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中国古代常识之什么是五服?(含详解)

0
回复
47
查看
[复制链接]

7469

主题

13

回帖

750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501
发表于 2021-3-23 19: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所谓五服,是指《仪礼·丧服》篇中所制订的五等丧服,由重至轻别离为斩衰、齐衰、年夜功、小功、缌麻,每一等都对应有必然的居丧时光。逝世者的亲属按照与逝世者关系亲疏远近的分歧,而穿用分歧规格的丧服,以示对逝世者的悼念。6 F- e! X; T3 X
斩衰,最重的一等丧服,以最粗的生麻布做成,衣缘袖口皆不缝边,简陋粗恶,如同刀割斧斩,故称斩衰。服斩衰者还须手握一根苴杖,俗称哭丧棒,竹制,高与胸齐,其意义有两重:一则是身份的象征,正在传统丧礼中,只有孝子才用哭丧棒;二则是情感的外化,痛掉至亲,身心俱催,唯能以杖扶病。斩衰服丧三年(实为二十五个月),实用于臣为君,子为父,未嫁之女为父,已嫁复归之女为父,妻为夫,承重孙为祖父。
& E, N/ u# h$ P齐衰,次于斩衰一等丧服,亦以粗生麻布做成,但衣缘袖口皆缝边,稍显齐整,故称齐衰。齐衰按居丧期的长短和用杖与否又分为四等:" }8 Q% i1 d) T: ]% t2 I, H: \
齐衰三年,即服丧三年,用杖。实用于父已先卒,子为母,未嫁之女为母。, p: J' {; O9 ~! m  r: T0 s/ U
齐衰杖期,即服丧一年,用杖。实用于父尚活着,子为母,未嫁之女为母,夫为妻。
% w& h$ T' o! R& U* P齐衰不杖期,即服丧一年,不消杖。实用于为祖怙恃、伯叔怙恃、兄弟、未嫁之姐妹,已嫁之女为怙恃。
1 s8 ?9 L" Q: x9 n齐衰三月,即服丧三月,不消杖。实用于为曾祖怙恃、高祖怙恃。8 H- h5 T4 O( q8 c- k
年夜功,次于齐衰一等丧服,以熟麻布做成,较生麻布精密。服丧九月,不消杖。实用于为已嫁之姑母、从兄弟、未嫁之堂姐妹。
" D, {  `9 Y' ~小功,次于年夜功一等丧服,以熟麻布做成,较年夜功所用更为精密。服丧蒲月,不消杖。实用于从祖怙恃(祖父的兄弟及其妻)、堂伯叔怙恃(父亲的从兄弟及其妻)、从祖兄弟(父亲的从兄弟之子)、已嫁之堂姐妹,和为外祖怙恃。; C5 ?6 k$ E) X3 O; J9 e
缌麻,最轻的一等丧服,以最细的熟麻布做成。服丧三月,不消杖。实用于为族曾祖怙恃、族祖怙恃、族怙恃,和为外姓的舅父、姨母、表兄弟、岳怙恃等。
2 G6 W6 U0 j" n: [" l4 L( O五服显著是父权制下的产品,一切规制皆以须眉为中间,表示出三年夜特色:
1 [, ^6 J1 {8 m2 z: I  L9 X, L一、怙恃有别:父亲方面的父党为宗亲,母亲方面的母党为外亲。正在父权社会中,只重宗亲而不重外亲。宗亲方面,上至高祖下至玄孙,直系旁系,无不有服;外亲方面,却只对外祖怙恃、舅父、姨母、表兄弟有服,且品级要低得多。如为祖怙恃是齐衰不杖期,为外祖怙恃仅是小功;为伯叔怙恃亦为齐衰不杖期,为舅父、姨母仅为缌麻。- }! G1 m8 a! X; B9 H" [
二、亲疏有别:五服着重父系,其轻重也重要用以表现父系宗亲之间的亲疏远近。血缘愈近的服制愈重,反之则愈轻。如同父兄弟重于同祖的从父兄弟,从父兄弟重于同曾祖的从祖兄弟,从祖兄弟重于同高祖的族兄弟。出了五服,便只有同姓之亲,已无需为之服丧。
* R6 j5 ~& e9 W. D! \- v! H) P3 E三、男女有别:五服所表现出的男女不服等十分显著。如怙恃俱为生身之亲,为父是斩衰三年,为母是齐衰三年,若父尚活着,则只能为母服齐衰杖期。又如夫妻之间,妻为夫服最重之丧斩衰三年,夫为妻则只服齐衰杖期。+ ~& }; H) K, J: U9 {
1 K! g% K8 b' u6 ^: i
正在平易近间谈论到亲戚远近的时刻,会经常听到人们说某某和某某还没有出“五服”,某某和某某早就出了“五服”了,然具体到什么是“五服”,它的具体内容到底是什么,又往往没有真正的懂得。关于“五服”说法许多,互不相让,丧葬之中,负暄漫语,“五服”往往是人们争辩的话题只一。之所以会引起争辩,究其原因是因为“五服”的内容并不单一,并且也非一句话就能说明得清晰,解放后,许多古代的器械被放弃,宗族社会也已崩溃。正在凶事上更是倡导移风易俗,于是真正意义上的“五服”也就随之淡出了汗青,尤其是如今,凶事和丧服也是不中不西,不今不古,不三不四,非驴非马,除披麻戴孝的一服之外几乎一律平等,五服简化成了二服。正在中国有着二千多年的“五服”制竟酿成了人们争辩的话题了,尽管如斯,古老的“五服”轨制的影响和“五服”自己的影响照样依然存正在的,尤其是平易近间。只要亲情正在,那么亲人逝世穿凶服的老礼估量一时半会儿还改不了。1 z. ?7 H8 n+ |( `* P0 O1 p5 ]

- l( M. @" z  {" x+ _$ ]) `正在我国古代,一小我逝世了,按照丧服的品级来反应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丧服重则亲属关系近,丧服轻则亲属关系远,其丧服共分五等,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五服”。说白了就是五等凶服。所以“五服”是一种古代的丧服轨制。它经由过程丧服的轻重来区分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既然它区分的是亲属的亲疏远近,那么这里的亲属当然并非只限于直系血亲,也关乎旁系血亲。然则这种丧服制重要是以须眉直系血亲为中间的宗法轨制。是以它必定是重男轻女的。
, m' S* }5 F8 X5 j; P* a! L* B& s9 Y
“五服”的最后一服正在直系血亲中,关乎统一高祖所出的族兄弟,之外的直系亲属也就是人们说的出了“五服”了。这就牵扯到“九族”的问题。曩昔有一本蒙学读物叫《幼学故事琼林》,对九族的说法是“高、曾、祖、父、我、子、孙、曾、玄。”也就是从“我”往上推四代,往下推四代。“五服”的最后一服正在直系血亲中是不出“九族”的。然则出不出“五服”并不只解释亲属关系照样正在统一高祖所出的族兄弟规模之内,因为“五服”并不只局限正在“九族”直系血亲,也包罗旁系血亲。还以五服的最后一服为例,这一服正在旁系血亲中就有丈夫给老婆怙恃,和老婆给丈夫的曾祖、高祖怙恃的丧服。这一服虽正在“五服”之内,然则我们不克不及说丈夫和丈母娘老丈人还没出“五服”。可见平易近间常说的没出“五服”其实是指某某和某某向上推照样一个老太爷所出,也就是常说的一个老太爷的。然则我们从上边的例子可以看出,这一说法乃是不符合“五服”现实的。/ r- C1 S; b  y" q

" C+ G% ]3 S" h$ X- L) m. L5 X五服轨制始于长远的殷商时期,到了西汉已成长成一套十分严厉而繁琐的礼制。到了晋朝,正在《晋律》中,第一次将五服作为入罪量刑的原则,并从此确立了今后的法定亲属品级轨制。这种以丧服的品级来确立亲属的亲疏办法活着界上是独有的。+ b2 d" d0 [. n  d7 G5 @
至于五服的具体内容,正在《礼记》中的《曾子问》、《丧服小纪》、《杂记》、《丧年夜记》、《奔丧》、《问丧》、《服问》、《间传》等章节都有具体的记录。好比什么人穿什么品级的丧服,具体多年夜尺寸,一服以下的丧服若何比照减免腰里的绖比头上的孝箍子小若干,什么时刻正在丧服上从轻而重,什么时刻从重而轻,穿上丧服后怎么和人措辞应答,何时哭,几天之内哭几回,什么时刻不克不及哭,几天不让吃饭,什么时刻光着半边膀子,什么时刻蓬首垢面,假如碰上是个秃子又怎么办,什么时刻还要往上跳一会儿,倘使是个拐子又怎么办,丧服什么时刻脱失落,其先后的挨次是如何的。等等等等。其繁文缛节令人目眩纷乱,规则之年夜,令人如履薄冰。假如时空可以交换,那么如今人正在古代的丧礼上是需要跋前踬后的。
3 Y- k& o% ]# B# X0 e2 p! l
0 u1 d1 @( z' |3 `- F五服的具体内容:& C# \/ v& e4 ?  F! e
第一等是斩衰(读为zhecui),是五服中最主要的一种。“衰jqk榱]”是指丧服中披於胸前的上衣,下衣则叫做裳。斩榱上衣下裳都用最粗的生麻布制成的,摆布衣旁和下边不缝,使断处外露像斧斩断的一样,以表现未经润饰,所以叫做斩榱。“榱”就是指不缝缉的意思。凡是诸侯为皇帝,臣为君,须眉及未嫁女为怙恃,媳对公婆,重孙对祖怙恃,妻对夫,都要穿斩榱。需服丧三年。
& S% s5 q. C$ K/ T第二等次重凶服叫做“齐衰”,是用本质粗生麻布制成的。自此制以下的孝衣,凡是剪断处均可以收边。按照所服对象,服期分为杖期(所谓杖,就是哭丧棒。期,即一年。)、不杖期、无月、三月不等。例如后代为已与父亲离婚的母亲服杖期,孙子、孙女为其祖父、祖母服不杖期,重子、重女为其曾祖父、曾祖母服蒲月,玄孙为高祖父、高祖母服三月,其所穿凶服均遵“齐榱”的礼法.
2 e' y! h. j3 u, u/ l3 i. _第三等年夜功(功同工,指做工,年夜功即做工粗),是轻于“齐榱”的丧服,是用熟麻布制造的,原料比“齐榱”用料稍细。老婆为丈夫的祖怙恃,公婆为儿媳,怙恃为未嫁之女,从兄弟之间,和已嫁女为母亲、伯叔父、兄弟服丧都要穿这种“年夜功”丧服。服期为九月。
' H( m; N- Y3 V  B6 q; |2 L第四等是小功(做工细),是轻于“年夜功”的丧服。是用较细的熟麻布制造的。这种丧服是指为伯叔祖怙恃、堂伯叔怙恃,和为未嫁祖姑、堂姑、已嫁堂姐妹、兄弟之妻、从从兄弟、未嫁从堂姐妹和为外祖怙恃、娘舅、母姨等服丧而穿的。服期六月。
& Y6 M. ?* Y& D' B第五等最轻的凶服是“缌麻”,是用稍细的熟布做成的。凡是丈夫为老婆的怙恃,老婆为丈夫的曾祖、高祖怙恃,为统一高祖所出的族伯怙恃、族兄弟姐妹、未嫁族姐妹,和为外姓中的表兄弟穿孝就都是用这个档次了。其服丧期三月。“缌麻”是第五服,假如亲属关系已疏远到正在凶事上连“缌麻”服也没有了,那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出了“五服”了。2 H7 W$ @2 x2 J. R- @7 T7 I
以上就是我们所说的现实意义上的五服。五服之外,古代还有一种更轻的服丧方法,叫袒免。正在史籍中记录:伴侣之间,假如亲自前往奔丧,正在灵堂或殡葬时也要披麻。假如正在异域,那袒免就可以了。所谓袒,是暴露左肩;所谓免,是指不戴冠,而用布带缚髻。2 q& v& b2 B  R% T

% J+ C1 d8 [& z, V$ Q3 L- O( F+ V经由过程“五服”可以看出,五服确切是以须眉为中间的,它有着十分深入的礼制基本,是“三纲五常”的具体表现。它重视的是保护须眉为中间的宗法轨制。如,丈夫亡,老婆要服第一等斩衰,而妻逝世,丈夫则只服第二等齐衰;老婆为公婆服第一等斩衰,而丈夫为岳父岳母则只服第五等“缌麻”。怙恃逝世了,其出嫁之女服齐衰,而未嫁之女则服斩衰,同样的血缘,同样的怙恃,只是因为出嫁与否服丧上就有差别。7 Z. ]' T3 }4 A% g; b# c7 Z9 g# X7 a4 N  X
1 ]6 X9 e$ i4 h, f
《红楼梦》有一段关于丧服的描述很是令人沉思:秦可卿逝世后,他的公公贾珍居然“哭的泪人一般”。书中对这泪人般的哭,作了一些十分勉强而无力的说明,贾珍和贾代儒等说道:“百口年夜小,远近亲朋,谁不知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现在伸腿去了,可见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说着又哭起来。世人忙劝:“人已辞世,哭也无益,且商讨若何摒挡要紧。”贾珍鼓掌道:“若何摒挡,不外尽我所有而已!”儿媳妇逝世了,摒挡凶事就尽我所有,那么他亲娘老子逝世了又若何?这是一,再有,当宝玉保举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时,贾珍到荣国府去请,书中写到:贾珍此时也有些病症正在身,二则过于哀思了,因拄个拐踱了进来,让贾珍拄手杖,真是意味深长。疾病和哀思都不是拄拐的真实原因,那拐分明是代表着只有一等丧服才用的哭丧棒!批书人至此批到:如失父母,真是解得切。其讥讽意味甚深也哉!可我们看到这里往往不加深究,一带而过。
4 U' s7 P- z# s/ [  e2 [
3 I$ j. }6 y# ^/ b5 W0 L/ I+ p《礼记》一书中《问丧》有一段专门关于“杖”的问答:或问曰:“杖者以何为?”曰:“孝子丧亲,呜咽无数,服勤三年,身病体羸,以杖服病也。则父正在不敢杖矣,尊者正在故也。……礼义之经也,非从天降也,非从地出也,情面罢了矣。”贾珍的年事也就四十明年,身材不会病痛到拄杖的田地,就是真到了阿谁田地,作为公公,他正在儿媳妇的凶事上也是绝对不克不及拄杖的,因为他的父亲贾敬还健正在。  _9 Y# E3 _. D, n" ^
——知道了《礼记》中的这一段关于杖的说明,再读《红楼梦》,我们就明确了秦可卿正在贾珍心里的分量,也可以或许猜得出二人是个什么关系。要知道,贾珍可是贾府的长房长孙!他正在礼制上有着任何人都不克不及替代的位置,甚至有必然的榜样感化。正在秦可卿的年夜殡上,贾珍的严重“掉礼”行动,令作者悲愤而无奈,也令后来的念书人一声长叹:其礼制道德居然已废弛到了如斯不胜的田地。关于《红楼梦》一书的气氛,鲁迅师长教师说是“悲惨之雾,遍被华林”,其实这也是作者的心情。由贾珍给秦可卿所服的丧服和作者对此情节描述笔法的忌讳,我们似乎照样可以或许领会出一星半点来的。! B/ A; W0 g+ `) @. D1 T4 @6 S
* ]$ i0 o# w* L$ 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交流群

星小辰QQ:21906512

星梦创作交流群:610184528

Email:21906512@qq.com

Copyright   ©2017-2026  星梦创作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星梦网络信息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