因为对百姓剥削过重。所以康熙一刀切,把后世子孙限制死,永远不许给老百姓增加税收。* {. H% x( ^2 a2 Z6 g8 h
0 U7 g9 g+ D' a5 a
  想法当然是非常好,但这就导致清代财政制度的僵化。国家财政支出只能满足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剩下三分之二得官员自己找辙。怎么找呢?还是向老百姓摊派。国家正税不允许增加,各地官员便想各种办法来收费,后来这方面的收入远超国家正税,而在表面上,这是国家所不允许的,官员们只好偷偷摸摸地搞。
. Y- ~" {' R0 o+ [" m0 s2 s
" o: e5 j. u9 V" u6 M; C  嘉庆皇帝也想从根上治理这种腐败,可他突破不了康熙的永不加赋的原则,他本来可以通过发展工商业来提高税收,让国家财政运转变得正常起来、顺畅起来。但是在这个背景之下,嘉庆显示出来他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的不合格,因为他的观念、学养、视野导致他的头脑过于僵化,他写了好多文章教育官员不要贪腐,也杀一些贪官,树了清官的典型,这些方法在一定范围内是有效的,但在嘉庆时代已起不到什么用了。
( }3 b: B( l$ D& K/ Y
  m& ?3 z3 ]" @- X9 e) R6 c  乾隆晚年带头腐败乾隆四十多年时,朝鲜使臣有一个记载,说当时大清王朝已经是无官不贪了,每件事都明码标价,而此前官场非常的清明,从清明转向严重腐败,也就10年时间。1 @" \4 H4 O! i  ?

* [1 e  a5 y" ^& i: [  为什么如此短暂时间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这反映出传统政治的一个规律,就是一个王朝的面貌与皇帝个人精神面貌之间有直接联系。乾隆四十年后,乾隆已年过古稀,精力不济,从早期勤政转为晚年的懈怠。
$ m. p) z/ [+ z( P, F7 w* x* g$ A$ A$ L- o3 Y8 l
  乾隆早年非常勤政,每天四五点钟起床,等大臣们上朝,往往是他等了一两个小时,大臣们还没到齐。而他晚年就不一样,在谕旨中经常指责大臣给他上的奏章叙述某件事情太详细、太啰嗦。0 e% c8 j; R. x( J/ R9 V3 t
! s5 l1 J7 b0 @
  此外,乾隆本人带头腐败。皇权专制就是把天下的好处都归于皇帝一人,这不是我说的话,是黄宗羲说的话。西方思想家孟德斯鸠也说过,专制制度为什么最终不能避免腐化,因为制度本身就是腐化的、不合理的。
+ r1 ~0 P: F" M: |, ^* k; s4 d* J. N" x6 u$ @
  乾隆晚年觉得来日无多,所以大肆收受供品,各级官员的供品都价值连城,而他们收入又低,靠工资根本买不起,只能向下摊派。所以乾隆晚年腐败无孔不入,到后来,仅靠杀和珅,杀几个着名的贪官,再把各省官员换一遍,也止不住了,如果多从制度层面思考,有可能挽回局面,可惜嘉庆皇帝没有这个眼光。* F6 R9 }6 k& {5 S

. l* M' h; m3 i: o& `5 u" R2 R  清朝总督工资不够花嘉庆年间制度性腐败有多突出?朝廷二品大员想进京时,竟然拿不起200两的路费。因为明朝和清朝俸禄制度非常有意思,都是薄俸制,或者低薪制。雍正皇帝搞了一项着名改革,叫“养廉银”制度,就非常明智。
/ g1 C+ X' x" Y% d# E0 @$ ?8 B2 _, R2 S6 g0 C. ?1 b$ a2 e
  清朝官员收入不合理达到什么程度?总督年俸禄才155两白银,大致相当于今天三万多元人民币,乍一看挺高,但总督不光要照顾自己一家生活,还要照顾整个家族,官人上任要带300多人,其中包括家人、仆役和师爷,师爷相当于后来的秘书,这些人的工资都得总督出。9 [3 C0 w6 x2 [$ z9 H
) ~* j0 s  r0 t7 P. R+ j# L
  总督需不停地跟皇帝交流信息,每年奏折往返也要花掉一大笔钱,边远省份运费就得四五千两白银,可这个钱皇帝也不管,得总督自己想辙。
2 q8 \8 K" W& m! @% M! x3 y9 c: U4 F) \' `" H
  各种花费到一起,一个总督每年至少要花两万两白银,可皇帝只给155两,剩下的怎么办?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你手里有权力,就靠这个权力向下属勒索和克扣,下属为了讨好总督也找机会给他送礼,这样就形成了“陋规”。清朝的腐败很清楚,就是制度性的腐败,只有财政角度理顺,才有可能根治。- I0 r' e3 a, j. [' r  \. K
, a. |# {! h7 h7 `( z/ `! |) O4 f
  乾隆皇帝留下的历史教训乾隆晚年实际上并不是没有人向他指出问题,比如有个叫尹壮图的内阁学士,曾上奏折,认为各地财政已濒临崩溃,到处都是亏空。
2 O( }- Q1 L5 v( d9 x
0 m" |0 e' i: X  乾隆看到奏折之后非常生气,因为尹壮图说,天底下的粮仓都是空的,只是在上面架了木板,铺了一点粮食,下面根本没有存粮。乾隆皇帝跟他打一个赌,说:我派你去检查全国各省的仓库,我跟你打个赌,看咱们大清的仓库到底是满的还是空的。如果调查结果真像你说的那样,我向你赔礼道歉,我承认我这50多年的统治彻底失败了,如果天底下仓库都是满的,你也要杀头谢罪。
- {& v0 }, |9 e8 r; z9 K, g' t4 {' `
  尹壮图说:那行,您派我到各地暗访,很快能把真相查出来。但乾隆说不能搞暗访,要明访,暗访表明你对人家不信任。你要检查哪个省,提前15天通知。% x: n; ]  U  ~  i" }
$ \; F) y) j; k- s8 K3 z: |2 ?8 C
  结果尹壮图第一站到山西大同,仓库里粮食满得冒了尖,他明白了,自己原来是一个很笨的官员,忙给皇帝上了一道奏折,说我承认您的统治是光荣、正确的,是没有任何缺点和错误的,我向您认输。! T1 i# r# u( ]
, y. H' m' z- q% n6 U
  就这样,乾隆在晚年放过了一次能让自己清醒面对现实的机会。
8 C4 G8 b+ J7 M2 k; E7 Y/ Z3 u0 G4 R  _: a2 x
  这说明,人治的力量是有限的,任何人不管他曾经多么英明、多么伟大,在皇位上待了足够年份后都会变得非常愚蠢。这是中国皇位的神奇魔力。人治最终是不靠谱的,这是乾隆皇帝给我们留下的经验和教训。
4 \7 @. V  U" P6 D9 O8 b
2 y& Z+ T/ ^/ X3 m$ w% G.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交流群

星小辰QQ:21906512

星梦创作交流群:610184528

Email:21906512@qq.com

Copyright   ©2017-2026  星梦创作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星梦网络信息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