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用 唐孟棨《本事诗》: G% E& \+ j. \' `# n( O% _, V
8 l7 X1 b! e3 _* |3 B' H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G! m5 @& m" c+ r2 e. Q" {4 w* F& \( M3 [% w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9 t% d3 T4 v. ~- _
+ `& C0 @ i* f2 W0 p
背后的故事:3 N$ i) O8 Z: F! ^% v0 W! y% C) a
, W/ o+ X; e. p$ Y$ n0 i9 O3 t
韩翃是唐代着名诗人,与卢纶、司空曙等人并称为“大历十才子”。虽然韩翃以诗歌闻名,但是他在官场仕途上并不顺利。韩翃早在玄宗天宝年间就考中了进士,但是并没有受到重用,一直没得到实质性提拔。在仕途上熬了近三十年,到唐德宗建中初年,仍旧是个幕僚。他一大把年纪了,同事们都是不看好这个迟暮老朽。他自己也觉得很惭愧,便经常托病不去上班。/ s# k/ Q& a# ^+ d) b0 a2 |
3 ^, ^4 E0 o* b( h0 c) ]6 @7 O 同事中有个姓韦的,担任巡官,位卑职小,经常和韩翃在一起喝酒聊天,两人谈得很投机,都将对方视为知交。/ `) L" o, p+ ]. j& M
0 F5 s3 Q* T/ `6 @+ P4 ?8 \ 有天晚上,韦巡官急急忙忙敲开韩翃的门。韩翃从睡梦中醒来,睡眼朦胧地问老朋友,什么事情这么急急忙忙。
+ z) r. \ Q/ ^/ A. j" f( L) T3 d$ c, _+ p q: c+ b9 |# S: |3 p1 v
韦巡官兴奋地说:“员外除驾部郎中,知制诰。”意思就是你已经被朝廷任命为驾部郎中知制诰了。8 i- U" b1 D& Y3 E& C: K
Q( J! q* H$ u3 Z @; g a
这是个什么官?驾部郎中是从五品京官,可穿绯色的官服,佩带银鱼装饰。知制诰的主要职责是为皇帝草拟诏书敕令。这绝对是一个令人仰慕的职位。何况当时的韩翃只是个幕僚,听到自己得了这么个高级官职,那是何等意外啊!
' v0 z5 h3 B+ a# q/ b5 ^6 q. R
8 N( s. g' A$ ~# x! | 韩翃听了,当即断定这不可能。他说:“必无此事,定误矣。”1 y7 _' z1 k. Y! |: }& K: K; K
3 Q( K# L9 x d 两人进了屋,韦巡官坐下喝了一口茶,才将消息的来源说了一遍。
3 g$ E- p0 g# ?( `/ f! \, v4 v- B
& U; J. V1 W, z- E$ v 原来,韩翃当天没有去上班。恰好当天的邸报到达(唐代,全国州一级地方政府都在长安派驻了办事机构,州一级的称为州邸,道一级的称留邸,他们将当天皇帝的决策、人事任免、京城里的重大事项写成材料发给地方长官,称为“邸报”),韦巡官看到邸报上说知制诰缺员,中书省推荐了两个人,但皇帝看了他们的简历后否决了。皇帝一个都不同意。当时的皇帝是唐德宗,他的批示是“与韩翃”。中书省查了官员名录,发现有两个韩翃,一个是江淮刺史,一个是汴州刺史部下幕僚。中书省官员搞不清楚到底是哪个韩翃。于是,中书省官员将两个韩翃的简历呈给德宗,并请示说:“有两个韩翃,同名同姓,我们都搞不清楚到底是哪个,请皇上明示。”
- S) u9 q7 D7 m3 Q; l* z/ U, I" E0 K6 R8 h
1 h) t+ R( N9 y4 h5 e' M 德宗也不看简历,随口说道:“就是写‘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的那个韩翃。” Q% p% Y3 o+ T, r4 V) x
- e+ {3 b L4 \! l" r0 ^ 这下中书省的官员都明白了,原来是个诗人啊!
/ |# G1 J8 r) B2 T+ C2 D- m. j9 B2 _4 D
4 y$ \' T0 Q" F4 u$ F. w, |# H: c 韦巡官对韩翃说道:“这首《寒食》诗不就是您老的作品么?”
! Y; x4 J; i0 B& u
. _$ R5 K7 o) l3 y0 B& T- O' O 韩翃半信半疑地点了点头,说:“诗倒是我写的,但这也太突然了吧!”
1 s2 o# Q. Y! [) x' C* K+ B! _ r5 K% y0 n. f8 T
韦巡官哈哈一笑,举起茶杯庆贺韩翃高升。但此时的韩翃仍旧将信将疑。估计那天晚上他一夜没睡好吧!/ ]# G! s% G' ]2 J5 O# O
8 o8 M6 N/ y6 v% U7 n: C2 h" M# U) g 第二天一大早,汴州刺史和带领所有僚属来向韩翃祝贺。韩翃此时方才相信自己真的高升了。
( `3 o! p+ o1 {) c9 x
' e; |& X& O+ w9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