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陀山,是浙江省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岛屿,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普陀山面积近13平方公里,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隔海相望,以其神奇、神圣、神秘为特点,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 f- g- O. F# u( {( f
- t6 Q( q+ _5 j: P 概述" _- h7 ~* _3 \8 a. Y6 j' Y3 d3 y/ a5 ?
# G; \) } P7 L" k" X! A 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3 n" w: v( k( W+ d* ?# i/ W
8 d; L: I4 O: N0 Y 普陀山位于舟山群岛东部海域,与世界着名渔港沈家门隔海相望,在浙江省舟山岛东侧,属于舟山市。浙江沿海渔民早就来此捕鱼,最早寺庙建于858年,由日僧慧锷主持其事。现有普济寺、法雨寺、盘陀庵、灵石庵等寺庙和潮音洞、梵音洞等名胜,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4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中国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山、卫生山,浙江省唯一的ISO14000国家示范区。2 L! u9 R; R& R: x6 ~
! g; ~. D: [% o# |, l& t
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皆充满佛国神秘色彩。岛上树木丰茂,古樟遍野,鸟语花香,素有“海岛植物园”之称。全山共有66种百年以上的树木1221株。除千年古樟,还有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普陀鹅耳枥。岛四周金沙绵亘、白浪环绕,渔帆竞发,青峰翠峦、银涛金沙环绕着大批古刹精舍,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卷。岩壑奇秀,磐陀石、二龟听法石、心字石、梵音洞、潮音洞、朝阳洞等。大多名胜古迹,都与观音结下了不解之缘,流传着美妙动人的传说。它们各呈奇姿,引人入胜。普陀十二景,或险峻、或幽幻、或奇特,给人以无限遐想。
6 w% d8 L5 |+ x% h, x7 W
# s2 A( ], C' A- T9 U0 m2 y6 c 地理环境, s9 L2 s8 a' D$ I" k# B( i8 m5 _
1 J l5 p7 h- |/ I
位置 M3 ^8 H8 o6 Q5 X
; l' P5 }! t% s8 L8 k
普陀山位于杭州湾南缘、舟山群岛东部海域,处北纬29°58′3~30°02′3,东经122°21′6~122°24′9。西南距沈家门渔港6.5公里,南距朱家尖岛2.5公里,东濒瀚海。行政区由普陀山、洛迦山、南山、小山洞、豁沙山、小洛迦山等小岛组成,隶舟山市普陀区。4 i( U, D+ s) G/ m4 K
) n1 f, p* C4 Z* H2 C
普陀山呈菱形,南北长8.6公里,东西宽约3.5公里,面积12.5平方公里,岸线长30公里。中部佛顶山最高,海拔288.2米,向四面延伸,西为茶山,北为伏龙山,东为青鼓垒山,东南为锦屏山、莲台山、白华山,西南为梅岑山,主峰均在100至200米间,连绵起伏,如遨游东海之蛟龙,昂首欲腾8 ~# h! W9 M1 B# Z
( N$ J6 c4 e5 H8 A 洛迦山西距普陀山5.3公里,呈锐长三角形,南北长约1.05公里,东西宽0.6公里,面积0.36平方公里。岸线长3公里,海拔97.1米。从普陀山远望如一尊海上卧佛。8 q2 @0 M) v0 {0 d( E
' k _4 ]6 G- r/ c8 @1 t* { 地貌8 w. x: `: j: F x$ ]) n* t9 F) H3 a
3 A8 c* n; C: z' X7 o2 w A
普陀山地质属古华夏褶皱带浙东沿海地带,形成于1亿5千万年前侏罗——白垩纪,燕山运动晚期的侵入花岗构成岩石基础。其地貌因受第三纪新构造运动地壳间歇上升及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海蚀作用影响,可分为山地、海蚀海积阶地、海积地、海蚀地区类。- Z0 \* E7 _% q H8 F, H5 j
# I; @9 [4 d: e0 R Z8 Q/ O
水文
6 R C: |/ L% p% N: U T9 e2 a% m, ~- X# V. ^, _
普陀山四周濒海,多为山地,地表水大部分泻入海,地层富水性弱,地下水资源有限。: a! L0 ^9 _. l
5 ]! n/ r' E/ K. |4 ^ 地表水:本岛陆地面积12.5平方公里 , 年均降水1187.8毫米,年总降水量1403万立方米,泾流系数0.43,年泾流量579万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48.9万立方米。8 ~3 E2 x2 v, ^4 j) |7 N: Z6 Q0 a
+ a! q, f9 N+ a- y/ c( y! k
地下水:赋存于第四纪松散岩层中,其中沿岸砂、粉水层含水性较好,水深1~3米,从近海边切割处渗出。总计全山地下水资源102.52万立方米。8 b* U' h2 ~- Z/ O1 @
& y2 Z" c1 {8 R7 t5 B
土壤
) U9 A% Z' N [' R4 b# C. I2 J+ b
4 p* E3 x+ S+ H0 L) | 全山土地总面积19735亩,其中土壤面积19209亩,占97.3%。砂粘质红土属:(砂粘质红土1个土种) 面积8330亩,遍布全岛,占全岛土壤总面积43.36%。母质为粗晶花岗岩风化体,石英砂含量高而明显,大于1毫米的砂粒占20~ 40%,细土 占10~15%;土体深厚,能为植物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使植物根系深扎,呈现郁郁葱葱之风貌。3 N/ s( B% J2 n( u5 ]/ H
9 V1 M7 q& a1 s. d
植被! R- k' _5 c! W( `$ c
3 ^% {! T D, D$ X8 y6 q" {) C
全山植被以佛顶山为中心,向四周成环状分布,山坡为灌木草本植物,局部为针叶林和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沙丘水滩为兼盐性植物群落,滨海岩壁为海藻群落。# o( _: Q1 |# }& {# `, h' `" |
7 R) q b( o& Q# d/ z# V 全岛植被面积12972亩,覆盖率70.2%,为浙江省海岛天然植被、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岛屿之一。全岛植被可划为10个一级、17个二级和36个三级分类单位。
9 d7 s8 i- A2 G. K! Z3 ^. L1 r( Z+ s; V3 a
自然气候
: k# y. u& |( F4 J6 J4 \: J+ l; k! ^5 Y) V6 ]7 R
普陀山属中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冬暖夏凉,四季分明;风大雾多,雨量充沛,据气象站二十年气象资料分析,年平均气温16.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4℃,最热月(8月)气温27℃;日极端最高气温38.2℃,日极端最低气温-6.5℃;全年降水量1186.9毫米,降水天数平均149.1日;其中春夏季雨量较多,秋季雨量较少,相对湿度72%~91%(平均80%),年日照时数平均2133.7小时,季风明显,秋季多偏北风,春夏多偏南风,7、8、9三个月时有台风,年平均风速4.2~5.7米/秒,最大平均风速31米/秒。无霜期254天,结冰日数平均18.3天。- d9 { @0 H6 i
2 w- k2 e" ^. C) L# U W% V) R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观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四方信众聚缘佛国,普陀山烛火辉煌、香烟燎绕;诵经礼佛,通宵达旦,其盛况令人叹为观止。每逢佛事,屡现瑞相,信众求拜,灵验频显。观音大士结缘四海,有句俗语叫:“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音信仰已被学者称为“半个世界的信仰。”/ T: e4 V1 @* B- `% ?9 z- h4 \
( ?% P) z8 A! l6 K6 h; P+ g3 J 南海观音普陀山全国着名的观音道场,其宗教活动可溯于秦。原始道教及仙人炼丹遗迹随处可觅。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有梵僧来谒潮音洞,感应观音化身,为说妙法,灵迹始着。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遭遇风浪,数番前行无法如愿,遂信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供奉,故称“不肯去观音”。后经历代兴建,寺院林立。鼎盛时期全山共有4大寺、106庵、139茅蓬,4654余僧侣,史称“震旦第一佛国”。
& D5 j6 p7 X- Z' j2 _4 g- V1 T0 m$ j! J" P9 g$ t
普陀山的佛教历史悠久,作为观音道场初创于唐代。唐大中(公元847—860)年间,有梵僧(又说西域僧)来山礼佛,传说在潮音洞目睹观音示现。唐咸通四年(公元863),日僧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像回国,途经普陀山海面时触新罗礁受阻,于潮音洞登岸,留佛像于民宅中供奉,称“不肯去观音院”,观音道场自此始。宋元两代,普陀山佛教发展很快。宋乾德五年(公元967),赵匡遗内侍(太监)王贵来山进香,并赐锦幡首开朝廷降香普陀之始。元丰三年(公元1080),朝廷赐银建宝陀观音寺(即今前寺)。当时,日韩等国来华经商、朝贡者,也开始幕名登山礼佛,普陀山渐有名气。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宝陀观音寺主持真歇禅师奏请朝廷允准,易律为禅,山上700多渔户全部迁出,普陀山遂成佛教净土。嘉定七年(公元1214),朝廷赐钱万锣修缮圆通殿,并指定普陀山为专供观音的道场,与五台山(文殊道场)、峨眉山(普贤道场)、九华山(地藏道场)合称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
: y7 C7 r3 D+ E/ }" V2 @4 ^' Z2 _1 n6 E$ c% t! m. Z
普陀山凭借其特有的山海风光与神秘幽邃的佛教文化,很早就吸引众多文人雅士来山隐居、修炼、游览。据史书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普陀山即为道人修炼之宝地。秦安其生、汉梅子真、晋葛雅川,都曾来山修炼。普陀山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唐代就成为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交往的必经通道和泊地。至今山上仍留有高丽道头、新罗礁等历史遗迹,流传着韩国民族英雄张保皋等事迹。自观音道场开创以来,观光揽胜者络绎不绝。宋陆游、明董其昌等历代名士,都先后登山游历。历朝名人雅士、文人墨客,或吟唱,或赋诗,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诗文碑刻,使普陀山文物古迹极为丰厚;唐宋元明清五朝近20位帝王为了祈求国泰民安,特遣内侍携重礼专程来普陀山朝拜观音。明太祖朱元璋、清圣祖康熙还多次召见普陀山高僧,赐金、赐字、赐佛经、赐紫衣,礼遇有加;新中国历任中央领导人也都亲自莅临普陀山视察、指导工作。五朝恩宠,千年兴革,佛国香火,由是鼎盛,赫赫声名,广播远扬。4 M' y$ o9 a* U2 B$ ]# o0 d
; h' v1 Q1 i' F* d6 s8 T% s4 h% ` 历经数十年艰辛的建设、开发和保护,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日趋规范化、制度化,旅游秩序井然,景区社会稳定,相继荣获了“国家级安全山、文明山、卫生山”、国家5A级旅游区、全国旅游消费者权益示范单位、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等荣誉,还通过了ISO14001环境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和获得全国第四家ISO14001国家示范区荣誉等。
$ m i& n; |1 D' |+ D5 J1 d
0 s; [4 l5 R3 S( \# G0 T 优越的人文环境、一流的旅游服务使普陀山常年游人如织,四季佛事不断。2004年接待游客230多万人次。每年三大香会节以及中国普陀山文化节、“普陀山之春”旅游节期间,游客更多,香火更旺。路上行人摩肩接踵,虔诚朝拜,一派“海天佛国、琉璃世界”庄严而又繁荣的景象。
' G3 t. W9 b& u! g' O- h% a/ ?7 [: J4 c! a- Z4 i
普陀山已经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成为集礼佛观光、避暑度假、文物考古、海岛考察、书画写生、影视摄制、民俗采风于一体的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区。
, B9 N. D& q2 z+ J
' R/ g0 T& c% c0 e- r! |3 E 旅游景区: x6 H+ ?- j6 H
# i+ K, c$ b4 [7 ^9 M
普陀山是世界闻名的观音道场、佛教圣地,其宗教活动可追溯于秦。至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促进了普陀山观音道场的形成,并迅速成为汉传佛教中心,传至东南亚及日、韩等国。至清末,全山已形成3大寺、88禅院、128茅蓬,僧众数千。“山当曲处皆藏寺,路欲穷时又逢僧”,史称“震旦第一佛国”山上每逢佛事,四方信众聚缘佛国,时有天象显祥,信众求拜,灵验屡现。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音信仰被世人称为“半个亚洲的信仰”。# @3 i( n% D; n3 }7 l9 u+ ?. X
, p- i* y5 D5 i9 u* Q# B
主要景点
: K4 n( K J2 b8 O9 s& n
- D. S) [$ o6 a' |, W! @+ \ 普陀山三寺: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
( d, A- o- j/ E5 h7 r1 E* S5 u
. n; O9 C% `0 I- ~7 o, D 普陀山三宝:多宝塔、杨枝观音碑、九龙藻井。
1 \" f* X& X9 b" R1 S# l: J) V% v8 t2 ]: M; p7 Q5 X- Q
普陀山三石:磐陀石、心字石、二龟听法石。
/ S, K/ L, A. F$ n( Q8 M3 ?- x, W+ n# y! s+ q* N
普陀山三洞:朝阳洞、潮音洞、梵音洞。
. E) b: d" ] P2 X/ Q
$ m5 @! V# u, F: }$ C 普陀山十二景:莲洋午渡、短姑圣迹、梅湾春晓、磐陀夕照、莲池夜月、法华灵洞、
- S3 j5 k$ V) ]1 V: N3 [. @8 d1 Y; r0 b4 h0 A, U5 B% w
古洞潮声、朝阳涌日、千步金沙、光熙雪霁、茶山夙雾、天门清梵。
! U$ a* z) A$ G9 v" r$ V; _9 k4 r, z3 N& U* u, P2 N2 W
莲洋午渡1 E2 R8 o' W+ N# f
% Z s8 G; |# u9 q. ] 莲洋就是莲花洋,处舟山本岛与普陀山之间,北接黄大洋,南为普沈水道。洋以日本5 Q2 f$ J% n) e# T2 W
" \3 n; v& G* c) ?& e5 @" B8 p6 t 人欲迎观音像回国,海生铁莲花阻渡的传说得名。清康熙《定海县志》转引《普陀志》云:“宋元丰中,侯夷人贡,见大土灵异,欲载至本国,海生铁莲花,舟不能行,倭惧而还之,得名以此。”+ A- Q+ I" C* K* Y( q3 p
, e5 ^7 A( u, P' D, w
莲花洋是登普陀山进香的必由之航路。旅客的航船行至洋上,如果赶上午潮,就能见到洋面波涛微耸,状似千万朵莲花随风起伏,令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如遇到大风天,这里则是波翻盈尺,惊涛骇浪,另一番极为壮观的景色。
# R1 T+ f; ? b' M
3 u" U' l; C/ I7 h9 }; M2 b& r$ B 短姑圣迹4 w3 W8 v; H0 S& q* R$ V" I
0 j2 g3 q0 d$ K6 s
进了佛国山门,往东南约300米处,便是短姑道头。滩上有“阔十余米,长百来米,小石自相零附,两侧错列巨细不一、形状各异的岩石”,有些石上镌有“短姑古迹”等字样,出没于潮汐浪涛之中,成为旧时的天然船埠。船到短姑道头边,可是靠不了岸,还得用长不过一丈、宽不过三尺的小舢板摆渡。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普陀山住持了余、莲禅二僧因潮落潮涨,往来船只靠岸不便,遂募资用巨石垒成长达11米,宽8米的石条道头。在未建普陀山客运码头之前,凡前来普陀山参礼进香、揽胜观光者,都得由此登岸。
: w* P9 x6 X; [6 G1 A
& S, d: ^$ g& Q4 I8 l4 c 磐陀夕照! V: @2 v2 J% U, k
' C z- L x3 M" x; I
“磐陀夕照”指磐陀石一带的傍晚景色。由梅福庵西行不远处便可看到磐陀石。磐陀石由上下两石相累而成,下面一块巨石底阔上尖,周广20余米,中间凸出处将上石托住,曰磐;上面一块巨石上平底尖,高达3米,宽近7米,呈菱形,曰陀。上下两石接缝处间隙如线,睨之通明,似接未接,好似一石空悬于一石之上。/ t _$ W! J3 ~2 z( j x# A
% h! q3 G6 f1 m8 v/ B 每当夕阳西下,石披金装,灿然生辉,人们如能在此时登上石顶,环眺山海,则见汪洋连天,景色壮奇。“磐陀夕照”堪称普陀山之一大奇观。6 v0 l; g4 J9 M n5 ~: O
4 c; {0 M0 a. _9 p
莲池夜月
& V; i9 N. E5 _% \
3 X1 D8 p1 H; c% C “莲池夜月”指的是海印池的月夜景色。海印地在普济寺山门前,也称“放生池”、
1 I. X+ B( G F* Q2 L/ {
( _& K; H- ?6 \- _/ J# R! S4 s ”莲花池”,原是佛家信徒在此放生之池塘,后植莲花,即称“莲花池”。“海印”为佛所得三昧之名,如大海能汇聚百川之水,佛之智海湛然,能印现宇宙万法。海印池面积约十五亩,始建于明代。池上筑有三座石桥,中间一座称平桥;北接普济寺中山门,中有八角亭,南衔御碑亭。御碑亭、八角亭、普济寺古刹建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古石桥横卧水波,远处耸立着一座古刹,疏朗雄伟中透出股灵秀,真如人间仙境,美轮美奂。
4 J7 ^# q. d5 g; S5 B9 y
+ r9 W; y% c" j6 s& G* k! r3 j 莲花池三面环山,四周古樟参天,池水为山泉所积,清莹如玉。每当盛夏之际,池中荷叶田田,莲花亭亭,映衬着古树、梵宇、拱桥、宝塔倒影,构成一幅十分美妙的图画。夏季月夜到此,或风静天高,朗月映池;或清风徐徐,荷香袭人。# B+ K6 t' ~' ~; m
9 I- S! c" \6 v$ r2 d, H
法华灵洞- {, D7 n$ }: B3 M% {
6 ^# k3 a. z h5 i9 `% A7 h
法华灵洞奇特景观,方圆巨石自相垒架,形成洞穴数十余处:有的狭隘低迫,伛行可过;有的宽广如室,中奉石像;有的上丰下削,泉涓滴漏,自石罅流出而下注成池。普陀山洞穴虽多,层复出奇,唯此洞为最。洞外有“青大福地”、“普陀岩”、“东南大柱”等题刻。- P: h+ @, ~+ D8 h
" Z8 H! \* s1 B# a
古洞潮声
0 j5 s5 m6 b* y' [6 x, r7 Y: i
" Z; x5 `0 Q9 u: J 洞半浸海中,纵深30米左右,崖至洞底深约10余米。此处海岸曲折往复,巉岩峭壁,怪石层层叠叠。洞底通海,顶有两处缝隙,称为天窗。 潮音洞口朝大海,呈张口状。日夜为海浪所击拍,潮水奔腾入洞口,势如飞龙,声若雷鸣。若遇大风,浪花飞溅,浪沫直冲“天窗”之上。如是晴天,洞内七彩虹霓幻现,叹为奇观。据载,宋元时期来普陀朝山香客,多在潮音洞前扣求菩萨现身赐福。明以后则多去梵音洞叩求观音大士显灵。香客中常有纵身跃下山崖,舍身离世,藉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者,于是定海县令缨燧在岸上建亭,并亲书《舍身戒》,立碑以禁舍身。
' }, m: G! D3 ~$ e; B6 ^) `' F8 f5 j' q" H( p! F$ V
朝阳涌日
' E! u# N& t3 Y; R8 |5 o$ T d, R3 ?& x. Z! h
过仙人井,登八宝岭东望,见岗上有岩斜峙似象,伸鼻举目,眺望东海,此即为象岩。象岩上侧,犹有驯服似兔的兔岩。象岩以东临海处,复道转折,层梯而下,有一天然洞窟,广不逾丈,却幽邃窍冥。洞外巨石参差,积叠人海。洞口面朝东洋,左右挽百步沙与千步沙。每当晴日,清晨在此看日出,观海景,景色壮丽,叹为观止。旭日“巨若车轮,赤若丹沙,忽从海底涌起,赭光万道,散射海水,千鲜相增,光耀心目。”所以人们给它起名为“朝阳洞”,并把“朝阳涌日”列为普陀十二景之一。在普陀山见日出,以朝阳洞为先。
+ o- ?2 c: S0 s7 q& O% T5 c+ l1 J j7 K5 |1 O3 f2 q
南天门
: l6 c+ {% I( t7 a/ J% i& R
1 f$ x1 m% w7 ]% n 南天门在普陀山南的南山上,与短姑道头对峙。南天门孤悬入海,处于普陀山最南端,与本岛一水相隔,架有石桥,桥身似龙,名环龙桥。此地巨石森立,危岩高耸,中有两石如门,故名南天门。阙门飞檐起角,中间书有“南天门”三字,旁有龙眼井,崖上有石鼓,阙左上方有狮子石。介 绍 南天门内群岩耸秀,门前碧波浩渺,摩崖石刻众多,门侧有清康熙年间武将蓝理所题“山海大观”四字,苍劲有力,引人注目。门里有梵宇琳宫,宇旁有一巨岩,可缘石级而登临岩顶。岩顶平坦,有两处小水潭,潭水清淳发光,俗称狮子眼,岩石上锲有“龙华大会”、“砥柱南天”、“海岸孤绝处”等石刻。传说这里是八仙过海的地方,普陀山禅宗始祖真歇禅师曾结茅于此。小知识:“入三摩地”:佛教名词,三摩地即为“戒、定、慧”,入三摩地就是远离心之浮沉,而得平等安详,心专止于一境之意,也就是将心止于一境而不散乱的状态,称为心一境界。普陀山上的“入三摩地”是从短姑道头上岸后,佛顶山的山门步行到慧济寺的香云路。此路依山循坡蜿蜒而上,路间有“入三摩地”等石刻题字,皆出自明代书法家董其昌之手笔。& w6 P8 H( |* s& r1 }! [8 q
9 l+ c: D# B- m! V P1 Q# g 千步金沙
, y( { {% i, z1 r4 S' k6 }. D7 z a; Q8 ]
千步金沙,沙色如金,纯净松软,宽坦柔美,犹如锦茵设席,人行其上,不濡不陷。此处海浪日夜拍岸,涛声不绝。浪潮嬉沙,来如飞瀑,止如曳练。每遇大风激浪,则又轰雷成雪,骇人心魄。悠忽之际,诡异尤常,奇特景观,不可名状。千步沙沙坡平缓,海面宽阔,且水中无乱石暗礁,常为游泳健儿所青睐。如在夏日来的游客,千万不要错过这一景观,或在游山之后,赤足漫步其上,让海浪亲抚你的脚面,其趣其味,未经亲试者不可想象。
7 ~5 p; ~+ c$ p# d% s' w8 F" U
, N9 W# W Y7 H P B& J 观音洞4 |4 a' ^8 a e# P* T6 n9 I
* e% b% v( q3 {# V4 K; }/ \ 观音洞位于市区西北7公里处,景区内有幡龙山、鸡冠山、观音洞山、平顶山、红 石山、二郎洞山等山景观,林木茂密,山势雄伟奇秀。普陀山观音洞山最早叫老母山,后因辽太子耶律倍曾藏身于此山中,其母便命人将山名改为普陀山,洞名为观音洞,并在洞前建寺取名紫竹寺。多少年来,因观音洞名气大,人们便忘记了山的真名普陀山,而冠以观音洞山,一 直沿袭至今。寺庙建于山中,几经修聋,元代取名石堂道院,到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重修后的古寺改名 普陀寺,清代又多次扩建,观音洞逐渐兴盛起来。观音洞集奇洞、妙佛、圣泉、宝树于一体,是海内闻名、佛声远播的旅游胜地,也是辽宁五十佳景之一。
: i7 d2 v6 T1 E' j6 H6 L) `4 x3 Y1 a# M$ }/ |
白华古庵# c9 T) y& @2 ?+ ^& r, Z; D6 Y
, R* z8 Q3 u% F) ]3 I 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康熙年间屡次扩建。庵中大悲阁,原为僧人收藏古玩、图书之处,名人学士常往观赏。1960年后作民居,现尚修复。庵中有“真歇泉”古迹,宋代文学家史浩题有石碑,现泉废,碑尚存居民处,为普陀山现存最古碑刻。近年又在白华庵右侧妙庄严路旁发现明万历年间修筑海塘碑刻。
/ z" [) ~6 X3 x8 ?0 y j' O9 O9 O4 i1 u+ B0 ^
竹禅(1842—1901),清末着名画僧,与破山禅师齐名,一生嗜好书画。俗姓王氏,号熹公。工书、画,其水墨人物、山水、竹石,人谓别成一派,题画诗亦佳。光绪(一八七五―一九〇八)间返蜀示寂。《海上墨林》、《韬养斋笔记》、《益州书画录》。14岁出家于梁山报国寺,受戒于双桂堂,一生云游大江南北,晚年为双桂堂第十代方丈。通诗文,善书画,工篆刻。其书画作品中以水墨人物,山水,墨竹,顽石,罗汉佛像见长。其主要作品现存于新都宝光寺,普陀山白华庵。人们在他墓前提联评价:“携大笔一枝,纵横天下;与破山齐名,脍炙人间。”是这位“书画名家”一生的真实写照。
( _1 n' ?! \! U, v/ c3 e7 ^& X) F1 b
天门清梵
' [3 I/ v6 o9 a$ Z% t3 H4 n+ v9 p/ Z3 {7 S& m, }) N
天门清梵,指普陀山最东端梵音洞的景观。从法雨寺经飞沙岙,过祥慧庵,即为普陀最东部的青鼓垒山。青鼓垒插入普陀洋,想必是此地常为惊涛拍崖,潮声撼洞,昼夜轰响,宛如擂鼓,故又称“惊鼓擂”。在青鼓垒山东南端有一天然洞窟,洞岩斧劈,高有百米,峭壁危峻,两边悬崖构成一门,习称梵音洞。在普陀山众多神奇的洞壑中,梵音洞的磅礴气势和陡峭危壁,为其他洞所莫及。梵音洞山色清黔,苍崖兀起,距崖顶数丈的洞腰部,中嵌横石如桥,宛如一颗含在苍龙口中的宝玉。两陡壁间架有石台,台上筑有双层佛龛,名“观佛阁’。凡欲观览梵音洞者,先要从崖顶迂回沿石阶而下,然后来到观佛阁。据传在这里观佛,人人看到的佛都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随看随变,极为奇异。此地又为梵音洞观潮最佳处,佛阁下曲屈通大海,海潮入洞,拍崖涛声如万马奔腾,如龙吟虎啸,日夜不绝,闻之者无不惊心动魄。佛家信众至此,多喜在洞口膜拜,祈求见到观世音菩萨现身。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皇帝御书“梵音洞”额赐挂于此处。/ H1 ]0 d8 D. A% I, _) Q
% f3 @# H9 |; W1 F
光熙雪霁
% O5 y) q: G7 ?/ [! v. B" R- P0 s0 h& }' ~4 K8 ]$ R6 C a
光熙峰在佛顶山东南,一名“莲石花”、又名“石屋”。从远处望去,翠绿丛中,峰石耸秀,似莲花,如白雪积峰。
C# |% {1 h. K, f- z2 V
# P% D5 [; i ~' C “光熙雪霁”指的是光熙峰的雪后景色,为普陀十二大景观之一。普陀山难得下雪,冬天显得宁静而奇妙。但如果你运气好,赶上一场大雪,登上佛顶山,俯瞰光熙峰,犹如碧玉塑就,银装素裹,千树万树梨花开,山色混一,海大低与冻云齐平。此时此景,你会觉得心清虑净,犹如身临洁白无垢的佛国净土,舒畅无比。0 c. A, n% N9 U9 u, @9 G* `7 \+ i! L& Z
7 W& u; X* H) n" c
光熙峰的雪景,是不大容易见到的,但普陀是佛家圣地,佛门弟子常来常往,或常住静修.就有缘赏识普陀山的“雪霁’风光。
% f4 m! w. I2 Y9 z7 p9 A1 M+ X0 F; s9 I U/ c
茶山夙雾
4 f4 d4 y3 s x! P- K6 g( p7 a5 F9 t: q$ l0 D, j
茶山位于佛顶山后,自北而西,婉蜒绵亘。山势崆旷,中多溪涧。而每在日出之前,茶树林夙雾缭绕,时而如丝似缕,时而姻缊弥漫。此时此刻,如若身处其间,如梦如幻,令人遐思无限。
9 ]$ v/ M8 m* ^: ~5 s3 ^0 N6 I, @; I7 t
古代普陀山没有居民,山中僧人自种自食,种茶是住山僧人的一项重要劳作。每到采摘季节,众僧一齐出动,山上立时出现一种“山山争说采香芽,拨雾穿云去路赊”(明·李桐诗句)的繁忙景象。 V. Y4 m- d2 B3 g
3 M, @4 P& l2 Q 普陀茶山之茶,被人称作“云雾佛茶”,因为此茶树多为僧人所植,因而山僧谈论“茶山夙雾”也别具情韵。
: i/ _2 q6 P$ w: G) E7 ^2 {9 y5 g+ n' I6 _0 i
梅湾春晓2 g- }1 V6 [/ @3 n
v* r; r' L/ O3 }2 @) A8 | 海湾春晓指普陀山的早春景色,普陀山也称梅岑,因西部山湾为梅湾,也称作前湾。据传此地多野梅,庵、篷僧众多好养梅怡性。每当早春季节,春回大地,遍山野梅,香满山谷,青山绿树,映衬着点点红斑,煞是一番美景,曾被人誉为“海上罗浮”。
( A9 u/ ?3 u% ]& W9 U2 h- j7 A
6 F# X1 W [1 A- m% u, ` g 每当晴朗无风时日,伫立西山巅,远眺莲花洋,只见渔舟竞发,鸥鸟翔集,海中波涛,粼粼闪光,山外青山,层层叠翠,美不胜言。若在月夜,则疏枝淡月,岛礁朦胧,幽香扑鼻,更加令人陶醉。
) M R9 q" [# z) E
1 g5 a7 T( L' d% q$ d1 z 旅游指南5 U8 N" U2 M4 j) r0 l
, t l- |5 v2 l' P) j; z6 ^
交通7 e" ?" N! N9 u! p8 K8 T$ d
& D2 Q5 Y, Y/ v; [ 岛上交通主要由普陀山客车公司经营,每个景点门口都有候车站点,但是需要请调度调车辆前来。各地景点交通方便,车票价格明码规定。车况不错,全带空调。
& M; S3 E- n G9 `3 t* j [$ Z( _: v& J% G- q2 i! A
公交车" Y' M+ Y, V7 l" y
% C2 @. |- Q) d U3 A$ ]3 }3 Y
普陀山由两条旅游专线车将大多数景点连接起来。这两条专线车每隔10~15分钟一班,运营至17:00止,17:00以后各类车辆陆续收工,游客应在此前返回住地。从码头到前寺4元,从百步沙到索道站8元。. n) n5 p4 T; `& ~
2 E7 r9 ^1 N' k4 L2 U' W 1号线:百步沙(普济寺)、百步阁、紫竹林、入三摩地、码头、海防新村、海鲜园、宝陀饭店、西天渡口(香会期及特殊节假日停驶)。
. n/ ~+ Q% @2 e7 ?, z; h0 z6 a; U6 \/ \, b! v- v Z5 w
2号线:百步沙(普济寺)、朝阳洞、大乘庵、法雨寺、飞沙岙、宝月庵、古佛洞、索道站。1 {3 I+ O" Y Y* c$ ^) O% ?
! w; H, d0 T+ X. |. \; |3 m
出租车 f% W. ?3 Y& o8 D; c
6 C. @' i/ j% N O6 c+ f
普陀山景点较分散,团体包车更划算。12座国产丰田面包车400-600元/天,20座国产丰田中巴车800-1000元/天。普陀山旅游淡旺季明显,淡季可议价。如包车一天,你可以选择以下常规景点一游:1.去索道站乘索道上慧济寺;2.游好慧济寺乘索道回,去法雨寺;3.去普济寺;4.去紫竹林看南海观音;5.送回码头或宾馆。杭州—普陀山4 C" n7 e& K# t
7 v( ?0 l) w& Q& h 第一天:早上7:30杭州旅游集散(黄龙)中心上车,8:00经停吴山咨询点(华光巷10号),散客拼团后乘空调旅游车出发至沈家门半升洞码头,乘快艇赴普陀山,游览西天景区磐陀石、心字石、普济寺。8 M8 Q1 |* A+ L6 c7 R9 O6 F A+ }
( P& z% ]4 _& X/ Z, k. H6 d 第二天:游览法雨寺、紫竹林、南海观音后快艇回沈家门,下午游程结束乘车返杭州,结束愉快旅程。
% k% K/ z# x$ r* t& R9 T. {( y0 E) G3 |" r: X Z
温馨提示
0 g0 F$ ?! G2 q2 q! c: L
h4 w7 N7 E: W5 w6 B6 g9 p4 H 1、在旺季如春节、五一、国庆、农历二月十九(观音生日)、六月十九日(观音成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香客纷纷赶往普陀山进香,朝普陀山要提前订票、订房。
( |4 ^' z! Z# b0 H I( H8 {3 q: b& u; {/ D
2、在海边礁石区拍照时要注意安全,下雨天要注意防滑;上山时不要到没有路的地方去,严禁林区吸烟、点燃香烛等一切野外用火。要注意饮食卫生,吃海鲜不要贪食。海边风大,还要注意着凉。/ |9 Z- j0 O& N
2 e- A1 g9 A" Z |4 c6 O$ y
3、夏季到海边游泳,最好上岛之前就买好毛巾、拖鞋和游泳衣裤。游泳时不要到岩石边上,海浪冲击,会撞上岩石,非常危险。
- A% h6 o* j$ n! L. @' E$ B
* I2 J9 W2 l" m" h, L! `3 Q 4、如果您住在普陀山,要去朱家尖游玩一天,在买了去朱家尖的船票后,要到码头的出口处去签个证,这样在当天回普陀山时就不用再买进山门票了。& A; \: w. _3 K4 B9 o0 z% p
0 O m X- J# I 5、寺内均禁止摄影。* `8 o; Y k& a' ?0 @
1 s7 O! a3 ^% ?( _2 E
如果在游览普陀山的中途想去朱家尖游玩一天,可以在出景区时,让工作人员签个证,回来时就不必重复买门票了。在石景尤其在海边礁石区拍照时要注意安全,下雨天要注意防滑;上山时不要到没有路的地方去,严禁林区吸烟、点燃香烛等一切野外用火。要注意饮食卫生,海鲜要吃但不要太贪食。海边风大,还要注意着凉。夏季到海边游泳,最好上岛之前就买好毛巾、拖鞋和游泳衣裤,岛上的价格较贵。寺院内禁止摄像、摄影。普陀山岛上有银行、邮局、自动取款机,主要在梅岑路一带,出发时不必携带大量现金。
3 |1 d" {! m9 V( k2 z h9 l5 `5 W+ E9 N3 Y
最佳旅游时间: m# T3 w. m1 {% j6 D0 H' r1 a
9 h' F; g4 n: @* q 一年四季皆可畅游普陀。# J& u2 C- I4 l, e. R9 R, K# o
! ?4 W2 |9 Y- S% h, `! U; V 普陀山是海洋性气候,冬季最冷为零下5℃左右,夏季平均气温29.3℃,日照充分,可见碧海青天,热浪翻滚,海上生明月,佛光照我心。虽然普陀山一年四季都可以旅游,但是,选择何时上岛,还须留心斟酌。虽然普陀山一年四季都可以旅游,但是,选择何时上岛,还须留心斟酌。/ Z+ h$ u0 E3 V# N+ P/ e1 R' Z
% F' K8 M8 Y) X) f; p3 A. ] 购物
8 E) g4 N _7 _& s1 U$ D/ w8 U6 ^- W7 d/ G) ?
普陀山盛产我国着名的“四大海鱼”产品,其中黄鱼、墨斗鱼最为有名。每年盛夏捕鱼旺季到来时,正是采购海鲜的大好时机。“佛手”是普陀山特有的贝类,是当地特产,每年8月才能尝到。其形似佛的五指展开,两瓣吻合,饶有情趣,煮熟之后吃来香味四溢,鲜而不腻,是海中独特的珍品。另外,“佛瓜”(普陀山盛产的一种西瓜)也颇负盛名。还有普陀佛茶,又称佛顶山云雾茶,采摘于一种野生茶树,生长在海拔291m高的佛顶山上。普陀佛茶历史悠久,1915年曾经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奖。谷雨前采制的佛茶,用普陀山之泉水冲饮,有药用价值。普陀水仙是舟山市的市花,花开时芬芳浓郁,香气持久,其特点是球大、花多、香浓,与漳州水仙、崇明水仙齐名,并列为我国三大最佳水仙品种。
% ~& [" [3 k$ ~* w+ {9 W; V6 ~* |9 d
% ^2 r- t6 G. s4 H" u' F; f0 ~ 建议路线2 P1 f* f, {" _+ w$ v
9 ^/ J& s) Z! Y) ?" o' S; I8 O/ ]
第一天:上海—普陀山: B6 U" w- A. ]9 p
4 P5 e$ w% f/ B! U, n. T( ? 早上6:50分南浦大桥旅游集散中心(外马路1588号,64路公交终点站旁)新候车厅门口找“金易日盛旅行社”黄色旗取票,乘7:20大巴,经杭州湾跨海大桥,舟山跨海连岛大桥至朱家尖蜈蚣峙码头(12:00左右到),导游举“浙江普陀山金易日盛旅行社”黄底红字四方旗接团。快艇15分钟往普陀山,用中餐(自理),游紫竹林,潮音洞,不肯去观音院(共约40分钟),南海观音大佛(约40分钟),宿普陀山;1 e; ]% B; S& T' [: C1 N& L$ S
$ Y" u+ S5 u5 o3 [ S9 J3 k. e
第二天:普陀山—上海
6 \7 `7 O9 h0 G& m$ m4 W1 v6 I% p7 h0 o+ O; Z' C
早餐后游普济寺(约40分钟),步行上下佛顶山慧济寺(约150分钟),法雨寺(约40分钟),千步沙海滨公园(约20分钟),适时快艇至朱家尖乘14:00大巴,停靠特产城(自由购物)14:40分返上海,约19:00分抵达南浦大桥。行程结束。' {2 q# C$ i! J' f$ `
% K( W% P% K" T$ ?* W. N& O. c5 b
历史文化3 w) Q+ Q/ z3 t* H
! R2 [8 p- Y7 z* E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观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四方信众聚缘佛国,普陀山烛火辉煌、香烟燎绕;诵经礼佛,通宵达旦,其盛况令人叹为观止。每逢佛事,屡现瑞相,信众求拜,灵验频显。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观音大士结缘四海,有句俗语叫:“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音信仰已被学者称为“半个世界的信仰。”
* ~2 N) Z: ]' z3 i% p6 o! ~/ ^9 g' C! `5 U2 T2 [
普陀山全国着名的观音道场,其宗教活动可溯于秦。原始道教及仙人炼丹遗迹随处可觅。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有梵僧来谒潮音洞,感应观音化身,为说妙法,灵迹始着。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遭遇风浪,数番前行无法如愿,遂信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供奉,故称“不肯去观音”。后经历代兴建,寺院林立。鼎盛时期全山共有4大寺、106庵、139茅蓬,4654余僧侣,史称“震旦第一佛国”。
+ n: q" g0 O7 U7 @# i2 D# K3 M
, T" Y& G! F) F! ?9 V 普陀山的佛教历史悠久,作为观音道场初创于唐代。唐大中(公元847—860)年间,有梵僧(又说西域僧)来山礼佛,传说在潮音洞目睹观音示现。唐咸通四年(公元863),日僧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像回国,途经普陀山海面时触新罗礁受阻,于潮音洞登岸,留佛像于民宅中供奉,称“不肯去观音院”,观音道场自此始。宋元两代,普陀山佛教发展很快。宋乾德五年(公元967),赵匡遗内侍(太监)王贵来山进香,并赐锦幡首开朝廷降香普陀之始。元丰三年(公元1080),朝廷赐银建宝陀观音寺(即今前寺)。当时,日韩等国来华经商、朝贡者,也开始幕名登山礼佛,普陀山渐有名气。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宝陀观音寺主持真歇禅师奏请朝廷允准,易律为禅,山上700多渔户全部迁出,普陀山遂成佛教净土。嘉定七年(公元1214),朝廷赐钱万锣修缮圆通殿,并指定普陀山为专供观音的道场,与五台山(文殊道场)、峨眉山(普贤道场)、九华山(地藏道场)合称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
! ?' F5 H5 i' R! O. Q* t6 o1 g C
x5 V7 O; a7 j$ y# F 普陀山凭借其特有的山海风光与神秘幽邃的佛教文化,很早就吸引众多文人雅士来山隐居、修炼、游览。据史书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普陀山即为道人修炼之宝地。秦安其生、汉梅子真、晋葛雅川,都曾
1 V+ C! c* Q! C0 i4 f7 B3 o& ^
来山修炼。普陀山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唐代就成为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交往的必经通道和泊地。至今山上仍留有高丽道头、新罗礁等历史遗迹,流传着韩国民族英雄张保皋等事迹。
8 {( l1 d( p1 @9 |+ a
$ Q2 R8 \$ F0 ^3 P 自观音道场开创以来,观光揽胜者络绎不绝。宋陆游、明董其昌等历代名士,都先后登山游历。历朝名人雅士、文人墨客,或吟唱,或赋诗,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诗文碑刻,使普陀山文物古迹极为丰厚;唐宋元明清五朝近20位帝王为了祈求国泰民安,特遣内侍携重礼专程来普陀山朝拜观音。明太祖朱元璋、清圣祖康熙还多次召见普陀山高僧,赐金、赐字、赐佛经、赐紫衣,礼遇有加;新中国历任中央领导人也都亲自莅临普陀山视察、指导工作。五朝恩宠,千年兴革,佛国香火,由是鼎盛,赫赫声名,广播远扬。8 ~7 z( _( K0 y% | S5 e
3 }& C+ w, |4 D' b9 l7 \. _ 历经数十年艰辛的建设、开发和保护,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日趋规范化、制度化,旅游秩序井然,景区社会稳定,相继荣获了“国家级安全山、文明山、卫生山”、国家5A级旅游区、全国旅游消费者权益示范单位、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等荣誉,还通过了ISO14001环境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和获得全国第四家ISO14001国家示范区荣誉等。* ~; k$ U, U; S: P
/ w Y* j# a5 E4 U' c0 j 优越的人文环境、一流的旅游服务使普陀山常年游人如织,四季佛事不断。2004年接待游客230多万人次。每年三大香会节以及中国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普陀山之春”旅游节期间,游客更多,香火更旺。路上行人摩肩接踵,虔诚朝拜,一派“海天佛国、琉璃世界”庄严而又繁荣的景象。! C3 z+ ~$ |5 l
( F5 x) |- {5 X! ]* U0 }- W2 ^, _ 普陀山已经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成为集礼佛观光、避暑度假、文物考古、海岛考察、书画写生、影视摄制、民俗采风于一体的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区。
4 ^$ t1 y7 q. {6 G/ P' Z3 p0 h- A9 M1 Z
政治经济
2 ~# u1 Z8 P9 ]& g2 L
# x* Y6 z0 r+ @; u1 s, q 普陀山是印度话的简称,具足称是普陀洛迦山、补怛罗迦、布怛落伽等,中国话叫做小白华山。普陀洛迦原为一山之名,因为中国人习性好略,或称普陀或单呼洛迦,久之遂成为两个山了。考普陀山之成为观世音菩萨道场的原因,在佛教经典上也有明文,当时印度就有几个补怛洛伽等之说。我们在华严经第六十八卷读到如下一段经文:‘瑟鞞胝罗居士告善财言: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洛迦,彼有菩萨观自在,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即说颂曰:海上有山多圣贤,众宝所成极清净,华果树林皆遍满,泉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汝应往问诸功德,彼当示汝大方便”。时善财童子(中略)渐次游行,至于彼山,处处求觅此大菩萨,见其西面,岩谷之中,泉流萦映,树林蓊郁,香草柔软,右旋布地,观自在菩萨,于金刚石上(今金刚石俗称说法台,石与陀石同在山之西面),结跏趺坐,无量菩萨,皆坐宝石,恭敬围绕,而为宣说,大慈悲法,(中略)我以此菩萨,大悲行门,平等教化,一切众生,相续不断,(中略)或以布施,摄取众生,或以爱语,或以利行,或以同事,摄取众生;或现色身,摄取众生,或现种种不思议色净光明网,摄取众生。或以音声,或以威仪而为说法,或为神变,令其心悟,而得成就。(中略)愿令一切众生,若念于我,若称我名,若见我身,皆得免离,一切怖畏;离怖畏已,复教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永不退转’。这就是有名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二十八参,参观世音菩萨于此山中,所闻法要,大抵如是。再说观世音菩萨乃过去正法明如来,早成正觉,因与我们娑婆世界有大因缘,所以他老人家才倒驾慈航寻声救苦。三十二应,普门示现,无非是要令一切众生,脱离苦海而登彼岸而已。
3 F( J* h+ Q2 j9 P* o2 m7 L
/ W# F3 ^" J0 t2 Y3 ?9 |# X$ A/ l8 Y& C& n4 g# H% X,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