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人文通史 古代职业继承

0
回复
24
查看
[复制链接]

7469

主题

13

回帖

750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501
发表于 2021-4-3 10:2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人的职业继承制度长盛不衰,这种制度,一般都要把一些比较特殊的人群划成另册,严加管理,好让他们世世代代干自己的本行。比方当兵的、唱戏的、运粮的。为什么要这样搞呢?对政府来说,首先,它能带来两个好处:一个是能保证一直有相当数量的人干这个行当,再一个就是管理起来很方便。比方说,领导要盖房子就不用满大街现拉人,拿着户籍一查,木匠、瓦匠就都有了。还有一点,就是领导可能认为职业世代相承,技术水平应该能有保证。7 e+ K0 L3 |) y/ s( z
; b, h: F4 I( @
  “女户”不交粮但要缴闺女& o1 m6 c8 D  @8 w5 {1 H

: g; x4 D6 P& j4 ^  |; B  中国人的职业继承制度长盛不衰,这种制度,一般都要把一些比较特殊的人群划成另册,严加管理,好让他们世世代代干自己的本行。比方当兵的、唱戏的、运粮的。1 e! ?: p, C# F1 ?! w) B) q: C* }5 D
  \% A) I: y2 _
  到了明朝,这种制度制定得就非常专业,例如有一种家庭被称为“女户”,他们的功能就是给皇宫生女人。他们不用交粮纳税,只要上缴个闺女就行了。生的是小子?那不行,上外头买去!不然跟抗皇粮一个罪名。再有,你家里要是干木匠,那可能你就被统计到木匠户里去了,过了几代人,皇上有木工活,也许还来找你家。你要说自己这代已经改铁匠了,不会木工活,那也不成,你照样得给皇上刨木板去,不然你自己去找一个顶你。
& O/ [% r/ K  I$ A4 q) Y* e
6 \8 b# N" {3 o. r* O& U5 c  身份世袭的制度,现代中国人其实都不陌生,就在几十年前,大家填简历的时候还要写明成分,明明自己现在是个捡垃圾的,也要老老实实写上“地主”,就因为自己祖上使唤过长工。至于工厂接班顶替制度,退出中国历史更不过是十几年前的事情。
7 g% N3 [2 S; ?$ {: v+ ~7 n; e6 v4 G
/ x& ]0 G6 w7 i# r/ J( D+ e$ V  并非只有中国有此习惯,古代的许多帝国都曾经实行这种制度,像古埃及,职业也是世袭的,而且划分的精细程度不亚于中国。
9 p* i- A" f/ N9 r0 r
8 c' ~' F9 R. h$ D$ [  a# i  “军户”政府分媳妇& H' h0 I% ]# t! {3 A
- I* X' D" J7 T$ \5 {# o
  就魏晋时期而言,军户制度主要还是为了保证有足够多的军人。比如西汉的军人都是普通老百姓,该服兵役时就到军营报到,服役完了就接着回家种地。但是到了三国乱世,军人是很宝贵的资源,尤其是那些久经沙场的老兵,绝不能让他们轻易脱出政府的掌握。所以,政府给他们上了特殊户口。军人职业化猛一听好像是个好主意,但是到后来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v! _6 T) u: T: Z1 `) c3 m8 h7 c
; ?+ k& a- b) D+ u* Q& O  这就需要考察一下军人的待遇问题。
" A5 ?  S- n; N7 X
/ Q* R0 u0 Z0 I8 ^$ u0 I  @  魏晋伊始,军户的待遇还算过得去,但到后来,军户的处境越来越坏。这些军户虽然是军人,但他们可不是除了操练什么都不干。2 l: ^- b5 E7 x- |/ _

$ j+ P. n* n( W' p7 Y+ d  如果你不幸属于军户,那么,首先你要努力种地交很重的租子。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你可能还要养牛、放羊,假如在南方,你可能还要打鱼。要是你的领导比较负责,农闲的时候你会被叫去参加训练。等到要打仗了,不消说,要扛上枪去战场。
7 J" d" A+ d! f* {6 |# H
& C7 F; f0 D: r  `: z8 Z( s  y  军户这么拼死拼活地干,能得到什么呢?仅仅是政府拨的一块地,还有偶尔拨发的一点口粮。此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政府可能给你分配一个媳妇。政府对军户的婚姻问题很关心,之所以要强制寡妇配人,也是为了保证军户都能娶到老婆,以便生出小军户来接班。! W$ ~; G# m" d1 T5 A4 `$ r5 Q  S

! z3 }/ F: {" V* S; z' k/ x; H  军户被看成下三滥
- l9 x% b7 m0 g' y: S' P
- X  S/ S4 r, u! F6 n1 L9 M  军户的社会地位直线下降,一般老百姓都看不起军户,把他们看做一群下三滥。官府自己也把军户看做贱民,当时对罪犯的处罚,经常就是全家罚为军户。如果某人作战勇敢,立了战功,政府有时候就会褒奖他,让他的子孙免除军户身份。政府此举,等于公开宣布军户等于劳改农场里的劳改犯,改造得好的话提前释放。
6 X6 y$ A2 ^1 u+ H2 M4 U: Z4 o
- E, W7 P- B7 P3 J2 ?3 N, }; c" m  这样的军户其实跟国家奴隶差不多,所以,只能靠严厉手段来确保他们不敢逃跑。曹魏的法令规定:军户逃亡,抓到杀头;亲属不报官也一并杀头,报官,全家罚做奴隶。这些军人的家属就是政府手里的人质,军人想要逃跑的时候,考虑到妻小,就不能不掂量掂量。不光军人本人不能逃亡,他的孩子如果逃跑,全家也要受株连。4 y' n1 b, ^9 V9 e! G, y! Z
# N! a) A/ [3 ~$ `1 ~
  这种制度下,军户子弟的前景很不乐观。《晋书·赵至传》里讲的就是这样一个军户子弟的故事。  ]7 U2 T4 W2 a3 m
0 Y! p& D9 [, f  ~& c
  赵至出身军户,他的父母却送他读书,希望他能摆脱军户身份。按惯例,赵至16岁就得参军,于是赵至15岁时,决定装疯。等大家都觉得他确实是疯子,他就逃亡到了辽东。赵至到辽东后踏上仕途,一直干到州部从事(相当于厅级干部)。虽然成了领导,但如果被发现出身军户,仕途会大成问题。所以他的父母依旧不敢和他相认。等他知道母亲病死,而自己却没能尽到任何孝道,感到非常内疚,很快也吐血死掉了。
3 K9 v+ w* _$ T: L
, b- Y7 v0 _% e$ Q" F  补充军户不择手段
+ u+ B" H; `5 A! W+ l6 _! V4 Y2 ^7 _6 B0 P) g5 u* y+ [# Z
  军户毕竟是皇帝的财产,皇帝对此还是有所认识的,也确实颁发过一些旨意,说要对军户给予一定优待。但是皇帝天天坐在皇宫里喝茶,真正管事的是那些军队领导,各种积弊自然越来越严重。
, M# r& F5 x. W) m8 R! b  v+ b9 S0 U6 t, l' x( D
  刘宋时代的大臣沈亮在奏章中说道:“我看到军府中的士兵,快八十岁的老人,才七岁的孩子,都被叫去使唤。那些老人,气血已经衰耗;那些孩子,身体还没有发育。请陛下优容。”皇上回答:“嗯?我明明已经让人去改革了,怎么现在还是这样?好,我下文件再催催。”
  L* z; J7 V' h8 T6 w& R' u+ C3 D" f3 w( N6 {
  这些被当成国家奴隶一样看待的士兵,到底能有多高的战斗力,当然很值得怀疑。, _" k3 r+ ~0 ^2 @, J% O* X* \# n+ t
: [2 P) c6 j$ J( T: l& z1 ~
  尽管政府拼命控制这些军户,但是军户的数量还是在下降。晋朝政府为了补充军户,把劳改犯、私人奴隶、被检举出来的逃亡农户都扫进了军户里头。这些社会最底层的人都变成军户,只会让军户的纪律更加涣散、战斗力更加低落。到了晋朝后期,军户在军事上已经派不上什么大用场了。军户越来越不像捍卫皇上的钢铁长城,而是一群变相的劳改犯
- r( u/ J3 q& f# N3 N3 y5 z% ]; ?6 l- s' V* d3 U2 U5 k
; q$ A. R5 J2 V6 g  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交流群

星小辰QQ:21906512

星梦创作交流群:610184528

Email:21906512@qq.com

Copyright   ©2017-2026  星梦创作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星梦网络信息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