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宗教民俗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

0
回复
25
查看
[复制链接]

7469

主题

13

回帖

750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501
发表于 2021-6-22 16: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时间:每年09月22~24日6 v( I* d9 ^& N' `

' j/ |. |/ h& o5 Q4 D8 }  三候雷始收声: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2 Y, N2 p8 S8 V
3 T! m0 |) D, Q# a* u
  蛰虫坯户:一些春分出土活动的小虫,在秋分过后也会陆陆续续回到土里,准备过冬。
  }& c0 q! Q3 i6 k
9 J3 o9 j' q" `, i! [9 S* m  水始涸:水气也不像夏天时那么充沛,将开始逐渐干涸,因此我们会觉得空气越来越干燥了。7 w2 }7 t6 n% m, U8 @7 X$ X! _

1 F# S! M! [! W! {7 _! d2 p2 g  介绍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而“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
: p6 b) @" ^, ~8 F1 X$ A
, y# w! _: [) t8 W6 P( e" f) W  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东北地区降温早的年分,秋分见霜已不足为奇。
+ i. ^% y) J" X  A( L
9 }* a6 I# K* l% [- L  从秋分这一天起,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白天逐渐变短,黑夜变长(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10℃以上;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季节。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 Z0 @0 x1 d8 M2 `* Q9 M- B" }
$ [) d5 s8 a: N: k% t& W  由来秋分(autumnal equinox),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 F8 n# H2 Z# t3 f) [- v( _" z
" ?+ m) N1 H( ]" s
  我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为“半”之意。秋分“秋分”的意思有二:. U8 F% D3 }; ~

  U9 s5 L) v5 D  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
, C* Y9 k' M) H: f) n/ {* M: E
  b6 p. i( O. d  w; X. k' t/ ~  二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 ^( u: G3 o: |: }2 h0 G( y
! P2 @$ k& @7 x4 D* i) z( J  习俗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C0 z* w6 Y" Q; y- t
5 M/ ?9 _9 o: J- ]7 ?
  秋分这一天,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村还有煮汤圆吃的习俗,除了自己食用外,还要煮二三十个不用包心的汤圆,插上细竹签放在田边地头,这就是“粘雀子嘴”,寓意是让雀子不要来破坏庄稼。
3 [- p6 Q  j" h- ?$ ]% w! e/ ?/ E5 S& {4 |
  在秋分时节,我国很多地区都要举行“竖蛋”的民俗活动。; M/ m  p5 T+ S+ {8 f" P9 ]: C, S
3 ^: t9 c: y" g" S) v
  很多地方在秋分时节要吃一种叫做“野苋菜”的野菜,有的地方也称之为“秋碧蒿”。秋分一到,全家人都去采摘秋菜。采回的秋菜一般人家与鱼片“滚汤”,炖出来的汤叫做“秋汤”。有顺口溜这样说:“秋汤灌脏,洗涤肝肠。合家老少,平安健康。”$ T7 y! A# c! k1 Z/ X, ]

( I* N4 y. {* A3 A6 V  养生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要想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气的侵袭。5 a$ \0 R6 G" b: x% [) ]0 l1 S

7 D; a$ W) Q0 B# t- R  同时,秋燥温与凉的变化,还与每个人的体质和机体反应有关。要防止凉燥,就得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秋季锻炼,重在益肺润燥,如练吐纳功、叩齿咽津润燥功。饮食调养方面,应多喝水,吃清润、温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 C7 d5 }8 \  X2 l( Z
: ?+ X9 t* Q4 d- @

- E, V- V0 A) M5 v!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交流群

星小辰QQ:21906512

星梦创作交流群:610184528

Email:21906512@qq.com

Copyright   ©2017-2026  星梦创作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星梦网络信息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