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人文通史 古代名士如何泄愤

0
回复
32
查看
[复制链接]

7469

主题

13

回帖

750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501
发表于 2021-6-13 12:3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活中,动辄发怒者,即使不殃及他人,亦会祸害自身。为此,古代的许多名士,都有自己的抑怒解愁之术。: D  Y- L, A( x3 m. e5 T/ H8 H
4 b2 w$ J! u3 t" o  Q
  “悬联警怒”。林则徐性情刚烈,后来知道发怒不仅无用,且常给小人制造借口,于是在书房挂一条幅,书“警怒”二字以自制,并于厅堂悬一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上联自我警示应宽宏大量,下联自我告诫要无畏无私。
; v& m0 E3 F% E& w  p- d2 w, a$ ]) W0 ]
  “写字散气” 。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说,草书大家张旭,写字不为练技,仅以此抒发情感,或“不平有动于心,必以草书发之”。韩愈赞曰,此法简单有效,如握笔草书尤其是狂草,写字前所发之怒气,皆移向笔端,流向书面而消散。
8 y: ^9 z6 R# B( {
$ w& ~' \7 a- e  “佩韦缓气”。《韩非子》载,春秋时,魏国邺令西门豹为克服性情急躁的毛病,便“佩韦以缓气”。“韦”是熟牛皮,取其质地柔软的特性以自戒。每当脾气发作,即用手抚之良久,怒则消除。* ]  v1 h4 p' m, j2 }/ d, p/ E
, @' B* m+ }" H5 _$ s( x
  “弈棋息怒”。明代郑王宣在《昨非庵日撰》中记载,监察御史李纲性急,但酷嗜弈棋。逢下棋,性情即趋于安详、宽缓。其家人每见其躁怒,遂将棋盘置于其前,其面颜立刻改观,取子布局,怒气烟消云散。5 _! ^8 ?; y: M8 L" E' ]3 r

, F1 _: |5 r% Z  “赏花破怒”。南宋诗人陆游一生坎坷,却活到耄耋之年。他平时爱种花、赏花。每身处逆境,为排解心中愁怒,就去赏花,“放翁年来百事惰,惟见梅花愁欲破”。
" F$ H3 ?2 S; p" A- s8 q0 s9 L, l
0 L4 u7 n% d! L( C, ]* E  G5 p  “画竹忘怒”。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任范县、潍县知县时,郁郁不得志。当受上司讽压,怒气来时,他便铺好宣纸,提笔画竹,以忘所怒。尤其他因助农民胜讼及办理赈济得罪豪绅而罢官后,画竹更成为他晚年排怒解愁的主要活动。6 z" `+ c5 r: A. G& n

0 I4 J0 D" L  F! T0 ~  “恩爱消怒”。人口学家马寅初,夫妻恩爱,他的词典里无“怒”字。他以“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联自勉。其与夫人几十年相濡以沫,心态从容自若,虽多难却长寿,享年101岁。
* M$ f. N+ K" k) p8 D  V5 i& L) ]# \" ~1 i$ D
  “着书释怒”。司马迁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也。”清代戏曲家李渔说:“予无他癖,唯有着书。忧藉以消,怒藉以释,牢骚不平之气藉以铲除。喜怒哀乐,皆成文章。1 p6 f& d) t- v7 F
% K$ A0 T  ^, H- Z3 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交流群

星小辰QQ:21906512

星梦创作交流群:610184528

Email:21906512@qq.com

Copyright   ©2017-2026  星梦创作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星梦网络信息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