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治皇帝姓名爱新觉罗载淳% v: D! P$ V& ^; B3 P
3 j! V3 A/ o) o* p; r6 Q
年号同治
& e: ?& k( r& ]/ S# Z
0 y/ g- I( L5 z6 S9 r 庙号清穆宗
( h0 L' Z8 e! C, g0 }
' X( T/ j) H7 E( [8 [9 n, v/ [; [ 谥号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
) _" \) M3 B4 _- x: P8 W
. W Z1 ^3 o0 `" t 在世
5 \9 Y2 p2 H4 V/ x9 ^
6 J/ v) s) P! f1 P- u- y 在位1862年-1874年* O5 T7 L0 k, P4 A' z
, e2 u: _* q* u 清穆宗同治(毅)皇帝爱新觉罗载淳,是爱新觉罗奕詝的唯一一个儿子。其母耶何那啦氏慈禧太后。: Y J7 [+ P" J: c
C+ w+ C( Q9 r6 i6 ?/ o4 L" J
同治无后,慈禧即挑出咸丰之弟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为帝,是为光绪。
% F0 ^3 ?% B# C! l) A4 g( u7 j; k8 d! a$ W
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5年)清朝第八代皇帝。1861-1875年在位,年号同治。咸丰十一年七月咸丰帝驾崩,群臣忙着治理丧事,同时也为新登极的六岁皇帝操办政务,改元的年号为“祺祥”。遵照文宗遗命由八大臣辅政,两太后是不干予朝政的。权欲熏心的慈禧发动了一场宫延内部的夺权斗争。咸丰十一年九月肃顺等人扶文宗梓宫回京,两太后挟小皇帝另程返京。慈禧一行先抵率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八大臣拿获,以“图谋不轨”之罪,斩首的斩首,赐死的赐死,革职的革职,废除了“祺祥”年号,十月九日载淳即帝位,改元“同治”,寓两太后同时治理天下之意,两太后破祖制,实行垂帘听政,真正执掌国政的是慈禧。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同治帝崩,亲政两年,终年十九岁,是清朝皇帝中寿命最短的一个。葬于清东陵惠陵。( q, g! [+ r$ S3 s2 l
1 P( O9 J, F4 V+ h4 ?7 {
同治帝无子女,而后光绪、宣统二帝均无后代,数十年间宫中不闻儿啼,世名称为“宫荒”、“国统三绝”。讲求迷信的遗老遗少无不感叹大清气运将尽、天数兆定。
. v* M8 _4 S. z" ]# i
5 x1 t4 V% p' B( W" ^ 同治皇帝的死因
6 X5 o1 A3 m+ w! O) J, i" j- Y, L1 |3 Y1 _: c
咸丰十一年十月初九在太和殿举行了载淳的登极大典,改号为同治,实际上是慈禧一人总揽大权,开始了她长达四十八年之久的统治。( i1 X* A4 f4 B8 u
5 K! c- |* z ]: @6 L, A6 ] 载淳于十一年九月十四日十七岁时举行了大婚典礼。
6 f+ v3 b# L2 R6 W) P* J' F5 h( Y& | v' M. l) U( O
两宫皇太后于第二年正月廿六日正式卷帘归政了,但慈禧极不放心,还常常插手干预,使年轻自负的载淳皇帝不甘忍受,不到两年就死了。对于他的死,尽管清代宫庭史料,特别是档案内均有较明确的记载,但由于上述的种种原因,在一些私人著述和笔记中,还是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说法,并加了一些演义性的描绘,有的说他死于天花,有的说他死于梅毒,也有的说他死于疥疮,众说纷坛,莫衷一是。
8 n8 L5 \. s/ D; K) {
) e2 h( U' ~' _; O9 [, Y3 m, B 据《桃花圣解庵日记》同治十三年甲戌十二月五日记载:……嘻戏游宴,耽溺男宠,日就裸瘠,旋患痈,项腹各一,皆浓溃,日未昏,殆不知人。
{" `* `/ c2 e, Z- P$ C* x
* F8 v; Y& o% W0 _+ J. B9 Q/ p8 J 《国史旧闻》)濮兰德、巴克斯著《慈德外记》载:“私家著述,皆谓太后纵帝游荡,及至得疾,又不慎重爱护,以至深沈不起,……盖帝常履饮于外,至翌晨召见军机时犹未归也,或醉中言语失次,杂以南城猥贱之事,……一八七三年(即同治十二年)外间皆窃窃私议恐帝寿之不久。至次年十二月,帝得痘症,不能临朝,两宫皇太后代执国政。至月底帝遂降谕日:‘朕于本月有天花之喜,……’”。《四朝佚闻》中载:“穆宗之崩,传者不一,或云天花,或云内毒,而医药不能尽合……”这些著述除了记载同治皇帝的病情死因之外,还特意说明了同治皇帝南郊微服履行之事,并且把这件事与同治皇帝母子矛盾及病和死联系在一起。说明由于西太后专权,同治忧郁不快之情,但是,在慈禧监视之下,仅有几个太监夜间常出没于宫禁森严的大内,至整夜不归,竟达次晨来不及召见军机大臣或醉语胡言的程度似难出现。2 @1 g) B( {% i$ W6 [7 |
, X6 P7 B6 [& q" t. `+ L" q5 p) ]
其实。同治皇帝的病情和死因,可以从清代皇帝“脉案档簿”中看得一清二楚,《万岁爷进药底簿》中详细记录了自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未刻载淳得病至同年十二月初五日酉刻死去前后三十六天的脉案、病情和用药情况,它完全证明了载淳最后死于天花。
/ g% T8 a9 w/ U* S
" Z8 B7 | |/ f0 P a 这是详实可靠的。1979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医研究院和北京医院的有关专家教授,对同治皇帝的病情发展及用药情况进行了专门的研讨,大家的结论仍认为同治皇帝死于天花是无疑的。
3 x0 ^' _$ C* f+ K( B9 ~% w$ r% e
N# y. m+ r6 w$ J6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