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玉雕分为南派、北派。南派以扬州为代表,特点是细腻形象。北派以北京为代表,特点是粗犷、气势。
, K5 o+ F+ D$ M4 V% g2 P
5 M- |& ~9 f; Z9 X, [! @ 玉石之美与钻石和彩色宝石有明显的差异,钻石之美在于它的坚硬、清澈、明亮,彩色宝石之美在于它的艳丽多姿,而玉石之美在于它的细腻、温润、含蓄幽雅。
3 T4 c2 x0 ^6 P; f3 y* V" d$ b+ `6 o* I6 _5 H
另类解释:未经雕琢的玉。《汉书·西域传·于阗国》:其东,水东流,注盐泽,河原出焉。多玉石。注:玉石,玉之璞也。一曰石之似玉也。我国出产有丰富的玉石,如新疆的白玉,云南的翡翠,东北的玛瑙、岫岩,湖北的松石,台湾、海南岛的水晶,河南的密玉,北京的粉翠,杭州的昌化石以及南京的雨花玛瑙等,都是较着名的制作玉器原材料。* f- F Q, L9 d/ e7 Y) \( m* ~3 N4 ^
/ f- T9 p x( } q% q 古代人们认识玉以后,继而赋予玉的社会文化观念。在原始社会中,不仅用玉制作生产工具,而且用作装饰和礼仪祭祀玉器。经商、西周,玉的道德化、宗教化、政治化过程业已完成,并成为道德、习俗、神灵、权力、财富的象徵物。
; F1 `) Y9 r( a6 O6 h9 P2 d
+ w- E4 w% Z1 P- N- H6 x: G 在道方面,儒家为了宣传他们的学说,总结了殷代开始使用和田玉的经验,适应统治者喜爱和田玉的心理,用儒家的道德观念比附于和田玉物理性质的各种特征,“君子比德于玉”,有十一德、九德、五德(仁、义、智、勇、洁)等学说。《礼证.聘义》中记载了孔子的玉十德之说:“温润而泽,仁也;缜密而栗,知也;廉而不划,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玉成为仁、智、义、礼、忠、信、德、道等社会道德的象征。在宗教方面用于制作仪礼祭祀之器,并制定了严格的规定。在政治方面,玉作为权力的象征,身份的标记,财富的体现。& v9 ]7 b$ ^0 g9 z" B$ [* e
& A" Q, @2 M/ C& i @0 h1 i# ?9 f 神话:* b+ @ Y, b0 E$ S# a4 N+ b
" r3 Y2 v- @5 a# B5 U 在中国最早的一部地理着作《山海经》中,记述了玉的神话,说:“密山之上,丹水出焉,其中多玉膏,其源沸汤,黄帝是食。玉膏之所出,玉色乃清,五味乃馨,坚栗精密,泽而有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不祥。”这是说,玉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的食品玉膏生成的。它有五色,质地紧密坚硬,润泽有光,天地鬼神都以它为食品,如果君子食了,可以防止不祥。这一古老的神话证明玉是何等的珍贵,它同中华民族的始祖、天地鬼神连在一起。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距今2200多年前就向往着:“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4 Q- D" {" L* C X) `" q1 ]/ G4 t( h
+ f2 C+ O* \. E. y( S/ O# d 民间传说:
2 _/ y4 E5 ^' }2 W8 F# T0 X, L; S* ]# R5 C: u
在新疆维吾尔族民间流传玉是美丽而善良的姑娘的化身。相传古代于田国的玉河畔,居住一位技艺绝伦的老石匠,带了一个徒弟。在六十岁生日那天,于玉河中拾到一块很大的羊脂玉,精心琢成了一个非常漂亮的玉美人。老石匠情不自禁地说:“我要有这样一个女儿多好啊!”果然,这玉美人变成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姑娘,拜老石匠为父,取名叫塔什古丽(玉花)。不久老石匠去世,塔什古丽与小石匠相亲相爱。可是,当地一位恶霸,趁小石匠外出,抢走塔什古丽,妄图强迫成亲。塔什古丽不从,恶霸用刀砍她。她身上发出了耀眼的火花,点燃了恶霸的府第,而自己化成一缕白烟,向故乡昆仑山飞去。小石匠得知后,骑马去追,沿路撒下了小石子,成为后人找玉的矿苗。维吾尔族人民历来崇玉爱玉,谚语说:“宁做高山上的白玉,勿做巴依(地主)堂上的地毯。”
4 ^3 Z5 l {& ^) |3 r7 ]1 I
1 P, J$ U& p, A1 [9 B* N! n) H 迷信:
, [5 }& k( R; H" S. o
0 L; n5 X$ J1 L& @ 玉还被蒙上了各种迷信色彩,佩玉以求避邪除凶,食玉以求长生不死,服玉衣以求尸体不朽。总之,人们以玉为美、以玉为荣、以玉为贵。玉成为人们习俗生活的一部分,正如《礼记》中所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在中国文学艺术中,用玉的故事写下了许多动人的篇章,《红楼梦》中贾宝玉所佩的“通灵宝玉”玉佩,演出了一幕幕多么动人的人间兴亡的悲剧。* w- I3 f( Y$ }1 }
( t# c2 Q1 V: G: p% L# h 相传盘古死后,他的呼吸变成风和云,他的肌肉化成土地,而骨髓就变成玉石和珍珠,因此玉器被视为吉祥物,具有驱邪避凶的魔力。从古到今,不少人把它作为家传之宝或定情信物,甚至认为是君子的象征。《礼记》曾记载:“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忆力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 g. p, m/ z: e& k) l
" u' I. r: C# J6 H: C7 ?6 v( L
而《说文解字》亦称玉是“石之美者”,因此人们对玉器的崇高情操可见一斑今天,玉石已成为深受欢迎的装饰品与艺术品,传说玉器具定惊、趋吉避凶之效,能保佩带者平安吉祥、富贵长寿,有深远寓意。中国人认为玉器可令佩带者凝神聚气,而圆形的玉更代表天地之司的和谐圆满,所以玉环、玉扣及玉厄等圆形饰物都非常受欢迎。玉的颜色除了从自到绿外,还有黑色、棕色及红色,而最受中国人喜爱的颜色则首推清澈的绿翡翠 。# ~9 E( q3 G% E& Q2 o
# L: j& z# Y H: P 冰清玉洁话玉缘$ [/ B( h8 |' ?1 v. d* i
5 i V4 _( a7 }7 W- ? 在我国,玉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涵义。古往今来,人们把一切美好的东西以玉喻之。可以说玉文化的发展与中华文明的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0 n/ Z. A9 p8 D: @: O+ o4 ?4 e
# L* H- }9 p. X4 T
古玉之美,在于它的材质自然之美,更在于它的造型之美、雕琢之美和内在蕴含之美。这种人文美的蕴含,使玉超越了其“山岳精英”的自然属性。在封建社会,玉玺成为权力的象征,政治的代名词,历史赋予了它超物质的神化意识。
. d* [1 O. z# q0 _5 F9 e# Q; W2 N% D" J" }. q
《周礼·大宗伯》记载:周朝时期,人们将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也有古人将玉作“六瑞”以安邦治国。《说文解字》说玉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腠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廉而不刿,行也;鲜而不垢,洁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皆见,精也;藏华光泽并能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声清团彻远,纯正而不杂,辞也。孔子曰玉有“十德”: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廉而不刿,义也;垂而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专其终,诎然东也;瑕不掩瑜,玉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回虹,天也;精神贯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不贵者,道也。2 q2 h$ l( K# _7 f
# S( J6 b$ g+ V$ X3 l$ y
孔子是儒家学术的创始人,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演绎发展而形成。自古以来,儒人们便遵守“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等传统观念。6 _2 y1 }' h+ g8 ^& @; p2 W4 q+ H1 }
+ ~( {7 W4 r1 r! P# B& ]: s d. ?; F# v
中国玉文化的发展与中华文明相始终。1949年,新中国国徽的设计稿中就有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提供的以玉璧为主体图案,配以齿轮和麦穗的设计稿。近二十年来,人们对于玉器的崇尚和喜爱,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
" ^4 h `0 ^. c, ~- _3 u" k+ R, H! f
为使人们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玉文化的发展,满足收藏爱好者的需求,2007年4月16日,中国文物学会推出“中国历代名玉”复原品10件,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红山文化,一直延续至清代鼎盛的乾隆时期,包括玉琮、玉龙、玉猪龙、玉璜、玉璧、玉辟邪、双螭耳环、出戟螭龙瓶、四足方鼎及玉玺等。每件玉器都是当时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最能代表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玉质精美,工艺精湛,很多玉器都是第一次以实物的形式与世人见面。
/ b% |% Z. R1 w* p# z$ v* a; n. q
. m7 u9 E& I; Z0 o3 s 儒家“三礼玉论”
! D! X7 t C8 _: z" X6 Q/ w" p8 M( h$ }- y
“三礼”是《周礼》、《仪礼》、《礼记》的总称,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是古代社会关于政治、经济、法律的最高训条,包含当时帝玉贵族及整个统治阶级的一整套礼节和仪式,也包含建立这种教条的指导思想。“礼”在当时是用来巩固统治的制度,在后世则一直为封建伦理的依据。孔子以后的儒家把“礼”的根源和天地及人类的祖先并立起来,建立了一套“天经地义”的学说。《苟子?礼论》曰:“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固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足见其在当时社会中地位之高及对后世的影响之深。9 v' w. S) p5 g& E) X
1 |' N5 m6 F# X “三礼”是古代的典章制度,其中关于玉的论述颇多。仅以(周礼)而论,有关玉的规定达上百条之多。如果把这一部分文字抽出来,足以汇成一部我国古代玉器从理论到使用各个方面的较完整的历史文献。就其内容而言,它包括了我国古玉的理论、分类及使用规定;就其使用范围而言,它涉及到政治儒家“三礼玉论”、经济、军事、法律、外交渚领域;就其用途方式而言,它遍及祭祀、庙制、朝聘、盟会、婚丧、车服、宫室、器物、音乐等方面;就其所能体现的功能而言,它可代表天地鬼神、玉权象征、国家财政、人格化身。在严格的封建制度中,所谓君臣次序、贵贱等级、长幼辈份、地位高下都可通过玉来表现,竟无一不和玉有密切的关联。在“三礼”成书之前,虽也有这方面的记载,比如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其中也有一部分关于用玉的记叙,但远不如“三礼”系统完整。而在“三礼”之后,尽管不断产生新的关于玉的神话和传说,一些人还写了有关玉的论着,但是都未能离开“三礼”所论述的玉的范围和玉的精神。而且,像“三礼”那样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玉理论和玉用途分类学问,并且在国家典章制度中占有那么大的篇幅和比重,这在我国以及世界古代史中都是十分罕见的。所以,我们不能不认为,“三礼”中关于玉的论述构成了我国时间最早、内容最全的一部古代玉论,我们将其称为“三礼玉论”。/ c! R6 Y. L2 c4 I
; X4 K, O; U. H1 d" i+ y3 ~
在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经学曾经被认为是“独尊”的学术正统,它不仅与当时的政治兴衰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对历代哲学、史学、文学、艺术的发展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儒学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三礼”,我们可以看到:一块坚硬冰凉的玉石,是如何浸透了礼教的观念;一件我国古代的工艺美术品,对于维护和巩固封建秩序,是如何发挥了使现今的人们难以想象的作用。“三礼玉论”是研究我国古代玉文化的一把钥匙。6 U0 ]4 Z; o; h: d9 K9 h
: g( |7 G- ~ p* C$ k8 x1 x
诗词赋里的玉石人生
- K! C1 b G# Q2 |& l7 W% |( c. ~. e6 m
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再到元曲、明清小说,玉的影响无所不在。许多以玉喻人的诗歌都及其优美,譬如:
, |9 F% y- E; @& l' ]1 V2 \$ a
总角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晋书/卫玠 传》
( K. l2 S2 `( j% Z, ]8 E, q L/ X, ^5 n- ~2 k, R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曹植《美女篇》
! x; o. D6 n" O* v& D9 M5 @- Q; d4 \
瘦觉玉肌罗带绶,红杏梢头,二月犹浅。——欧阳修《蝶恋花》+ M- g9 f I E; G
1 h4 \0 A2 `% O0 ` C- ^& _
歌彻阳春酒半醺,玉尖搦管蘸香云。——杨维桢《学书》(玉尖是指美人的手指)
' w8 }4 Z. s3 e9 ~! J2 N, `) U4 @* I" I! m4 g z- N& d
体妖娆,环婀娜,玉甲银筝照座。——黄庭坚《更漏子》
( m) i) X; V* ?2 _1 W/ ?
1 b F& f! `3 j0 K ] 玉芽开手爪,苏颗点肌肤。——白居易《阿雀》(玉芽是指婴儿的小手)# J% H. ?" p# y
& x9 d1 F: y) ?! R; I; u4 t$ E 日日献玉衣,旦旦荐玉食。——《列子/周穆王》
# T) X2 a9 Z# A) c) b& N# o( b, t) v3 K
玉阶怨 李白
% w( H0 p: m9 T' o. u$ I$ i! A0 U5 y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8 ?$ b$ H* p! \( h- s. C8 O
) E; n% t/ X' f- N
咏玉阶诗 王枢/ C" |" ^" d; d1 v
6 y- }6 P4 q7 f4 j, E% Y h 玉阶已夸丽,复得临紫薇,北户接翠幄,南路抵金扉.重叠通日影,参差藏月辉,青苔梁珠履,微淀拂罗衣.独笑昆山曲,空见青凫飞0 q8 t& S, b# H5 N" D1 N
0 j8 F; X2 \7 a5 C( l- m; R: s 翡翠齐火,络以美玉。流悬黎之夜光,缀隋珠以为烛。金 玉阶,彤庭煇煇。珊瑚琳碧,瓀珉璘彬。 《西京赋》
0 x; g+ H. p1 \7 Z* D( W- o7 S. B( f U) o( n4 Z) \
管子论玉:"夫玉之所贵者,九德出焉.夫玉温润以泽,仁也;邻以理者,知也;坚而不蹙 ,义也;廉而不刿 ,行也;鲜而不垢,洁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皆见,精也; 茂华光泽,并通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音清抟彻远,纯而不淆,辞也.是以人主贵之,藏以为室,剖以为符瑞,九德出焉."" Q+ ^4 ~% B. Q
3 N' X/ x. n9 [( H) c
孔子论玉:"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慎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 ,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拙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 c F. P; Y% I- l& _' d" h3 \+ @6 U# k9 \6 O4 C$ V1 t. Y6 E0 O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概括道:"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腮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传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怯,洁之方也."3 P% E- l- {( Y7 s- E0 h4 W
# _) d! D1 q* t9 B 从管子的九德,到孔子的十一德,再到许慎的五德,儒者赋予了玉堪称完美的精神实质。实际上,儒者借玉喻己,寄托自己的追求,并要求人们都做玉一样的人,玉,就是君子,是君子仁人的完美化身,是立身社会的标准。6 G9 E" w5 ]0 H4 U
& c; K- F! Q3 W3 n; v2 ~0 n9 Q9 t# q5 o 千百年来,儒者为自己的思想找到了一个再好不过的 形象圣君。基于儒教的无所不在的巨大影响力,玉,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文灵魂的物化形态。玉,同孔子一样,为天下人所推崇。因而,安身立命,不可不“比德如玉”,时刻牢记“玉不去身”、“守身如玉”,牢记“书中自有颜如玉。”: E3 q S+ Z- S6 c) P" T4 j
' `2 P. F8 ~4 {9 B* `0 J
我国与玉石有关的四十一个成语典故
- L6 ]9 [% K0 g k/ D/ b( i
: w! U8 b" l$ g: u. b 1.冰肌玉骨 肌指皮肤,直意是指女子的肌肤若冰雪,骨骼像玉石。典故的含义是形容纯洁而美丽的女子,也可形容梅花的傲寒斗艳。出自《庄子?逍遥游》* ^% o7 ~2 t: b2 K# C
1 ]' S2 V* I. ~4 {3 v0 m& C( ? 2.冰清玉润 直意是指岳父像冰那样清洁,女婿像玉那样温润。古文中也有将翁婿称为“冰玉”的。出自《晋书/卫阶传》高濂《玉簪记/琴桃》
0 Q1 [: h# c6 X3 e3 a2 Q7 N! Y) W3 t9 S/ P- u5 P
3.冰清玉洁 直意是指像冰那样清明,像玉那样纯洁,形容操行清白、品格高洁,也可以比喻官吏办事清明公正。即“如冰之清,如玉之洁,洁而正威,和而不亵”。出自《魏书/广陵王传》
' ~" W; _ {" G; T9 A2 S$ k6 {4 e; H/ r: @; ?* G4 _: L
4.不吝金玉 直意是指不吝惜金玉,成语中的“金玉”是指宝贵的意思,不吝金玉是请人指教时的客气话,是欢迎批评指正,希望不要吝惜宝贵意见。出自《初刻拍案惊奇》
9 I- L9 ~' i7 K: k( m9 G5 b2 A. y4 y4 _3 @+ i# J. d4 q
5.堆金积玉 金玉为细软珍贵之物,一般在匣箱中锁起,如果堆放说明金玉太多,形容占有的财富极多,也有的可能为显富而为之,即“堆金积玉夸毫毅”出自李贺《昌谷集/嘲少年》诗. p2 F) S9 K2 N! {( L) e k' p& J
- k: k5 g3 O e; A+ d6 |' v 6.粉妆玉琢 直意为白粉装饰的,白玉雕琢的。多形容雪景,也可形容小孩生活的白净可爱。出自《红楼梦》第一回
( u5 A5 U/ R% n/ P5 Y+ W/ g
! p; t" h& e1 s: y 7.怀璧其罪 其意身上藏有璧玉,因而成了罪过。转意比喻有才能的人遭到嫉妒。即“匹夫无罪,怀璧兵罪”。出自《左传/桓十年》
7 |/ H0 L' w1 X, v1 {) @
+ K% M8 [& ~3 l3 V$ h9 l f 8.怀瑾握瑜 瑾瑜均为美玉别称,直意是指衣里怀着瑾,手里拿着瑜。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即“怀瑾握瑜,穷不知所示”。出自《楚辞/九章/怀沙》) s/ Q+ S+ z/ g
& y0 r6 y2 y: a! _/ } 9.金科玉律 科律均指法律条文;原来是形容法律条文尽善尽美,现在多指不可改变的条规。出自陈子良《平城县陈子干诔》
0 l1 d6 B, j: g% ^9 ]" o: T6 R' V5 F0 w7 E
10.金口玉言 古代称皇帝讲的话,后来有时泛指说话不能改变。1 T' N& E. V+ b0 Q$ A9 b
5 o( Q- T, `. o( E5 I1 l 11.金石为开 金石指最坚硬的东西(最坚硬的石乃钻石也),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能被感动,形容人的真诚所能产生的感动力,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出自汉’韩婴《韩诗外传》; L) M5 Z/ W& n8 k) q2 w+ U
" G& L) P/ j. Z; v( R" z3 e! D, v 12.金题玉躞 金题是指佥字题签,玉躞系缚卷轴用带上的玉别,直意指精美的书画或书籍的装潢,也有泛指装饰精美的礼品。出自《通雅?器用》
$ h% L1 @$ X% v: l& S3 q
6 O$ g( E4 u/ p3 f1 F- j$ R* R 13.金相玉质 比喻文章的内容和形式都很完美。如,王逸的《离骚序》:所指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报,永不刊灭者矣”。出自王逸《离骚序》. D0 `+ Y" j0 F2 H
) j5 `1 |' F+ z& d) M5 {7 ? 14.金友玉昆 昆:兄弟。比喻一门兄弟“才德俱美”,“昆玉”为兄弟的美称。出自《十六国春秋/前凉录/辛攀》! l2 \8 l6 b0 ?# |
3 X4 X' ]: x/ X" L
15.金玉良言 比喻非常宝贵的劝告。出自李嘉宝《官场现形记》11回
$ ?( W3 a) g* t
* B& m" [/ _" \0 o 16.金玉满堂 原来形容占有很多财富,黄金和美玉摆满全屋.后来比喻人很有才能,学识丰富。出自,《老子》九章* @- M6 a/ F/ ]8 S1 U( G
* e8 ]' e Y1 }5 C1 H
17.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外表像金玉,内里却是破棉絮,比喻虚有其表及外表好而实质坏的人或事。出自刘基《诚意伯集?卖柑者言》5 e* x" g( ^ r( E+ n5 w. n
- X5 _) E4 V$ Q" n; f: ]: y# b
18.金枝玉叶 指出身皇族的后代、王孙公子或出身高贵的公子小姐。出自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了宗》: ^: ]: E6 a6 g0 y- P$ ~2 v9 G3 M4 c
: a+ l0 |: o) L9 R
19.锦衣玉食 直意华丽的衣服,精美的食品.形容奢侈豪华的生活。出自《魏书/常景传》
7 [6 d2 p/ \" |) l8 [! b" }
3 |3 t& Y. R" L 20.昆山片玉 昆仑山是产玉的.直意是昆仑山许多玉石中的一块,用以表示谦逊,虽然是美玉,但昆仑山玉中的一片,有沧海一粟之意,后来转用比喻众美中之杰出者。出自《晋书/隙冼传》
" K4 f; j* l0 D. x5 V* b7 k' ], f4 f, H4 _
21.兰摧玉折 用兰草、美玉折断比喻贤人夭折,哀悼有才华的人早死,也有转意“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T( m- P2 K$ }! ?$ u
$ T/ J, {9 o) Z) e2 W& r: L8 [
22.蓝田玉生 蓝田是古代产玉的山名,比喻贤父生贤子。出自《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9 y+ l$ O$ }4 L y* u
; i# l" f' X/ G' ?# u6 v5 ? 23.美如冠玉 古时人们将美玉缀在帽子上,原比喻陈平像帽子缀玉一样外表好看内里空虚,后转用以比喻男性的美貌。出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7 o& b- _1 y5 t1 Q' L5 s! X. W" Z1 m, P+ \$ e" u
24.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作玉器被打碎,不作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牺牲,不愿苟全性命。出自《北齐书?元景安传》0 K4 {% N- L9 g g
0 G/ L1 \' g" f
25.璞玉浑金 未经雕琢的玉为璞玉,未经冶炼的金为浑金。指天然美质没有人的修饰。比喻人的品质淳朴,没有受过坏的影响。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
1 @. g& T% ^2 S% `( ~" C0 C2 y- ~0 ~& e' w2 G) L8 R2 ]
26.抛砖引玉 直意抛出砖引回玉来,比喻自己先发表粗浅的意见或文章,目的在于能引出别人的高见或佳作。出自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从稳禅师》; D5 t. |8 @0 W8 d) t4 S. O. ?0 B
& Q- ]: ] h4 h9 r 27.被褐怀玉 直意是身穿粗劣衣服却怀抱美玉,比喻身怀绝技,不在人前显露。出自《老子》七十章
9 Q+ y$ ~$ o. x2 ~" J) F2 f. X5 D0 B+ ^( R
28.完璧归赵 璧是和氏璧,为战国时赵国所有,秦昭王派人去谎称以15城来换和氏璧,赵王不敢拒绝,但又怕受骗,只好派蔺相如携璧去见秦王,发现秦王的骗局后施巧计夺回和氏璧送回赵国。成语用于比喻把原物完整归还本人。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b1 n, N; ^( o3 q4 c6 K9 T: k8 H
& \( H7 P# n8 d% F. R* U 29.亭亭玉立 亭亭指耸起的样子,玉立比喻身长而美丽,形容女子身材硕长秀美或花木形体挺拔俊秀。出自沈复《浮生六记/闰名记乐》
8 y/ X7 j7 m. X) p3 V' Q( ]0 W* a6 G% S: \4 C& J
30.一片冰心在玉壶 形容淡泊名利不热中于功名的品格。出自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31.化干戈为玉帛 干戈指古兵器或打仗,玉帛指玉器和纺织品,是指会盟和好送的礼物,指冲突解决双方和好,比喻变战争为和平。
! `3 R6 i4 z+ c5 Z; d. P
5 w U: n# C- w" ?, ~* m 32.珠圆玉润 像珍珠那样圆,像玉石那样温润,形容歌声或文字既委婉曲折,又自然流畅,即所谓“珠圆玉润,四面玲珑”。出自周济《司辩》/ M6 T, t) }- P: Z7 Y) N/ i
( R1 a" i7 o( p, ?" ~( h7 h 33.珠联璧合 将美玉珍珠有机的组合。即“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比喻人才和美好的事物凝集在一起。出自《汉书/律历志上》
( V. V' K, {( L, \% c) \
6 n2 c& O! T X0 u. k 34.珠围翠绕 被珍珠和翡翠围绕着,可形容贵妇人妆饰华丽或形容贵人随侍美女很多,或人才济济。出自《元曲选/郑德辉<倩女离瑰>》# g% V$ T( B2 g. @1 N3 ~0 ?, _
: g) i$ C% g' K3 @
35.珠玉在侧 比容貌德才都超过自己的身边人,比较下深感惭愧,即“珠玉在侧,自惭形秽”。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 X5 _4 J+ l' Q- H
1 d4 o w: x, n% f
36.玉石俱焚 玉和石头一块被破坏,比喻好的坏的同归于尽。出白《尚书/胤征》
7 ]! y9 Q; J, i" ?! A$ k
3 q. h0 \% G( { 37.白玉微瑕 比喻再好的人或事物都有些小缺点。出自《陶渊明集序》
$ t6 A. x: f0 b0 j$ D$ D! Q# H9 x! l$ @" D2 h% n
38.白璧无瑕 比喻人和事物十全十美,毫无缺点。出自《景德传灯录/延眼禅师》
. X& s# b6 Z: h/ S: H6 K" I1 e: `: f
39.琼楼玉宇 形容月中宫殿华丽精美(美玉做楼神仙的住所)。出自晋/王嘉《拾遗记》) ]0 G- I8 x* I% v# h" V
) e5 [9 E8 P( A9 W4 N/ P9 o 40.瑕瑜互见 比喻人有优点也有缺点。出自《闲情偶寄/词曲部》
( ]( |3 Z7 x8 _: ]# `- g \& W* `9 J1 i
41.瑕不掩瑜 形容缺点掩盖不了优点。出自《礼记/聘义》
$ g& Y, q5 b5 E& o
9 D7 M- v. s8 X* S"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