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其他 中华疆域变迁史

0
回复
33
查看
[复制链接]

7469

主题

13

回帖

750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501
发表于 2021-4-20 20: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华疆域变迁史,泛指中华民族(包括汉族与其他相关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疆界的变迁历史,大致相当于现今中国(含港澳台地区)及部分中国周边地区。) ^$ {2 z' }" f) i. J8 J/ A5 @

  [8 \/ o/ q# g6 {9 V  古代国家疆域的对比/ P8 q& _4 K& t; @$ Z( y/ c
, V& J2 u. n+ {6 X
  在世界历史上,中国并不是最古老的国家;在今天的世界上,中国也不是领土最大的国家;但是中国的疆域却在世界史上拥有独一无二的地位。翻开世界史,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之前,也就是相当于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时期,埃及人在公元前4241年就有了历法,苏美尔人在公元前3500年有了楔形文字的雏形,埃及人在公元前3500—前3200年形成城邦,第一乌尔王朝于公元前3000年在幼发拉底河入海处出现,基什王于公元前2870年裁定两河流域两邦间的疆界争执并树立界石,埃及的第三王朝(公元前2780—前2680年)开始建造金字塔。而中国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一般认为存在于公元前2550年的前后。我们平时所说的“五千年文明史”,也是指从黄帝时代以来这一历史时期的一个约数,并不是正好有5000年。但是在今天的世界地图上,早已找不到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基什人的国家,也不会发现第一乌尔王朝的踪影。埃及作为国家的名字虽然还存在,但早已不是当年的主人了。从公元前1680年开始,喜克索人、利比亚人、库施人、亚述人、波斯人、马其顿人、罗马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先后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原来的埃及人早已消失在众多的外来人中,就连从公元前3000年起就长期使用的埃及语也早成了消亡的语言。不仅埃及,就是其他文明古国,如巴比伦、印度、罗马等无不如此。而中国至迟在公元前20多世纪已经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一个疆域辽阔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从此,尽管也出现过内乱、分裂、民族战争和改朝换代,但是以汉族(华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政权实体不仅始终存在,而且统一的疆域范围越来越广,最终凝聚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并在18世纪中叶形成了中国的极盛疆域。
- X( }/ G" {: ^. C7 y
- {$ H0 j# f9 Y3 G6 J% S  俄国疆域的借鉴
1 p, X; f9 j: O/ u; J+ r5 Z6 b8 F. w7 m
  苏联的领土是2240万平方公里,超过今天中国领土的两倍,但是如果拿这个国家疆域变化的历史与中国相比,那就与面积数字的比较完全不同了。10世纪后半期,也就是相当于中国的北宋初年,东斯拉夫人中的一支基辅罗斯兴起,罗斯王公斯维亚托斯拉夫及其子弗拉基米尔扩大了领土,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国家。但到12世纪中叶,罗斯就分裂为许多小公国,1223年又被蒙古军队占有,成为金帐汗国的一部分,汗国通过俄罗斯王公进行统治。14世纪以后,相当中国元末明初时,莫斯科大公国逐渐强大起来,伊凡三世(公元1462—1505年在位)吞并了所有东斯拉夫人的土地,并摆脱了金帐汗国的统治,建立俄罗斯帝国。16世纪后半期,俄罗斯的疆域才扩大到伏尔加河地区,吞并东乌克兰和基辅的事实到1667年才为波兰所承认,1775年取得黑海北岸地区,1783年夺取克里米亚,17世纪扩张到亚洲,18世纪进入了远东和中亚,19世纪从中国夺取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至于前苏联的领土,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最终形成,但不到半个世纪又重新分裂。& T- J+ J  v7 L3 G; z) H
- H. X3 b/ ?# x# b! M2 W1 Y
  汉民族对中华疆域的贡献# T3 o8 B; M& o* w, o) H: w

' |# T! B, G7 p# f  领土面积略超过中国的加拿大和略小于中国的美国,它们的历史都只有200多年,而它们的领土定形的时间就更短了。因此,在今天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几个国家中,中国是唯一拥有历史悠久的稳定疆域的国家。中国能够在2000多年前就形成了广阔的疆域,中国的疆域能够稳定地延续下来,统一的中国疆域最终出现在18世纪中叶并且由清朝实现,这些都不是偶然的,需要各方面的很多条件。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中国各族人民为祖国的统一而进行了长期的共同努力;中国人民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大力开发经济,发展生产;历代统治者、尤其是清朝统治者顺应历史潮流,实行了正确的政策。同样,近代中国大片国土的沦丧,固然有其外部原因,但国力的衰落和政府腐败是决定因素。在中国疆域的形成过程中,汉族作出了主要的贡献。这不仅是因为汉族人口众多,文化和科学技术先进,而且在于汉族最早建立了统一政权,为中国的疆域奠定了基础。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原王朝——秦朝,就是以汉族的前身华夏诸族为主建立的。尽管秦朝存在的时间很短,但经过汉朝近400年的巩固,中原王朝的疆域已经基本定型。从秦朝至清朝这2000余年间,虽然中原王朝的疆域时有盈缩,但它们的主体部分——北起阴山、燕山、辽河下游,南至两广,西起陇东、四川盆地,东至于海——是相当稳定的。即使这一部分分裂成几个政权,它们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也没有什么差异,因此不久又会归于统一。根本的原因就是这一范围内的人口中,汉族占了绝大多数。汉族在长期共同的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和民族心态,经过儒家学说的总结提高,升华为一种统一的观念。由于汉族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汉族人民的辛勤劳动,这一主体部分从秦汉以来一直是东亚大陆经济和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对其他政权和民族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这固然也导致了其他民族的入侵,但更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由于这一部分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巨大优势,尽管它不止一次成为非汉族的统治区,但军事上的征服者一次次成为经济和文化上的被征服者,甚至征服者的整个民族也被融合在汉族之中了。要是没有这一主体部分的存在,或者这一部分的经济和文化力量不足以影响并融合其他民族,那么,在东晋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辽宋、宋金那样的分裂以后就不可能再恢复统一的局面。而历史事实是,这样的统一不仅恢复了,而且统一的范围越来越大,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
$ e, M1 V2 W, n3 o* S' z3 J  @
: T0 Q7 H: S) t% [: a  少数民族作出的贡献
- ]  m4 r+ v$ o
7 k4 Y  c8 S1 |9 e# T" X. Z  一方面,非汉民族同样为中国的统一疆域的形成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首先,中国的边疆最早是由非汉民族开发经营的,在这些地区归属于中原王朝或者成为中国的一部分之前,一般都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文化基础和一定数量的人口,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或者结成了政治实体。百越民族对于岭南、东南沿海和山区的开发,巴、蜀、“西南夷”、蛮、僚、俚、僰等民族对西南的开发,肃慎、东胡、夫余、挹娄、鲜卑、乌桓、高丽、靺鞨、奚、契丹、女真、满等民族对东北的开发,匈奴、鲜卑、丁零、突厥、回鹘、契丹、蒙古等民族对北方的开发,西域各族、羌、突厥、回鹘、党项、蒙古、回、维吾尔等民族对西北的开发,羌、吐谷浑、吐蕃(藏)等民族对青藏高原的开发,台湾的当地民族对台湾岛的开发,都是这些地区最终成为中国疆域一部分的前提和基础。由于边疆地区自然条件不如中原,一般都有地势高寒,地形崎岖,气候炎热或寒冷,潮湿或干旱,土地贫瘠,植被过于茂密,疾病流行,交通运输不便等不易克服的困难,所以在开发过程中尤其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这些民族还在创造适应当地具体条件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产生了适应当地条件的制度和精神文明。) N1 Z/ |- f% D+ C
4 |* S! {! X: m0 r( b
  儒学对疆域形成产生的影响* n6 W( N- K( }% j7 a3 E

8 t: u0 l* l# E2 j$ z! H  其次,儒家的大一统学说虽然有其积极作用,但也有其消极的一面,那就是只注重汉族农业区,忽视周围牧业区和未开发地区,把统一的范围局限于中原王朝和汉族人口。所以历史上一些武功赫赫的汉族政权,尽管多次进入了蒙古高原,却满足于凭借“天之所以限胡汉”的长城为界。对于边疆地区的得失往往并不在意,甚或麻木不仁。汉、唐、明这几个曾经有很强国力的汉族政权都没有能将别的农业区和牧业区统一起来,相反,中国历史上的二次大统一都是由来自北方的非汉族直接或间接完成的。东汉开始的北方民族的南下虽然引起了几百年的分裂,但正是以非汉族的统治为基础的北方政权最终实现了南北统一。崛起于蒙古高原的元朝和发祥于长白山下的清朝都是以北方少数民族为基础,进而统一中原地区的。所以,如果没有非汉民族对边疆的开发,不是由他们来打破传统的统一观的局限的话,统一的中国疆域也同样不可能出现。$ f: y) E8 K5 V' E

9 X- X8 d) P) Q  中国领土之盛4 q" {9 v+ C# \

; N, X0 H# b! {# H6 D& D  公元1206年,蒙古族首领铁木真统一蒙古诸部,后称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蒙古汗国先攻金进占黄河流域,继而灭西辽、西夏、金和大理,并在吐蕃地区设行政机构进行直接统治。与此同时,蒙古军还西征亚欧广大地区。1271年,忽必烈在内部争位斗争中取胜,定国号为元。1279年,元朝灭南宋,完成古代中国史上空前的大统一。1 S3 B9 T+ t2 {3 m& m
7 P1 x3 B, _) _
  元朝虽仅存98年,元的版图东北至日本海,北至今俄罗斯西伯利亚北极圈内,西北接窝阔台(成吉恩汗三子)汗国、察合台(成吉思汗二子)汗国、钦察汗国(成吉思汗孙拔都所建)和伊儿汗国(成吉思汗孙旭烈兀所建),西南接尼波罗、印度、缅甸、越南,东南至海。蒙古四大汗国中,钦察汗国和伊儿汗国名义上对大汗即元帝称藩,但实际是独立国家;察合台汗国初实际上是窝阔台汗国的附庸,两国不承认元帝的宗主地位,连兵反元;察合台汗国后与元通好称藩,并在窝阔台汗国破后并有其大部领地。元朝还设征东行省于高丽,但行省丞相由高丽国王兼任,其原有机构制度不变,故实为藩属国。
! m) }5 z# y7 I! @
: H2 D5 _8 ~  p; }; T" S4 f  元朝为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在继承中国历代治国方略成功经验的同时,推出更为适应历史发展的政策与制度。元朝首先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制度,将金后期的行省制度推行于全国,辽阳、岭北、甘肃、云南、湖广等皆是置于边疆地区的行省。元还在距省治较远的地方分设宣慰司都元帅府,又有招讨、安抚、宣慰等使层层管理边疆地区。其次,在边疆地区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吐蕃地区初由设在中央掌管全国佛教事务的总制院管辖,该机构后改为政教合一的宣政院,从此该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在畏兀尔地区设有北庭都护府等机构。在云南、湖广等一些边远地区实行土司制度。
* o9 @6 H: x; r& L. D6 e6 B+ I; L$ b- Z7 l7 R1 A) r! N, B! {
  元朝的建立标志着古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一个重要发展阶段的结束,也预示着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将开始,古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入成熟和鼎盛时期。
2 o0 X' b! \  ^5 L( |: G2 E
+ B" G" B' v* _3 B1 A& B3 M  外来入侵产生的影响
% s2 a2 I) `3 Q; E  P
& k4 V5 f0 |, t5 J2 n+ X  葡萄牙入侵
) ]/ {7 c: U- o- o% s; l9 q5 A! U4 B5 ]' h  ]
  1553年,葡萄牙人贿通地方官,在澳门登岸建立居留地。至1573年,葡萄牙人变贿赂为地租,澳门成为西方国家在中国的第一个租住地。入清后沿用了明朝旧例,但到1849年后葡方拒交地租,并逐走清朝驻澳门的官员。1887年中葡签订《中葡天津条约》,允许葡萄牙人“永居管理”澳门。9 C* N6 z( d2 l( |0 b. Q) f

! V* d, @* r1 D9 R: Z7 c, I# P3 R  英国入侵
5 c" T1 N2 t) F3 Q5 }" w* V+ L( A  \3 D. {7 @- G; N
  鸦片战争中,英国占领了广东广州府新安县的香港岛。1842年,中英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将香港割让给英国。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时,中英订《中英天津条约》,又以香港对岸的九龙司地方一区割归英属。1898年,中英订立《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次年勘定以深圳河及深圳、大鹏二湾以南及附近海面(九龙新界)租予英国,期限99年。4 [5 Z+ n9 M! y5 v( ?

) ^% x. h1 g% ?% H  俄国入侵
- r$ d0 K' O, d; l* U6 s+ {/ R
: x2 K+ Z1 u9 k. G  侵夺中国领土最多的是沙皇俄国。中俄尼布楚条约》中将两国边界最东段乌第河以南一块列为“待议地区”,没有划定归属,但在俄国势力扩张到远东后,不经过任何谈判就占据了这一地区。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乘机迫使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强行割去黑龙江北岸大片中国领土,仅规定瑷珲(今黑龙江黑河市)对岸精奇里江以南“江东六十四屯”仍由原住中国人永远居住,归中国政府管理。乌苏里江以东至海则划为中俄共管。清朝政府当时拒绝批准,但在两年后的《中俄北京条约》中被迫确认此条约。《中俄北京条约》还进一步将乌苏里、松阿察二江直到兴凯湖至图们江口一线以东原中国领土划归俄国。第二年勘定边界,绘图立碑。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重勘,增立、改立界碑多处,中国方面又作了不少退让。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俄国占领东北,用烧杀手段驱赶中国居民,强占了江东六十四屯。
2 Q- A& ^9 _& W3 y; D9 b+ q, Y  O2 y8 u
  鞑靼海峡东岸的库页岛,本来是吉林三姓副都统辖境,但清朝只接受“纳贡”,从来不加经营,以至在俄国和日本都侵入该岛后还一无所知。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俄国单方面宣布库页岛是俄国领土,签订《中俄北京条约》时清廷竟置此岛于不顾,还同意规定岛上的“土人”不能再过海向清朝纳贡,实际上承认了俄国对该岛的占领。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库页岛完全归入俄国,1905年日俄战争后以北纬50°以南划归日本。0 f( s6 y) `1 Y# z

3 N4 s- t8 o+ ]1 w  A  《中俄北京条约》
' J% U' t2 O7 Q2 J1 Y; K3 S6 D8 Y
- E6 j; ?& S" g: Z& \  《中俄北京条约》确定中国外蒙古与俄国的西界“自沙宾达巴哈起至斋桑淖尔”,虽然尚未经过勘定,却已经将在此线以西北的定边左将军所属乌梁海十佐领及科布多所属阿勒泰淖尔乌梁海二旗划到了中国界外。至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中俄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即《塔城条约》),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订立科布多、乌里雅苏台两个界约。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又勘改科布多边界,按《中俄北京条约》划定了两国边界。$ M/ h( `; M: W2 s. d

$ d* {. g6 H5 t" s$ T  《中俄北京条约》规定的新疆境内的中俄西界,在斋桑淖尔以下为“又西南至特穆尔图淖尔,又南至浩罕为界”,已将原来属于中国的自巴勒喀什(巴尔喀什)湖东南至特穆尔图淖尔之间的土地划归俄国。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订立《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后,俄国又利用具体查勘的过程驱逐中国的卡伦(哨所),抢占沿边土地。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俄国官员将他们单方面确定的边界强加给中国,清朝官员只能在俄方界碑的左侧另立中方的界碑。但边界刚划定,俄国就开始了新的侵略步骤。当时,俄国已经在中亚吞并了浩罕和布哈拉汗国,就趁阿古柏在新疆叛乱之机于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占据了中国的伊犁。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清朝派左宗棠出兵新疆,平定了叛乱,要求俄国退出伊犁。俄国以改订《中俄北京条约》的有关条款作为撤军的条件,逼清朝于光绪七年签订了《伊犁改订条约》,根据这两个条约而进行的勘界产生了几个具体的界约,至光绪十年划定了从沙宾达巴哈至乌孜别里山口的中俄边界,20多年间中国西部共失地50多万平方公里。
6 W2 Z' e) V+ D2 J( o1 h3 {" e6 _: ~( g8 e8 {* W
  在平定阿古柏之乱时,刘锦棠进军帕米尔高原,光绪初年曾设置了乌满等八个卡伦。《伊犁改订条约》规定,在乌孜别里山口以南,“中国界线向正南,俄国界线向西南”,明确帕米尔高原属于中国。但从1884年(光绪十年)以后,俄国继续向南扩张,以武力强占了萨雷阔勒岭以西的帕米尔地区。英国也通过其保护国阿富汗侵入帕米尔。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英俄两国趁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之机,私自在伦敦订约,瓜分了帕米尔的大部分,中国只剩下令塔什库尔干县。+ q2 E- j) I, d" J

2 {& ?2 T# I( ?% c  其他国家入侵
  f) S, {. ]9 [" Y6 F/ k" \% v( X( J/ i4 W+ B7 Y# s, o
  英国、法国、日本也在它们维持殖民统治的印度、缅甸、越南、朝鲜等国与中国的边界用各种手段侵占中国的领土:
! {  N5 A1 P9 `% D& m
- `# `0 i5 u$ r* y4 b( v$ r  图们江源处的中朝边界,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至十三年(公元1887年)曾经双方交涉勘查,未得结论。甲午战争后日本取得韩国的外交权,双方于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确定以石乙水为图们江源,两国以此为界。
& h8 A- H3 I5 \9 ?' y% O% X! Z4 K: Q4 ^
  拉达克本来是西藏阿里的一部分,大约在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为克什米尔所占。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英国吞并克什米尔,拉达克随即被并入英属克什米尔。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英国通过藏印条约规定哲孟雄受英国保护,并划定了哲孟雄与西藏间的边界,夺取了西藏春丕以南地区。! G* H; H) N+ Q! o# R

# M6 k4 _! E: \6 j  ^  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法国吞并了越南,光绪十二年英国吞并缅甸,此后英法两国与中国多次交涉,划定缅甸、越南与中国的边界,结果云南西部的茶山、麻栗坝等地,铁壁、虎踞、天马、汉龙等关划归英属缅甸,南部的乌得、孟乌二土司划入法属交趾支那(越南)。
* X/ q* z: @/ ~" ?/ a, g
4 N: A1 r  Q, P8 j$ N5 ^# e5 p  此外,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和澎湖于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被割让给日本,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才由中国收回。
! s* F& t* b* O
  N8 }, ?$ a; o+ }) @- k  1921年,外蒙古宣布独立,于1924年成立了蒙古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与蒙古人民共和国(今蒙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通过平等友好的谈判与大多数邻国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同时也以强大的国防粉碎了敌对势力的入侵和挑衅,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和领土的完整。根据我国政府与英国和葡萄牙政府达成的协议,香港和澳门将分别在1997年和1999年回归祖国。我国政府多次声明:南海诸岛、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等岛屿都是中国领土,绝不容许他人侵犯。中国人民为维护包括宝岛台湾省在内的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共同奋斗,一定能完成这一神圣的历史使命!, V# I, @& D) @8 ?9 w+ v

5 |6 Y4 X6 Y4 f3 g" X  西方国家侵占中国领土的类型& ^, C4 J1 I* x

/ I6 T. P8 a3 o  Q; ^) ^' ~) `  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国家入侵中国;割占中国领土,是本时期最重要的边疆大事。西方国家侵占中国领土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4 M7 W5 p4 u, F5 M- j, v% p* \/ n

2 x, m; }# i4 i+ [) p  {1 e' X! G  邻国强占中国领土
' ~. D7 f8 c$ Y5 c% G5 A  Z2 X. W- |3 [& V. m( K, ~5 q8 c. G
  第一种是邻国强占中国领土。俄国和日本是典型。在东北,俄国通过强迫清王朝签订1859年《中俄瑷珲条约》和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强占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在西北,俄国通过签订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81年《伊犁改订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强占了从唐努乌梁海、科布多到巴尔喀什湖、帕米尔地区的大片领土。   日本在甲午之战(1894)中打败中国后,次年迫使中国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割占中国的台湾省。. G' v& l, Q. O

7 S5 y! e5 ~* p  欧洲强国将中国领土纳入他们的殖民地
$ l$ Z) U7 d9 Z4 q
6 ^  a& D# C- U8 P/ m' f  第二种是欧洲强国将中国领土纳入他们在中国周边国家建立的殖民地。英、法两国是典型。英国将北起帕米尔、经西藏至云南的不少中国领土并入其殖民地;法国将滇南乌得、孟乌二土司划入法属交趾支那。
) C- s- [/ b" J1 [, ^  s3 g
$ G# c% q) M/ H1 E- C  西方国家强租强占中国沿海地区2 }5 E5 H5 t" U$ o
: K8 t4 G* m, D8 d! H! P
  第三种是西方国家强租强占中国沿海地区。葡萄牙在澳门,英国在香港、威海,德国在胶州湾,俄国(后为日本)在旅顺口大连湾,法国在广州湾都采取了这种手段。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民国初年,中国边疆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在外蒙古有沙俄导演的“独立”、“自治”事件。1914年,唐努乌梁海地区被沙俄出兵霸占。1913年至1914年,英国策划了旨在统治西藏的西姆拉会议,中国政府代表拒签并声明不承认所谓英藏的《西姆拉条约》。   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发,东北沦陷于日本。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等领土沦陷于日本。1945年,抗战结束。战后,中国收复了大陆的失地,而且收回了被日本侵占50年的台湾省以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日本侵占的南海诸岛。
+ q; ?. U' x+ f2 o( I7 P' G5 L. q! [0 _6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疆域
0 N/ D, Q' i" Y7 ]. D- t/ C, o. p0 Z9 l0 y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领土范围是:东起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西至帕米尔高原,南到曾母暗沙,北到漠河。但在东北和西南仍一直存在着领土争议问题。( b7 ^2 W/ L4 }1 G0 G

9 c1 a& @/ q' T) E+ B6 @! J( E  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是世界上第三大国。中国领土北起漠河以北的黑龙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岛南端的曾母暗沙,南北相距约5500公里;东起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西到帕米尔高原,东西相距约5200公里。   中国陆地边界长达2.28万公里,东邻朝鲜,北邻蒙古,东北邻俄罗斯,西北邻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和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接壤,南与缅甸、老挝、越南相连。东部和东南部同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隔海相望。% ~) H; r+ U$ C! @

2 e* M% z# T3 c4 o* I, k0 ?0 Y  中国大陆海岸线长约1.8万公里。海岸地势平坦,多优良港湾,且大部分为终年不冻港。中国大陆的东部与南部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域面积473万平方公里。渤海为中国的内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是太平洋的边缘海。   在中国海域上,分布着5400个岛屿。其中最大为台湾岛,面积3.6万平方公里;其次是海南岛,面积3.4万平方公里。位于台湾岛东北海面上的钓鱼岛、赤尾屿,是中国最东的岛屿。散布在南海上的岛屿、礁、滩总称南海诸岛,为中国最南的岛屿群,依照位置不同称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u; `& U; ^1 g3 H( @! n# V& k
5 I, O$ u* X4 T2 r9 v8 C  L  `
  中国历代疆域面积变迁8 {; |, l& t( u' _. g
1 k9 l2 b5 `1 O
  秦朝的面积为:354.69万平方公里" V* i+ d! [3 D( H4 h
' c6 l1 C7 o0 Y5 E
  西汉的面积为:666.37万平方公里/ `( F* P# M/ c0 t, w- E

' M) H7 l: r/ S7 g0 N: b1 C$ S9 K  东汉的面积为:654.62万平方公里4 Z# O- a# h# f  }: C" f

5 T- a/ }! ]- i+ H% V  西晋的面积为: 615.5万平方公里
5 ~" U- f* u" X9 f
( u$ r4 G/ a6 a3 v8 L. _  唐朝(高祖)面积为:1251.19万平方公里
1 R! k( }; p! c( N1 [8 B# C  Y6 W9 K1 U* J
  唐朝(玄宗)面积为:889.59万平方公里
. \+ ~$ x. n& L% t% S( i' c: ?/ y- U2 u* j$ |$ s1 S  J6 q2 I0 _% e$ o
  北宋的面积为:450.56万平方公里7 ?  u  Y& L. J. e: W' k
3 a) A/ L+ Q+ `/ I& r3 w2 M) |
  元朝的面积为:2122.74万平方公里1 a2 h; M  o) T
% y5 \8 g( z. Y% B/ y" v! _
  明朝的面积为:1233.38万平方公里
. }$ Y! Q$ @; B. j: y4 m  b; K) }8 N1 `
  清朝的面积为:1284.65万平方公里6 o6 }& p" G- G  w4 d- C8 X* I
$ I' s  q8 J* e% R# b! O/ `
  民国的面积为:1141.8174万平方公里
& ]# M3 @* ~: k1 N/ l  @' v$ W
6 O. u8 F0 A# ?0 ?# L8 J  共和国的面积为:964.821 万平方公里
* P2 G! W1 D9 i$ N* n: S2 d
3 V5 {: F6 Q! u) X, Q  历代疆域变迁(夏-南宋)
5 @3 ?+ O& A* N: @3 w  K/ e6 [/ ~- M( A" P% N0 w3 k& M
  金朝-南宋
& q. F, N! P! `* z/ v1 h9 A8 O5 B0 q  ?
  中国领土变迁  R) n4 J1 ~$ N8 |! |0 Q
( W) A% W( N4 I3 s, D
  公元前
0 h+ m1 q& z! P' z0 }% A' K1 g. o3 u# x- F! x3 }: }3 \
  五千多年以前,在亚洲的黄河流域出现了许多氏族部落。其中,最着名的部落首领有:黄帝、尧、舜、禹。
0 H6 W7 W/ I7 L: p
, |6 Z" \' F) R) S2 z  大约在公元前1988年至公元前1979年之间,禹的儿子启废除禅让制度,在河南禹县的钧台称王,建国号夏。夏朝的领土在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河南之间,面积大约有五十万平方公里。夏朝的末代君王叫桀,扰民太甚,天下人反。. T# c1 h5 P% x" H1 `
. z( S% r9 p! d" J. j
  大约在公元前1579年,夏所属部落首领成汤灭夏,定都河南商丘,建国号商。商君武丁扩土四方,占领湖北、安徽、江苏、内蒙古等地区,面积扩大到一百万平方公里。商朝的末代君王是纣王。纣王扰民太甚,天下人反。
: p3 e5 E  K7 b4 d! F! H2 g% H1 t$ H. g$ t) }# j" t' h
  大约在公元前1066年,商所属部落首领姬发灭商,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周,史称西周。姬发大封诸侯。周朝初期的面积与商朝差不多,大约有一百万平方公里,拥有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等地区。后来又扩充,东北边到达黑龙江地区,东边临海,东南方最远到达江苏无锡地区,南边到了安徽巢湖地区,西边到了甘肃东部,北部占有内蒙古的部分地区,面积大约有二百五十万平方公里。
9 O0 I+ {0 Z2 {- q. h- Z7 \3 w/ s' E, a. q% n# m
  公元前1002年,西周康王攻入蒙古地区。! Y" ~; n2 K. |0 V  X
3 A0 t5 q5 v! f+ N- ~
  公元前985年,西周昭王攻入湖北、安徽地区。$ U! \$ l6 h3 u  A  [# B- D; F
- X) |0 h% \7 E0 |8 o  D  r- c
  公元前964年,西周穆王攻入青海地区。6 V9 H5 r7 @& V, |

  P0 V) R+ c2 R) j  公元前960年,西周穆王攻入新疆的昆仑山地区。
9 q; E( P$ t, ^( P0 G& H' `8 t; u
9 p6 E2 Z- |# W7 t. W4 |  公元前845年,西周厉王攻入淮河流域。. c8 U, s8 o  v- a) ^9 g( U6 F1 L

4 |. H% ?6 N9 \7 e' v) d  公元前822年,西周宣王占领淮河流域。1 k  J: z! A0 L" v1 ~5 T
# `4 ?+ Y8 U' y3 N, s. [$ T
  公元前771年,西周臣申侯灭西周。4 s- `7 g# f/ G8 |  W

3 R. i/ @) R& I% o: H  公元前770年,西周遗臣姬宜臼称王,定都河南洛阳,建国号周,史称东周。东周各代君王无能,所属各诸侯国纷纷自强,史称“春秋战国”。各地人才畅所欲言,史称“百家争鸣”。' M& Z% P7 f' s! |- p+ a' P

8 _- k! f. L. K  公元前551年,鲁国贵族遗腹子孔丘诞生,创立儒家学说。
2 \2 e+ c/ t+ Q6 M# A' M1 W  }  o6 P3 [9 m9 `+ K
  公元前249年,秦国灭东周。
0 |3 w# g% u* [$ M- }. e" g) L. q3 i$ k( `1 F2 T( u. Q
  公元前246年,秦嬴政继承王位,立志统一天下。6 V4 M4 o6 R1 ]' v0 g! |

3 y1 t! o9 h" }  Z2 Y0 y0 l* l7 J; [  公元前230年,秦国灭韩国。& b9 B2 a8 s5 W: l, y& O& X) |
: h$ l9 j  k. Z, z" t" F% s3 {
  公元前228年,秦国灭赵国。
% h. {- u$ h, c- @9 y4 `) h, v$ G3 r; ]0 ]9 G' y  ]) B
  公元前225年,秦国灭魏国。# d# C$ U$ A5 m3 N7 U$ P! @* Q" o

# i; N5 Z% a% E3 `  公元前223年,秦国灭楚国。
- g; D" A! H4 Z& D$ B
$ M! K0 f8 ]( H  公元前222年,秦国灭燕国。
. O( s. S4 p9 C/ Z0 ~5 S& |
. G! r5 B! h+ K4 O! j& p) F  公元前221年,秦国灭齐国,天下统一,统一度量衡,史称“万世开基”。秦嬴政改称秦始皇,定都陕西咸阳。秦国占有陕西、山西、河北、北京、辽宁、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重庆、四川、甘肃、宁夏等地区,面积大约有三百万平方公里。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蒙恬率军向北攻击匈奴,占领黄河以东至阴山的地区。
9 b# C$ j+ k2 c2 N8 Y+ P3 T6 `" Y! }' U8 D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下令修筑万里长城。秦军占领广西、海南岛等地区。
) b5 W% Y7 X% o7 ~  Q3 ]' A% x; m) V' M4 r- v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烧掉不利于统治的各种书籍,史称焚书。) J6 I7 ]+ v' w( w% U
, S: }! R5 k% `6 S3 o3 K% L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活埋四百六十多名各地学者,史称坑儒。8 O( d0 `; E9 P
. L; s6 l1 b. B7 W8 k, e# c) R; d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于河北广宗西北。秦始皇子胡亥即位,史称秦二世。/ i; l$ n: q! C
/ F# G) z1 t# x# J. \; y; p: R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扰民太甚,天下人反。匈奴人冒顿单于建立匈奴政权。7 M, U, h: o7 ^. b- K% y4 H

& F! G" k- x' e8 J% u3 _$ ?  公元前206年,平民刘邦灭秦,称汉王。秦遗臣赵佗称王,建国号南越,占有广东、广西、海南岛及周围地区。$ {% [  b9 H7 F. A- y8 O

) S" W- v2 i" j1 ]8 k; I2 |  公元前202年,汉王刘邦称帝,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汉,史称西汉。此时汉朝的面积与秦朝大致相同。5 U* j- E5 c" m
' p  ^! o+ H& i+ o
  公元前196年,南越王赵佗归降汉朝。2 ]+ w; m1 n3 U
: J' T$ P! o( N, n9 G
  公元前194年,西汉人卫满渡鸭绿江,称王,定都平壤,建国号朝鲜。
  S1 ~  F: l1 V8 S
% K3 A7 r6 {8 o9 c  公元前141年,西汉武帝即位。9 h! _# M( s0 T4 u7 h
- j, j5 W0 t0 t- m& z
  公元前134年,西汉武帝召见儒者董仲舒,决定罢黜百家,独尊儒学,影响后世数千年。
& E4 N+ U. U4 m, ]- A
2 _! f5 M. K$ {1 r1 ^2 B4 A) T  公元前119年,西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率军攻击匈奴,占领蒙古全境及贝加尔湖地区,封狼居胥山。( i8 d% l4 X( Y: g1 N* _" `
. Z% w; _' Q3 x+ z
  公元前115年,西汉臣张骞向西开通丝绸之路,西汉产品销售到欧洲地区。: Q8 d' y5 ?, ]! |2 O5 d
" i6 i" u8 g: l$ x4 C4 n. X
  公元前111年,西汉武帝派杨仆率军灭南越国,占领广东、广西、海南岛、越南等地区。一支西汉军占领四川、贵州等地区。' S7 y) Z6 Y4 X4 C

5 @: I* D, {- O  公元前109年,西汉军占领云南地区。) s. j( ]4 u. B" N8 U& Z8 a2 [
& R, v3 |, ?7 U3 J$ }
  公元前102年,西汉武帝派李广利率军占领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地区,兵临伊朗、阿富汗等地,西域众国皆归降西汉。6 x& d( E7 e- ^5 R
' N5 ^2 V( `) r! T2 }, t
  公元前99年,西汉武帝派杨仆、荀彘(zhi)率军占领朝鲜地区。
$ W5 q+ c9 _+ @9 ]
# `. z9 G: w8 Y8 _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的五十六个国家,由西汉臣郑吉负责。史称: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青海羌族人归降西汉。西汉全盛时,面积大约有一千五百万平方公里,占有黑龙江、吉林、辽宁、朝鲜、北京、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甘肃、宁夏、江苏、上海、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四川、重庆、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越南、贵州、青海、内蒙古、蒙古、海南岛、新疆、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俄国中部及东南部分等地区。
/ t  v" y0 M( D) {" F( ~2 X: o+ U1 o7 Y; u' |5 |3 y
  公元前36年,西汉臣陈汤在西域灭匈奴郅支单于,留下传世名言:犯强汉者,虽远必诛。4 j& L" M' d- W" ]+ `( K

5 _: k! M9 ^/ l' x: Y  后世一位学者评论:中国之教始于孔丘,中国之政始于秦始皇,中国之境始于汉武帝。他总结的真对呀。5 {  ]4 s/ D" c, Q7 W5 l
: F  o  P6 x5 m+ Q. B. ?
  公元
; _" l7 S7 }( E7 n5 `( z; u  V* Q8 u( M6 G- h+ k" m  B- ]
  公元8年,西汉国戚王莽灭西汉,称帝,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新。王莽扰民太甚,天下人反。: P, C; G1 C- K. p' P2 `/ L& I# C  o

4 n3 e1 h* j5 r  }5 ?0 H: \8 m) f2 D  公元23年,西汉皇亲刘玄灭新,称帝,定都陕西西安。9 l- Y& }: [, @
6 T% E2 K/ k6 p+ t; a
  公元25年,西汉皇亲刘盆子灭刘玄,称帝,定都陕西西安。西汉皇亲刘秀称帝,定都河南洛阳,建国号汉,史称东汉。4 f. X; Y" r$ V" p

) N+ a) S" N6 k$ g  公元27年,东汉帝刘秀灭刘盆子。. I) r8 i, A1 A' ]* P6 k
8 t' o* g, Z2 }7 q6 Z$ w
  公元73年,东汉使者班超出使西域,西域五十余国归降东汉。
5 e8 c$ E1 ]' A) r( h$ A* N* z* T  Y7 d* n2 Z4 x! J* {
  公元91年,东汉臣耿夔(kui)率军占领阿尔泰山地区,将匈奴政权彻底瓦解,威胁中原地区三百年的匈奴之患被解除。& n6 J: ?" {4 k! ]3 Y+ ?7 x: w

2 A; _; x- ~& e/ s" H8 J2 n# F  公元184年,东汉皇帝扰民太甚,天下人反。
1 f+ {! a& ]0 D( R7 V- S' |" G% N9 }, ]5 N0 |
  公元220年,东汉臣曹丕灭东汉,称帝,定都河南洛阳,建国号魏,史称曹魏,占有河北、北京、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安徽、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区。
" O( A, D& H" {0 k; u3 V2 t- V0 A
/ F- J& Z' R$ s; |' N5 C  公元221年,东汉臣刘备称帝,定都四川成都,建国号汉,史称蜀汉,占有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区。
% f. ?7 K8 ~, r8 [& S: j' {9 z+ \( _! q) u/ C! I: t
  公元229年,曹魏臣孙权称帝,定都江苏南京,建国号吴,史称东吴,占有浙江、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东、台湾等地区。
! {1 ^# ~; Y# p. o9 @5 F3 ~3 ~  z! r. w0 m; v
  公元263年,曹魏灭蜀汉。# ]: `. T* ?7 P  @6 m. s. y, m

  t6 b  ~& {  @! a- C* U* S% v  公元265年,曹魏臣司马炎灭曹魏,称帝,定都河南洛阳,建国号晋,史称西晋。
( x2 w- `/ [! G+ c$ m
. p  R0 {7 h; T3 b, v" f/ _  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天下统一。5 _0 U$ x, _. @3 i, v

/ @9 W  a3 y* s: F  公元306年,巴氐族人李雄称帝,定都四川成都,建国号大成,史称成汉。
. `) Y! L/ [, M# P( S
7 ]3 k& f, O. }+ {, Y6 l: `  Q  公元308年,西晋臣刘渊在山西称帝,定都山西临汾,建国号汉。
) E& o( B  [3 }9 L6 Y" O7 e# J+ ~
  公元315年,汉臣拓跋族人猗卢称王,建国号代,占有蒙古地区。" @; V7 B$ ?" e1 n0 A

7 \! E2 M: ^& t- W  公元316年,汉灭西晋。! i0 }! ^  L! ]* o- \
/ d; g1 `1 ~. J& W3 Y8 [  }
  公元318年,西晋皇亲司马睿称帝,定都江苏南京,建国号晋,史称东晋。天下进入南北朝时期。
* k$ k! h6 Q  h) I! \. Q, c" X" n, V. a0 d
  公元319年,汉臣刘曜(yao)称帝,定都陕西西安,改汉为赵,史称前赵。前赵臣羯族人石勒称王,定都河北邢台,史称后赵。
) Q6 d) M# L( Z6 B9 t, Y) D* \
- y4 B% S8 Z' i$ j; X  公元329年,后赵灭前赵。3 d0 O; i. I  [) j
, c/ s7 B0 T" O' u8 a
  公元337年,东晋臣鲜卑人慕容晃建燕,史称前燕。/ H# [( H1 Q( u* ^

' W% u2 f5 j7 V) ?' C; n, x  公元347年,东晋灭成汉,占领四川地区。
2 Z% O9 F8 H7 Q4 B3 f- u9 V) H" p! t$ Q/ Y$ ]) W1 n3 T
  公元350年,后赵臣石闵灭后赵,称帝,建国号大魏,史称冉魏。石闵改名冉闵。
4 u! Q2 S+ T3 ~. l3 t+ D
$ Z5 D$ ]$ Q/ H+ B% |' ?  公元351年,后赵臣氐族人苻健称王,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大秦,史称前秦。, o- ?. o! H7 {& x" d- `
3 ?  |2 j  g0 g
  公元352年,前燕灭冉魏,占有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江苏、安徽等地区。
/ C5 O. q( S% i3 ~( ^0 I  w+ ^1 g+ B5 Q$ L* C  _
  公元370年,前秦灭前燕。1 z4 r0 q  e( t
' C( ^/ R% D% j, ^" G, H" G
  公元376年,前秦灭代。) h9 n" `2 j5 P* @
" s1 l0 Y/ W. `, Q$ S
  公元382年,前秦帝苻坚统一北方。# b8 N/ V$ }, k2 Q+ N& D

) y: m9 {( r1 S5 a9 G- z; d  公元383年,前秦帝苻坚发兵欲统一南方,在安徽淝水被东晋军队击溃。
) `6 e6 E7 q/ o  R; z" R+ H! A0 a- t1 B# T
  公元384年,前秦臣鲜卑人慕容泓称王,建国号燕,史称西燕,占有陕西地区。前秦臣鲜卑人慕容垂称王,建国号燕,史称后燕,占有河北地区。 公元386年,前秦臣羌族人姚苌(chang)称帝,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大秦,史称后秦。前秦臣拓跋圭称王,建国号魏,史称北魏。
( ~4 f6 I) l6 m' o0 [6 y: S$ U  z$ a% f# o7 f( f
  公元394年,后秦灭前秦,占有陕西、河南、甘肃等地区。后燕灭西燕。3 b7 Q; V! q' O+ [

: q$ s8 u* R/ |  公元407年,匈奴人赫连勃勃称大单于,建国号大夏。
" C4 c! f5 S, W/ ?( i7 S5 Q3 o6 {8 H3 h* s+ |% v# L: i. s  m% S
  公元417年,东晋灭后秦。
7 l8 p% I  X% d8 V# p6 N- w7 }; s/ u& M+ [
  公元420年,东晋臣刘裕灭东晋,称帝,定都江苏南京,建国号宋,史称刘宋。
) S1 |4 Q- ?3 t  _% u3 o5 l
' ^( C, t! V. s# Z% c4 s  公元423年,北魏皇亲拓跋焘即位,称北魏太武帝。; b6 ?6 U4 }5 n

0 h/ D9 B4 ~# |" _. E  F7 X: i  公元431年,北魏灭大夏。/ s! y1 _9 a3 x- p+ t- `: v) Q
) o  R) E' B& ?8 Z
  公元436年,北魏灭后燕,占领辽河流域。. f" a& Q4 h' I3 @, D
9 y5 p- a" D) [' l8 D2 w/ z
  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E+ j$ k9 _8 l0 @! C/ X# j4 |
$ v, Z6 n8 b* j4 y( x
  公元450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发兵攻刘宋,欲统一南方,不胜,天下依旧分裂。  ^& F; C1 q7 T' ?0 V; R3 L

8 c8 Q+ m8 z, R* x- L. W  公元479年,刘宋臣萧道成灭刘宋,称帝,定都江苏南京,建国号齐,史称南齐。
: R' Z$ O/ j1 o' y4 H2 h# E7 p# ]- D* b9 q% P6 F0 B
  公元502年,南齐臣萧衍灭南齐,称帝,定都江苏南京,建国号梁,史称南梁。7 ?' A3 D* T7 l
4 _; ]- R* w/ p- F& B1 p
  公元534年,北魏臣元善见称帝,定都河北临漳,建国号魏,史称东魏。) I) n) _6 ?' P# T$ s, C

! h5 l  I+ H4 U' k  公元535年,北魏臣元宝炬称帝,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魏,史称西魏。# b3 e+ T, h( V2 p1 g! _4 U6 s( M
  {- u1 ?. Q: G% n. L) v
  公元550年,东魏臣高洋灭东魏,称帝,定都河北临漳,建国号齐,史称北齐。
1 C" S8 W! \6 i1 a9 a, }. _+ [
0 w; g. v" x  E  [( A9 S* o, X  公元557年,西魏臣宇文觉灭西魏,称帝,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周,史称北周。南梁臣陈霸先灭南梁,称帝,定都江苏南京,建国号陈。0 u, Z5 K; y% T

' ?' m& v- R* f5 Q  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
& W* {% C& l  C% _/ F' N$ I3 |0 ?* T+ [, P) R) c
  公元581年,北周国戚杨坚灭北周,称帝,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隋(sui)。! z* k" n3 G2 D9 F4 [" d9 x$ L$ S

. r* R+ z! o/ H4 M4 l* v% n  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灭陈,天下统一,结束了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琉球群岛归降隋朝。
9 H6 |* N) ?: n6 b& u  J& F) J2 p  H  d( _) g
  公元604年,隋文帝杨坚死,其子杨广继位,称隋炀(yang)帝。隋朝全盛时,东、南至海,
, S: d0 i+ o  G9 ~; c/ s( w* e1 X6 }" l( i% \. |2 o6 J
  西到新疆,北到内蒙古,面积大约六百万平方公里。隋炀帝扰民太甚,天下人反。
, T& s+ a& e3 B# @; X* d
9 l6 X- n" w- H' Q  公元618年,隋臣李渊灭隋,称帝,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唐。8 D4 p0 p2 k1 b8 q+ m+ O2 z( u4 Z
& H  Q, s+ l& _, X8 _9 k4 T
  公元626年,唐高祖李渊子李世民即帝位,称唐太宗。唐朝全盛时,领土东至日本海,西北到达里海,北部包括贝加尔湖和叶尼塞河上游,南至越南及西沙群岛,面积大约有一千六百万平方公里。6 h3 B) \" @" ~8 x, j3 X
  J) W9 Q/ T1 Z7 j$ j
  公元630年,西北各国归降唐朝,尊唐太宗为天可汗。! C' V+ [7 D  F9 p  C3 I
& s+ H3 z) F4 q$ r
  公元632年,西藏王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定都拉萨。
5 g5 L3 H: M7 U
0 _8 g# V" Q: n: \  公元641年,唐文成公主嫁西藏王松赞干布,史称:西藏归唐。彝(yi)族人在云南建南昭国。
0 Q: A0 S* z& O  N$ {
8 Y; o. ~1 R' P' J0 j. b  公元668年,唐军占领朝鲜地区。
% J) m+ h* t: }
( e0 u0 `4 H" ^* Y4 A# I  公元690年,唐皇后武则天灭唐,称帝,建国号周,史称武周。- O, t6 H" y* Y# h* n' m# p; W* F

7 |9 V# d* o0 z5 ~! Q4 }& o3 P  \  公元705年,武周皇亲李显灭武周,称帝,建国号唐。& n: Z, g7 F0 e/ J1 ?7 t2 R2 j

6 _9 ~5 f( G4 |! N" u  公元738年,南诏国归降唐朝。9 Y1 i$ w; |! I1 u$ U& U7 }" S
; g. f8 L' U* |
  公元762年,唐臣大钦茂在东北地区称王,定都吉林敦化,建国号渤海,占有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区。4 I3 s7 R/ X1 y/ y7 a0 C  `; _

' U2 ~; L. R, U! [& q  公元880年,唐秀才黄巢驱唐,称帝,定都西安,建国号齐。   公元884年,唐军灭齐。
6 K9 X# A4 ~1 w6 ]1 |$ n4 t( Q$ v4 y. L& J. h5 \( c
  公元907年,唐臣朱温灭唐,称帝,定都河南开封,建国号梁,史称后梁。后梁封钱棰为吴越王,定都浙江杭州,史称吴越国,占有江苏、浙江等地区。唐遗臣王健称帝,定都四川成都,建国号蜀,史称前蜀,占有四川、甘肃、陕西、湖北等地区。后梁封马殷为王,定都湖南长沙,建国号楚,占有湖南地区。天下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 {$ Z4 o# U! _9 W
" H4 u2 R( {/ o6 ~$ F2 i  公元916年,契丹人耶律阿保机称帝,定都内蒙古巴林左旗,建国号契丹,占有蒙古地区。
& A+ `9 \" p, v% n
: |& h' P, a2 n/ H( e3 b5 K4 Z' h/ f  公元918年,唐遗臣刘蛰在广东广州称帝,建国号汉,史称南汉,占有广东、广西地区。
- s9 C8 V+ \9 t/ s; D: z8 R6 C+ P+ y2 O
  公元919年,唐遗臣杨隆演称帝,建国号大吴,占有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地区。/ f& d- S1 B( k5 S' K' E

0 N  k) A+ |2 V" K* H  公元923年,唐遗臣沙陀部人李存勖(xu)称帝,定都河南洛阳,建国号唐,史称后唐。后唐灭后梁。
" Z1 A5 }5 W- o; y( K+ M# P$ }- r9 I) c- b: C. ?
  公元924年,后唐封高季兴为王,定都江陵,建国号荆南,占有湖北地区。
" [+ }2 Y% e- p: L( j& L+ Y9 U3 o: M& l5 C6 J
  公元925年,后唐灭前蜀。   公元926年,契丹灭渤海国。" |  w7 B) k% u' [

5 t" H' v& d7 ^. R5 R! ?  公元933年,后梁臣王延钧称帝,定都福建福州,建国号闽,占有福建地区。5 ?( q3 o7 _; i3 b

+ [2 F% e& v% Z  公元934年,后唐臣孟知祥称帝,定都四川成都,建国号蜀,史称后蜀,占有四川地区。8 [4 l2 Y$ [. I: e: s" `

8 {* W! E0 f5 q- _  公元936年,后唐国戚沙陀族人石敬瑭称帝,定都河南开封,建国号晋,史称后晋。! l) a$ O+ ]3 y

3 n- P! [# y$ ~! `* l( ]" S; B  公元937年,大吴臣徐知诰灭大吴,定都江苏南京,建国号齐。后晋灭后唐。
) W; S/ h# u' S. i! O
7 M, e* D* m3 q  公元938年,齐帝徐知诰改名李升,改齐为唐,史称南唐。1 `0 k2 c6 a. A  g# b; Q9 D
2 F/ S( F2 d- G7 @7 m& M- {
  公元945年,南唐灭闽。- I. E( b) P! T# [, k

! j/ N4 E( I+ b1 C; |0 a6 t  公元947年,契丹灭后晋。契丹国改称辽国。后晋臣刘知远称帝,定都河南开封,建国号汉,史称后汉,占有山西、陕西、河北等地区。
$ y0 v# _2 N1 M1 D( Q% k& a. {; C" y, g" M3 g) l# A3 ?  K
  公元951年,后汉臣郭威灭后汉,称帝,定都河南开封,建国号周,史称后周。后汉臣刘闵(min)称帝,定都山西太原,建国号汉,史称北汉。   公元955年,南唐灭楚。( v4 L5 }( N3 Y! B

. a' P- k+ N, K0 G+ K; J% h  公元960年,后周臣赵匡胤灭后周,称帝,定都河南开封,建国号宋,史称北宋。
5 B+ k2 y7 s( l9 {8 G0 C4 d8 f0 [$ _( v7 z+ f7 I/ V3 @  W6 h- V
  公元965年,北宋灭后蜀。
4 y9 |5 y! z, f* o* H7 y. A
8 W  [: f4 N$ ]) \0 R  公元963年,北宋灭荆南国。
6 H4 w0 ^0 X# P' e4 R. {
  H0 y! e& E; d& c& r, O  公元971年,北宋灭南汉。
0 F$ n0 o4 C. A6 x. H% D; w  C( v( l9 n- u
  公元975年,北宋灭南唐。. |, T/ B& C0 `/ _
0 g* r" h6 ^) S5 b
  公元978年,吴越国归降北宋,北宋统一南方,占有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河南、江苏、安徽、江西、上海、四川、重庆、湖南、湖北、福建、浙江、广东、海南岛等地区,领土面积大约有四百万平方公里。北宋朝廷过度集权,天下英雄无用武之地。   白族人定都云南大理,建国号大理,占有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南部、缅甸、泰国、老挝等地区。
. v( z0 F  g; P1 m. ~: |
# ^; I8 E- d& x& j. N' f! l2 z* o  公元979年,北宋灭北汉。北宋攻辽,欲统一北方,失败。" K& {: ~6 h( H& o$ O! C2 J

! y+ n. ~, O" r% v+ o: h% v  公元1038年,北宋臣党项族人李元昊(hao)称帝,定都宁夏银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占有宁夏、甘肃、陕西、青海、内蒙古等地区。
  A: Y3 T! \! p! |9 P0 _' e7 a, f
6 S) p7 C2 v9 n9 \8 M0 m2 Z  \9 x  公元1115年,辽臣女真人完颜阿骨打称帝,定都黑龙江阿城南,建国号金。
! T7 T+ h1 D8 D6 D. ]. N2 l& r4 l* s2 s8 J" I/ t! r1 t. _
  公元1125年,金灭辽。
, z# H5 e) y# O1 B6 T" a. N3 F! u8 H  b( s7 ^% U' o, V4 ]- r7 j+ r
  公元1127年,金灭北宋,俘宋徽宗、宋钦宗。北宋皇亲赵构在河南商丘称帝,建国号宋,史称南宋。南宋占有江苏、安徽、江西、上海、四川、重庆、湖南、湖北、福建、浙江、广东等地区,南宋面积大约有二百万平方公里。南宋占领西沙群岛及南沙群岛。) h  {6 `, f1 R- m1 R  M

! J+ v, J# g7 X" L: t* q  公元1130年,金臣刘豫称帝,定都河北大名,建国号大齐,史称伪齐,占有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等地区。" ~6 L* J; ~! Z+ L1 Q/ u
0 E2 ?2 C- x8 z
  公元1131年,辽皇族耶律大石在乌兹别克斯坦称帝,建国号辽,史称西辽。
5 H- ^8 B( C" G4 o! N! @' d, r
/ |. ~  s4 C4 A  公元1133年,西辽帝耶律大石定都吉尔吉斯坦的托克马克。
; z; \& _2 Q# K& U  u9 n; O* q( ?) Q1 j. O$ G- U
  公元1137年,金灭伪齐。
8 v+ C8 P! J, ~) H1 m& z" T' A0 C' ]  V0 K: d/ g% ~3 T
  公元1138年,南宋归降金。
* d- ^/ A. n' w9 g2 o% C; ]* ?! r; p) m% v* h1 P: @0 a
  公元1206年,金臣蒙古人铁木真即大汗位,称成吉思汗,定都蒙古后杭爱省,建国号蒙古,占有蒙古地区。
5 B0 U4 q* @( h7 I; j$ `# R6 F
0 E  U' N/ d6 u& l2 W) G" _  公元1207年,蒙古皇亲术赤率军占领西伯利亚地区。! \7 A/ _% j& C
# ~- Z& K8 D2 \' W, h3 c# `
  公元1218年,蒙古军灭西辽。
' r8 n+ ^* p2 `# O" }+ I. ^: o* S, g0 a5 q6 H' V6 a: {
  公元1220年,成吉思汗率军占领乌兹别克斯坦,蒙古军一部占领伊朗。0 ~" w* w4 j( d, ]; s! [: f

; {" E: d! i' v( d) K  公元1221年,成吉思汗率军占领阿富汗,蒙古军一部占领土库曼斯坦。
+ W  K0 H$ S. x0 G2 Q2 g) V3 n- V8 i
  公元1222年,成吉思汗率军攻入印度河流域。$ p6 `& N/ ^% a  e
" ?1 l. Q" R2 s* m6 A' i
  公元1223年,蒙古臣哲别率军占领乌克兰地区。
$ e5 ~2 V" c  X* D$ p
! z# y2 \- v* l  公元1227年8月25日,成吉思汗亡于甘肃清水县。蒙古军队灭西夏。
  ~# z/ d$ K7 g) {7 B, n5 q  G+ W% X
/ U; V/ a$ C" y" o9 G  公元1234年,南宋与蒙古国联合灭金。
( c4 s  W& O( I3 r( s4 z  r0 c/ n& `) [: r
  公元1235年,蒙古军队攻入俄罗斯地区。
. _5 `$ H' s% p+ ]
: m) ^7 Q$ Q9 q, s+ B3 T' n3 B  公元1238年,蒙古皇亲拔都率军占领俄罗斯的莫斯科。0 q0 h' v% C1 r% q; j

6 ^: U! B# j+ U' [2 j$ Y; N  公元1240年。蒙古皇亲拔都率军占领乌克兰的基辅市。
; @( _1 V1 l) p: v- S  }5 K2 j7 \. y0 v. H
  公元1241年,蒙古皇亲拔都率军攻入波兰、匈牙利。蒙古军队的一部占领奥地利的维也纳。蒙古军队的一部占领亚得里亚海东岸。
" K0 I* T: v! ^8 N
# J1 C  h$ O1 E( O: W  公元1247年,西藏地区归降蒙古国。, u: m$ Y, B4 n# S& J2 _  p! O, a: j

/ r& F; C! M; O: I4 f& L8 m  公元1253年,蒙古皇亲忽必烈率军灭大理国,占领云南及周边极为辽阔的地区。- a. b0 F9 H( _2 a& D/ u: G  P+ ?
+ I6 @' N& \: h0 V! W! a
  公元1256年,蒙古皇亲旭烈兀率军占领伊朗地区。
. Y/ i3 [6 }8 \2 ]+ o# k, e6 M; Q) i& r$ n
  公元1257年,蒙古军队占领越南河内。
9 y- R% |2 J7 Q6 p$ |- [3 U- S
6 Y3 U& {9 l+ `, ^2 Z  公元1258年,蒙古皇亲旭烈兀率军灭伊拉克地区的黑衣大食国。
$ R5 X8 H. y" P, D8 \9 F) @' V; z+ _# s! [% d0 K/ m. x" d. l3 {
  公元1260年,蒙古皇亲忽必烈即蒙古国大汗位。蒙古皇亲旭烈兀(wu)率军占领叙利亚的大马士革及周边地区。
0 a; h. {3 n* G
7 f% ?% I# ?3 n/ S/ |8 L$ U, g  公元1269年,朝鲜归降蒙古国。
1 l% a2 J! i# u8 a( N. m8 E$ x
  公元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称帝,定都北京,改蒙古为元。
  y- `% W6 J; m$ q/ Y1 ~5 t: K2 h  h7 U6 l1 F4 g0 @; h1 X: D, q% q! o
  公元1274年,元军攻入日本福冈地区。
* v6 g: h3 d0 ^5 e! A$ P, c- N3 Z- @, o% |  l( }+ }
  公元1279年,元军灭南宋,结束了从五代十国到南宋共三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局面,天下统一。+ h5 L/ x8 A( Y+ K3 G+ s
5 ?1 Q, T- _5 E9 j4 z" r
  公元1281年,元军攻入日本平户岛地区。
- Y$ t6 A5 ?. t( u: c$ E2 q/ q/ ~$ d
  公元1283年,元军攻入缅甸。, l8 n) z1 B2 c8 @

: z4 y4 e* M1 @8 E  公元1284年,元军攻入越南。9 M9 W9 d! W9 B4 Z3 c% i
# {/ w# n4 R+ W2 Q3 v% b
  公元1285年,缅甸归降元朝。0 ?8 y1 S7 ^: K0 K; l7 ~8 y. M: x
6 f  X- F! m8 ]: E# g
  公元1292年,元帝忽必烈派元军攻入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地区。元朝庭面积最大时,大约有三千九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 g; R. Q  l; n
9 w6 v9 P/ W& [: B; V  公元1351年,元朝廷扰民太甚,天下人反。
/ Q( Y6 T% F7 n( O" k2 t
2 a+ I$ f: m+ D! V0 w1 n  公元1368年,平民朱元璋驱元,称帝,定都江苏南京,建国号明。元顺帝率余部返回蒙古地区。
- u; q1 Q2 C. f# e
9 y' _: o  |0 a$ H) q  公元1369年,朝鲜归降明朝廷。" y/ P4 Y! L4 B  E
& i! c0 x4 c! L2 r5 q4 [
  公元1372年,西藏、琉球群岛归降明朝廷。( E! ~0 T0 E5 q4 G9 m
+ U& ]9 w' z( Q/ M- U
  公元1388年,明朝廷统一全国。领土面积最广时,北边到达乌第河,东至日本海,西到哈密,包括西藏,南到南海诸岛。面积大约有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左右。
: @+ Z, @% I% g$ R% s3 Y& {1 R4 [# [# b4 Z$ K
  公元1405年,明太监郑和率船队七次出航西洋,到达东南亚地区、南亚地区、中东地区、非洲东海岸地区,郑和后来宣称:走遍各地。
$ E3 o$ K! l3 P" @& k! }. A+ S5 a% H( u" _" K: i. v
  公元1421年,明帝朱棣(di)定都北京。
: N$ ^2 T3 B) z, ?" r
, s) F1 C8 a) K: d  公元1436年,越南归降明朝廷。/ A$ F0 i  b! B2 S2 \; g6 _, h

- A' y7 L% G; d, @) l6 X9 [  公元1553年,葡萄牙人占领澳门。
4 Y- B; s0 J8 l4 Y" p# p4 D
  _" y, o2 o7 x' n3 S( a. A6 q  公元1616年,明臣女真人努尔哈赤在辽宁新宾老城即汗位,建国号金,史称后金,占有黑   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区。
9 H. L6 V3 b& w7 N; F8 @" {6 E/ }& }) E: e2 w
  公元1636年,金汗努尔哈赤子皇太极称帝,将金改为清。蒙古各部归顺清政府。
" [, O2 d4 T' v8 X. o0 W
" p& I  u$ \6 L& h( M( O9 V4 F  公元1642年,荷兰人占领台湾。+ i" M8 V# d- N  m: t

+ Z* z; G2 @" H2 a( U  公元1644年,明驿卒李自成驱明,称帝,定都西安,建国号顺。清军灭顺,定都北京。平民张献忠在四川称帝,定都成都,建国号大西。
- R$ C2 s  c7 a! E/ C( b+ V$ {6 S( P& j  z
  公元1646年,清灭大西。" C( h0 r- |9 `1 H, j
+ z# J5 S8 Z$ }6 J: B
  公元1651年,俄国人占领黑龙江流域的雅克萨城。
, K7 c& s5 c9 G2 H* w' B& e: T7 o, }( J" u$ u1 Q7 w! ^5 X$ |
  公元1654年,琉球群岛归降清政府。& T% ?+ M, e' n

; v/ P5 P) K& q  公元1661年,清灭明。
& G. A7 Y! A+ ^3 R% t9 h4 I7 ]5 {/ J5 j( B+ x' d) K) Y1 H
  公元1662年,明遗臣郑成功驱荷兰人,占领台湾。
; u; U" j$ K- R! {1 t# }, {5 _
4 A. d4 o2 g# ?* _  a% C0 ?' R  公元1683年,清军占领台湾。全盛时,面积大约有一千四百万平方公里。
4 r5 f$ J% k/ e3 M8 J- F6 A/ p! f9 f. Z9 v2 e, v6 i2 I9 l
  公元1689年,清政府与俄国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确定北部边界。
6 k  O8 a" j9 n" y& D# Y
% x! D- R  i# e  公元1697年,清军平定蒙古大汗葛尔丹的独立活动。) W1 j* I5 R2 u  F8 p- z
1 [* L, I' c% k. x. K
  公元1716年,新疆准葛尔的策妄阿拉布坦占领西藏地区。1 ]& D/ z1 }, y

; |! z7 i& g5 \9 z3 H- d& a  公元1720年,清军占领西藏地区。# `8 Y# J% D. e$ t# s/ p
9 E3 e  H& M+ w9 U& F5 c
  公元1724年,清政府平定西北地区罗卜藏丹津的独立活动。/ \/ z" v1 }5 P. |- d& k+ q
, M4 W9 c% B) T# Y2 h
  公元1726年,清政府在云贵五省实行改土归流的政策。
7 h$ }& I0 G7 q4 E5 R
- o. ?* o: |9 x+ o2 J  公元1727年,清政府平定西藏的独立活动。
3 g  ]  R3 ?* z! c; `) o8 G+ d
; B' B) Q! G& c* m% E, t  公元1728年,清政府与俄国签定条约,确定中俄中段边界。: R" ?9 }( j7 M- j' u9 w

% ]( M$ g) ?; i, v/ |; n" |  公元1758年,清政府平定新疆大小和卓的独立活动。- D* L6 x/ _/ K# J& M
8 E# M, F: C9 z& Q+ g4 Z  v- O
  公元1762年,清军占领新疆地区。. ^! S2 k5 r- I  p2 v3 Q" T! K& D1 d

" }7 V0 D  W) m2 _: {: J4 E; B  公元1769年,缅甸归降清政府。& w& D7 {9 {* ?7 s. L% V9 F

  g  L; D6 O1 \% e* g& R$ P& y. n  公元1790年,越南归降清政府。
! ~: D1 }4 w2 P: Z& o5 e4 P
/ R, G$ d2 o& I( V8 J  公元1792年,尼泊尔归降清政府。
6 D- }0 I- ~$ I; L1 ]9 G5 y) a" m  O
! i8 g8 G7 O" {! X6 f3 C  公元1793年,清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签定《钦定西藏章程》,约定:今后西藏地区的重大事项由中原中央政府决定。
+ n" f9 ?, h1 t' e
0 b' d3 H  B  m0 z7 W  公元1828年,清军平定新疆维吾尔人张格尔的独立活动。
2 R- j6 _  g  S
; `9 j7 b# Y3 ^8 P. e. R3 h" ?  公元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定《南京条约》。根据此条约,香港地区归英国管辖。
0 O* J9 r' u( |) e, M# R" e! r6 k3 Q! Z' W3 }- Q9 b
  公元1846年,俄国占领清政府的巴尔喀什湖东南的喀拉塔勒河、伊犁河等七河地区。3 F. ^% {3 p, X# d* _. ^: `* \

: o% J' V# I3 K" G) q  公元1851年,清秀才洪秀全称帝,建国号太平天国。0 j9 ~, k( j( S

4 c: g/ Y, B  k; q- b& f& i  公元1854年,俄国占领清政府的阿拉木图地区,包括伊犁河下游地区。
  t+ g6 _4 m8 k9 D) a8 Z
" D9 a* ?, w: u) X  公元1858年,清政府与俄国签定《瑷珲条约》。
: w7 `! K8 T* x  e
& C- H% ?. [- ^  公元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世界第一宫廷花园圆明园。清政府与俄国签定《中俄北京条约》。" ]3 S* D& a/ n1 z/ }
8 J2 y8 j# c- B! X) L9 O
  公元1864年,清军灭太平天国。清政府与俄国签定《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根据此约定,俄国占据清政府西境的3个大湖??巴尔喀什湖、斋桑湖和伊塞克湖,连同周边地区,共达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 k7 e  g1 w. e) W4 M) k

' [/ O. d- ?5 n. l* M* g: E  近现代
. _6 n$ u4 I9 ~5 |
' g1 _. x7 O! z% @8 i6 Z  公元1867年,塔吉克人阿古柏在新疆称汗,建国号哲德沙尔。! L" d0 N9 [" I* p! A3 T
( T" v4 I6 R; d1 [) p6 v( h
  公元1875年,日本国占领清政府的琉球群岛。  {8 A$ M5 \/ Z# [
# s, y) Z3 O; p! \) ^
  公元1877年,清灭哲德沙尔,占领新疆地区。- _8 ^  h. F* T% q+ F8 S" r

) ]. u  B) q+ c2 ]! H3 r) E* `  公元1882年,清政府与俄国签定伊犁界约、喀什噶尔界约、科塔界约、塔尔巴哈台西南界约和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俄国据此占有清政府塔城东北和伊犁、喀什噶尔以西约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 ?/ t2 ~4 Y; N# i4 V6 \/ l- \: o* @5 L2 F. }
  公元1885年,清政府与法国签定条约,法国根据此条约占领越南地区。( f% v. x' `4 ^0 L7 n

3 t3 c$ b8 b; z: j0 Z/ M8 {  公元1886年7月24日,清政府与英国签定《中英会议缅甸条约》,将云南南部的果敢、班洪等四县割让给英国管辖,这个地区就是现在的金三角地区。5 Z5 V3 b2 X# V) S
- p7 _) ^. K9 T) M/ H6 G
  公元188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定《藏印条约》,英国根据此条约占领锡金地区。. I5 r$ h9 R9 |# R
' t5 |) @7 n' w+ B8 g  h  W) Z4 n% p
  公元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国签定《马关条约》,日本国根据此条约占领清政府的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清政府承认朝鲜地区独立。
7 N- e& ]5 a/ W% U" C! N+ Z$ P# b1 ^" N
  公元1900年,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日本国、意大利国、奥地利国组成八国联军攻入北京。6 W+ a, b" v; _6 t  W6 C

% y% I$ D( I9 p5 _/ H8 s! z) ]  公元1904年,英军占领拉萨。   公元1907年,英军根据《中英续订印藏条约》,全部退出西藏。
8 z1 F4 G# @+ N. D6 s5 B( x% H$ _1 n: `7 }) C1 l  c
  公元1921年,蒙古宣布脱离中华民国9 f7 h" o  O8 D  R% L) O0 ~8 x

) v9 S7 Q8 W- y7 R! S7 m5 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交流群

星小辰QQ:21906512

星梦创作交流群:610184528

Email:21906512@qq.com

Copyright   ©2017-2026  星梦创作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星梦网络信息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