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宗教民俗 八卦掌描述

0
回复
70
查看
[复制链接]

7469

主题

13

回帖

750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501
发表于 2020-11-28 19:5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八卦掌第三代传人李子鸣“武林中有句话,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拼一口气,点一盏灯,有灯就有人……”王家卫的《一代宗师》中,宫二的父亲,八卦掌大师宫羽田说的这句话令人久久难忘。$ H, q4 k9 t5 {, c
) O/ |& U9 \4 {6 G! ~0 ]
  当一代宗师们的身影渐行渐远,当江湖已经成为一个旧梦,当快意恩仇的侠客只能在小说和电影中出现,曾经灯火相传的武术门派和侠义精神在我们当今的社会中还存在吗?
+ p6 z3 Z/ d# V7 U. [- \- a1 C& p& c- F& d# U. |3 m' o
  武林中的这句旧话所言不虚,有灯就有人。当我探访八卦掌的前世今生,吃惊地发现,这个发源于北京的武术拳种传承160余年,历经劫难却历久弥坚,如今已传至十代,入门的再传弟子目前多达上万人。6 |8 V( V" [8 U6 d
' g6 I0 n( s1 h- P
  纵使江湖已远,然而,关于八卦掌的故事,一代宗师们的前尘,险些湮没的绝技与秘籍,秘而不宣的心法与门规,看似常人的武功高手们……它们组成的传奇,仍在世间流传。9 @9 Y. P8 t, N: h
  {1 `# ?$ g9 E/ p2 H+ ?  f# I. I' \
  四十年前锁门偷偷拜师学艺西皇城根儿附近一条安静的街巷中,临街有一栋并不起眼的建筑,混在一片餐馆与公司中间,让人很容易忽略门口一块不大的牌子,上面写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八卦掌”。1 \0 p; O# V# A1 A5 M- [" W
! {& e1 [; a, P: n
  推开门,不由得眼前一亮,墙上一个大大的“武”字格外醒目,靠墙是一排兵器架子,摆着八卦春秋刀、八卦七星杆、钩镰剑、风火轮、子午鸡爪阴阳锐……这些八卦掌的独门兵器一般人很难认得,这些名称只能在器械谱上查到。' V% i; K% U' ~; X& }3 X
: `/ d, v- w3 c
  这里是北京八卦掌研究会,我来此拜访的正是几位赫赫有名的八卦掌高手。72岁的赵大元先生,身材瘦削挺拔,戴着眼镜,一副文人气质,退休前是警官大学的副教授;73岁的李功成先生,身形魁梧,中气十足,曾是军人,后来在一家国有企业做厂长;66岁的郭志善先生具有典型的理工男气质,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是位资深工程师;最年轻的李秀人女士虽年过六旬,依旧纤秀清丽,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负责人。0 {/ [; v& e3 u* e6 O4 n$ J, A
# U% U- I5 f( }
  然而,他们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八卦掌的第四代传人,师从梁氏八卦掌的宗师李子鸣先生,拜师入门已经40余年,几个人是同门师兄弟,李秀人这位小师妹,则是师父李子鸣的女儿。0 T/ ?$ N) O) H) i& w0 a

- u8 Q$ [; ^' U; d% k1 {  “他们叫做‘过堂’,就是师父收外姓人为徒弟,我作为女儿学艺叫做‘明堂’,不用行拜师礼。”李秀人用门中的术语解释。几位师兄妹职业、经历各不相同,却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双眼有神,脚步轻捷。* G; q: }6 N4 x' P* ^2 I

; p6 @( P  p% U" Y8 x  八卦掌自董海川在清朝同治年间在北京首创始传,后分为尹氏、程式、梁氏、樊氏等几大支系,遍及全国。第四代传人目前在八卦掌传人中已是辈分最高,共有五六十人。各支系中,传的最多的已达十代,正式拜师入门的再传弟子已有一万余人。2 ]+ w7 c* b7 m* J' B( a7 j4 b

# r6 V+ j# ]1 ?" Z  “我们当年拜师可是偷偷摸摸的,那是1974年,磕头拜师这种事情属于‘四旧’,被禁止很久了。我们几个跟师父学了好几年,决定正式拜师,师父也同意了,就在师叔家里偷偷办了个仪式,大门紧锁,不敢让外人知道,按照老规矩,烧香行三拜九叩大礼,算是正式入了八卦掌的门。”赵大元回忆当年往事,感慨不已,如今情形已经大为不同,拜师早已光明正大,他们几位门下都有几十上百位弟子,遍及全国各地,甚至还有来自瑞士、俄罗斯的外国徒弟。/ K, P. D' Y3 f; U& q8 V. n
9 ?0 l+ T4 Y$ x" w! k
  从这几位传人的口中,缓缓道出关于八卦掌的前尘往事,一个武术派别,经过一代代弟子灯火相传,开枝散叶,和武功一起流传的,是英雄与侠客的传奇。
1 C2 R1 l' G! d6 b1 }: a6 F: v: l- i5 {" l+ H  W( u' W& e8 j9 Z
  市井平民成一代宗师说起八卦掌的创始人董海川,门中弟子尊他为“祖师爷”,“文革”中,董海川坟冢被毁,在第三代传人李子鸣的倡议下,费尽周折,终于在1982年将董海川遗骨安葬在西山万安公墓。如今,每年清明,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大批八卦掌弟子传人还会到祖师爷的墓前祭拜。& W0 r9 n. }/ X2 @# `

7 ~$ w3 ?  ^! G2 x- s  说起董海川,很多人并不陌生,单田芳演播的评书《童林传》讲述的其实就是董海川的故事,评书改编自民国话本《雍正剑侠图》,这些故事给董海川的生平和八卦掌的渊源笼罩上了一层神秘色彩。1 Z1 t! i7 G, t

. M5 T- b2 t9 n4 K  董海川是如何创立八卦掌的呢?目前留下的可考文字记载,是1883年弟子们在他去世后一年立下的碑铭,记录了他的生平轶事。其中提到董海川自幼嗜武,性好田猎,少年时以勇武称着于乡里,咸丰年间避祸南游,隐居山中,得遇异人,受到道家启示,结合武术攻防招数,创出一套掌法,便是八卦掌的雏形。
% t6 l- m9 }' j) R* O! [. z; @0 C
7 F( l8 y1 N8 V2 M4 F: q  董海川的这套掌法,以绕圆走圈为基本运动形式,按照周易八卦,推演为八八六十四卦之数,变化无穷,完全不同于过去流传的拳术,当时武林人士称之为“平日所未闻未睹者”,于是一些高手纷纷来向他挑战,却都败在他的掌下。曾有塞外一战,董海川遭遇多名高手围攻,“数人各持利器,环而击之,先生四面迎拒,捷如旋风,观者群雄无不称为神勇。”. x$ r/ X, b9 r( T

- v4 a4 O$ N) K& ~  此后,董海川名声大震,弟子也越来越多,拜入他门下的弟子有达官贵人,市贾豪商,也有平民百姓,多达数千人,八卦掌终成武林一大流派。董海川的几位大弟子,原本都是市井平民,却因为和八卦掌的因缘而终成一代宗师,流传后世。
! L; B* K$ B. ]2 P: n
' h  m1 q% ~/ c8 u; q  尹氏八卦掌的宗师尹福,幼年来京以卖烧饼油条为生,后拜董海川为师。尹福面貌清秀,性情温厚,不知情者以为他是一介文弱书生,江湖人称“瘦尹”,他聪颖好学,深得八卦掌精髓,曾供职宫廷,出入禁中,据说光绪皇帝还跟尹福学过八卦掌,因此当时北京人尊称尹福为“帝师”。, O) D; x8 Z0 _1 f- q5 z

* m( K4 ]9 ?4 a1 W1 {  程氏八卦掌宗师程廷华绰号“眼镜程”,曾经营眼镜铺为业,28岁时拜董海川为师,艺成后致力于交流拳术,将八卦掌、形意拳和太极拳三门融为一家。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程廷华暗藏兵刃,单身遇德国巡逻队,不畏强暴,力毙德兵数人,后德国士兵大批人马赶到,程廷华欲跳墙躲避,被乱枪击中,一代大师英年早逝。$ [$ B) G: |: \) o5 ?- _6 d

6 g; G+ m1 a! u  梁氏八卦掌宗师梁振蒲青年时在估衣行做学徒,人称“估衣梁”,16岁拜入董海川门下学艺,梁振蒲性情豪爽,有古侠士风,曾因打死横行乡里的恶霸而被抓进刑部大狱,适逢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京城大乱犯人炸狱,梁振蒲逃回乡间隐居,后开设镖局,声誉响彻山东河北一带。6 h& l3 t2 P. k+ T

" q: D; s( u8 h- ]# t  樊氏八卦掌宗师樊志涌是董海川的弟子中最为深藏不露的一位,学成之后很少显露功夫,性情温和,为人厚道,连邻居都不知他会武,但遇到坏人作恶却拔刀而起,疾恶如仇,欲惩之而后快,江湖人称“樊疯子”。  n( d$ {$ ^' H3 i( _* V+ r

0 t+ Q4 N6 p1 I9 v/ A! T/ O9 z- A5 |' v  为传承武术公布八卦掌秘诀当时光进入20世纪,枪炮声终结了冷兵器时代的武功与荣耀,英雄与侠客的故事似乎也渐渐远去了。然而,关于八卦掌的传奇仍在继续。- z8 E$ z5 |! o& @
2 o) g: F! Z% r: J, E
  “我都不知道父亲身上还发生过这么多事。”李秀人在整理父亲,八卦掌第三代传人李子鸣先生的遗物时才发现,这位看似普通的北京老人,总是捋着长胡子微笑的父亲,有着如此不平凡的过往。
& h7 `" l( j4 y6 X. a9 v( ~
0 x: o0 i/ o, p  李子鸣幼年体弱,自称“身体虚弱已达极点,中医治疗无效,行动都非常困难,后跟京师一位着名武术家梁振蒲学艺,不到一年诸病均愈。”梁振蒲正是董海川的亲传弟子,梁氏八卦掌的一代宗师。
7 B2 H1 @: U5 Y, R! J" R4 H
6 t) }+ [% r! I9 z/ }1 f7 a* A  李子鸣不仅能文能武,还善于经商,1944年他在北平城内开设宏业酱油厂和元隆商行,但是连家人都不知道,他其实很早就投身革命,工厂是为革命工作做掩护。“当时,有特务跟踪北平地下党的一位负责人到了我家附近,我父亲二话没说,就把他藏在酱油厂的酱缸里,帮他脱了险。”李秀人从父亲留下的日记中得知了这些往事。; y% b' _- W. J- i1 \+ s

& C" s& n0 A& ^# N- Q$ _  曾任北京市副市长的陆禹当年就是被李子鸣保护的一位,一次掩护陆禹出城遇到阻挠,李子鸣使出功夫把敌人打退,那时陆禹才知道,原来保护他的李子鸣是位武功高手。
5 Z0 g1 V2 O+ x+ d4 X
% p) \( T3 J! ?  新中国成立之后,李子鸣担任过北京制冰厂的厂长,制冰厂就是北冰洋公司的前身。在李秀人的印象中,父亲因为早年开酱油厂,做得一手好炸酱,在徒弟们口中,师父家的炸酱面是一绝。很多年之后,有一位电影导演在李家吃了一顿炸酱面,赞不绝口,说是吃出了“民国的味道”,这位导演就是王家卫。
  Z! q$ i! ?6 f; n0 ~& @4 u" s. ^- c0 U
  李秀人和姐姐李秀芝的名字后来出现在《一代宗师》八卦掌顾问的名单里,王家卫从她们口中听到了很多八卦掌大师们的往事,成为他创作电影的素材。' u+ R% H% ^0 D
' u% s) O7 ?- e% l
  《一代宗师》中宫二的父亲宫羽田的原型就是八卦掌的第三代传人宫宝田,他师从尹福,江湖人称“宫猴子”,他做过慈禧和光绪的近身侍卫,是真正的大内高手。电影中的故事则是糅合了宫宝田和师弟李存义的生平,李存义在民国初年联合当时武术界精英,在天津创立中华武士会,又赴上海教授拳术,摒除门户之见,致力于北拳南传,电影中,这段往事被演绎成八卦掌与咏春拳的风云际会。
+ `/ [5 E9 R' v; o+ Z9 K! r' N8 R  }" l% Z8 ^9 F
  北拳南传,在武林中是一段佳话,也展现了八卦掌传人难得的胸襟,因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各门派的武功心法、拳谱这些秘籍都是世代保守的秘密,绝不会轻易让外人得知。北拳南传之后数十年,八卦掌第三代传人李子鸣先生又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将八卦掌的秘诀“三十六歌”和“四十八法”在武术杂志发表,公诸于众。* {$ f% Q& Z$ L7 V
+ ~# |" a. ], `1 |- l
  这件事在武术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秘诀对一个武术门派的重要程度圈外人可能并不了解。“武侠小说里写的武林高手为了抢一个武功秘籍相互厮杀,这样的情节其实并不完全是虚构,不少武功门派的口诀甚至都不会用文字记下来,靠一代代弟子口口相传,就是为了保密。有的传世秘籍即使被人得到,没有口诀也无法破译。”
# V7 N- D- f' n. z8 Z+ L6 }3 P. }5 U* T) U! Q) S- V1 u. R
  赵大元先生手头就有一部这样的武功秘籍,名为《九重天》,是一部民间传下来的擒拿术秘籍,这本年代久远的古书完全是由大篆写成,一般人很难认得,其实认得这些字也读不出文章的意思,因为文字都是错乱排列的。“我后来从传人那里得到了世代相传的口诀,才破解了这本秘籍,口诀就是教给你每一页的读法,例如‘中起回文两边顺’,就是从最中间一个字旋转着读,再读两边,每一页的读法都不一样。”: M$ V7 H: _9 ~8 \
4 Y8 }* o: y- t# L
  由此可以看出,千百年来,武林人士对门中的秘诀和心法看得多么重要,而李子鸣先生为什么决定公开八卦掌秘诀呢?
1 G1 C4 a1 Y. M# ~2 \) P7 a: a* p7 U3 Z
  李秀人在父亲的遗物中发现了一本1954年写的日记,记录了李子鸣先生这么做的原因。他写道:“旧有的各种拳术,对身体健康特有功效,可惜失传很多,失传的原因就是擅长武技的人,往往采取保守的态度,绝技密不传人,所以学者日少,行将失传……”
' R; k  b. G& K5 j. x
9 m) s( _" w( t; I7 n8 t  李子鸣公开八卦掌秘诀,正是为了武术的传承。
/ p) n& [6 k& }# z6 B7 y/ ?, O1 q0 g- |/ b! m  ^/ }
  下班后在煤球铺练拳在“文革”、“破四旧”这一连串劫难中,八卦掌和传统文化一样遭遇危机,险些失传。然而,“有灯就有人”,不能明着学,就只能偷偷学,赵大元和李功成都是“文革”末期八卦掌秘密恢复拜师传统后入门的第一批弟子。“一入师门,便是一个情义江湖。”这情义是对武术、对师父,对同门,对生命。用这几位武林高手的话来说,武术改变了他们的人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态度,这也许便是现代“武侠”的真意。
# p1 V0 e* D! e3 s% {' I6 e+ L- s% _' D  _! Z" B% k
  李功成从小喜欢武术,解放初在宣武一带学过三皇炮捶和太极,因常年在展览馆广场练拳而得名“展览馆大李”,就是在这里,他邂逅了师父李子鸣。“老爷子白须飘飘,仙风道骨,有一天忽然过来问我,想不想练八卦掌,其实,师父已经观察我很久了,觉得我勤快,不偷懒,他就教了我一招‘茶壶式’,我练了好几个月,然后他又教我一招,就这么学了两年多,我1975年正式拜师入了门。”
- X7 O8 p. K- i8 k8 E5 h) m
! H; A8 i, _/ [  这两年多是师父对弟子的考察期,“第一要看的是人品,例如‘好胜斗勇,好炫技者不传’,还要看说话办事,对待他人是否有尊重谦虚的态度,这都是入门的规矩。”武林中的师徒关系和现在的师生不同,那是一种接近家人的感情,同门师兄弟也都情同手足,“这是一辈子的缘分。”李功成感叹。; f, W2 f/ @& [) i' P

! w( K$ O: v; W  n) H" B: Z( ^) @  李功成很像武侠小说中的那种“武痴”,好武成癖。“师父教导我第一就是要‘敬拳’,对武术心存敬意,那是一种发自心里的热爱,我这辈子拳不离手,为了武术放弃过提职晋升发展事业的机会,我的所有朋友都是同道中人,大家在一起切磋武艺的时候,觉得非常快乐。”八卦掌讲究的是“内外双修”,不仅练招数拳脚,更是一种内心的修行,“师父说,八卦掌走圈,最后把身体练没了,把人走没了,才能达到‘空静’的境界,其实这是一种哲学意义上对生命的感悟。”如今,李功成在俄罗斯、瑞士、韩国都收了弟子,满世界奔波,乐此不彼。
$ m2 p( p1 I+ v% m4 y, }+ F, e8 Q: W/ e- b1 w/ s
  赵大元1974年拜入李子鸣门下,青年时代和师兄弟们每日下班后切磋武艺是最快乐的日子。“有个师兄是摇煤球的,煤铺里有块空场,我们几个人每天晚上吃完饭就到煤铺练拳,回家一身煤灰。”他没想到,武术最终成了他一辈子的职业。
& J- X; R( r0 C8 R9 _, S# {; A, ~9 F- R1 L  L
  因为武艺超群,赵大元1984年调入中国人民警官大学警卫系担任擒拿格斗教师,他训练出的学生将要面对的有可能是暴力罪犯,甚至是恐怖分子,需要在生死搏斗中一招制敌。赵大元一干三十多年直到退休,是当之无愧的擒拿高手,他在八卦掌的基础上,结合民间秘籍,研究国外的各种技术,自创出“赵氏擒拿术”。
3 Z5 u7 L# k4 A% ~' e1 R9 v$ ?) f6 Y
  “把‘武’字拆开看,就是‘止戈’两个字,这正是武术的真意,是制止战争的一种手段。”赵大元先生向我阐述了他心中的武术之道。通过一生的研习,他认为八卦掌为代表的传统武术,修炼的最高境界便是和谐,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 a$ _  a& B/ U4 i1 ~8 o  J
( I& [$ W. t+ v5 u) |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传承160余年的八卦掌,自北京创始,传及世界,它传播的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武功,而是一种传统文化,一种生命态度,一种对豪侠情义的追忆与向往。
: a$ D: S* Z2 K& ~5 V8 h, b/ T5 x; O! y0 f2 U
9 a$ \/ ^" @+ 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交流群

星小辰QQ:21906512

星梦创作交流群:610184528

Email:21906512@qq.com

Copyright   ©2017-2026  星梦创作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星梦网络信息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