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
3 ]0 ?1 Q0 A6 _3 P) J' M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 }- J7 F1 v0 x. G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f) }- n' \9 X; `* O5 L
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4 U! p5 {+ Z) d2 k3 r
宋元明清后,民国再共和,
/ q) ^; {) j' A代代往下传
0 k- K! t Y' ^
0 ~, n5 b: I. [: L[新教科书]5 z; m, K4 ?: z: s( x; o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3 k' h$ l6 x6 q( _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0 h3 ~8 G9 u# o2 y# [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7 B6 V2 V% ]4 O
) p- f: l1 b6 g# L+ ]% k[老教科书]( B! M* N) V% P' C0 ^. k2 V
夏商与西周
; g' Q% J1 w- e# S+ f4 b j东周分两段6 h: [6 q1 Y% s! l+ s) Z5 t2 R, F
春秋和战国: x( a# f l+ X
一统秦两汉; E& y4 A2 O# j! @) A
三分魏蜀吴
/ K' G$ P4 v, s% r. g0 C( w4 |$ Q二晋前后沿2 \5 b$ }4 N( \2 d' h8 S
南北朝并立
6 ]4 A: N a! Q8 O( f. O0 N7 o6 ]隋唐五代传/ B, a3 h/ }; }, x
宋元明清后* V# ]+ w/ y9 v; H2 [5 M5 Y9 m
皇朝至此完
) j: E& {. t( x* n- y0 C3 p! a( m- ~4 b/ @3 W7 W
[香港版本]2 W8 |+ D! y) g' n ~- X
第一首
* y4 z y, k' o3 k: P3 _) m" r( S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赢政称始皇。; C, j$ n# N5 F9 \+ j6 W1 O
楚汉鸿沟界,最後属刘邦,西汉孕新莽,东汉迁洛阳。8 `" b5 Z" ?; A3 v5 t& A7 ]
末年黄巾出,三国各称王,西晋变东晋,迁都到建康,' U3 K2 T0 A0 @7 S
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国,南朝宋齐梁,
; c2 i! c3 r3 S2 @( `南陈被隋灭,杨广输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後则天皇,; a: B+ {7 I( K1 c1 X" t6 N
残皇有五代,伶官舞後庄,华歆分十国,北宋火南唐,9 \! e) Q# g! a |$ Z' h
金国俘二帝,南宋到苏杭,蒙主称大汗,最後被明亡,/ L! F O, z, F8 f2 ~
明到崇帧帝,大顺立闯王,金田太平国,时适清道光,% ]) R |' D- U
九传至光绪,维新有康梁,换位至宣统,民国废末皇,
) Z+ n z: X2 J$ }五四风雨骤,建国存新纲,抗日反内战,五星红旗扬。* Z4 L3 v* s* R) m; {
1 v: x6 E/ Z2 f* N. D7 b5 Y# s
第二首* B4 Z- L% J* s# e' {: W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 e$ G7 j- F4 X2 ~; e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 T8 q. K& G* G/ Z/ D% F8 s$ j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3 D" C: Z" F/ o1 d# Q) o9 H& V8 y& k- @
第三首
6 q; ^( `2 \; U8 w8 f夏、商、周,
6 m5 k! X( ~/ T8 N% A春秋、战国、秦。% {; v% I9 {; A7 A0 f$ l
西汉、新
7 T, y5 \! m. {公元界线平帝分,
* b( _" W: l: ]" Y$ v东汉、三国、西东晋,
% @% \) F& v" A) w |7 C& \1 p南、北朝,1 u6 ]* t! x0 k8 V+ a
隋、唐、五代、宋、辽、金,$ O! v9 W3 _/ N
元、明、清。
4 X7 A: m$ }7 c# Z3 U民国寿命短,1 c- D& @: ? `: E# K
社会主义气象新。
8 \: R0 T9 l( b* W以上约计四千二百春。2 R' Q$ o7 Q( v5 ~' p
+ f d$ a* X8 V, Z$ A+ s" T
第四首$ W& b, e. Z; c7 |$ {
夏後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 t* E5 G: O0 M) G$ m. O
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
+ p' i7 ?( E6 d" V9 W: E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後称雄。
$ j" P1 X" U, \; {: V$ O' k/ l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
" ?/ Z3 d* w' d7 d' w北周灭齐传於隋,隋又灭陈再统一。
+ j& X+ ^/ ]4 E3 w V- |隋灭唐兴称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
! F/ Z& E) `4 R6 [8 J! j. [' |1 w契丹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汴梁。' u, c" `8 e7 }% q( r% h
五代梁唐晋汉周,宋朝建国陈桥头。
$ V/ H# w3 @# G! |3 O; A! l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汴京北宋消。- ]: {) g& c7 Z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兴起国号元。- l8 K( M0 [0 O. F' _4 T' b
灭金灭宋归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4 h8 f9 ?% C5 G, \
明代共传十六君,满洲初起号後金。
7 S: p0 l% `5 X- i# r後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北京。8 @* u2 N: w( t3 V
人民觉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国立。
4 {7 f5 v7 J. E4 ?/ l5 F; n$ W人民民主再胜利,齐心奔向共产国。
* H4 U% F! J" `2 U8 M8 |: s" j% m* t
/ w/ p3 ^' j5 J7 r1 ~5 f9 D[评书版本]
# q/ u1 P' B0 W; @0 l# W; i N纣王无道乱朝纲,民不聊生百姓慌。5 n+ ^ [. {- _, |# x
太公渭水空吊鱼,奇人异士不寻常。
2 n6 E I4 W0 Z" K哪叱骨肉恩情重,起死回生莲花装。
) w' ^( b) s+ F2 D9 J心思慎密多机巧,变化万端杨二朗。
8 {2 M# r7 I L2 F% n0 [: U群仙齐聚诛仙阵,血流成河染战场。
# J. q) E: e" `8 G人心所向势难挡,武王平商定安康。9 _3 V& U3 r; ~
斗转星移世变迁,金戈铁马度春秋。% i: z- z+ y0 u' r
万水千山寻古道,抚今追昔访战国。 {% o/ @7 O) W$ U1 r( u4 L
孙膑兵书传千载,庞娟弄奸把命丢。: _- u0 R5 j: Y( \
苏秦张仪世奇材,商鞅变法六国收。5 `4 N. X4 Y+ J
五霸七雄今何在,洒向山川一杯酒。3 l( m/ A, }: {1 ?! ?8 k$ ~
赢政一统定华夷,千古流名秦始皇。6 T8 m0 M+ |4 Z) j7 h
焚书坑儒世少见,规范度量功一桩。/ m! ]' ^3 K, n# E( b/ `2 d
哭倒长城孟姜女,指鹿为马奸赵高。3 G1 r- T' |0 ?. c
张良桥下三拾履,韩信胯下忍张狂。
; Y, U" `: r+ o, x- Z2 w. I刘邦起义斩白蟒,项羽失策鸿门宴。
$ [" H% l8 ^4 g7 `# v) Z- }9 ^6 b四面楚歌围垓下,霸王别姬泪湟湟。6 u7 `* A1 C3 R7 y/ } c& |
建大汉高祖立业,篡婿位王莽建新。$ t5 f: h& C, X# S3 H/ z' s
决胜负昆阳鏊战,建东汉光武中兴。0 Q8 E5 q( x- R) w1 o3 d
世难料风起云涌,十常侍昏天暗地。6 w; F) ~# z3 N, k0 E/ ~/ a; p: j
施连环吕董反目,拜桃园三人一心。# k% g8 B+ }* D
战官渡以少胜多,烧赤壁三足鼎立。1 j* ^* h4 F j; B4 C7 W: i
三气周瑜夺九郡,怒杀关羽复又失。
% c) P6 N: k( i# [平定南蛮臣子意,北伐中原老臣心。: T* ~& m7 M& c4 Q
且看三国多少事,尽付笑谈空唠骚。+ c9 K8 Y1 a; [% u
文帝英明立隋朝,传至杨广亦昏康。
- b5 J7 _4 s4 Q% g怨声载道民造反,贾柳楼上拜群雄。 \ J# x) d7 @5 d4 Y0 s
李密贪色犯众怒,瓦岗散将一场空。
2 q& K7 n a0 C' x( q9 H! i3 o贞观之治建伟业,开元盛世兴盛唐。& o# R3 D/ h% t L; M; T- w
仁贵征东十三载,三代忠烈传美谈。
8 q, L$ H( `" P5 ^% b; b. B. I则天女皇堪称奇,雄材大略世少有。/ h0 C8 }7 ]! G! p- l( u" n+ o
潇洒飘逸李太白,诗史诗圣杜子美。
0 h, F Q# B( n. ^9 ^安史之乱动基业,轰轰烈烈大唐终。
+ {4 Y$ f, U; y五代十国民受苦,陈桥兵变宋太阻。& d9 ^0 N; T6 o2 t# ]5 V
呼杨忠烈古今无,万载流芳美名谱。
' a0 w6 h' _" A) ]! g6 t1 E包拯倒坐开封府,搅闹东京有五鼠。
* ]- l; v$ F1 i1 |4 k/ x风波亭前莫须有,西子湖畔岳武穆。
9 B4 J( w: ^. I& s奇词雅文苏东坡,资治通鉴司马光。4 i7 u: _& e5 _- Y
可叹南北两宋室,终究还是落异族。3 _: ^3 \9 B& O# T, i1 V" V* Z- z+ Z
元朝一统未百年,苛政之下出圣贤。
- |8 R1 d2 g$ r* r" d5 D8 q9 \连年争斗从未闲,日月合并出大明。
6 m9 X6 _! j/ m' `; O贤燕王扫平乱党,定太平都城北迁。
7 f! ] I1 A% N. t' Q闯王率众进北京,三桂开关引清兵。
: ?6 R& i. y$ g" g6 u; V康乾盛世天下福,鸦片战争国受辱。
2 P7 A% i/ ]! V. g E: V! g1 x. Y+ C四大名著世奇书,洋洋洒洒万千言。% C+ L0 o/ f% v& i1 I7 z$ V' U
书半篇闲言碎语,君莫笑游戏而己。, b, Y2 x0 h! D+ k9 a
: f& M* ~( B1 x& \$ `--------------------------------------------------------------------------------/ }2 \' }/ Z3 v- ^5 o
$ H" _% @1 l( s中国历史朝代简表
* l8 @- ]8 }, }- L+ Z朝代 起止年代 创建人 都 城
% w& X, }( |+ K- }- W) z. p黄帝尧舜禹 约170万-4000年前 黄帝尧|舜 /
5 v+ @; A* p7 T' x夏朝 前2100-1600 启 阳城
4 d( H- d" a! O I+ ?' J/ P4 A商朝 前1600-1100 汤 亳→殷 ( a( f' x8 E+ q4 O
西周 前1100-771 武王 镐
- z# t+ S: K, S; c5 v东周 前770-256 周平王 洛邑
& g1 [, T$ M3 f, |& w7 P# }春秋 前770-476 / 洛邑
' b! n+ N7 e1 [% A& z1 g- r战国 前475-221 / /7 {8 S& f) Q3 O3 o5 O% e! g1 G
" P: f9 t% f$ S; ^1 F2 n9 ~秦朝 前221-206 秦始皇 咸阳
, o; J: b% g/ U# [" j: c西汉 前202-公元8年 汉高祖 长安
8 K* k* d: e& B, d新朝 8-23 王莽 长安
) I" Q& N+ a" I+ {2 i东汉 25-220 光武帝 洛阳 % G5 n, H/ L1 t+ ~( R# k/ `% p1 _
三国
4 g v1 J( }6 c& R- K8 k8 L; L魏 220-265 曹操 洛阳 3 T1 k1 S; r7 @" M/ t
蜀 221-263 刘备 成都 w) e- s# k, b2 }2 R
吴 229-280 孙权 建业
$ q8 E/ G4 u, a/ C. @西晋 265-316 司马炎 洛阳
: G# z9 u% H2 i4 q) }% k" T( j东晋 317-420 司马睿 建康 ) j( O: y( C, F- [
十六国 304-439 / /
" W8 y5 M2 z9 i# f5 v
8 ~; M5 M- U1 U8 F! W; W5 u0 x南北朝 420-581 / / 2 K0 K- ?7 Z1 o7 X' t* m) G
隋朝 581-618 杨坚 大兴
/ T" @; v0 v. y2 B% i唐朝 618-907 唐高祖 长安
# c7 W* ] o2 o& z/ k e% U五代十国 907-960 / / & I$ `2 V2 L1 w7 x3 w% F4 [6 u
宋朝 北宋 960-1127 赵匡胤 开封
2 i* l: j' q m$ v5 m2 v* C南宋 1127-1279 高宗 临安 ( }6 H4 Y$ ?% C+ w9 l5 o# k
辽朝 916-1125 耶律阿宝机 上京
) N! p' [+ y4 V" Z, o A西夏 1038-1227 李元昊 兴庆
3 c' y$ e$ l p3 f/ D8 n7 i9 E金朝 1115-1234 阿骨打 中都
4 C1 U5 x# ^" J; |5 P. e3 M: a元朝 1271-1368 忽必烈 大都 6 l% L- y d* D$ b- x6 `8 j
明朝 1368-1644 朱元璋 南京→北京 9 D9 p! ]$ A3 N$ T& F+ U
清朝 1644-1911 努尔哈赤 北京
& }% c- E" o# x/ C/ y
: U0 a8 y2 e$ i3 X! ?0 V" w5 A1 s4 ?3 W8 @/ f" \9 X4 y0 U1 x
历史大事记
3 ]- @" U" Q# p0 S! g' T. a) A* @5 m0 X- b3 Z
原始社会 % ~0 v% L, ?: L& Z' i) a4 n% `
约170万年前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 Y3 c4 b" ?) S' z7 o$ x: u- V
约80万年前 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
% `/ \0 D3 a% s" v) i约20——70万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 N2 @1 Y3 s. e: l+ Q
约18000年前 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 ~ w! G; F% x d. v- I
约5000——7000年前 河姆渡 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 z8 X1 m! ?6 ^' ]约4000——5000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父系氏族公社
* d1 N+ }( n0 A' |" N' W约4000多年前 传说中的黄帝 尧 舜 禹时期
8 C& M8 h* M# [& y4 ?3 c
5 T3 \' c% x$ i3 q8 k) ?; X奴隶社会 5 C6 _% \# p. A% z: y4 H4 l
夏(约公元前21世纪到约公元前16世纪) 9 J- _7 t* t4 U' O
约公元前21世纪 禹传子启 夏朝建立 % E: n5 |; e+ n2 {3 R' |2 T
商(约公元前16世纪到约公元前11世纪)
2 w( d. ~+ O0 k3 N2 B4 ~ e约公元前16世纪 商汤灭夏 商朝建立
$ D2 X. O( Q; u" W' y) C约公元前14世纪 商王盘庚迁都殷 , j z' ?& c4 J S3 T6 x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 - Y6 o, R* I4 v" i* ~/ W, u
约公元前11世纪 周武王灭商 西周开始 # r% Y# q/ k' A
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 共和元年 我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 ) c* {+ L6 Z' g% @0 q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镐京 西周结束
7 y, K, |% z7 C! ]% p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2 C T' F ]* A% B4 s* O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 东周开始
& s" j6 b3 B' j7 E) X+ ?: `
( x+ s4 \4 j! I! u0 D1 D# U封建社会 " {& f7 S. W9 f6 [- B+ G; U6 s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 g, Q+ @% v% E( g3 u" B
公元前356年 商鞅开始变法
% {' _8 p/ z A% [/ b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 k& r+ h2 X; b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 秦始皇确立郡县制 统一货币 度量衡和文字 E m2 H2 y5 y+ M% @: j
公元前209年 陈胜 吴广起义爆发 * D% m+ S) C. P# H6 I: ^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 - n9 Q- a. R: C) u2 i: R2 W
公元前206年 刘邦攻入咸阳 秦亡
5 w3 L' C# ]$ T6 z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汉之争
5 \# G& o! X9 a0 E1 r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 l, Y! ~/ H% j7 q5 y. A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 6 C" O6 l5 Y; f0 j) F
公元前138年 119年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0 g3 N7 c' Y1 M4 |: [: b! S
公元8年 王莽夺取西汉政权 改国号新
3 y$ W S6 }4 e5 l17 18年 绿林赤眉起义爆发 8 L. C& b+ m" ^* b7 M3 X: p
东汉(25年到220年) ; z% f# k7 V7 T$ m4 S$ o
25年 东汉建立
$ k) V9 s D( g9 P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3 w4 u/ B9 x: F* ] e
105年 蔡伦改进造纸术
# u, S' S" x7 j& S# y+ U184年 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9 ~3 l+ |% E3 S1 Y+ D- E
200年 官渡之战
4 j d7 H/ S, S0 q6 D9 ]/ e" \8 i208年 赤壁之战 " ]5 M4 N% i* E/ Q% W# Z# R8 _
三国(220年到280年) 9 A- N' q6 a% D% n& |
220年 魏国建立 1 P7 z! c j4 H* z& p4 {! K' D
221年 蜀国建立 * {1 b A Q. v* L
222年 吴国建立 3 j. i( M: s5 P
263年 魏灭蜀
. w+ v9 J- ~( l265年 西晋建立 魏亡
4 y1 a( I7 I, \9 l西晋(265年到316年)
- W H. Q* M! K280年 西晋灭吴 - m$ x+ G- m3 `7 Z% Z! {, p
316年 匈奴兵攻占长安 西晋结束
$ m7 V' ]- e: m ^1 g! o$ \7 C东晋(317年到420年) : Z" F* I4 x" C3 w2 s/ Q+ J
317年 东晋建立 ) s0 E7 s) y8 D* R* @ X
383年 淝水之战
. g7 }0 J& j T) Q! f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 K, p" S2 g* ?) G, f. L420年 南朝宋建立 南朝的开始 1 \( S( D9 e/ l
485年 北魏实行均田制 , C. I- g, ]7 W
494年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 u, M. a" j+ \- b1 j隋(581年到618年)
( Z" R7 O: w) O( Q) Y I& \) m: v: n581年 隋朝建立 北朝结束
7 R7 z5 v6 v' m6 x589年 隋统一南北方 南朝结束
# U1 U0 h3 ~8 z) P! ^# n" o605年 开始开通大运河 ; @6 C: l. \# i/ ]" \
611年 隋末农民战争开始 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 # J5 Z9 K0 y3 V" G2 |
唐(618年到907年) ! n& o3 G, R% O. i( r
618年 唐朝建立 隋朝灭亡 0 R! {8 N: {% q3 ^
627年——649年 贞观之治 4 t6 @; u3 I& e) Z7 v( m4 O
7世纪前期 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 O$ Y: t1 |! J' P& _, a2 |% ]8世纪前期 粟末秣褐建立的政权 以渤海为号
/ B& z: }, q4 |1 X同一时期 南诏首领皮罗阁合并六诏为南诏 # {( o/ l8 ` `+ d6 N$ {, A0 k
8世纪中期 骨力裴罗统一回纥 * f9 d' V; O/ R8 ]3 x0 L3 W8 P# Z
713年——741年 开元盛世 * c5 M2 r8 a# H
755年——763年 安史之乱
# V/ @3 w% i0 I- S- l1 N/ r7 L780年 实行两税法
4 y! f, H8 |2 g1 Q. i8 x' ?875年——884年 唐末农民战争
9 L# c+ }$ ?: A* M4 N五代(907年到960年) - S4 f5 X% P1 B6 E$ \7 e
907年 后梁建立 唐亡 五代开始
- B3 d/ Q& I1 O9 W, f5 Y916年 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 3 S& O& _; J, z0 _
北宋(960年到1127年) : N; \7 [8 s& b9 s: p' A
960年 北宋建立 6 _: q D3 a" r+ Y- T! s
979年 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9 b& F) J4 c% `7 t
1005年 宋 辽澶渊之盟
1 A' J1 k; q# c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 G- T5 [, `* x8 l11世纪中期 毕晟发明活字印刷术
+ \- j5 m! B+ x1069年 王安石变法 : P$ h, i- Z' R7 e
1115年 完颜阿骨打建立金 0 l7 z6 ~; P8 N% B* d1 q h6 e5 _
1125年 金灭辽 . z0 l+ f N! ]5 P1 m ?9 k, K J% Y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6 g9 c$ [5 r( e
1127年 金灭北宋 南宋开始
6 c( ?3 y0 i, H2 F2 T1140年 宋 金郾城大战 # u: G" Y5 D' J2 U, }& g! W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0 m) H) L* J9 ], o" ^6 I3 {
1227年 蒙古灭西夏
) k" W- S, r9 n; y2 F n1234年 蒙古灭金 8 J& V; r8 }" S: l& c- o% I
元(1271年到1368年)
6 d/ \* N% W" G$ T7 }* E! y1271年 忽必烈定国号元
( {) R/ `0 O& X1276年 元灭南宋 7 H5 R# @( ]. Y$ y4 n+ G
1351年 刘福通等领导红巾军大起义
1 j) `0 g7 H5 j: D明(1368年到1644年)
- \! Q5 y8 q7 ~" k9 ]. d2 H1368年 明朝建立 盟军攻占大都 元亡
) E8 |0 s) t, N9 n$ X- v/ u明初 开始修建明长城
% C. b: i9 Q3 d1 d# Z1405年——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 9 I* }/ G) l' b4 U2 b
1421年 明成祖迁都北京 $ M1 F, H$ z* ^9 I3 ?
明朝中后期 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开始出现 # B, G# [6 N0 S% p p. G8 Y
16世纪中期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 $ f5 X0 r3 e$ W' T, `# w) A" t
1581年 实行一条鞭法
; p& ^' M! e. p, C5 T5 p6 O( k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 r0 V; J% q, F, K ]& V4 j1628年 明末农民战争爆发
& v1 X6 a9 D- E& D9 k: @1 T1636年 后金改国号为清
* S) C+ \ W! } C" d! t/ j- v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 农民军攻占北京 明亡 % G7 u# Q0 D+ c) w1 N9 ?, x0 b$ d
清(鸦片战争以前)(1644年到低俗作品请删除年) ; r) u- e& n9 R& o0 |1 v. d
1644年 清军入关
$ m( D% s; q* g. ]9 F( @6 w# E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 N J5 ?" x$ r, c7 `8 N u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
- t. b; P6 }+ {$ |$ h1685 1686年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 m6 d9 c1 K7 q" v$ `* w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 o# r2 u$ y" U/ f+ L1696年 昭莫多战役
! ^2 l0 q4 S9 y4 F3 @, Q# B" ~1727年 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7 L8 r6 Q1 Q; ?, H W18世纪中期 维吾尔贵族大和卓 小和卓发动叛乱 9 V( _1 P9 F; B/ n8 u
1771年 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4 [' f" Z5 S* O& M8 `2 ]+ N6 s. h5 o$ J; q# Z% \/ `
+ q) L+ O7 _% I' w- z2 b" v中国朝代历史表:
6 U6 `% q) `, X+ m/ a2 r, \7 l华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
4 i9 ^9 q" T8 H4 G1 D: f尧
$ ^3 ?, d! j0 Y舜5 _4 [5 V$ `2 N
禹5 j/ k/ s. Y: o% c& l4 b) @- s
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 H, r8 [ M4 W0 A6 F, u0 F+ _$ E; `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k$ m, z, D6 c2 ?9 J( A9 P
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0 l7 ]0 g8 }0 L5 O
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
( r2 o8 f: a1 Q. K* d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5 J, e# a1 ]$ q* m( ?+ N" F/ z+ |
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
9 S- n) M( g6 f5 l三国--公元220-280 年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
2 z' o+ D% D2 Z, Q4 z- z9 B/ Q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东晋, l. V4 X$ p% A# L9 U0 K$ O. p: p
南北朝--公元386-581年
, w% V' u3 E3 A% ~; A% h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
* o% D/ ~; B- M5 @# y, ?( A0 }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
% G0 h, H- L7 g. x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 A1 S( a( p* K' w: M宋朝--公元960年,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南宋(赵构)(公元1127-1279年)。
% c. C u" A8 e& o* l1 o$ d, S$ G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 U {1 U! d2 A" s- }& Z3 a G! K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9 u. c% q. E& o l0 p2 Z" h清朝--公元1644-1911年
) N4 x7 R4 b/ r5 u, o9 l& V$ p# u4 h, a5 Y2 ^6 L) v6 n
清朝皇帝顺序表:' m1 U1 G/ m' W- U b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 v9 d5 z0 Z& E7 i: Z0 p8 P5 {; @! K/ l& u% j
9 @0 Q2 N/ z0 q, Z! | J# E
速记口诀:
$ o8 u1 K5 @; V5 m, t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
+ h" B# l6 \2 S6 j6 B0 H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l, w9 ?! P3 _1 }/ M% Q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8 ^; {; A, G& B" Z5 u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
' X1 P3 \" W* }% W3 p E. G宋元明清后,民国再共和,- _! A# x/ q5 I0 S) P4 ?, [
代代往下传
: x! A% }6 l/ j T* h+ `& D# O9 t9 y& }
传说:前4439 ~ 2689年
% D- z$ u- E9 o# w! ]6 ]开创:前2690 ~ 2350年
1 `0 I/ L) Z9 I% y2 v3 r H7 P唐 :前2351 ~ 2251年
( A( b5 x5 S6 ~$ h6 [虞 :前2252 ~ 2204年: U; ]! K2 x# g. J4 `$ R
夏 : 前2205 ~ 1765年' b' Q R) U* u' f2 b
商 : 前1766 ~ 1121年" `1 X4 v2 `) i/ O- S
周 : 前1122 ~ 255年# [ H4 k9 ^. C2 [ \
春秋: 前 770 ~ 476年: @$ p; d2 V; z
战国: 前 475 ~ 221年9 N$ H: H% P u6 [. C( W8 d
秦 : 前 221 ~ 207年
# Z7 s. G, r$ K7 g* \& a4 l5 R汉 : 前 206 ~ 219年8 w# r/ f" h% Z. X
三国: 220 ~ 265年% N6 n7 C Y+ K, [ G" K/ T4 `- A& W
魏 : 220 ~ 265年
; y: R5 f' R- b! f蜀 : 221 ~ 263年" P% Z( O/ W9 a; W& g
吴 : 222 ~ 260年+ O* R! F* b7 v
晋 : 265 ~ 420年5 H3 H( X5 r) R; w
西晋: 265 ~ 316年
( D [) a( O3 w东晋: 317 ~ 420年
1 j& C2 v! S G# _2 r六朝: 220 ~ 589年3 s* U' [/ F* `& K2 v- Y; [
隋朝: 589 ~ 618年
* C6 E8 w3 w# b( w- X唐朝: 618 ~ 906年0 q, K- [# b. Q1 T, I
五代: 907 ~ 1279年' P6 u0 y! C& j8 S- F# V t) n
宋朝: 960 ~ 1279年7 c1 s8 Z) V; e' `% ^3 F3 O+ d
北宋: 960 ~ 1126年6 {5 Z( U( t- E' s
南宋: 1127 ~ 1279年
C9 `8 z1 |- }: }+ J金 : 1115 ~ 1234年
7 |5 ]- o; V. m( P( B% U# K. H元朝: 1271 ~ 1368年% A" {$ r; L3 J2 Q2 i
/ L* n0 s* ^; H- a1 A) B◎明朝( n3 }( ?4 A9 ?' K/ c9 N
洪武: 1368 ~ 1398年' ^3 K1 t. X9 g! H0 o ~. K/ y! M
建文: 1399 ~ 1402年; L9 c- V7 o; w* f4 s
永乐: 1403 ~ 1424年8 E; u, H6 H" e' E$ a) S( H8 \
洪熙: 1425年
! ~( p6 G6 H2 ~& g0 [7 b宣德: 1426 ~ 1335年
( f2 _+ T/ m) y! n& s2 x* G正统: 1436 ~ 1449年
! T3 _% Q9 X. C7 b9 T, \- f景泰: 1450 ~ 1456年
- _) p7 T! T/ S3 Z天顺: 1457 ~ 1464年
6 W L3 p) N1 t- A成化: 1465 ~ 1487年
$ S% x1 A) a+ E% j8 b$ L& T弘治: 1488 ~ 1505年0 Z0 K) ]/ ]( ~ p' |
正德: 1506 ~ 1521年
9 T! l' g! f0 U嘉靖: 1522 ~ 1566年
8 c, P, m9 p7 S& I, d隆庆: 1567 ~ 1572年" h& @. _5 `0 B
万历: 1573 ~ 1619年+ g4 Y$ i8 ^% Q+ @' K! P8 V# l; V
泰昌: 1620年* J5 B2 o7 C4 M) e# Y( l
天启: 1621 ~ 1627年
2 b' n* ^- ^3 j% x: y: v崇祯: 1628 ~ 1644-年
9 G( H1 y4 G! [3 J% N4 \/ K0 T6 t. p! j9 [
◎清朝( d7 P9 e" q& `/ K& `) n2 ?2 t
顺治: 1644 ~ 1661年
2 Y4 _3 l. c; N! U [0 Y5 |0 Q康熙: 1662 ~ 1722年
7 S& R- }. c9 M& i雍正: 1723 ~ 1735年6 E7 s1 v/ M0 F' Q8 `' f$ h }* L( @
乾隆: 1736 ~ 1796年
0 `5 p; n7 X @3 |# D嘉庆: 1796 ~ 1820年8 o. ^3 ^; n( O: R; G, t) @
道光: 1821 ~ 1850年9 Z3 [3 z: O. V# G
咸丰: 1851 ~ 1862年
2 y9 Q2 |: N- w: M; e同治: 1862 ~ 1874年/ V% Y. M4 i* V7 N1 y- |1 K1 S9 F
光绪: 1875 ~ 1908年, f: G2 _$ w5 i2 T7 W( A5 J5 m
宣统: 1908 ~ 1911年
9 X7 o) d: z# K8 U1 K2 j# p; s2 Z7 B- D- n2 Y/ m7 b2 m
◎中华民国
) C- S0 q) Q0 F7 A# U5 V1912 ……… 1949年
9 }! g! m2 T1 j: d中华人民共和国5 o3 K& @4 P" l' l% m
1949――-
+ \, H9 t: n5 F3 Y- L8 s$ ~
$ ~% d0 T/ k$ @: z# Y!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