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裙子是当今许多女子极其钟爱的服装,就裙子的功用来说,古代的裙子和现在的裙子有不小的差别。
" B: F+ L! c5 ~9 \: a W5 F
0 W* d2 [9 M4 `( B 在古代,女子穿裙子主要是为了讲究礼节,而不是为了展示自身的妩媚和俏丽。中国古代对于女子的言谈举止以及装束都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7 M# E! Z Z e$ {3 ?/ }- \
L ]/ |6 T, h/ a( a2 i4 w/ k 明朝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写道:“妇人之异于男子,全在下体。男子生而愿为之有室,其所以为室者,只有几希之间,掩藏秘器,爱护家珍,全在罗裙几幅。”0 C2 i s a; Z" Y2 t& f
1 {4 u6 R+ e8 A }* K 古人对于女子的下体有着强烈的神秘感和神圣感,并强调女子以裙子遮掩下体,否则,就会被认为是轻薄和无耻。
4 \# [8 W% D5 _9 n* o7 }6 ?# o; U+ J- W
不论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女子,只要结婚成家,就要经常规规矩矩地穿着整齐的裙子,即使在家里也要如此。如果客人来访,遇到主妇没有穿裙子,就会被认为是对客人的不敬和失礼,传扬出去会遭到耻笑和白眼。
8 _/ b+ ~- [# i' b. f4 ^
) t" c9 D; s# \! W- p. M' s9 v 女子在家里一般都穿黑颜色的裙子,其样式以褶裥裙为多。当时,对于裙幅的数量也很有讲究,裙幅初为六幅,即所谓“裙拖六幅湘江水”;后用八幅,腰间有很多细褶,行动辄如水纹。6 R1 w( F' E6 U+ B0 L; @0 c
3 l. {. T; ^0 ?3 n8 { 到了明末,裙子的装饰日益讲究,裙幅也增至十幅,腰间的褶裥越来越密,每褶都有一种颜色,微风吹来,色如月华,故称“月华裙”。月华裙是一种色彩缤纷的裙子,仿佛月华一般动人心弦,而且高雅鲜丽,深受当时女子的青睐。
; N+ n& M3 Z: w8 r
' q8 `! |" J& g: W# J' c 到了清末,有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女子不能随意穿红裙子。民国时期的作家包天笑在他的《衣食住行的百年变迁》一文中说:
+ k# Q2 I. O% F9 U* [9 \: a8 X' X8 h$ i
“红裙子要夫妇双全才可以穿。若是一个孀妇,不许穿红裙,而且永远不许穿红裙的。如果应穿礼服的时候,青年少妇可以改穿别种颜色的裙子,浅碧淡青,各随所好,但总觉得不快于心;7 s- c, V! U* {- v4 W C8 a
! w- e- O' ~7 M; S$ r7 N2 E* q- E 老年人已是儿孙绕膝了,可以改穿黄色的裙,而且直到死,终不能穿红裙;还有夫妇之间,惟正室可以穿红裙,姨太太不许穿红裙,即使是她的儿子已是科甲发达做了大官,不许穿就是不许穿。”
& _7 R( w) Z0 E0 a5 x1 G9 {; b z: y! w* H
当时,为了女子能否穿红裙子,出现了无数嫡庶之争的家庭纠纷。后来,一些思想进步的文化人提倡妇女解放,女子们不再裹脚,旗袍也迅速流行开来,女子们穿裙子也有了选择的自由。; f2 ]) S/ P9 i- T3 h; {1 L$ a; x0 i$ u
' k; p: u0 p/ o5 O)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