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灸: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用捻、提等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
4 J1 l! Q' N' `9 X, D3 ]! A7 ^1 {' W6 F( s$ P! a. D! @, h
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从外治内”的治疗方法。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手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干百年来,对保卫健康,繁衍民族,有过卓越的贡献,直到现在,仍然担当着这个任务,为广大群众所信仰。: j: s' d/ Y" l2 M) q; T- r
: G' k+ |+ B4 I6 R. R6 \7 c
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 |; W8 A4 ^6 \/ b: o. J
* Q- |7 r: }: H7 M( Y4 V0 L% l【针灸的起源】
* A6 X0 `9 v$ o% R- C, j: f* u
9 c8 ]: K. B! A+ \# |# o# i" u针灸医学最早见于二千年多前的《黄帝内经》一书。《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国流行,并传播到了世界。而针灸的出现,则更早。
+ C o7 A: L+ k* ^6 g5 ?# ~' ]' X$ ^$ U/ H! B
远古时期,人们偶然被一些尖硬物体,如石头、荆棘等碰撞了身体表面的某个部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疼痛被减轻的现象。古人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或人为地刺破身体使之出血,以减轻疼痛。古书上曾多次提到针刺的原始工具是石针,称为砭石。这种砭石大约出现于距今8000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相当于氏族公社制度的后期,人们已掌握了挖制、磨制技术,能够制作出一些比较精致的、适合于刺入身体以治疗疾病的石器,这种石器就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砭石。人们就用"砭石"刺入身体的某一部位治疗疾病。砭石在当时还更常用于外科化脓性感染的切开排脓,所以又被称为针石或 石。《山海经》说:"有石如玉,可以为针",是关于石针的早期记载。中国在考古中曾发现过砭石实物。可以说,砭石是后世刀针工具的基础和前身。! j% \& b1 |7 w! @/ S
% O# T) Z- r' B5 }灸法产生于火的发现和使用之后。在用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身体某部位的病痛经火的烧灼、烘烤而得以缓解或解除,继而学会用兽皮或树皮包裹烧热的石块、砂土进行局部热熨,逐步发展以点燃树枝或干草烘烤来治疗疾病。经过长期的摸索,选择了易燃而具有温通经脉作用的艾叶作为灸治的主要材料,于体表局部进行温热刺激,从而使灸法和针刺一样,成为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由于艾叶具有易于燃烧、气味芳香、资源丰富、易于加工贮藏等特点,因而后来成为了最主要的灸治原料。, S+ C4 V8 r2 v' f& t
7 I0 q9 U0 y$ q"砭而刺之"渐发展为针法,"热而熨之"渐发展为灸法,这就是针灸疗法的前身。5 \. K% ~3 a* }$ L
" k4 l! F6 E" M' o% d. k
【针灸的历史】
" d9 O4 @. b, n3 n9 k( p
/ ]7 [# X/ C& Z据古代文献《山海经》和《内经》,有用“石篯”刺破痈肿的记载,以及《盂子》:“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再根据近年在我国各地所挖出的历史文物来考证,“针灸疗法”的 起源,可能就在石器时代。
' i! ]) r4 T& @1 P `% u0 {
: g( T6 b+ S- F8 X( R针灸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科学。早在公元6世纪,针灸学术便开始传播到国外。目前,在亚洲、西欧、东欧、拉美等已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应用针灸术为本国人民治病,不少国家还先后成立了针灸学术团体、针灸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著名的巴黎大学医学院就开设有针灸课。据报道,针灸治疗有效的病种达307种,其中效果显著的就有100 多种。1980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43种推荐针灸治疗的适应病症。1987年,世界针灸联合会在北京正式成立,针灸作为世界通行医学的地位在世界医林中得以确立。
0 c; t" O9 u5 ^. v: p* r( _6 ?' v2 }) B7 W
二千五百年前,中国诞生了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在这部典籍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贯穿于全书,那就是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古人发现人体上有一些纵贯全身的路线,称之为经脉;又发现这些大干线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细小的分枝,古人称这些分枝为络脉,“脉”是这种结构的总括概念。( n. {) ~" [$ E) {; }
* _3 o2 [- e, ?0 z, D* d. `- D; D( X/ H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人们制成了金属针,称为微针,并用微针对经脉进行治疗。《黄帝内经》分为两部书,其中之一叫做《灵枢经》,也称为《针经》,就是专门论述用微针治疗经络的著作。《黄帝内经》对经络作了系统的总结,在经脉之外,增加了络脉、经别、经筋、皮部和奇经等新的概念,它们共同组成了经络系统,成为古人心目中人体最重要的生理结构。《黄帝内经》还阐述了经络的功能,即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濡养筋骨、滑利关节、联络脏腑和表里上下以及传递病邪等。《黄帝内经》对经络系统及其功能的认识主要来自于长期的临床观察,也包含一些推理分析的结果和取类比象的描述。
8 O$ o5 j+ Y W" P5 e7 u6 l
8 Z1 B' [ q; `: d8 ^1 T( D* R刺法灸法学,是针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灸临床治疗疾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历代针灸学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刺法灸法的内容不断充实,理论不断完善,为本学科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 R$ l$ n' m+ J2 u% K! L7 r: J3 W, R. [# l- Y# t
【主要的针灸法】
$ Y; L6 Y* G0 Q1 x: V3 c, X9 C
# U% a* m# R& b f& P- g9 c- [$ Y★毫针刺法 e3 ]" \& j2 l( b6 K& N& i, d2 Q9 q& i
$ D3 q/ h' `. G5 b★灸法: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6 A' q# c. \1 W7 c4 T9 v% x' U5 Q! ]6 S0 O
★拔罐法:应用各种方法排除罐筒内空气以形成负压,使其吸附体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又称吸筒疗法、拔筒法。古代有以兽角制成的,称角法。通过吸拔,可引致局部组织充血或郁血,促使经络通畅、气血旺盛,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散寒、除湿、散结拔毒、退热等作用。" |: t" x: C( _( D" J
7 x7 T, N: }8 W5 d★其他刺法& ?+ b" M& C) W- I! o
3 ?. G1 H% R8 ^5 s三棱针刺法,皮肤针刺法,皮内针刺法,火针刺法,芒针刺法,电针刺法。
: I) a: h; U) x2 K. d: C
0 e. |1 h+ S" R$ w* u7 I0 s1 ?★现代刺法灸法:6 E# s, s3 a( K6 ?) c
! d! \& h0 R4 k+ j; j$ q% P
耳针法,头针法,眼针法,手针法,足针法,腕踝针法。( f( j; U. } y9 m
; U! f% u$ b. d! R! `+ p. ]声电波电针法,电火针法,微波针法。# j% I) n. {1 J! I N
& ?# T: j' h f
穴位激光照射法,穴位贴敷法,穴位埋线法,穴位磁疗法,穴位注射法。$ P' }: ~# ^% W! B! A
' d# ?3 O1 G) P+ b% c
穴位指针法,穴位电离子透入法,穴位割治法,穴位结扎法 一项医疗保健技术。包括针法和灸法。针法是以针形工具,刺入或按压穴位或患病部位的医疗保健方法;灸法是以燃着的艾绒或其他可燃材料,温烤或烧灼穴位或患病部位的医疗保健方法。上述两者在临床上经常配合使用,合称为“针灸”。
7 _4 D, S ]. u
6 N1 ]) X- g4 t( \1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