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争日期:公元208年7月~12月$ _9 I" |: j, }" @$ h r
/ A6 A. h# g. x5 R- b Y2 r- [5 I& P
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败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
: R6 \3 b$ w l2 u% O% D- W( x
8 R3 ~) Q- M) M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荆州(约今湖北、湖南),欲一统南北。时孙权已自江东统军攻克夏口(今武汉境),打开了西入荆州的门户,正相机吞并荆、益州(治成都),再向北发展;而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为谋士,以其隆中对策,制定先占荆、益,联合孙权,进图中原的策略,并在樊城大练水陆军。曹操军劳师、水土不服、短于水战、战马无粮等弱点,坚定了孙权抗曹决心。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命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3万精锐水兵,与刘备合军共约5万,溯江水而上,进驻夏口。# b2 K2 F9 l \) N
& }# {3 F2 f7 d/ X* l: v( h7 G# ~# v
曹操乘胜取江陵后,又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仍统本部兵,镇守汉川(今江汉平原)。益州牧刘璋也遣兵给曹操补军,开始向朝廷交纳贡赋。曹操更加骄傲轻敌,不听谋臣贾诩暂缓东下的劝告,送信恐吓孙权,声称要决战吴地。冬,亲统军顺长江水陆并进。; _9 Q+ `, @/ R: z2 H9 Z, l
* w. s- d7 z/ \. z5 [孙刘联军在夏口部署后,溯江迎击曹军,遇于赤壁。曹军步骑面对大江,失去威势,新改编及荆州新附水兵,战斗力差,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战失利,慌忙退向北岸,屯兵乌林(今湖北洪湖境),与联军隔江对峙。) f I' ^; B) y1 q
( k3 e. j8 [5 c7 N
曹操下令将战船相连,减弱了风浪颠簸,利于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紧演练,待机攻战。周瑜鉴于敌众己寡,久持不利,决意寻机速战。部将黄盖针对曹军“连环船”的弱点,建议火攻,得到赞许。黄盖立即遣人送伪降书给曹操,随后带船数十艘出发,前面10艘满载浸油的干柴草,以布遮掩,插上与曹操约定的旗号,并系轻快小艇于船后,顺东南风驶向乌林。接近对岸时,戒备松懈的曹军皆争相观看黄盖来降。此时,黄盖下令点燃柴草,各自换乘小艇退走。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边营屯。联军乘势攻击,曹军伤亡惨重。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败局,下令烧余船,引军退走。
/ F Q K1 W$ R: z* X9 J
, v% H5 q# O; |- Y2 X: q7 H赤壁之战遗址 联军水陆并进,追击曹军。曹操引军离开江岸,取捷径往江陵,经华容道(今潜江南)遇泥泞,垫草过骑,得以脱逃。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满宠屯当阳,自还北方。$ n+ G" x$ b2 L" |$ j6 Q+ c* R
* o* r' T( }! o+ k
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并遣甘宁攻夷陵(今宜昌境)。曹仁分兵围甘宁。周瑜率军往救,大破曹军,后还军渡江屯北岸,继续与曹仁对峙。刘备自江陵回师夏口后,溯汉水欲迂回曹仁后方。曹仁自知再难相持,次年被迫撤退。
; Y" H8 w! @) x% \) r+ d: ]/ ^* U; h/ E( K) r: E* m/ V
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2 |4 a0 p2 W% w- l/ o6 Y" W
+ y( z, N/ A+ |" z3 B& o: h. d( F
建安十三年秋七月,曹操开始南征,他向荀彧问计,荀彧说:“现在您一统华夏(黄河流域),南方已经震动,您应该趁势速出叶、宛,则荆襄恐惧,可以平定荆州。”(注二)- S4 @, p; [) E3 {4 I7 g: c S4 [
# ^; R7 x* ]2 G B
八月,刘表病死,果然刘备听说曹操到宛城弃新野,走襄阳,刘琮投降曹操。此时一切太过顺利,曹操已经基本达成此次南下战略。
$ S' L! \0 {0 X8 P. T( U
4 `; Y0 r. k! e+ i( n2 j只剩下一个夙敌刘备而已,此刻他正带着“十万百姓”逃到当阳,即将前往军事重镇江陵。于是,曹操派遣自己的精锐部队“虎豹骑”五千人,“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在长阪追上刘备,并击溃刘军主力,“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注三)
9 `, f# [% u# [1 s5 l0 `5 C8 N; U" Y, T1 C+ G. x7 D& e1 k# ^
《三国志·刘备传》说:“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
2 [' [- j" \& R( L8 b
8 ?$ z% B0 O5 a- t* o《三国志·张飞传》记载:“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当阳之长阪。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8 O9 t% }) J$ D
' R. o' M" B% N9 M3 j) V& E9 _
《三国志·赵云传》记载:“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 i6 Q! e$ q( O9 C6 Q' t2 X
$ ]; K/ {; m* y总之其形式与《三国演义》描写有很多相似之处,只是曹操没有八十三万大军而已。应该说这次追击战显示了曹军精锐骑兵强大的战斗力,也说明刘备此人戎马一生的经验,从实力对比来看,双方可以说不胜不败。
0 G4 D* P- c/ a' W9 O
/ l' p* x$ z5 }关羽率领的水军在汉津接应刘备,才使其没有遭受灭顶之灾,刘备逃到夏口。占据江陵对抗曹操的企图失败。
# a/ b( L; `5 I4 z+ ?2 ]3 P# A0 v2 s* N8 D
曹操率领部队占据江陵,取得大批战船的战略物资,使曹操决定进一步南下,彻底消灭刘备和孙权。" N4 c- f+ L$ g, N: u8 Z6 n- M
# M2 O! r2 V9 N" k# [ c# t" G& r4 t早在曹操南征时,孙权就把部队调往柴桑,并派遣鲁肃前往荆州探勘虚实(注四),结果刘表死了,却见到了刘备,双方决定结成同盟,刘备派诸葛亮为使前往东吴。
- B0 @- U& u7 q9 D2 k7 B
, V+ E# e& i! J' k& J曹操占据江陵后南下乌林,要渡江灭刘备,同时向江东送信叟兵三百人并杂御物於曹公,曹公拜肃为广汉太守。4 s8 x1 }% z3 I- C
. I0 n( r/ R3 g5 i. ]A 这个时期刘备的兵力可以参考《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语:“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 p& @. h( W; r- \! d |7 |5 K: `$ m$ L2 i8 p
但这个说法明显是为了同盟提高自己的身份,获得同等的待遇提出的,所以其水分不小。
- }+ P. m7 B: m$ w! |. |0 F( \ V" @$ e' s& j
《三国志·鲁肃传引吴书》记载鲁肃语:始与豫州观于长阪,豫州之众不当一校。. ? B3 B, }1 c1 y
0 y) X9 f/ z( J5 I$ M
连“一校”兵都不够,可见当时刘备确实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F* n: q' _" m3 n( Q/ s2 N
. m+ `1 x, G, U) B8 n《江表传》记载:刘备“将二千人与羽、飞俱,未是因为自建安十三年以来损失不小,使曹操不得不在十二月撤军,没能继续南下。
* G Q6 N" p1 `) D7 D0 T" M. T a) G5 q, S7 V
那么可见,虽然在赤壁的损失不小,但曹军的总体实力仍然远大于孙刘,只是暂时不足以继续渡江作战而已。要知道在两年后曹操还大败了西凉人马。
b3 C4 A8 w+ {: o4 U8 w& x
- j& b9 }4 |0 i/ l; P& Q4 U, X所以,尽管曹操烧了自己的的水军战舰,但曹操的陆军仍然保持了相当多的数量,其精锐部队基本没有损失,只是由于水军的失败导致曹操无法渡江登陆,再加上瘟疫,才使曹操不得不放弃从赤壁一线登陆的企图。% Z! W0 Z; m1 U" W
& e$ W8 I/ t0 e, Z' i- d5 x2 b这些损失的战舰绝大多数原荆州留下的,其水军也都是原荆州籍士兵,赤壁之战曹操的直接损失来自此处,而由于瘟疫间接损失的兵力虽然也不小(注十),但与荆州水军比还不算多,可见什么时候都是“嫡系”好呀!
4 `6 H t( P. p. U" ?, n& w! Q/ A% W: d0 \. r
B这一时期刘备军的兵力开始增加,《江表传》记载: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备。备别立营於油江口,改名为公安。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叛来投备。; p$ j: k `( d% ^
* G& O- b7 T C9 }- _' R) F6 s
可见刘备在荆州的数年肯定没闲着。8 x- O0 F+ h0 W
6 A) @4 a: e" t5 c, X7 K
紧接着刘备收取荆南诸郡,进一步扩充实力。仅仅在两年后,刘备就可以两线作战。 《三国志·刘备传》记载:“先主留诸葛亮、关羽等据荆州,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先主并军三万馀人,车甲器械资货甚盛”。1 F4 |9 U; {5 e. y6 h7 A, S3 Q
d$ m+ Q& d* g6 f3 f刘备这个人的确不简单,只是得志晚了点。《三国志·鲁肃传》记载: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於地。
) l% B1 I4 u, C1 P8 \& N$ ^% L- I1 l0 J2 ~
C至于吴军起兵力变化不大,虽然收编了一些北方降兵,在攻击曹仁时又获得不少战马(注十一),但自己也有伤亡。
9 `6 S4 z2 c5 o/ R2 q
p8 ?! ? }7 f1 Q/ I应该还是保持原实力。
+ r( ^, B C& K5 D
$ b1 E, y, [/ D.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