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食—糌粑、牛羊肉、酥油、茶叶是西藏饮食的主要特色。
% v& ^4 C$ L% m0 Y6 C6 c; {: S& H7 H) U6 h& ^; S
手抓肉——西藏人爱吃肉,牦牛肉和绵羊肉是牧区牧民的主食。他们一般吃偶蹄类动物,不吃奇蹄类如马、驴、兔子等。一般藏胞宰杀牛羊不用刀、而用绳子绑住牲畜的口鼻,让其窒息而死。吃肉时,将牛羊肉连骨带肉剁成块,加盐、花椒粉,把肉煮成半熟,一手抓肉一手用随身携带的藏刀割食,其肉又嫩又鲜,肥而不腻。这种吃法俗称“手抓肉”。目前很多牧民仍保持生吃肉的习惯,即挑刚宰杀的牛羊,选取最可口的部分,用刀切割着来吃。7 e0 j- ]! p# g. p: ^- H
6 l. p) w3 g1 z9 ^6 h7 I
血肠——藏语叫“结玛”。宰杀牛羊的鲜血用勺子舀出盛在盆里,放少量盐使其凝结,然后在血中放入剁好的肉丁、油脂,加入盐、花椒粉等调料,灌入洗干净的牛羊的小肠内扎口,煮熟就可食用。8 A- }! N" s2 F4 ?- e
$ m. F6 R3 C) y6 l5 u7 r* B
肉肠——藏语叫“尤”。把牛(羊)肉切成碎肉丁,加入盐、花椒粉等调料后灌入。将牛羊的肥肠中封口,煮熟即可。
7 L# \7 O t9 d/ U' E6 u. t) d" @. D$ }1 T) r: j/ L& V1 x# }1 c
肝肠——藏语叫“青尤”。剥去羊肝表皮薄膜、剔除肝内血管及其他杂物,打成浆,加入剁碎的油脂,放盐、花椒粉等调料拌匀,装入肥肠封口,煮熟即可。
; E' Z5 n, o1 w8 V
[9 Z! o+ g4 k# B/ f风干肉——藏族人盛行吃干肉,一般在初冬宰杀牛羊制作,这时牛羊正肥,而且天气寒冷有利于储存。有些是整个保存起来,有些喜欢将肉切割成长条,挂在绳上自然风干后储藏起来。食用时,拿出干肉和点辣椒粉和盐吃,味道鲜美。胃肠功能好的朋友尽可一试,尽量挑精干的肉吃,不容易拉肚子。
+ D3 E: z$ w1 e$ h W( k9 R# r! I; G; N( h. D1 C7 Y2 k% N
酥油,藏语叫“玛日”。一般50公斤鲜牛奶可制4公斤酥油。把酥油放入熬好的砖茶里加盐在酥油筒里打制,即成可口的酥油茶,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很多藏民家里都用电动的搅拌器代替传统的酥油筒了。酥油茶是藏族人旦夕不可缺的饮品。
0 J, x. m# [ f' Z. |: b( ]: v8 p! g5 [
奶渣,藏语叫“曲拉”。把制作酥油时分离出的奶水煮沸后加入一定比例的酸奶,等奶子凝结,冷却后把水分倒掉,将白色沉淀物倒在纱布上,挤干水份,再用手揉搓成蚕豆大小的颗粒,晒干储藏。这是很好的高能量补给品,特别适合登山或探险途中携带,可以迅速补充体能,且携带方便,甚至比巧克力还管用,但前提是要在你能吃得惯的情况下。. Y; K8 G' S. J) b! @
7 t* l h/ q7 a6 N
酸奶,藏语叫“尧”。把鲜牛奶用文火烧开,加入酸奶,搅拌均匀,在10℃至20℃的房间里放置3-4小时,使其发酵,凝奶成为酸奶,食用时加入白糖或蜂蜜。藏区的酸奶既浓且稠,酸劲十足,加蜂蜜吃味道最好,内地制作的酸奶跟它真是没法比。
: w% h" e! L" r( A/ b( {8 S) p& g1 ?& o5 ]. m- H: l; I, `* W
甜茶,藏语叫“恰而莫”。把鲜牛奶加入煮好的砖茶或沱茶中,加白糖烧开即可饮用。这也是牧区牧民平日的主要饮料。如今,西藏地区很多地区都开设有甜茶馆,一般5-10元一壶,是消磨时光的好地方。 `: G0 M" Q( L+ I# A) b, s2 [
# m$ O- l) j- Z! x/ b, d4 E) Z
青稞酒,用青稞酿成的一种低度数的酒,色淡味酸甜,分头道、二道、三道酒。
" @1 N' n& @) \7 V5 p+ @2 l
, x" k( \& g9 P! G+ v糌粑,即是青稞炒面,把炒熟的青稞磨成粉状即可食用。其吃法是:先在碗里放一块酥油,加少许热茶化开,再放入青稞炒面或加点奶渣及白糖,用手拌匀捏成小块吃。纯青稞炒面吃了胃酸,用酥油和奶渣拌在一起,即好吃又防胃酸。青稞炒面是面食中最耐饿的食品之一。/ z$ s3 l4 A" H9 L& m& p
7 l N: F' T& q5 J5 c8 ?" y
也有一种吃法是烧稀的,里面放些肉、野菜之类,叫“土巴”,卖相极为与喂猪菜相似,初看时让人难以下咽,当你真能吃下时,味道还可以
: A' g- \* a6 u; J+ R% P. [. _ W2 d9 ?
服饰
- N6 w3 I0 e/ I0 g( {! `( z2 b5 a+ j7 J" u& m
藏式的服装丰富多彩,色彩夸张艳丽,尤其是女式服装,如高原炽热的阳光闪耀着你的眼睛。藏式的服装基本特点是长袖、宽腰、斜襟、衣身肥大,男女几乎都穿藏袍。农区和牧区的服装在面料和制作上有所分别。
2 {# i* d& g3 Q* z* T
9 C; t Y7 Z* N" H农区的服装有藏袍、藏衣、衬衫等。藏袍以氆氇为主要的原料。所谓氆氇,就是用羊毛织的毛织品。男女藏袍都是大襟,男式以黑白为料,领口、袖口衣襟的底边镶上色彩艳丽的布条或绸缎。穿袍子的时候,里面一般都会先穿有一件衬衫,女式多是红、绿、大花底色的为主。藏袍一般比人的身高要长,穿时把腰部提起,腰间系上红或蓝色的腰带。劳动和天气热的时候就只穿一个袖子和两个袖子都不穿,将其束在腰间。夏秋季,女子也穿不带袖子的藏袍。腰间围上一块五颜六色的邦典(一种彩色的氆氇,类似我们内地的围裙。邦典是藏族妇女的标志。4 ~( D% l) H9 X j+ Y
. Z$ h4 b: D, X3 W: r
牧区的服装体现其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这些地区一般海拔高,风沙大,气候寒冷。所以牧区以皮袍为主,一般是不加面子的板皮。男式的在襟、袖口和底边镶上黑色的宽宽包边。女式在板皮边上和袖口镶上色彩艳丽的邦典料和红、蓝、绿的花纹,配衬得十分协调。2 F/ k( K% \6 c4 ^1 N
. q0 |. X6 ~: C& A# d# I( ?7 B牧区的皮袍肥大、袍袖宽敞,臂膀伸缩自如,夜里可以解带宽衣当被子盖,白天腰带一束,怀里和腰间成了一个大行囊,里面还可装不少的随身用品呢。
1 b0 s% D; g. o* w( f; Z: ]: @! D1 {7 Y
无论是农区还是牧区,人们都喜欢用火镰、刀、银元等装饰品来装饰腰带,这也是藏族服饰的一个特点之一。牧区男女多穿民间匠人缝制的牛皮靴,农区男女穿自制的布鞋。袜子为手工编织的毛袜。此外,无论男女都特别注重装饰,喜欢用珠宝、金银、象牙、玉器从头到脚来打扮自己。- l# @* X. Q- `/ l |
; @' P1 E' ^9 S5 F. c7 E藏民所佩带的帽子种类也很多,金花帽是比较通用的一种帽式,男女老少都喜欢佩戴。在拉萨、日喀则地区,以金宝顶帽为主,用金丝锻、金丝带和银丝带做装饰,用当地土产的皮毛和氆氇做原料,整体感觉金光闪亮。
% L( d4 y% u% w* e
0 ~3 [7 x N( C9 ~: x- C+ B如今很多地区的藏民,边远一点的牧区除外,民族服饰一般只在节假日时穿戴,平日里以汉式服装为主了。2 l Q) Q2 P: K+ D) ^! p7 p' X. l: n8 \
/ Q4 L: L4 B& d8 Y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