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详解《易筋经》

0
回复
32
查看
[复制链接]

7084

主题

13

回帖

711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116
发表于 2021-3-1 22: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易筋经无疑是中华武林中最具传奇色彩的经典功夫,《易筋经》引发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可谓“罄竹难书”。但是真的易筋经是什么?恐怕没有几个人可以讲明白,没有几个人心里真正清楚。
0 y" B  }; `* y% h6 x9 o1 E  易筋经做为一项武学修为内容,《易筋经》体系必然由理论与功法构成。那么,它的理论部分就应该叫做“易筋经”,它的功法就应该叫做“易筋功”。0 e$ I; j0 B+ r
  那么,它的理论的哪些?功法又有哪些呢?
- v; ^# f: B  D7 |) A/ g( c  查河南古传心意六合拳古谱目录和河南心意拳现存秘谱,可以知道心意拳经典中有《易筋经贯气诀》,既然是修练易筋经功法的秘诀,那么,这应该就是易筋经的理论内容。% B$ x# ]" l% g0 M2 X
  在古传少林拳圈内,留传有《易筋经十二式》,其书称为《易筋经外壮图说,又有功法日《少林大易筋经功法》,既然以易纺经命名功法,这些应该就是易筋经的运作内容。
, v. N" t) X3 C1 U  在竹林古拳谱中,载有易筋经的理论部分。与之相呼应的功法,是竹林古传《八大劲功》。由于《八大劲功》和竹林《看家拳》的运作行为受《易筋经》指导,所以《八大劲功》也同样属于《易筋经》功法。
5 T6 G9 O' S7 d1 t  世传《八段锦》又名《少林八段锦》或《岳武穆八段锦》者,亦称《易筋经》。其中内容形式多与诸《易绪经》重合,云是《易筋经》一说似非空穴来风。
- y) w# K' {& T  又有功法日《千把攒》者,亦名《八段锦》或云“八段锦”,即“拔断筋”的雅称,“千把攒”则是指一式之精需千万次修练而始见神奇。“拔断筋”虽然名称功架与《易筋经》有异,然功法运作原理则如出一辙。以此观之,种种“拔断筋”功夫,均属《易筋经》系列,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1 [2 ^# a- z: X. o4 i0 V: U: ]) Z
  上述《易筋经》功法的共同特点,是不假外物,纯由自律运动构成。与这种“简单易存的改造筋骨的功法”相对应的,是一种服用药物、借助外物、形式繁琐操作复杂、穷苦之人练不起,富贵之人又从未闻有人练成功者的“著名”功法,名曰《内壮功法》,按理它亦属于《易筋经》系列,所以录此存照,以备酷爱神功绝技者望梅止渴。
1 A$ @! Y* V( L9 c0 d5 H  几种典型的《易筋经》功法介绍如下:  竹林古传《八大劲功》
0 T9 M. J( D# v  N% c/ c  第一功,束身连提——横步正立,双手下垂,掌心向内,滦呼吸若干次。接下来吸气时身体上拔,脚跟提起;呼气时身体下沉,脚跟落地。
- {5 o) h5 R% v5 o, t+ q/ m  第二功:提气长力——横步正立,双手下垂。吸气时双手贴身托起至肋部,呼气时双手下按至小腹下沿。
; ]3 z. G% w  v! O. |  第三功:运气左右——横步正立,两臂环抱胸前,掌心向下,双手间开同肩。两脚站定不动,身体尽量左右拧转。
; z7 i- u9 [1 L6 P! S  v3 a, O  第四功:一力横推——横步正立双手拢于胸前,左臂向左推直,右臂屈肘右拉,还原,然后右臂向右推直,左臂屈肘左拉,反复。即左右开弓式。双手或拳或掌均可,手型亦可多种变换。
! n; v. d& k3 _+ w8 u* S* h; z  第五功:咽喉齐足——横步正立,呼气时前折身,双手按地,争取做到两腿直立头顶触地,吸气时还原。
; _. c5 t+ |+ i- c  c  第六功:龙虎相斗——即起落式,取“起如龙、落如虎”之意,分肘臂屈伸起落和腿膝屈伸起落两大类。肘臂屈伸起落包括俯卧桩、俯卧式双臂屈伸起落、俯卧式单臂屈伸起落、俯卧式身体划立园等等,腿膝屈伸起落包括双腿蹲起,单腿蹲起等等。
6 ~2 \; C& g, R  第七功:二龙戏珠——实为二龙戏柱,即保持俯卧桩功态,用双手拍打全身各个部位,轻重以适可承受为度。* _. f- r. U! X3 m% Q7 e* Y, D7 A
  第八功:身子灵动——此实为放松功。主要有身体上下抖动、身体逐节前后波动、身体逐节左右波动、身体逐节水平摇园,身体逐节螺旋波动。然后做深呼吸至心平气和收功。
2 d* R' d/ T& L! x: I1 P" J. N  功法提要:# x- M0 T$ i" }* a
  1、初练时各种动作均用自然体态去做,熟练后慢慢增加撑劲,保持绷劲。
$ b; A5 v9 e# `  2、除快速波动外,每个动作的全程时值以深呼吸四次为宜,即两次到位,两次还原。
3 y7 e" z' v) O2 Q- L) A' F2 o: B5 W  3、折身运动并不一定要一呼吸折伸一次,亦可以直立呼吸一次,折伸呼吸一次。,% i% ]( G3 A# r/ t! N; A" Y8 w
  4、按照传统,练功宜在偏僻无人处静练,尤以夜晚为宜。. S* o3 Y; J$ i& L$ s9 E+ F
  5、每式至少重复练习数十次,具体数目不拘。  十二式易筋经
# W' G8 n* L1 j, e  第一式:横步正立,注劲腕底,加紧下拄。( i# V8 s! X/ H  K( G2 X. l- o
  第二式:横步正立,掌变为拳,提劲握紧,大指上翘。0 o. B% d4 Y) r) i
  第三式:大指握在掌内,注劲臂膀,加紧挺直。( {, b, s% F# M( _4 S
  第四式:两臂平伸,双肘微曲,相距尺许,注劲于肘。
0 `! I$ ]4 X/ L: z+ a. J  第五式:双臂直竖,掌心相对,膀不贴头,两拳加紧。
8 G2 \0 w# y7 K" L& e( B  第六式:双拳对耳,离耳寸余,掌心向前。提劲一次,双肘向后紧一回。
) r: q7 \3 H6 `8 E5 d% f  第七式:双手平分,与肩相齐,虎口向上,提劲一次,双拳向前一紧。- X6 C9 D9 K; N& Z6 z
  第八式:双拳向前平伸,肘部伸直,两拳靠近,数字加紧。
) w0 h! c2 \" \  第九式:两拳收回,虎口向下,屈置颈前,数字加紧。
4 I% r6 S0 `8 u2 r, [) p/ m/ M  第十式:大臂左右平伸,高与肩平;小臂上竖,高与头平,虎口对耳,数字一次,双肘向前紧一回。
$ p# S0 t2 }. H* R. Z  第十一式:双拳下落于脐前一寸处,虎口朝内,每数一字,双拳紧一回。练完后吞气三口,咽津三回,送至丹田。; {9 q' H' L) B" x+ k5 q% F! _
  第十二式:双拳放下,双掌前托,两臂挺直;每数二字,加紧一次,足跟起一次。练完后吞气三口,咽津三回,送至丹田。
8 N2 q3 v" b3 Q+ L; \7 N" j  十二式练过,双手上举,左右分开,同时划园三次;然后左右两肘,互换下扎,各动三次;然后两足互踢三次,练功结束。% ~. Z' y8 j2 r5 D7 [- X6 w: S
  功法要点:
0 ^" G- m7 B9 Z9 S# S/ I! e1 C  1、每一式先做好桩架,确定用力方法,然后数一个数,加一层力,每次以四十九层为度,数满换式。
, V4 Y: I9 o% V  2、每日练功三次。  十八式易筋经
3 t1 v- n+ K2 l* H7 X1 h6 r3 C7 V  一、横步握拳一横步正立,目光平视,两手握拳,大指贴大腿。( A0 a5 ^; O/ Z. r( G
  二、横步按掌——横步正立,两手掌贴身左右下按。; c: E3 H1 I  q& h
  三、横步前推——横步正立,两手掌向正前方推出。* z* T( @& H6 g; I% U  ?1 r4 v
  四、一字托掌——横步正立,两臂左右平伸,双掌上托。
' q9 h/ f- J7 o( b- q: e  五、一字推掌——横步正立,两臂左右平伸,,双掌左右横推。
7 K2 y2 f: D, F7 i8 v- m  六、扩胸运动——横步正立,双臂屈肘左右平伸,吸气时外拉,呼气时还原。
) X* n  q6 h7 o8 r  七、仰面托天——横步正立,双臂上举,双掌上托,仰头看手背。咬牙吸气,开口呼气(鼻吸口吐)。1 P0 V& d) V- x2 }! M0 q
  八、腹背运动——横步正立,胸腹折向腿膝,还原再折。前折时呼气,还原时吸气。( _- M, g( u, u; K8 r- L5 s
  九、叉步扭身(左式)——横步正立,双脚间开两脚长的距离,左转身180度,重心偏重于左腿。左腿弯曲,右腿自然伸直,成叉步。双臂园撑,右手棚于右上方,左手拓于左下方。右肘弯约90度,左肘弯约160度上下。身形拧拗,双手力如开弓。
( b/ r  N3 U) r, B1 X: K  十、叉步扭身(右式)——即叉步扭身左式的反转模式。
0 e, p' r: H' o) B; _9 @  十一、打虎式(左式)——横步正立,双脚间开两脚长的距离,左腿弯曲右腿自然伸直成左横弓步,左手握拳上提,屈肘置于头上方,头上仰,目视左手心。右手握拳下垂,手背朝前。
. ~* b7 n, s  }: M2 Q  十二、打虎式(右式)——即横弓步打虎式左式的反转模式。
1 K( n# g4 \8 `* C! [" S( w4 w! H4 b  十三、弓步亮掌(左式)一站左横弓步,左掌上撑,掌心向上;左掌下垂,掌心朝大腿。目光平视。
5 L! H, u7 e/ A/ n: @$ _  十四、弓步亮掌(右式)——即横弓步亮掌左式的反转模式。
, m: \* B6 e" z5 k6 v  十五、蹲起运动——横步正立,两脚间开一脚长的距离,双手叉腰,保持身体正直,徐徐下蹲。下蹲时呼气,还原时吸气。
: C. \. R! ~4 Q! a' @# U' S  十六、手贴命门——横步正立,两腿微屈,双手握拳置于背后。拳背分别贴于左右命门,即肾脏部位。
/ z0 S/ |5 \1 o7 N6 C3 w& t4 w0 L& R  十七、手贴命门——横步正土,两腿微屈,双手掌心分别贴于左右命门。
3 S* G& X$ e3 Y$ V  十八、俯卧运动——身体呈立正式向前倒地,以手掌和脚尖将身体支起悬空,就叫俯卧式。俯卧运动功法有三种:手臂屈伸,身体上下起落。臀部抬起,手臂屈伸,身体前下后上、斜上斜下起落。手臂屈伸,臀部提沉,上身贴地向前、抬高向后,反复作园运动。功法又分三步,手的支撑先用掌,后用拳,最后改用手指尖。随着功夫加深,指亦递减,直至可用一指支撑为大功告成。
4 Y5 e3 h2 B/ ^* }* H5 U4 g  功法要点:
7 Z2 J0 i8 B& O  I8 i2 e- C) O# ~  1、呼吸一次,加一层力。加力之后,保持力度。每式以呼吸九次为基数,可渐渐增加次数。呼吸方式为深长均匀的腹式呼吸。
# C9 p' q+ K6 o% I; q( u  2、俯卧运动速度宜缓慢,不计次数,力尽为度。‘
* n9 U* s# O2 g$ v  3、每日至少练功一次。练功最好在清静处。练功时一定要聚精会神。" m) j& g6 M+ n+ |
  少林寺八段锦
6 Y: E. R7 N5 G3 g6 q3 K  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 [7 L! E( N, |  d
  调理脾胃手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
8 a* p: v5 |) D' v. F4 N+ ~  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
4 L! X: O3 V; \. J. t# F  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 p/ ]7 U3 L; R/ z' D  C/ V; m
  或日:日行三次,久久功成,力充周身,照势取劲,无不响应,骨紧筋坚,骇人听闻。  千把攒! o8 Y+ _' h  _
  起式:横步正立,双手握拳,平置胸前。诸式皆起于此,而止于此。
- P' r1 L) H1 R% G( C% R  e5 W  第一式:双手掌上托,仰视手背。
, \* ?* g' [# F! ^" b7 b  第二式:左掌向前推出,反手向左抓拧成拳收回。左掌向前推出,反手向右抓拧成拳收回。
% n8 A1 m3 u1 h& \6 [8 ^! [2 f  第三式:左掌向左推出,拧抓成拳收回。右掌向右推出,拧抓成拳收回。
/ P6 \" X/ _. B8 c  第四式:左掌向后推出,向下抓拧成拳收回。右掌向后推出,向下抓拧成拳收回。此式脚不动,只拧转身体。9 W1 X( I- f2 _" |. N
  第五式:左掌向前推出,向下划弧收回再推出,抓拧成拳收回。右掌向前推出,向下划弧收回再推出,抓拧成拳收回。
! E; q, \& o1 o& [( i) K- }9 J  第六式:左掌向左推出,向下划弧收回再推出,抓拧成拳收回;右掌向右推出,向下划弧收回再推出,抓拧成拳收回。/ i; H. o! Y/ M! a( Z- O8 \' S
  第七式:双手在胸前交叉,向上托起,左右分开,向下划弧还至胸前,反复。  内壮功; d8 n! X* d. B, r- @0 Y9 D& w
  内壮功法,外借揉搓,内资药力。行功之时,先服药丸,然后运作。
3 i. V" J" F& q% w" B/ e  其内服药如下:
" m4 X1 `/ h- g% N% _6 r! n. N( ~. W  人参、甘草、白术、当归、川芎、地黄、白芍、朱砂、野蒺藜、白茯苓、共碾为丸,行功前先服。, O+ d" @; P9 R; T9 z3 N/ X# f
  功法具体操作如下:4 ^' H0 p) }# d- i7 P
  练功从正月开始。其法赤上身仰卧,令少年童子三四人,以手掌按于上腹部之中心部位,自右向左揉之。练功者内观意守,以不觉酣然入睡为最佳。每日行功三次,每次二小时。
# A' Z" E( ?& _' x  以后每过一月,即于所揉部位周边旁开一掌,推揉如前。其原先所揉部位,则以木杵轻轻排打。" ^+ w( U; v* Z; t0 A
  从五月起,揉搓如前,而以沙袋代替木杵排打。其排打次序,先中间,后两边,从上向上,由梢向根。只排躯干肩颈,不涉四肢。
. \1 I, D$ l: A  从九月起,揉搓排打转向背部,方式一如胸腹。
. A% d, |4 O1 {9 ?$ ^8 F, L  十二月行功期满,即告成功。  世传《易筋经》有多种版本和抄本,形式(功架)虽然不尽相同,功法却并无太大的实质性差别。上述数种功法颇具代表性,对认识众多的《易筋经》有着特殊的意义。/ c6 V& W  L( S) B
  各门派流传的易筋经功架,都是取自该门拳法的拳架。例如《八大劲功》的功架取自《看家拳》,《十二式易筋经》的功架取自《少林拳法十八式》,《十八式易筋经》《八段锦》《千把攒》的功架,则明显取之于少林拳。* Q3 s" j; ?, Y& L( |9 A; H
  除了拳式之外,易筋经功法往往就是武术基本功,例如用折身下腰之类增加柔韧性,用俯卧运动蹲起运动增强腿臂实力之类。
# K7 E# m* w) J* \9 R  易筋经还有一些功法是为了增强身体的承载力,即抗击力。《八大劲功》的自我排打,《内壮功》的加力按摩、木杵捣打沙袋挥击等等便属于此类。
0 {+ \1 L* N3 \% B/ {5 b7 s) a3 Z9 ~  易筋经的功法,可分为动静两大类。动态功法一般采用动力守恒运动,即运动时肢体始终保持一定的力量。静态功法一般采用层层加力运动,即功架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每呼吸一次加一次力。此等强刺激满负荷的重复运动,能够在潜意识深处留下永久性记忆,从而完成技能与潜能的转换,最终会在适当的时候产生无意识释放的奇妙效果。5 M6 k6 F2 q3 s. ^( N0 U
  动静两种练法,就是易筋经的真正的学术秘密。一旦认清了这一点;任何人都可以突破固有形式的束缚,而使自己偏爱的技术模式实现学术性的超越。8 m, H3 O( L( J9 Y
  长期以来,易筋经已经被高度神化了,这真是学术的悲哀!例如说易筋经练成后可以并指入牛腹、单掌切牛头、握石成粉、不惧刀砍斧劈,刀斧加身自然反弹回击来犯者,人若击之反自受伤,并且无药可医等等等等,玄得要命。而所有这些,事实上是不可能的。若不然,为什么就从来没有大师表演单掌切牛头、板斧劈脑门呢?
; P5 c# _9 e5 \0 o  至于易筋经久练,确实可以达到筋骨强健、形动势随、力随意到、百节争鸣,这是不争之事实,是易筋经真实的效果,也是任何人通过修炼都能够达到的。2 |& t- ~( h+ O( [+ `% Y$ Q
  但是易筋经是武功修行的一部分、一个方面,决不是武功的全部内容,也决不可能代其他方面的修炼内容。近代有人把桩功从易筋经中分离出来另立门户,并义排除了其中动力守恒和层层加力的内容,极言此等形式就是武学的不二法门、无上妙请、最高机密,殊不知易筋经尚又不能取代拳学运动,易筋中的部分内容连易筋经都无法涵盖,又怎么可能包容整个拳学系统呢?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易筋经系列中的《内壮功》。
8 l1 P8 ~# J7 n  透过复杂的表象看本质,内壮功的核心不过是按摩加排打。至于神奇的内壮功药丸,不过是八珍汤加朱砂蒺藜白茯苓而已。
% {# [  s7 S9 w7 I4 Y! ]  八珍汤白茯苓虽是补益药,无病久服未必相宜。野蒺藜中似含某种激素,过去农村常常用于给肉猪催肥,人吃多了怕是无益。至于朱砂,因其中富合水银硫黄,皆有毒性,长服久服,就会慢性中毒。连服三百六十天,怕功末上身病先来,何苦来着?看来,药丸还是不服为好,功法照练就是。
; I  y6 z: x/ C! _, R" `  在当代武林,《易筋经贯气诀》明情说不过是武坛上的摆设,因为它事实上已经丧失了它的学术功能。目前修炼易筋经功法的人很少有研读《易筋经》经文的,持有《易筋经》经文的人,往往并不修习易筋经功法。所以,许多人并不知道易筋功与《易筋经》是学术兰图上对应的双向座标。为此,我采用功法与经文对照的形式举例说明,以便朋友们对此有个初步的认识。
" Y3 G1 M' x: J3 W+ z  功架:束身连提1提气长力(八大劲功)1横步下按(十二式易筋经): e. [! u; e+ C) g1 \$ \
  经文:此直起直落,不偏不倚势也。直身正式,阳不得入于阴分,阴不得入于阳分,各归本位,上至百会穴而交,下至涌泉穴而聚,阴阳入扶只在两头也。
( j  [4 @+ o, B0 R5 `4 k, g  功架:一力横推(八大劲功)1一字推掌(十八式易筋经)、左右推抓(千把攒)。
0 R7 l; C3 {7 E/ `5 d2 u8 D  经文:此侧之势也。侧势阴阳各居其半,故左侧势者,右边之阴阳并入,以左边之阴阳扶之。右侧式者,左边之阴阳并入,以右边之.阴阳扶之。' s/ }& _7 h$ m6 k( U5 p; L
  功架:前后紧肘(十二式易筋经)1扩胸运动,、手贴命门(十八式易筋经)9 s8 s2 M  L, P5 U! @
  经文:此平转开合式也。开胸合背者,阴气分入阳分3开背合胸者,阳气分入阴分。势分两边,故气亦从中劈开分入分扶之。
& q; z3 F6 q# g% ~7 @8 W  功架:运气左右(八大劲功)、叉步扭身(十八式易筋经);拧身推抓(千把攒); v7 v% Z0 V8 d: Q0 N. h: v% m( {
  经文:此扭缮式也。势旋轮而不停,气以附之旋绕而不息。阴前入阳分,阳后入阴分,接续连绵并无休歇。左旋右旋,阴阳相入扶也。
- n) E$ u9 i2 a  h) ]- U. j  功架:身子灵动(八大劲功)、摇头摆尾(八段锦)! S$ d: {3 n4 ?) P# O8 \+ `
  经文:此醉形势也。势无定形,气亦随之,乱为入扶也。俱乱之中,随势而布,阴阳不相背,缪乱而却不乱也。9 c  d- \$ `" ?4 _% r
  功法:动力守衡运动(八大劲功、千把攒)、层层加力运动(十二式易筋经、十八式易筋经)4 n+ d8 K& T4 {& E2 @& a- l
  经文:全体坚硬如石,方能不惧人之冲突。其所坚硬者,则在逐处之骨节。此处精(气)神填实,则如铁如钢,屈之不能伸,伸之不能屈,气力方全。如实沙袋,逐层填实,则虽软物亦可使之坚咬。
& |- g* @5 F' ?% Q, b. @  功法:自我排打(八大劲功)、相互踢打(十二式易筋经),按摩揉搓木杵捣打、沙袋排打(内壮功)。
3 a: |+ ^2 E# h' q3 E  l2 D& c  经文:初以手掌拍之,次以拳打之,末以石袋击之,由轻而重,渐引渐实,自不虑面上无气矣。  最后,讲一讲竹林传统武功修证——抓功。6 ]! E" [4 t2 U9 y5 q4 ~8 Z7 C
  竹林拳法把一个人在僻静之地练拳练功的修证行为叫做“抓功”。传说练到时候就可以得+ C" D/ o' e$ K: J9 l% k$ }, r
  鬼神助,功夫自然出神入化、超凡入圣。其具体的方法,是练功者在夜深人定后,一个人悄悄地到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古墓深林等处,把平生所学一一演练,然后练若干遍八大劲功。一连百日,不得间断,来回的路上如果遇见了他人,以前所练时日便统统作废,一切从头开始。哪怕九十九天回家时见了人,也须从头算时间。6 A( q- t$ ~" ?5 o9 ^% h
  夜深人静荒野独处时,人的神经就会变的特别敏感;注意力特别集中,防卫意识特强。又因为荒山野岭加上恐怖气氛比较接近人类远古时的生存环景,在这样的场合修证人类最原始的运动,最容易激活人约潜意中存在的求生本能和原始的野性;并且能激活人体的第六感官。因此经过“抓功”修炼的人,往往目光犀利、气质沉静、神态凝重、表情冷峻,感知力非夷所思,应变速度如影随形,浑身透出一种不可名状的魅力,也就事在情理之中,不足为怪了。# [6 i, D7 f  M3 ^  Q
  由于人的气质不同,抓功后各人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有的人举止威猛,人们就说他抓的是虎功。有的人举止轻灵,人们就说他抓的是猴功。这些只不过是人们象形取义事实上原本与神仙鬼怪无关。
; h& s& R. t" ?% m' N% L/ _& `  抓功确实可以改善人的气质和心态,提高人的功力和技艺,但是抓功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人,比如意志薄弱、胆怯易惊、迷信多疑的人,就不适合抓功。因为特殊的环境气氛一旦诱发心理障碍,那就得不偿失了!6 A7 a' y( q3 h/ e$ u* r0 L! L+ S  _
  在抓功过程中,可能有人会走火入魔,这并不奇怪,也不必把它看得太严重。俗话说“知怪不怪,其怪自坏”。—旦明白了走火入魔的原因和道理,就可以坦然处之,不为其所困扰。6 ?0 L. E/ |5 C7 z; u  y: O
  所谓的走火,是身体内部出现反应。例如如火内烧、如冰透骨、气流走注、劲力过盛不发泄就想把人憋死等等,就属于走火。/ E. _) |$ `5 `% e. K
  而耳闻异声,目见异物、幻听幻视、自命神通等等,则均属于入魔。' \1 r' {, w' ~/ l# r
  走火是生物电流在神经网络中传感不畅的现象,一如输;电线路中出现的连线短路、接触不良、漏电产生的反常状态。一旦故障排除,电力运行有序,一切都会恢复正常,所以,走火是功夫上身的前奏,完全不必大惊小怪。只管不温不大地练下去,所有怪现象自然会自行消除。
: z7 b; U1 M% T3 S5 E  入魔产生于大脑皮层的虚拟,与心有所思梦有所见同类。敬神者见仙见佛,疑神疑鬼者见神见鬼,总不外想啥有啥,这正是入魔的特征。入魔者往往处于精神被动状态,即不由自主地跟着幻觉走,事实上这是自己放弃了自制力。其时只要下意识自我提示“这是幻觉”,魔影自会如汤沃雪。
7 t8 J. V! b1 @, |  入魔往往会有先兆,幻觉是逐渐加深的。所以一旦有幻觉出现,就应该自我提示“这是幻觉”,予先设防强化定力,“魔”对你也就无能为力了。能否战胜幻觉,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意志,所以偏听偏信的人有过精神病史的人、杯弓蛇影草木皆兵的人最好不去抓功。
7 C7 \% Q3 A4 }9 m' G8 S0 g  除了走火入魔之外,抓功修炼到某一时期,陡然之间,会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不可名状的恐惧。其时身心震惊、毛发竖立、意识接近空白,只有一种面临世界末日的空虚。这种情况一旦出现,一定要挺住,千万不能软瘫,更不能逃跑,否则就会前功尽弃。这是前辈人一再告诚于我的,我也确实有过那种经历。这种状态,我称之为生死临界状态。我把它讲出来,以助荒野独修的人成功。
' W8 H/ z7 s, T% s- D  这种超越现实的极端恐惧状态,其实就是远古人类精神压力和承载力的极限状态随之而来的,如果不是身心的彻底崩溃,便必然是潜能爆发和野性恢复。从这层意义上讲,抓功就是把文明人变成野人的学问,就是清除人的种种杂念只余斗志和杀心的学问。
3 x/ p9 _3 @/ l7 W3 F5 z  极端恐惧状态在抓功的过程中往往只有一次,而这一次,就很可能关系到你的一生。因为你在生死临界状态一瞬间的行为,很可能将作为永久性意识档案,封存于你的潜意识之中,而成为你日后遇险时的下意识动作。如果你吓昏了,日后遇险你还会昏晕如果你逃走了,日后遇险时你的第一个反应很可能便是败逃。如果你在生死临界状态下保持镇静、克服恐惧,那么日后再遭遇危险,你就可能从容坦然,平静得让对方感到窒息。如果你在那一瞬间挑战恐惧,集中全部精力体能进入紧张激奋体态,同时用整个身心爆发出震憾性的呐喊,那么日后一旦你面对敌人,你那陡然而来的狰狞面目、张牙舞爪的怪异动作、无我无敌的满身杀气伴着摄魂夺魄的呐喊,在一瞬间即可令对方肝胆裂彻底丧失斗志。也许正因为如此,“抓功”才有了役使妖魔神鬼附体的种种传说。: ]% R2 O# _, }5 a" p) a
  周身鼓荡的紧张激奋状态和震撼性呐喊,平时应该反复练习。这样一旦身临其境,身心就会自动进入状态。紧张激奋状态是充满敌意的暴怒的动怒,一如雄鸡的对峙和欲挣断铁索咬人的狗。震撼性呐喊不同于发力时的短促的爆炸般的“雷声”,它应该拥有雄厚的音色波动的音阶和持续的音程,从而生成刺疼耳膜撕心裂肺的声学效果。传统戏剧中黑头(角色类型,例如三国戏中的张飞)震怒时的呐喊“哇呀呀呀”,便是震憾性呐喊的精彩表演,有心者不妨加以借鉴。当年竹林著名拳师李庆特爱看戏、演戏,演张飞敬德堪称一绝。一次打炮(临时加入别的戏班)客串张飞,隔帘一声呐喊(欲称黑老鸦叫)竟使全场上下人等无不毛骨依然、噪若寒蝉,一些胆小者竟因此昏了过去,震撼性呐喊的魅力由此可见一班。
+ ~5 \# M: }& @; j- j8 S  w  y  有人担心抓功会导致心理变态性格扭曲,这种顾虑显然是多余的。我敢肯定,只要不对抓功的人灌输迷信思想,不在抓功仪程中加入邪教成份,抓功的人决不会因抓功而心理失常!试想,抓功不过是借助特定环境磨练身体和意志的功夫,一个人怎么可能会因为切实下了几天功夫就成了另类呢?
' T4 M8 J8 l, h+ {. I: R1 T  如果有人荒野独修后神情怪异、行为反常,那他十有八九是迷信思想和邪教学说的受害者。如果有人因此而否认这种古老的修行艺术,那么只能证明他对传统武学精髓的无知。如果有人一方面对中国的抓功视同畏途,一方面又极力推崇国外的“地狱方程”、“魔鬼方程”,那无异于对人说兰眼睛比黑眼睛看东西更清楚,“岂有此理”?常言说“千古一日”,外国的月亮其实并不比中国的更园。; k- a/ J2 F, C2 i8 w
  附带说一下,抓功可以长期坚持反复进行,不必顾忌时间久了功夫会高过头。须知学术没有终极,武功的境界事实上也是不存在极限的。在竹林,拳师们往往是前半夜在拳房练功,后半夜到野地抓功,特别是在年农闲季节的冬三月。这种修行是年复一年地延续的,就好比玉树琼枝重复着一年一度的春花。
2 S0 H7 z& A  j- B7 m) H* I6 I+ k* N; z  e3 l7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交流群

星小辰QQ:21906512

星梦创作交流群:610184528

Email:21906512@qq.com

Copyright   ©2017-2024  星梦创作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星梦网络信息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