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用 核心提示:按理说功高震主,张良又不是刘邦的故人,为何刘邦对张良如此放心,不忍心下手呢?另外刘邦的老婆吕雉也很信任张良,那么刘邦夫妇为何不杀张良?1、张良不恋权张良这个人很有计谋,连刘邦都说他“夫运筹策帷帐之中% T3 e2 R5 S% {& a( r& Y
. q+ N" k$ z9 \4 [" R
引用 按理说功高震主,张良又不是刘邦的故人,为何刘邦对张良如此放心,不忍心下手呢?另外刘邦的老婆吕雉也很信任张良,那么刘邦夫妇为何不杀张良?
9 p. ~6 M8 y" u p' r, Y5 c# D) y |! x( U# \ s% G5 x
1、张良不恋权
1 w( C% b, `3 ^; f" ^4 u, S8 S, j- [, E6 F
张良这个人很有计谋,连刘邦都说他“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可见张良的神算是出了名的,不过此人没有做官,在刘邦手下一直是借士,意思是借来的谋士,张良本是韩国的司徒,后为刘邦做事,虽然参与军机,可惜没有什么职务,这让刘邦很放心。& M$ u: {: g5 e3 V
6 M8 O3 w7 v% l/ ?# p8 }
2、张良功虽高,没有重要职位! b: a% o9 b+ j- U/ \
0 Y* j5 T: J1 q+ B& i) @ 和其他连个重要人物相比,张良基本上属于无职无权的,不像韩信是齐王,而且是自己伸手要的;萧何是丞相,刘邦对于有权利的大臣一直不放心,甚至对自己的连襟樊哙还心存杀戮之心,没有职务的人,不会有一呼百应的感慨,刘邦也不会顾及到此人会阴谋夺权。
( B) M1 `8 a) X! m4 w2 Q3 l! @# b( ^; b9 U
3、张良志在推到秦国暴政0 ` q: ^9 t7 C3 J' ~! j5 \! \, L
. X# [2 R' S3 ^ 张良帮助刘邦,主要是复仇,推到秦国的暴政,帮助韩国复仇,这是张良的夙愿,从小时候张良结交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狙击秦始皇,误中副车,失败之后,张良在一直默默寻求推翻大秦的良方,后来遇到刘邦,这是两个有缘之人相遇,最后协助刘邦完成开国大业,当然自己也报了仇,雪了恨,刘邦坐了天下,张良只做了留侯,留就是最初与刘邦相遇的地方,希望刘邦记住当年的第一次邂逅。( W& w, S+ ^/ _) D
) J K$ k& X7 o0 o% D7 G
4、张良多次救刘邦的性命,这让刘邦没齿难忘( `9 e# ?4 y+ q& x; S# |# X
3 O2 Y: ~; q; ?( z; c 鸿门宴上,刘邦危机四伏,项羽的利刃随时悬于刘邦勃项,张良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而后极令樊哙劝谏项羽,使刘邦得以脱身。; a2 q2 n2 E- H/ Y" p; [; l2 b% E
' C) E/ X% b# `$ P 5、张良洞察人性
6 U/ \: e" C# U3 p' L2 D* |. Q7 @) s+ L% \! p3 b y0 z
大汉朝开国之际,因为分封大臣,群臣怨声载道,张良见刘邦封故旧亲近,诛旧日私怨,力谏刘邦封夙怨雍齿,释疑群臣,如果不是张良的妙计,群臣很难驾驭得了。/ m- l0 @' A4 M o, E8 a
9 u$ N" b( {! F 6、张良力保太子之位有功 j3 ^( Z0 r/ y& U, p; r& i- [% v
9 ]$ U" W1 H( N. s s; L 吕后见刘邦宠幸戚夫人,害怕立刘如意为太子,自己的儿子沦为一般皇子,曾向张良问计,张良帮吕后请出商山四皓,刘邦一见这么优秀的人才都为刘盈说情,自己觉得刘盈羽翼已封,不可撼动,于是打消了立刘如意为太子的念头,从此,刘盈的太子之位稳如泰山,张良是大功臣,自然吕后对他很感激。& j4 h( w* X/ w% g3 G
. m/ Z. R) m5 ~# O2 Y$ G( m
历史上,张良在刘邦坐了天下之后,他便托辞多病,闭门不出,随着刘邦皇位的渐次稳固,张良逐步从“帝者师”退居“帝者宾”的地位,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原则。1 p' k* S% Q3 O; G' ^" m
* @! { `* w# R' u ]+ P" d' ]: K 在汉初刘邦翦灭异姓王的残酷斗争中,张良极少参与谋划,在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张良也恪守“疏不问亲”的遗训,因此他才能保住自己及其全家人的性命,刘邦和吕氏虽然把刀磨得飞快,可惜张良是一个远遁红尘的人,刀再快不杀无罪之人,因此张良得到善终,从这一点来说,张良是个有大智慧的人。! m4 ]8 O: U6 w$ u! E1 Y( m/ O
( [5 j) P: n2 W-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