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中天老师说刘备有“英雄之义”,这提法不够严谨。在他的当代人中,袁绍说他“弘雅有信义”(《三国志·先主传》裴注引《献帝春秋》),而吕布的部下却说他“反复难养”(同上书·裴注引《魏书》),前者说他有信义,后者说他没有信义,是互相矛盾的。其实,无论是古人或今人,每个人都具有两面性。而作为群雄角逐中的一“雄”(不管说他是英雄也好,枭雄也罢),就更为复杂一些了。他究竟有没有信义,还得从他的行动中来考察。脚上的泡,是自己走的。- c! N+ G% C" R6 V i" E+ m4 z
& `# Y% M, A5 a" L0 T 在前期,他没有地盘,或者有地盘也未能保住,主要是寄人篱下,借地生财。易中天说刘备“五易其主”,是指其荦荦大者,其实要更多一些。且让我们算算:
5 r8 }7 d3 G, E% r9 V0 |- L. [$ V y! ]8 x$ I
1.最初跟随校尉邹靖讨黄巾。(《三国志·先主传》)) l# i+ C) U# z/ J0 \
0 J4 s) { l8 Z) j+ B& H
2.在平原人刘子平的推荐下,跟随了史失其名的青州从事。(《三国志·先主传》裴注引《典略》)7 |1 N, \9 u- H# V
& p- A I! K! C* |4 `3 p 3.投靠大将军何进的都尉毌(音贯)丘毅。(《三国志·先主传》)# o( H$ x/ ^5 ` ? i' r
$ K, e, y- Q ] o) U1 u( `& J
4.投奔幽州公孙瓒。(《三国志·先主传》)2 `* t% T' F- V9 M# V3 k+ C5 g7 e
6 [" T' z9 v. h0 h( X+ ^- s: S
5.与公孙瓒的青州刺史田楷屯兵齐国(今山东淄博市),受田楷节制。(《三国志·先主传》)9 w$ T" |) J5 w1 y$ Q( t
% w% g8 F0 @, }9 e6 y- g7 | 6.离开齐国投归徐州牧陶谦。(《三国志·先主传》)
\ \/ b0 s! {9 v
2 S6 z0 c1 f' Y3 x 7.陶谦死后,刘备领徐州牧,旋被吕布击败,投降吕布,屯兵小沛(今江苏沛县东)。(《三国志·先主传》)6 j2 ]$ w q+ T$ s# I' a
. M; g6 j8 b$ z! t
8.被吕布打败,投归曹操。(《三国志·先主传》). b* i% X8 c3 k2 v& [6 X
; S4 i2 m8 U3 j
9.在徐州被曹操打败,投归袁绍。(《三国志·先主传》)
8 m- X* I* K, j* ~( p0 z; I+ r4 v% C" t0 X- Y4 u" E
10.离开袁绍,投归刘表。(《三国志·先主传》)
/ F j r2 ^2 c0 z3 ~& Z
/ w7 S+ X3 {4 |- M- d: a2 r7 N 真是不数不知道,一数吓一跳。在赤壁之战前,刘备竟十易其主,比易中天所说翻了一番。这么频繁地改换门庭,今天是许大马棒的人,明天又是座山雕的人,反复无常,算是“英雄之义”吗?当然,有几次易主,是形势所迫,但最重要的几次,如离开田楷、离开曹操、离开袁绍,都是主动跳槽的。离开曹操时,还拐走了人家的兵,杀了人家的徐州刺史车胄,可把曹操坑苦了。想当年,人家曹操待你不薄,“出则同舆,坐则同席”,好吃好喝的供着,还给你评了个高级职称——“天下英雄”,这名额只有两个,比现在的院士档次还高呢。谁想你这大耳朵哥们儿竟翻脸不认人,这算是义气,信义吗?当然,正如易中天所说:刘备对于自己的下属(如关羽、张飞等)是“弘雅有信义”的。但那只是内部问题,范围很小,秦桧还有三个好朋友呢。从当时的社会现实来看,可谓“春秋无义战”。在群雄角逐中,讲的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谁还讲什么信义、义气?刘备坑了曹操一把,还算是轻的。后来进入了益州,名义是帮助刘璋讨张鲁,刘璋对这个本家弟兄,别提有多么重视了,出成都360里去欢迎,相见后“欢饮百余日”(《三国志·刘二牧传》)麻辣烫不知吃了多少。结果怎么样?刘备竟夺了人家的益州,把引狼入室的刘璋赶到荆州去过窝囊日子,那才叫惨呢!3 F3 @ N9 W1 n$ U6 V# w3 d U
, r/ @8 g, s5 J- D/ M9 ?; ?# o
那么,刘备是不是英雄呢?易中天说是,我也说是,其实古往今来的人都说是。我只是不同意“英雄之义”的提法,那不正确;“英雄之气”和“英雄之魂”也不提为好,那概念模糊,不好界定;只有“英雄之志”的提法,还比较平实和明确一些。
" Y. i* B# Q6 h% f$ q9 I! I# l4 k
1 ^$ W" f* Z8 b- B% p" Y1 F2 s) D 刘备为什么是英雄呢?很简单,因为刘备成功了,跨有荆益,三分天下,你能说他不是英雄吗?大凡我们后人看待古代历史上的事,往往用的是逆推法,某个人成功了,称王称霸了,在历史上有了地位和名声了,于是我们审视他一生的所作所为,甚至包括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就都有了历史意义了,就都是英雄本色了。你失败了呢?就是把天捅了个窟窿,史官不记,也不会有人知道。即或有一些记载,尽管是很露脸的事,人们也解释成是失败的征兆或前提。0 A3 x5 o4 |, G4 P4 N4 Y
, g# f* |. c0 O 成功了的刘备,为什么是英雄呢?这个题目好作,资料不少,俯拾即是:
, [1 y7 l* b6 q
* u4 ^, t+ A0 P5 D* A; H 第一,时人称他为英雄。5 L+ M3 Y2 `3 k7 z6 @
7 j& W+ ^$ _+ l7 U, O! F
曹操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三国志·先主传》)”
: B6 ?1 d5 V/ n+ y. O8 E8 I- J. e `6 C$ g3 e4 u9 s i
他还说过:“刘备,吾俦也。”(《三国志·武帝纪》裴注引《山阳公载记》)俦、同类,不相上下。
$ n2 }9 K6 p; h k3 i" }2 V
- }9 Q! Z& a F1 R# e8 C 程昱说:“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三国志·武帝纪》)" @2 g; m* @) C0 ?# {8 r- t
4 X+ X6 V1 A1 _' W 他又说:“刘备有英名。”(《三国志·程昱传》)$ H1 g4 m& W/ F. w8 `0 m7 Z% y+ \
/ L- i" M1 @$ x- ~! t5 g
或谓太祖曰(不知是什么人说的):“备有英雄志。”(《三国志·郭嘉传》裴注引《傅子》)8 t4 u1 l0 a9 K+ H4 W* X
3 G4 L7 P. j" n. ?% F 刘晔说:“刘备,人杰也。”(《三国志·刘晔传》)7 M$ L6 u7 N/ J4 N; u9 C
. H( _/ Q$ z6 l 鲁肃说:“刘备,天下枭雄。”(《三国志·鲁肃传》)
- E, x- a& E$ B; j: o1 U$ I+ S% u. t, I3 t. j8 o( i
周瑜说:“刘备以枭雄之姿……”(《三国志·周瑜传》)7 h- K1 w4 G( \& ]4 W
) Z- {6 L- T! q' p/ J
上面所说的英雄、英名、雄才、人杰,意思都差不多。东吴的鲁肃和周瑜说是枭雄,那也一样,在那个时代里,英而不枭,也英不起来。异口同声,舆论所归,可见刘备是英雄的说法,已经形成为那时的“时代意见”了。
9 a' A) N3 ]% ]; y, o
' t$ S2 a$ J+ S- a* a# d$ J' j 第二,有人对刘备特别看好。8 }2 E3 R3 u; X6 V ]6 h! q
, f$ o! r+ [/ Z& ~8 ~ 曹操,除了自己外,只承认刘备是英雄。9 E5 D- E v, ]4 O/ g. B: K! k
" K5 \: m' U1 B9 w! j
中山大商张世平和苏双,以金钱资助刘备,使他拉起了一支队伍。
$ {4 Z2 H9 B" e1 t7 V+ W3 g9 d1 h# _$ t, D+ @: z$ r
在曹操屠戮徐州的危难关头,徐州官员根据陶谦死前的遗言,把徐州让给刘备。; U/ @ A. @: i, @# m' V
; t, @, b3 R! n/ M 在刘备被吕布击溃的关键时刻,麜竺以家资助军,带来奴客二千,还把妹妹嫁给刘备。刘备的军队得以复振。
" i) h7 f7 Z: d5 t: A- V* _ e$ E3 Q# T* O
第三,刘备有英雄之志。
3 ?% ^2 p1 i3 f& _0 C2 c
; o! }/ O. R# r3 I1 R 刘备从小就做过皇帝梦。他家房子的东南角有一颗大桑树,高五丈余,远远看去那树冠就像一个小车盖。刘备儿时与同宗的小伙伴们在树下玩耍,发话说:“我定要坐这样的羽葆盖车。”(车盖以翠鸟羽毛为装饰的车,这样的车只有皇帝才能坐。)他的叔父急忙制止说:“不要胡说,这是要灭门的。”(《三国志·先主传》)
, x1 _% }2 l% L1 Q
8 t2 U& J, _( W) v7 c; @; \" v S 曹操的谋士董昭说过:“备勇而志大。”(《三国志·董昭传》)3 V" }! E' S' _$ u8 H( ^, x" _
R' ?9 w1 g0 {- [: \ N# j1 v/ U 刘备在荆州,从刘表的坐上起身上厕所,回来时流着眼泪。刘表怪问之,他回答说:“过去常常身不离鞍,大腿里侧的肉都消瘦了。时光如同奔马,不觉老之将至,而功业无成,所以感到悲哀。”(《三国志·先主传》裴注引《九州春秋》)
4 m) C. r/ H! U% X0 b+ L! K, ~: ^% G3 o0 m0 E& p$ n M( n
在三顾茅庐时,刘备对诸葛亮说:“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奸臣窃夺了皇权),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蹶(使我遭受挫折),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三国志·诸葛亮传》)“欲伸大义于天下”和“志犹未已”这些话,正好给刘备的“英雄之志”作个注脚。/ x2 c3 o3 q# s' o
5 l0 {" O2 }* {
总之,刘备的意志是坚强的,虽然屡遭挫折,到赤壁之战时,已经48岁,出道已经二十多年,仍然没有寸土,但英雄之志犹存。真是“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啊!8 {% B. `1 V, i, u1 B) Q& Y
+ Z7 k* G5 h6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