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野史八卦 孙权不用张昭为相的原因

0
回复
36
查看
[复制链接]

7469

主题

13

回帖

750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501
发表于 2021-6-17 19: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昭是东吴资格最老、影响最大的人物。他在孙策创业时就深受器重,“文武之事,一以委昭”。孙权继任后,张昭对孙权可说是忠心耿耿,“率群僚立而辅之”,为东吴的巩固发展贡献不小。孙策、孙权兄弟均得其助力不小。; `" R. E8 f8 n7 u3 D# I

6 C# c( T/ S+ q! i6 j  因为他资格老、影响大,所以在孙权称王后,群臣两次荐举张昭担任丞相。第一次,孙权没有同意,只是委婉地说,现在事务繁杂,责任重大,张昭不很适宜。第二次,孙权又不同意,才直言其理由:“当丞相事情繁琐,而张昭性情刚烈,不听他的,埋怨之心将生,这不是他能处理好的。”
* ~# j  U, ~# \  d' P8 X) [/ a/ L' u( l
  确如孙权所言,从丞相所要求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来看,张昭不宜为相。
8 _. u. V) e. B; K, q! C$ e/ g$ l, R/ ~- u1 f  r! X" Y
  第一,张昭在关键时刻不能正确分析形势,缺乏与敌决战的能力。在曹操率兵进攻江东时,作为朝廷重臣,首议迎操,差点断送了江东的前途。他没有起到他应起的作用。
$ v% Z9 v% Y2 _: F
+ P' ~  `' U* U# k3 P" }4 F% j  第二,张昭架子大,虚荣心较强,有时弄得孙权也下不了台,这还在其次,更主要的是,作为老臣,他不能起到凝聚力量、协调关系、稳定朝廷的作用,有时候还举措失当,捅娄子。
8 I; A  K7 d, P6 y
" o+ \4 M7 T6 ~6 m1 B6 X  甘宁背叛黄祖,来投孙权。他急于建立功业,便提出了一个征黄祖、取刘表、扩大地盘到巴蜀的计划,还请命自任先锋,孙权认为此计可行,不料遇到张昭反对:“吴下业业,若军果行,恐必致乱。”甘宁很不高兴,反唇相讥:“国家以萧何之任付君,君居守而忧乱,奚以希慕古人乎?”孙权见状,忙对甘宁说:“今年兴讨,决意付卿,卿但当勉建方略,令必克祖则卿之功,何嫌张长史之言乎!”后来孙权自率大军征黄祖,甘宁为先锋,果然大获全胜,解决了孙策在世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虽吞并刘表未成,但解除了黄祖这一大心病,江东自此在孙权的控制之下。
/ i' e$ t. [0 b) ?  q3 h+ j" y& B- J( U" k: \
  鲁肃“少有壮节”,周瑜推荐给孙权,孙权与鲁肃一见如故,“合榻对饮”,鲁肃德才兼备,见解不凡,一见孙权便提出了“鼎足江东”的战略目标。不知是出于忌妒还是偏颇,张昭对孙权说鲁肃“年少粗疏,不可用”。后来证明,鲁肃才堪大用。察人荐才是丞相职责之一,如以张昭为相,对百官必然失察,更不必说揽天下英才辅佐君王了。8 b+ g" X$ T" ]4 V* |

! c8 y7 x' [, E& y' c, G9 A  第三,张昭心胸不广,气量不大。丞相为中枢之首,总揽朝政,协调百官,必有海纳百川之雅量,吞吐天地之襟怀,也必如俗话说的:“宰相肚里可撑船。”但张昭过于计较细节,大事反倒不明。有一次,有一群鸟飞到殿前,孙权问:这是什么鸟?诸葛恪说,这是白头翁。张昭听了,马上联想,以为自己是在座的人中最老的,怀疑诸葛恪以此来戏弄他。诸葛恪解释之后,张昭自讨没趣,引得大家一阵哄笑。这种胸怀,自然不具备为相的素质。
+ m( O0 z2 E! o8 E( i, U
3 K# j  B5 {! ?0 r* H. x  孙权最后任命顾雍为相。顾雍德器深远,稳重威严。孙权称赞他:“顾君不言,言必有中”。史称,顾雍“其所选用文武将吏,各随能任所,心无适莫。时访逮民间及政职所宜,辄密以闻。若见纳用,则归之于上,不用,终不宣泄。”顾雍为相十九年,时间不可谓不长,可见顾雍才德堪在相位。
: I" M: Z& _/ |: K% v1 Z. ]! h* U  i9 o6 ]5 l9 @
  孙权不因张昭的资格、威望就任他为相,他正确地看到了张昭的不足之处,因而任用了顾雍。当然对张昭这个顾命之臣还是敬重有加的。
0 W" `8 E8 p7 I% G1 K5 {) e+ }4 ]5 X: w$ W) B2 I( J( 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交流群

星小辰QQ:21906512

星梦创作交流群:610184528

Email:21906512@qq.com

Copyright   ©2017-2026  星梦创作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星梦网络信息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