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肇星主编《大人物的小故事》,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版。/ q& I+ A' q+ q7 Y$ u( c; ^
+ {1 U+ z. c9 ~! z- o
现代舞是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一种与古典芭蕾相对立的舞蹈派别。其主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古典芭蕾的因循守旧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舞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抒发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生活。. Q9 S+ c- U& `7 k2 g- M
/ b. Y4 @4 ?* J
它的鲜明特点是反映现代西方社会矛盾和人们的心理特征,故称为现代舞。美国现代主义舞蹈家海伦·汤米尼斯这样概括现代舞的与众不同之处:“不存在普遍的规律,每一个艺术家都在创造自己的法典。”
8 n( B6 \7 q0 Z: `. u# k6 x7 i: x! x' X8 `* \+ L! `+ \
现代舞的创始人是美国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1878一1927)。她担心古典芭蕾的锻炼会造成人体的畸形发展,主张“舞蹈家必须使肉体与灵魂结合,肉体动作必须发展为灵魂的自然语言”,真诚地抒发内心情感。
9 ]8 f! Q# V/ S' E% F3 O2 u8 {' k# g- r5 c' M2 \% |
或柔美或奔放的现代舞,穿越历史的时空,从邓肯身边向我们缓缓走来……邓肯出生于旧金山一个平民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音乐舞蹈启蒙。当邓肯还在襁褓之中,父亲和母亲便离了婚。孩子们都由母亲抚养。她的母亲很穷,家里雇不起佣人,请不起家庭教师。由于缴不起房租,他们经常被房东赶走,曾连续搬了15次家。# A' z3 w% Q3 ]1 B( K) C
# \; ~) l/ m8 ]
五岁时,邓肯就到公立学校读书了,因为在外工作的母亲必须把这个好动的孩子找个妥当的地方安置。
$ A k9 i7 r9 |1 b0 J2 H I& s
; ?) X: m/ U m& P+ ~) {3 G 邓肯大约六岁时,有一天,母亲回家发现她召集了六七个街坊上的孩子——他们小得还不会走路一让他们坐在地板上,教他们挥动手臂。母亲问她在干嘛,她说这是自己办的舞蹈学校。邓肯夫人觉得有趣,就坐在钢琴前面为她弹奏乐曲。这个“学校”继续办了下去,而且大受欢迎,邻居的小男孩小姑娘都来了。他们的父母给邓肯一点儿钱,作为学费。邓肯成了世界上年龄最小的“舞蹈教师”。
6 U0 f, z$ }8 f+ p& n, g5 K: M
4 t" Q8 x8 g. T2 D( P 邓肯十岁的时候,来学跳舞的小姑娘越来越多。她对母亲说自己已经会挣钱了,这比上学重要得多,上学只会浪费时间。她把头发梳拢盘在头顶上,自称16岁。
3 t# t( Z( H/ X4 e D
. d7 q6 v$ q# p7 J" ? 当时,美国舞蹈界流行社交舞、体操及芭蕾舞。女士参与舞蹈,主要是为了显示其社会地位。邓肯觉得当时的芭蕾舞缺乏情感,过于陈腐。通过自己多年的舞蹈实践,她主张,舞蹈应和音乐、戏剧、绘画、文学一样,应体现“自由的身体智慧”。她难以忍受传统芭蕾的僵硬程式,认为会造成人体畸形,“这样的芭蕾一点也不美!”$ q( h- \# {1 p2 ^7 G9 k
$ i$ {# O; V+ F. U" ~ k& _ 一到晚上,邓肯夫人给孩子们弹琴,小邓肯便即兴表演舞蹈。有一位可爱的老太太是她家的朋友,常去她们家消磨晚上的闲暇。她从前在奥地利的维也纳住过,说邓肯使她想起了意大利着名芭蕾舞演员范妮·艾斯勒,常常给她们讲述艾斯勒大获成功的故事。她总是说:“邓肯将成为范妮.艾斯勒第二。”
2 W' f: i9 [" H& k; M. K% ]* H: V+ f# k; ~/ i/ N
她的话激励了小邓肯的雄心壮志,让她最终成为一代舞蹈大师。8 r% P2 h& U# Y( F. X3 @. n5 @
8 r- H0 g- m- q- r1 T/ p% ?, S: p% h
老太太让邓肯夫人把邓肯送到旧金山一位着名的芭蕾舞教师那里去接受系统训练。邓肯并不喜欢这位教师的课。当老师让她用脚尖站立起来的时候,她问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因为这样美。”邓肯说那很丑,不自然。上完三堂课以后。她就不去了,永远没有再回去。9 {6 N" Z0 ?2 A. o' C$ ]
+ m' j" l) h- Y/ @ A" U 在小邓肯看来,那个芭蕾舞教师称为舞蹈的那些体操动作只能扰乱她的理想。她追求的是一种与此不同的舞蹈。她说不清它究竟是什么样子。她探索着,希望走进一个尚未看清的新世界。
6 ~6 Y$ m, n' h+ d' Y6 T w3 U
6 S6 H* r/ j/ ]. }& J& L% T 邓肯向往原始的纯朴和大自然的舒畅,把古希腊雕塑当做舞蹈思想的源泉,把大自然当做艺术的导师,从花朵开放、海水波动、鸟儿飞翔中寻找灵感和启示,“大自然是最好的舞蹈老师”。* q. D& P4 Y3 f1 U+ D2 O
: F; n, D& t5 R' I: p4 s1 U9 X6 T
她主张演员的身体应能随意活动。她抛弃了古典芭蕾的紧身衣和脚鞋,改穿宽松裙袍,赤足登台;她的舞姿流畅,洋溢着激情和活力。
) y3 ?. [8 c/ e% T+ l# S& b- ^: t+ }/ o( J+ J/ _" {
当时的观众并不完全欣赏她的“自由舞”。她一度不得不颠沛流离。这并没有让她产生放弃的念头,她不断揣摩,不断改进,对现代舞有了独到的理解,大家开始逐渐接受她的理论,乐于欣赏她优美的舞姿。
3 x4 {/ S0 O/ E! W
+ J* p S: K+ Q" ~ 1903年,邓肯在布达佩斯进行首场商业演出,大获成功。随着她旋转的舞步,她关于现代舞的观念也逐渐渗透到人们心里。她的代表作《马赛曲》和《前进吧,奴隶》,广受欢迎。
D( w! K" y4 d$ b5 c* ~
( I8 y- i# W$ ]9 }7 F1 j 1918年,邓肯参加莫斯科庆祝十月革命一周年集会,她和着《国际歌》的旋律,表演了欢快的现代舞。她的艺术形象一度与革命联系在一起。这让她提倡的“舞蹈应该自由”的观点站立在一个新的高度。' h0 t2 J y) e9 g, |
# l! e9 G) x o \% _4 [- j5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