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人文通史 明代着名的四大卫

0
回复
31
查看
[复制链接]

7514

主题

13

回帖

754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546
发表于 2021-7-5 21: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代四大卫分别为:天津卫,威海卫,金山卫,镇海卫。明朝初年,多次对蒙古用兵,并在与蒙古边境一带设置四十余个卫所防卫,包括东胜卫、云川卫、官山卫、全宁卫、老哈河卫等,都是明朝边防重地。明代四大卫是其中最为着名的,在保卫国家、抗击倭寇的战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按照明代的军事编制,5600人为卫,1120人为千户所,112人为百户所,所下设总旗2名、小旗10名。
# a6 `% F( c0 y7 j2 o, p4 A' G
6 a9 S5 a3 {( P1 |* Q* o  1、天津卫明代着名的四大卫">明永乐二年(1404年)筑城设卫,称“天津卫”。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唐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宋金时称“直沽寨”,元朝改称“海津镇”,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
* ~# T* l) l7 _4 {* L
% ~3 C5 E% K7 O  明太祖朱元璋在1368年建立明朝后,为了巩固王朝权利,将自己的儿子们封为王,分别驻守各地。第四个儿子朱棣被封为燕王,驻守北京。1398年,朱元璋病死。因为太子早年夭折,所以由朱元璋的长孙朱允炆继位,史称建文帝。燕王朱棣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在诸王中实力最强。. D1 A- y7 r6 k3 ?9 T2 n

4 X+ |; |/ ?" M5 {2 g  由于建文帝平庸无能,加上自己的政治野心,朱棣在1400年以“靖难”为名,发兵与其侄子建文帝争夺皇位。朱棣率兵从天津的前身-直沽出发,偷袭沧州,并经过几年的战争,最终攻陷南京,夺取皇位。1402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 |/ I" F, X  K5 C
, @& e5 x4 e0 P4 {4 s( j
  为了纪念开始发兵的“龙兴之地”,朱棣把“直沽”这个曾的“天子渡河之地”赐名为天津。“天”是天子的意思,而“津”是指渡口的意思。天津得到赐名后,于同年设置了军事部门。
; h) U: `* ^$ H1 a3 p0 F/ r" J$ t* [: C
  “卫”是明朝的军事建制。天津卫也开始了筑城建设,初建时的天津城其实是个土城,这座土城周长9里多,城高3丈5尺,宽2丈5尺,城的形状是东西长、南北短,很像一把算盘,所以当时人们也把它称为“算盘城”。
0 n) k* x0 C: L7 }% w
* x& c# y7 _+ \$ H0 s; k  当时天津设有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统称三卫。至今人们经常提到的“天津卫”一词,就是从此而来。2004年12月23日是天津设卫筑城600年的纪念日。天津卫即为现在的天津市。
8 \7 E$ F5 H. F% V8 p7 i4 d7 Y0 _3 b5 s- Y3 i5 s
  2、威海卫明代着名的四大卫">中国北方军港,清朝北洋水师基地。位于今山东半岛东北端威海市,濒临黄海,西连烟(台)蓬(莱),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旅顺口势成犄角,共为渤海锁钥,拱卫京津海上门户。威海卫原为滨海渔村,汉称石落。- h6 x- ]: k, f* y+ t

% O5 {* I5 c5 }: I1 `  N% e- [  明洪武二年(1369年)便在辛汪设寨(今寨子村)防倭,称“宁海州文登县辛汪巡检司”,首任巡检孙谅被授为“进义校尉”,领有弓兵100名。同时在赤山(今荣成境)、温泉(今温泉汤村)亦设军寨。自设寨驻军后,确实起了镇慑作用,“倭人虽不时徜徉波涛中,而不敢登陆者六年”。在孙谅离任赴京时(洪武八年—1375年),即由弓首、弓兵、司吏、本境耆宿、天妃宫住持等人发起,请人撰写《创立营寨记》,并刻碑留存(碑现藏市博物馆)。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后,境内还设若干小寨,有双岛、长峰、海埠等土寨。
) _" V1 F0 }; l# I# Q/ t6 r- [3 Y/ p& y& b4 W( ~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定全国都司卫所,在山东设山东都司。此前在东部地区已设有登州卫、莱州卫、安东卫。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正月,特命魏国公徐辉祖和都督朱某,垛集本处之民置立沿海卫所,于文登县辛汪都三里之地域设威海卫,卫辖地南至接官亭(今戚家庄南山),西至初村。9 h( ~4 E( ^+ I7 v6 k- V

2 j1 f) j+ U& f/ b, [  按明廷之原规定,数县间设一卫,而今胶东半岛却还设有宁海卫、成山卫、靖海卫、大嵩卫(今海阳凤城)。卫下设所,威海卫辖有左所、右所;成化元年(1465年)又设百尺崖后所。 威海卫卫城修成不久(永乐四年),便同来犯的倭寇展开了一场保卫战,终将倭寇击败。威海卫即现在的威海市。
9 G  ~' V/ G. y- g6 A+ T2 ?0 l0 ?+ `1 z1 `2 {
  3、金山卫明代着名的四大卫">金山卫的建城始为春秋时期。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周康王已在大金山岛之北麓筑有城堡,为金山城,亦称康城。五代以前,大小金山附近为古金山港,福建等地航商,经常在此泊船贸易;五代吴越时,曾在古金山港口筑城堡戍守;南宋驻金山水军,拱卫京都临安。南宋时,金山沦海以后,海港移至小官镇旁青龙港,更显繁荣。由于海岸坍陷后退,约在南宋淳熙与绍熙间即12世纪80年代后期沦入海中,康城辉煌不在。. S: j1 T9 z$ J+ z& x3 z3 @

- a7 L2 x/ [; T1 |  随着杭州湾的形成,金山海岸不断内坍,风潮海溢频繁,常使内陆成为斥卤之地,至清雍正年间才基本稳定,千余年间海岸后退近20公里,大片平原沃野被吞噬入海,大小金山成为海中岛屿。杭州湾的形成,又使金山成为太湖流域重要的海运港口和军事要冲。
( b% o3 g1 K! l2 Y) f4 u9 h- e* D3 m) p" O# {$ F, G
  沿海海氛不靖,鉴于金山沿海地区战略地位的重要,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明太祖朱元璋命信国公汤和与安庆侯仇成偕方鸣谦巡视浙江沿海, 找一个地方建城。几经筹备,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在滨海的盐业集镇小官镇筑城设卫, 因与海中金山相望,故名金山卫,人们称小官镇为卫城。7 ]) D$ q% N5 K; U2 r7 u2 |9 H# B

* }* k- b- }/ s9 q# d  明代的金山卫统领7个干户所,辖境东起宝山,西达乍浦,左右策应,绵亘几百里的沿海地带,堡墩林立,防务整肃,并有巡海船40艘驻卫,屹然为太湖流域东南之屏障。明成化年间,堵塞青龙港口,加固海塘,增强了对海潮灾害和外敌入侵的防御力量。尤其在明代抗倭战斗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 S: |3 O( Y% t6 P

) C# N8 O! h5 A1 i/ I6 j+ b& m  因为太湖东南出海口从此完全封闭,水流北出黄浦,境内河道流速减低,钉螺革生,成为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地区。海思虽有减轻,而南旱北涝则加剧,严重威胁到农业生产。金山卫也因失去海港条件而日趋衰落,县城遂于清乾隆二十四年移治朱泾镇。加之金山海岸继续不断内坍,风潮海溢频繁,常使内陆成为斥卤之地,至清雍正年间才基本稳定,原先卫所也已沦海,至此一蹶不振,成为江浙边陲的一个海滨小镇。金山卫即现在的金山区金山卫镇及石化地区。
/ I) a. W/ }) Y
' a* a. ?9 k& B2 L( ~; v4 o  4、镇海卫明代着名的四大卫">镇海卫城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系江夏侯周德兴筑以备倭,它比漳浦赵家堡还早180余年,其规模也比赵家堡大一倍多。据《海澄县志》载:其周长 873丈,城脊宽1丈3尺,高2丈2尺,有女墙1660个,窝铺20个,垛口720个,开东西南北四门和水门,门各有楼。& V9 N" J8 A3 Y, P% Z% k# W) T

/ l! N9 L0 U+ ^4 R7 K  登高府视,城下陡绝,以海为壕。城墙历经战火,岁久倾圯。明正纺十三年(1448年)卫指挥同知桂福,弘治年间卫指挥袁侯,隆庆三年(1569年)明总兵张元勋等先后重修。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对沿海实行迁界政策,卫城在界外,遂废。康熙二直年(1681年)再修。
  n$ C4 Q1 `7 @1 Q& l  B% J$ N" V0 t4 \$ G. ^2 @0 @2 x
  现在的卫城遗址,便是当时重修的故垒。四个城门岿然矗立。南门和水门较为完好,尚有石墙数丈。南门建有两重城门,人城门两侧筑一半月形城墙,俗称月眉城(简称月城)。内外城门错开,便于藏兵纳将,防御进犯之敌,足见古人建城用心之细。
$ `) m9 r* ^; N9 T$ B* {
8 F, q" i- p. U% u' S4 f  据《镇海卫志》载:此卫原有官宾5300名,历任指挥使18名,辖陆鳌(今漳浦),铜山(今东山)、悬钟(今诏安)3千户所,清朝时仅留旗军1042名,相当于一个千户所兵力。迁界后废除卫的建制,改隶漳浦县二十三都八图,至雍正十二年(1734年)才划归海澄县管辖。城南门有教场,中有演武亭,坐山面海。亭之左有将台,每年春秋两操。建城后又建有望高楼,用以望海面,监视敌情。同时置有九座烟墩台。以上军事设施,今已无存。& }( x8 u) ~2 q/ h0 Y7 g0 ~

) y' Q9 l, P+ r8 x* D) _  镇海卫城,历尽六百年风云,故垒雄风,至今犹存。镇海卫城,即现在龙海市隆教乡镇海村,是四大卫中保存最好的卫城。
" d* w4 r$ X% L2 k$ |* E. K7 D) 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交流群

星小辰QQ:21906512

星梦创作交流群:610184528

Email:21906512@qq.com

Copyright   ©2017-2026  星梦创作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星梦网络信息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