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中国古代也有名人“广告代言”吗?

0
回复
29
查看
[复制链接]

7469

主题

13

回帖

750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501
发表于 2021-8-12 13:2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最早的名人广告出现于何时,目前已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名人广告,着名的“伯乐相马”就是这一时期出现的名人促销行为;汉代女人则开启了“促销女”的先河;东晋时期的名人参与商业活动,并不都是商业行为,有时也是一种慈善活动;到了唐宋时期,开始流行起“商业软文”;明清时代的名人则更盛行名人题字。( f7 a: u% ]" A
) k, v) K' J* z2 e, r& P' R! @
  春秋战国时期伯乐开“出场费”先河孙阳“一旦而马价十倍”,获取“一朝之贾”. Q0 [) C  J5 o3 c

5 Z  q. b, A' T2 i% q% m6 f  伯乐,姓孙名阳,是春秋战国时期郜国(今山东菏泽境内)人,后服务于秦国。孙阳是当年的相马名人,擅长辨识马的优劣,伯乐是大家对他的习惯叫法。有关伯乐做商业促销一事,见于《战国策·燕策》里的“苏代为燕说齐”条。/ H& P" M) e9 _  a9 q

0 x1 n' h& [7 [, j1 m' }7 M/ n5 R& ], U  苏代是当时着名的纵横家苏秦的弟弟,“伯乐相马”就是苏代为燕国到齐国游说时,给在齐威王面前说话很管用的淳于髡讲的一则故事。其内容可谓众所周知:有一个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守候在市场里,也无人问津。卖马人很着急,于是去见伯乐,说:“我有一匹骏马,想卖掉它,可是接连三天守候在集市里,也没有哪个人来问一下,希望先生能绕着我的马看一下,离开时还回头看它一下,这样我愿意奉送给您一天的费用。”伯乐答应了,真的来到集市,依言围绕着马转了几圈,离开时还回头再看了一眼。结果“一旦而马价十倍”,马不仅卖了,马价还暴涨十倍。4 U' I8 f7 Q3 y0 i* J
; Y, N* j& L+ m
  苏代讲此故事的用意,尽管不在名人的商业广告价值上,却给中国广告史提供了一个非常形象、鲜活的成功案例。从所述来看,卖马人颇有商业头脑,十分了解“名人效应”的作用,仅仅花费“一朝之贾”,即一天的劳务费,便请到了当时的相马专家伯乐,实现了卖掉马的商业目的。卖马人给伯乐的“一朝之贾”,在现代叫“出场费”,这也开了中国名人参与商业行为拿“出场费”的先河。  c9 Z' B+ T1 m  y

( ]5 S- R. U* a+ r+ E7 q  汉代女名人也做“促销女”2 Q5 d; a# o& z* g

8 d' \# |$ K% W7 t& x  卓文君留下“文君当垆”的千古佳话现代广告喜欢使用漂亮的女明星代言做广告,古代亦然。过去女性喜欢用的一种叫“玉搔头”也叫“玉挠头”的首饰,能得以流行,便与一位汉代名女人有关。
5 @/ ~3 U% E5 Y, C( G/ y& l2 j5 O
: Q6 ^& f  B9 p" n  汉武帝刘彻的宠妃李夫人很漂亮,她喜欢用玉簪修饰发型。有一次刘彻去看望李夫人,他走近李夫人身边时,取下李夫人的玉簪挠头发。此事传出后,宫妃纷纷用玉料来打制簪子,希望获得皇上的宠幸。“玉挠头”由此在汉代流行起来,玉料的价格因此成倍上涨。4 d' p- d, W; \3 l/ n' I' O
) v; w+ o  h9 _# p. E
  此故事见于《西京杂记》“挠头用玉”条。玉价成倍上涨,或是玉器商人利用了当时李夫人受宠故事,大作广告的结果。' ~' n! m+ M2 S8 H5 |- O6 V

( `9 b2 L- \" l/ U: N6 X! v. H* [. i  李夫人的“代言”行为,严格说起来并不具备真正的商业广告性质。但在汉代,女明星、女名人参与商业活动,确已不新鲜。
4 J# R7 Q6 B. [% \; P4 {
" C3 O6 `' \* N( w  汉代餐饮业已很繁荣,街头酒店受到普通消费者的欢迎。这时的酒店经营者颇有创意,在店前面垒起高台,即所谓的“垆”,然后把大酒坛子放置于上,还让一名漂亮的女子站在旁边,以吸引眼球。这样的女子,在现代叫“促销小姐”。当时名声远播的大才女、大富商卓王孙之女卓文君,便曾当过“促销女”。- v, h( F% t; g; q0 e# c' A3 o

- V( M* z" x1 o8 C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当年大才子司马相如,与当时17岁的卓文君私奔后,为了谋生,在四川临邛盘了一家酒舍,开了个小酒店。司马相如洗盘子,卓文君则站到店前的酒坛旁边揽生意,“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典故由此而来。
0 s- `7 c" O) h) A% C$ F' Q: w+ b1 A) A, O: o; a; p8 l) c
  “文君当垆”,虽然是不得已而为之,却是古代女明星参与商业活动的经典案例。现代流行的女星为某一品牌的商品站台,无非是“文君当垆”的现代版。' k; |1 E) c: i

0 f1 @* r& j: a. J, S! ]+ K  东晋时期出现“慈善广告”
  ~2 R9 D: f' r1 y
. H, V+ g, @4 P' q# d- w  王羲之“题扇赠老姥”,“人竞买之”
, C. D# O/ s( f5 p# X% }3 U: Y4 b% a$ f
  古代名人参与商业活动,并不都是商业行为,有时是一种慈善活动。有“书圣”之誉的东晋着名书法家王羲之,生前便曾利用自己的名家身份,为一个卖扇老妇人做好事,免费为她卖的扇子题字。
" A) {" x5 d- z( R  H  Y. ?- b5 j; {" B" F2 u  b7 J
  据说有一天,王羲之散步到绍兴城里的一座石桥上,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篮竹扇,在桥头叫卖,但好久也不见有人来买。王羲之遂上前对老妇人说,如果在扇子上写上字,应该好卖些。老妇人同意了,王羲之便在每只扇子上题写5个字。老妇人起初还有点不高兴,王羲之告诉她,你就说这字是王右军写的,每只要价“百钱”。老妇人依言说了,扇子很快被抢购一空。) I/ p7 q+ `5 P0 `2 f- \
# {/ q0 u( J8 @( G" P! _' m
  王右军,是人们对王羲之的别称。这则故事叫“题扇赠老姥”,在浙江绍兴广为流传,绍兴有一座石拱桥,名叫“题扇桥”,传说就是王羲之当年为老妇人题扇的地方。
% B9 y, Q5 m2 i4 e
) l0 D6 V8 J( P; F; w5 t  王羲之“题扇赠老姥”史有出处,见于《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题字后,这位老妇人卖扇子时打出王右军的名头,十分好卖,即所谓“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 C! r8 f- D6 ]
$ i( \- {" J) p! 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交流群

星小辰QQ:21906512

星梦创作交流群:610184528

Email:21906512@qq.com

Copyright   ©2017-2026  星梦创作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星梦网络信息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