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发生在乾隆盛世,被后人广泛传颂的一个民族和亲、民族融合的动人的爱情故事。2 g- k2 x# x1 p
U1 n, E, c/ m. N" n8 D
乾隆初年,我国西疆维部伊斯兰圣裔阿里和卓家生下一位满身溢香的奇女,取名伊帕尔,这女孩被维部誉为“真主的使者”,她就是后来的“香妃”.伊帕尔从小就美丽聪颖,父母亲爱如至宝。十八世纪中叶,西疆叶尔羌城主阿里在抵御罗刹国入侵的战斗中壮烈捐躯。
: }3 ^9 O! J* K, x- \2 n0 O4 z; \. W& M1 Z4 R9 l0 p+ H
清廷战将兆惠打败了罗刹入侵叛匪后,陪阿里的兄弟额色伊和女儿伊帕尔进京受封。乾隆为伊帕尔的聪明和美貌所倾倒,对她的狭义又十分敬佩,并想用联姻的办法巩固国家统一,因此,萌生纳伊帕尔入宫为妃之念。
3 B# {6 p* b& e/ Q* t$ S$ c' y2 o3 O* |, `) G
为了民族的利益,为了给整个西疆维部民族带来安宁与幸福,伊帕尔冷静思考,告别了家乡,告别了斯塔迪,决然走上入宫做皇妃的人生之路。入宫难,做皇妃难,做宠妃更难是伊帕尔入宫的人生写照。入宫不久,伊帕尔遭到两股势力的挑战与暗算。
" e# k: j9 ]1 b( _8 P. r* B2 r( Q- i9 V' {+ B2 F2 z9 U
由于受人挑拨,伊帕尔对乾隆产生了误解,并发生了刺杀乾隆的一幕。但乾隆原谅了伊帕尔,他的真情也最终感动了伊帕尔。伊帕尔不仅美貌、聪慧,且贤淑才艺俱佳,深得乾隆宠爱,亲昵称她为“香妹”,乾隆视伊帕尔为知己,称她为治国安邦的贤才。伊帕尔一边和反对势力抗争,一边帮助乾隆处理政务,先后奉皇命查灾情,救民女,处置恶吏。乾隆每次外巡必带“香妃”,伊帕尔先后陪乾隆去山东,巡视江南,查盐案,惩贪官,治盐霸,为百姓申冤,救黎民于水火,她为乾隆营造太平盛世尽心竭力,为民族团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t6 I# w) X: ~7 B. Z
/ x6 O* x& |% E
而伊帕尔的入宫和受宠,遭到了皇后和嫔妃们的妒忌,在后宫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伊帕尔粉碎了两股势力一次又一次的阴谋诡计,转危为安,在每场争斗中,伊帕尔都绽放出她的传奇色彩。7 P( [0 g' \0 O/ V
2 N! K" a, E2 v8 S( i7 `- @
伊帕尔无愧为维部的英雄,更无愧为后宫的典范,乾隆为她赐名号“容”,褒扬伊帕尔心胸博大,容妃——香妃,美名世代流传。: R# g7 n: D6 X9 l% x Z
) ^4 h7 R3 f# y+ L8 C& s
为什么乾隆对香妃一往情深? W$ F4 G3 P! l: ^: U0 @. _) b* U
; c4 i5 B! E% t/ Z, E4 t9 K- z( A
庙貌巍峨水绕廊,纷纷女伴谒香娘。
0 L3 Z3 [! V- G0 Y" [7 u+ P, X5 U9 ~, _3 U) z/ |
抒诚泣捧金蟾锁,密祷心中愿未偿。
9 y9 k. \8 R7 t: a# \
" \# S6 x) k% ^8 y 钟林的这首《香妃大巴扎》,描写了人们在香妃墓前顶礼膜拜的情景,凸显了香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 i- c6 B9 K- F5 v, s2 H$ c3 Y
( m. e$ N( z) c8 r% N$ V 香妃又叫容妃(1734年09月15日-1788年5月24日),霍卓氏(又作和卓氏),维吾尔族人。传说中的香妃原型。生于雍正十三年九月十五日,阿里和卓之女。乾隆二十二年(1757),回部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清朝派兵入回疆平叛,伊帕尔汗的五叔额色尹、哥哥图尔都配合清军作战,立了战功,乾隆二十四年(1759)平叛之后,乾隆封额色尹为辅国公,封图尔都为一等台吉(仅次于辅国公的爵号),图尔都送妹妹伊帕尔汗氏入宫,以示联婚友好。来说说乾隆和香妃的故事,为什么乾隆对香妃一往情深? z _4 g! K# R( V# x/ D7 X
; F% r e) ~8 w# n0 @7 Z5 r 回部有一位“香姑娘”的消息,不胫而走,最后传进了乾隆皇帝的耳朵里。神乎其神的传说,绘声绘色的描摹,引起了他莫大的兴趣。乾隆帝是一位风流天子,后宫中美女如云。但是,“香姑娘”的神奇,仍然让他心猿意马。可是,回部与中原远隔千山万水,要将一位异族女子弄进宫来,也非易事。况且,回部近年来与中原多有冲突,关系并不和睦。据可靠情报,回部的上层有再次发动叛乱的种种迹象,如果因为一个女子而给叛乱分子以口实,那岂不让天下臣民耻笑?想到这里,乾隆帝强按下了对“香姑娘”的向往,专心于自己的朝政。
# U* g5 n, l# F2 h, E2 N/ G4 L1 A( |: ^ n
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正当乾隆帝将精力从“香姑娘”的身上转向朝政时,回部的上层人物终于按捺不住,发动了分裂中央的叛乱。叛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战火就是命令。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朝廷派将军兆惠统帅大军入疆平叛。临行之时,乾隆帝特意为兆惠将军送行,除指示平叛方略外,暗地里叮嘱他要特别留意“香姑娘”.
$ M) M( U: w; v' D% r% _$ ?3 a4 ^$ ]* x V$ g/ Y" Y" C$ U0 k
叛乱头目之一名叫霍集占,当时是南疆伊斯兰教小和卓木(和卓木即圣裔、伊斯兰教首领之一)。他和其兄大和卓木策动了武装叛乱。芳名远播的“香姑娘”,就是霍集王宫中一名得宠的王妃。兆惠将军率军经过一番苦战,将叛军击溃。霍集占于是带着他的王妃“香姑娘”到处躲藏。可是,无论躲得怎样隐蔽,清军总能找到他们。原来,是“香姑娘”的香气,暴露了他们的行踪。“香姑娘”落入了清军之手。
9 ^/ E$ y! f7 [- h' Z8 Q6 a n$ W1 d) s. H9 @3 y# l. d. i
有两名清军将领见香姑娘生得眉目妖娆,体态迷人,身有异香,便决意收留做自己的小妾。两个男人,为一个女人争执得你不让我,我也不让你,最后找到将军兆惠,准备让兆惠决定她最后的归宿。$ d& Q( m x: r; w& j9 ~+ j2 l# Y
T9 e+ b8 P7 H5 X3 Y 将军兆惠一见也惊慕不已。当得知她就是回部名声赫赫的“香姑娘”之后,皇上临走时的嘱咐重又回荡在脑海。他强压住自己的欲念,对二位下属道:“二位不要争了,这个女人身上有异香,看来不是一般的人物,你我都是凡品,不配享受这样的仙果。这样大富大贵的人,只有我们的皇上才有这样的福气,我看就把她孝敬给咱们的皇帝吧,到时皇上一高兴,还怕没有我们的好处。”两名将领想到未来的好处,也不争了,表示同意。于是,兆惠派员护送“香姑娘”进京。一路上所过州县都以接待皇妃的礼仪迎送。当乾隆皇帝见到自己日思夜想的人儿之后,兴奋异常,立即宣布她为自己的妃子,于是人们又都称“香姑娘”为“香妃”.) ~7 c0 G& h: F' w5 i, ~/ N O
0 _6 d: i* U, _& h+ j
在乾隆帝眼里,香妃是天外来客,是异域珍宝。她身上特有的香气,更是人间奇迹。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等到她站在自己的面前时,见惯了天下美色的皇帝,也禁不住怦然心动。她带着天山的秀色,带着异城的风情,亭亭玉立,似天山上盛开的雪莲,又如草原上怒放的野花,端庄高贵而又娇艳无华。从她身上飘来的阵阵香气,如平静海面上的涟漪,细碎而又柔和;又如辽阔草原上的牧歌,昂扬而又悠长。那迷人的香味,扣动着心弦,击打着欲望,摇晃在人们的心田,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走近之时,便有一种香泽扑入鼻中,令人心醉;仔细端详,只觉得千娇百媚,难以言喻。
0 n! O5 V/ Q5 p7 I5 p/ M- t' |. N$ V2 x2 D8 V
等到香妃口称罪臣见驾,愿皇上圣寿无疆之时,那一片娇音,似黄莺百啭,嘤嘤成韵,如乳燕清音,呖呖可听。乾隆帝双眼一眨不眨地盯着眼前的美人,脑海里却在搜寻着形容她美丽的词句。乾隆帝知道,对于美的标准各朝各代都不相同,汉代以瘦为美,唐代以丰满为美,因此有了“燕瘦环肥”的说法。尽管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勾画出一个理想中的美女形象:“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松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若含贝。”可没有一句点到了美人的香味,不免有点缺憾。眼前的美人,又该怎样形容呢?乾隆帝一时也找不着好词佳句,正自沉吟。# C4 [3 g5 q( }: P7 O
/ v- k; ^- z6 |5 O H
香妃见乾隆帝好久不语,忍不住抬头看了乾隆帝一眼,迅疾又低头不语。这无意的秋波一转,更是勾魂摄魄,把本就迷糊的乾隆帝弄得更是心猿意马。乾隆帝不由得对她心生十分怜爱,恨不能朝夕相伴,通宵歌舞。4 G2 e: p& n g- }5 J: k! i! y
% v# V4 d3 k3 a 可是,香妃虽然被迫接受了“妃子”的封号,却死活不肯顺从乾隆帝的召幸。这位艳如桃李、美若雪莲的王妃对乾隆帝冷若冰霜,拒之千里。香妃本想一死了之,无奈左右监视她的人寸步不离,无隙可乘,所以只能以泪洗面。乾隆帝对香妃的不顺从,很是感到不可理解,也很是恼怒,这可是自打做皇帝以来从未遇到过的难题。依做皇帝的威风,他真想严惩她一下,然后用手中的权威达到目的。但是,想到感情上的事,是不能用权威的,只能靠感化,他又压下了火气。他本有怜香惜玉的雅量,更兼欲用自己的魅力去征服一个女人,以显示除皇权之外的魅力。所以,乾隆帝便决定用自己的投入去唤醒一个女人内心的情感,因为,只有那样达到的目的,才有滋味,才有尊严。! j/ M% D& V' p$ e) v$ ~
# b* P! O- G/ h1 S3 i 为讨香妃的欢心,乾隆帝下旨,香妃在宫中可以穿着本民族服装。为尊重她的民族风俗习惯,宫内专为她配备了回族厨师。为了不让她在后宫有孤独感,乾隆帝特在西宛建造一座宝月楼,供其居住。乾隆帝还亲自题写楼名。取名“宝月楼”,就意在赞美香妃,将她比作月宫中的仙子,人间的嫦娥。楼内,绘有工笔画的回部风光;楼外,隔长安街而建回民小区,命名为“回子营”.小区内建回教礼拜堂及民舍,让内附的回民居住,屋舍皆沿袭回风。在楼内等处服侍的宫女、太监装扮都如回民。香妃站在楼上,可以望见对面的“回子营”.乾隆帝此举是想让香妃寂寞时遥望瞻礼,以解思乡之情。
8 B8 w3 z8 z4 @! v5 [% R
4 ]) |+ X8 t+ N 没事的时候,乾隆帝爱去宝月楼。在宝月楼,乾隆帝听香妃弹琴,看香妃舞蹈。有时,乾隆帝自己也显显才艺,以博香妃一笑,内心则想让香妃心生景仰。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夏,乾隆帝又亲临宝月楼。这一次,乾隆帝诗兴大发,赋诗云:“轻舟遮莫岸边维,衣染荷香坐片时。叶屿花台云锦错,广寒乍拟是瑶池。”此诗以嫦娥比拟香妃,表现其不俗之容。不知香妃领略其中意境否?又有一次,是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新年,乾隆帝再次亲临,赋诗云:“冬冰俯北沼,春阁出南城。宝月昔时记,韶年今日迎。屏文新茀禄,镜影大光明。鳞次居回部,安西系远情。”乾隆帝自注:“楼近倚皇城南墙。墙外西长安街,内属回人衡宇相望,人称‘回子营’。新建礼拜寺,正与楼对。”宝月楼凝结着乾隆帝对香妃的情感,同时也希望营造出来的西域风光、西域风情能消磨香妃对家乡的思念,对故人的怀思,从而最终达到让其顺从的目的。9 o/ u& f- k5 _/ z! e1 R
% g! E, f6 x4 Q7 o 乾隆帝知道香妃爱清净,每天必沐浴。于是,专为香妃建造了一间土耳其式的浴室。沐浴之时,室内热气腾腾,清香流动。为她服侍的宫女,都惊叹香妃的美丽,深潭似的大眼睛,睫眉晕黛,亮丽夺人,俊俏的鼻子,轮廊好看极了;那时隐时现的粉腮上的两个小酒窝,令人未饮先醉;红唇小巧而饱满;颈白而长,肩圆而正,背厚而平,身上洁白如玉,不痔不疡,无半点黑子创陷之病;乌发编成的无数条细辫,垂披在光亮的肩上、身上,似瀑布飞泻;身材丰满而窈窕。可惜,乾隆帝还没有看到这一切呢!
/ B |$ w8 l# ?( G: q& [, l: o" L
! C" Z0 F" _- d, E 这一番良苦的用心,香妃会领情吗?来自异乡的香妃,带着西域的骠悍与野性,性格刚烈,誓死不从乾隆帝。香妃时刻身藏利刃,表示不屈的决心。楼外的马嘶,常让她凄凉;楼外的乡音,也常引她落泪。有一次,香妃从衣袖中拿出明晃晃的小刀,对其随从道:“国破家亡,死志久决,然决不肯效儿女徒死,必得一当以报故主。”听者个个大惊失色。
% S' S- d$ [0 @% w! p/ G( y9 D6 ^: f1 X" D5 A0 \& z5 |
这话慢慢便传入了乾隆帝的耳朵里。乾隆帝听后,哈哈大笑:“朕不相信香妃会忘恩负义到刺杀朕的程度!”乾隆帝仍对香妃一往情深。他通过各种方式,对香妃进行赏赐,如意、荷包、珍珠、宝石、猫眼石、钻石等女人喜欢的小物件,都在恰当的时候,送到了香妃的手中。遇有外出巡游的机会,乾隆帝也让香妃随同前往。泰山的高峻,孔庙的深沉,围场的壮烈,盛京的繁华,都让香妃有一种全新的感受。但一想到西域的辽阔,一想到大漠的雄风,香妃又默默无语,双泪纵横。
1 u: v8 X7 l, d2 q* T- _8 }% M' L" B4 U8 ^) g2 {( A8 n% m0 b
女无美丑,入宫见妒。乾隆帝对香妃是那样的一往情深,同时对香妃又是别样的宽容,其他嫔妃是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她们不明白,一个再嫁的寡妇,一个异域的女人,有什么值得皇帝那般的痴迷。她们也搞不清楚,那个娘们,有什么绝招妙法,让皇帝对她如醉如痴。她们嫉妒,她们迷惑,她们便挖空心思要除掉香妃而后快。那些成天吃了饭没事做的女人,便不约而同地找到乾隆帝的母亲,也就是皇太后进谗言,说香妃身上的香味是妖气,她用妖气迷住了皇帝。如果不加劝阻,将危害龙体圣安。* I' s) m7 y9 C3 d8 E, }! R/ ~
# r( y7 h5 U4 c7 e; B1 ?, T
皇太后觉得有道理,便亲自找到乾隆帝,对他从多方面进行劝戒,劝其疏远香妃。乾隆帝笑着说:“儿子问过香妃,她身上的香气不是什么妖气,是因她小时候经常吃一种花,经常洗一种花澡的缘故。”太后好奇地说:“问过她吗,是什么花?洗的什么花澡?”乾隆帝说:“据她自己讲,是一种铜杆杆生长银叶子的金花花。至于洗什么花澡,据儿臣推测,可能就是民间传说的一种美容秘方,武则天最宠爱的女儿太平公主常用。方法就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采桃花阴干,研为细末,七月初七收鸡血调和,用以涂面擦身。据说能使人洁白如雪,光滑柔润,香气四溢。《神农本草经》就说过,桃花‘令人好颜色’。”5 l- m0 W6 `' }0 a+ o0 v- E
Q0 @' A2 U3 L
太后又说道:“哪里有那种花?你拿来给我看看。”乾隆帝说道:“那种花生在香妃的家乡。”太后以为乾隆帝故意骗她,还是心存疑心。有好几次,太后都想找香妃当面问个究竟,但都让乾隆帝想着法给挡回去了。4 f: O8 D: ~8 J: l: I
; [7 N% ]0 X8 C O- q7 S8 R: ~ 香妃身怀白刃的事,到底传入了皇太后的耳朵里去了。皇太后认为那对皇帝的安全是一种莫大的威胁,决定对香妃进行惩罚。
, f ~' P' G4 b
9 m/ }& r. m( P, r. I 有一次,乾隆帝外出了,皇太后让人把香妃找来。进得后宫,香妃觉得气氛有点不对劲。只见太后两边站着挂剑的武士,一个个杀气逼人。再看看皇太后,板着脸,一脸的严肃。请安过后,太后厉声问道:“伊帕尔汗,你可知罪?”香妃回答道:“启禀太后,臣妾何罪?”太后怒冲冲地说:“你把妖气带进宫中,扰乱了朝纲,罪不容诛!”香妃分辩道:“臣妾是人,何来妖气?”太后冷笑道:“你说你是人,那我问你,为何你身上有香气,我们怎么都没有?”香妃见问,一时语塞,那可是她想过无数次而没有想清楚的事情啊!太后见香妃没有回答,又问道:“你已经是皇帝的妃子了,为什么不接受皇帝的宠幸?这是身为妃子的态度吗?”香妃一听这话,心中一惊,知道今天是来者不善,想到自己几年来的辛酸,想到自己已作鬼魂的前夫,不禁泪下。“快说!”太后命令道。香妃见逼,索性把心一横,说道:“臣妾是已嫁之人,前夫是你们的罪人,已死在了你们的刀下。臣妾不想让皇上的圣体受污,所以不能奉召!”太后冷笑道:“分明是狡辩,自古以来,再嫁帝王之人还少吗?哪一个像你一样,三番五次地推托,分明是蔑视天朝!听说你还身藏利刃,是不是还想谋刺皇上,为前夫报仇?这样无夫无君之人,留着还有何用!来人,将这位反贼带下去,让她去见她的前夫吧!”可怜香妃,一杯毒酒,便香销玉殒了。- W6 b; H; c. H: b
" z. ]) H! M! S 等到乾隆帝得到太后召见香妃的消息赶到后宫之时,一切都已不可挽回了。乾隆帝悲伤不已,最后决定以妃礼将香妃棺椁送往故乡安葬。香妃信仰伊斯兰教,所以在她的棺木上特地刻上《古兰经》的经文。以前所有赏赐一并予以陪葬,另有大量赏赐。
% z \( B- N V1 F' s* \
+ p) H A# I$ U: O2 _ V 于是,大漠之中,有了一座香妃墓。3 J6 o; v0 N6 X
2 s4 W% H, R5 S% P
香妃,那个来自回疆的美丽姑娘哟,那个浑身散发着香味的神奇女子哟,你的美丽如同天山的雪莲,纯洁无瑕;你芳香如同草原上花草,温柔滋润。顺着一缕清风,迎着一缕阳光,我们在把你追寻!
; G# W D, D. |' @2 _1 T3 B2 c; b& \
乾隆与香妃有没有孩子?
7 T9 @! }) x7 S7 T& ~" [0 N' [! Q
# ]3 d0 b7 Q" \2 y/ h+ j 据历史记载,香妃和乾隆皇帝是没有孩子的,乾隆只有17子10女:' }+ }" v+ s" C' B; a8 x$ ?- f9 g; L
; L" F# h' U+ T 儿子
/ R5 V/ X/ e+ s7 R( z) y j8 l1 Z5 f( L# \ |
·永璜,长子,定安亲王。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时为宝亲王侧妃)
2 o8 Z: x0 C5 G
( V& p6 B( z9 s ·永琏,次子,端慧太子。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妃)
- h) s1 J; A$ \' h2 X: H. H; u
# h" x/ D& w) m( y; r6 ]+ M ·永璋,三子,循郡王。母宝亲王侧妃苏佳氏。9 {* r# k) x% ^
# P* y8 X% J* i4 ] p
·永珹,四子,履端亲王,出为履懿亲王爱新觉罗·允祹后。母嘉嫔金佳氏。* y7 b5 [- i2 x& T; K0 |5 b2 E x( a& \
& u( M: R+ `1 [+ ]% o' T+ D ·永琪,五子,荣纯亲王。母愉贵人珂里叶特氏。1 }. y" N- Z4 x! D$ a$ `/ k
6 B6 q& l! t, L3 z
·永瑢,六子,质庄亲王,出为慎靖郡王爱新觉罗·允禧后。母纯妃苏佳氏。* g( O' L- @7 U
- w6 y3 a) a# i- Y
·永琮,七子,哲亲王。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
7 {. r, x6 t! ?5 i6 k
+ X# n8 W3 N5 H( x ·永璇,八子,仪慎亲王。母嘉妃金佳氏。
5 P7 j i1 J3 e _
- }& x' a' k% N# n9 k3 U ·未命名,第九子,早殇。母嘉妃金佳氏。- M- n3 B8 c# ~% E! \
# l5 ~0 C" H* t- `# C% y
·未命名,第十子,早殇。母舒妃叶赫那拉氏。) P8 m0 n B4 e! _, K u2 b! ~9 [
1 s+ f# {. Q+ C5 R! f ·永瑆,十一子,成哲亲王。母嘉贵妃金佳氏。$ c7 P N( B6 e3 e) ?
8 y# ~* [$ C; R$ t& G ·永璂,十二子,贝勒。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 o" s& @# F. @* B' Y( }' x7 e/ y3 S* U' x1 C8 x; g. j
·永璟,早殇。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8 H( O! z% j! q" f/ c. g0 X' ^
* e9 G D! e/ s: e6 m: g. `
·永璐,早殇。母令贵妃魏佳氏。* t8 Y: ~. n, _) G: ]
9 j- E5 u- l/ t# v
·颙琰,十五子,清仁宗,嘉庆帝。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嘉庆帝爱新觉罗·颙琰即位后,改「颙」字为「永」字。4 ]- s, a( x, C/ y
; |% i% g I0 G. `) j& Q) H ·未命名,第十六子,早殇。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 A7 {& M6 K1 d$ q9 r
# }$ z- C3 t, i) \$ d4 C! j& u: X5 l ·永璘,十七子,庆僖亲王。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t- ]' W" {3 T) e9 D
0 T6 m3 x( y/ c& d 女儿
' G0 t ]/ h' M, N7 R% t
+ ` x, }) u$ j1 [& ]9 X ·皇长女(1728年—1729年),雍正六年十月生,雍正七年十二月殇。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妃)2 t8 }: ?4 y" L! ^7 ^( w3 E' m
$ d) g) Z: a1 r6 D
·皇二女(1731年),雍正九年四月生,当年十二月殇。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时为宝亲王侧妃)
: h4 c$ m3 d. ], S$ k0 u
$ ~) U; A* d+ e% ?7 |, g ·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1731年—1792年),雍正九年五月二十四生,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妃)
a V( ]9 k( g0 q( ~" t5 C( z7 \. o# A! k* E4 {+ | d
·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1745年—1767年),乾隆十年十二月初二生,母纯贵妃苏佳氏。
$ W1 o! c; t& W8 [ z8 m2 G, l
4 h! L J- d' h) x. |6 K ·皇五女(1753年—1755年),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三生,乾隆二十年四月二十二殇。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O5 l& @* l$ t @
6 m# O! q0 }. }; ]+ G% Z2 I
·皇六女(1755年—1758年),乾隆二十年七月十七生,乾隆二十三年八月二十六殇。母忻嫔戴佳氏。# F2 I0 U" r8 ^3 O+ F: _% U
- ?3 l. V7 D& E% H1 }. X ·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1756年—1775年),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十五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4 t- F1 K" v8 w% d% B% c! M/ ]7 {9 H. B& H9 K9 {6 n! p2 t9 O$ ^
·皇八女(1757年—1767年),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初七生,乾隆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殇, 葬于端慧皇太子园寝。母忻嫔戴佳氏。
$ g4 J0 j8 s( Y9 z3 t+ X( C
O5 Y2 g5 I7 p4 @ ·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1758年—1780年),乾隆二十三年七月十四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Q. G' ^9 x( f% N, x. E
9 f1 f/ D" G" O$ U* B6 h
·皇十女固伦和孝公主(1775年—1823年),乾隆四十年正月初三生,母敦妃汪氏。下嫁和珅之子丰绅殷德。2 b- H% y- y7 [4 ^4 c8 y2 O" f
: B6 i/ h; H( g7 s+ ?/ C9 L' G ·养女和硕和婉公主(1734年—1760年),雍正十二年(1734年)六月二十四日生,父为和亲王弘昼,母为福晋乌札库氏。6 Z) {$ n, t3 }* h
/ H" O0 y* h) Z# e. p! t(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