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刘备看来,从头到尾就不存在借的问题,凭什么要还?双方没有打欠条,史书又是各家写各家的,自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么我们可以做一个法官,看看原告孙权、被告刘备怎么各自陈述理由的。1 u x3 H) {2 B) x* O; W6 w+ G
! b) r: D8 ?5 H+ D9 V9 S
荆州七个郡# j* n/ D4 @# ^9 d
/ @8 {+ A2 d: u 历史上都有刘备借荆州的说法,而且是一借不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老赖”。孙权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好心没有得到好报,是一个令人同情的受害者。
+ R, j1 B) ^; b; ^! ?7 G3 U6 q$ ?- S* f
但问题是像孙权这样绝顶聪明的人,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呢?因此现在很多人认为,所谓“借荆州”是东吴苦心编出来的剧本,替自己到处击鼓鸣冤,把刘备推到了不义的一方。0 O+ _1 p) x+ P. y h( \
! W7 f+ |) B x# N4 @# r7 @! H 在刘备看来,从头到尾就不存在借的问题,凭什么要还?双方没有打欠条,史书又是各家写各家的,自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么我们可以做一个法官,看看原告孙权、被告刘备怎么各自陈述理由的。
1 d% q$ Q/ P/ R! G6 C4 O
3 X* p1 G) \) s4 Z* } 刘备不承认借荆州) E" P& l) H" A: o6 j
% q, I# D; Y! y" j% b6 f4 Q 当时荆州有七个郡,分别为南阳、南郡、江夏、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南阳基本在曹操手里面,江夏基本为孙权占有。南郡有17个城,主要在江北,行政中心在江陵(今湖北荆州)。争论焦点有三块地。( o) v8 x7 o1 d) r) c
/ x8 U1 ]/ U1 q) i- p# S. o4 d 一是油江口。这块地很小,周瑜接到命令后把江陵的长江对岸,叫油江口的地方给了刘备,于是刘备就在这里住了下来,改名为公安(今湖北公安)。/ [* B4 e# c- {/ Z& @) `& G' p9 \
" n* s+ [7 ^( a0 g; v2 U/ U; J
原告孙权:这是周瑜给你的地方,明显是借给你的。; h) D$ d# l! ^% T1 T, K
; s5 P! T6 `( a) f7 j7 T 被告刘备:不算借,因为我也参加赤壁之战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分得江南一小块地,是劳动得来的。相当于我也参加投资了,这块小地方是应得的分红。+ j! v( b) }& ]: w, Z$ {
( K$ b& T( L& r6 a 第二块地:荆州江南四郡。荆州在江南有四个郡,分别是武陵、长沙、桂阳、零陵。赤壁之战后被刘备攻下后占有。4 z; n9 x& ]. N: _3 J8 J- E
$ T: {4 j q2 q/ G 原告孙权:南方四郡,虽然是你打下来的,但前提是周瑜率兵和曹操争夺江陵。经过无比惨烈的战争,挡住了曹军疯狂进攻,才使你顺利南下夺取四郡。你不和周瑜协同作战,还趁机抢占胜利果实,即使不算我借给你的,也不能全算你的。相当于是我投资,但钱是被你赚了。我不投资,你一分钱也赚不到。& A( s6 W: w# c' _
6 q: k1 V; d. ~) z" M 被告刘备:这是我自己派兵打下来的,与你一毛关系都没有,凭什么说借?况且天下是汉朝的天下,荆州又不是你孙权的。相当于是我自己投资赚的钱。
; k$ w+ x$ t& N y" D4 _
2 t6 `9 g8 I' L$ P 第三块地:南郡长江以北土地。周瑜花了一年左右时间打下来的,但后来都到了刘备手里。
, z" r9 A9 J' O! t2 V: W( x9 H, m) a% o6 S3 X4 l0 w
原告孙权:这块地肯定属于我的。现在给了你,当然是借给你的。1 W9 E& L5 k5 b% p" D) s/ a) h
" y v% p" A2 `; b9 k' @
被告刘备:这是你主动给我的。说我借,有借条吗?或者请你拿出其他证据。
. g/ f8 T8 E) }% s% l7 Z7 y
6 w8 |" X' P; j2 x 这块地何时到刘备手里的,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到刘备手里的,历史记载都很含糊。说明双方当时没有明确的约定,这给刘备有了申辩的空间。
+ b' A! K! c- A
! L- v7 N# H5 ~9 _ 刘备还是感到理亏的
7 U6 U8 `9 I! E3 r3 N, c, P
" K1 J a4 P' _; m+ J. n 如果你看这些觉得乱七八糟搞不明白,不要紧,只要简单地算一笔账就清楚了。赤壁之战前,刘备是逃兵,相当于已经破产。孙权是主力,击败曹操,是主要投资方。事后孙、刘赚钱了,最大的利润就是荆州,但绝大部分却被刘备拿走了,孙权几乎什么也没有得到,这让孙权大受刺激。从此后的态度看,刘备是理亏的,虽然不承认是借,但一直含含糊糊,承认会还的,时间上却是一拖再拖。如果一个人确实没有借钱,早就理直气壮地顶回去了。刘备显然不是这样。7 G" A% W! _" G
1 x$ k8 m8 ]2 w m 但给人带了一个疑问,孙权为什么会做出“借荆州”这种很傻很天真的事呢?
. b( m/ ?1 B; F# p8 a) _
6 |% ?( S4 W2 J! p) ^/ M3 n 其实孙权一点都不呆,实在是迫不得已。曹操资本雄厚,可以东西两边同时开战。孙权在东边和曹操对攻,已经投入了绝大部分本钱。如果西线再和曹操硬拼,资金链肯定断裂。所以孙权把荆州的部队全部撤回,无偿送给刘备,就是要刘备正面和曹军作战,孙权在西边可以长长松一口气了。这就是孙权虽然吃了亏,但当时不吭气的原因。# X R2 i( u& J% u. R0 ^
* h, `" y1 e/ _# b8 E 这也是刘备后来始终不肯还的原因,因为刘备也愤愤不平,如果不是他镇守荆州,说不定早被曹操攻下了,孙权还会天天嚷着催曹操归还吗?
& P2 o, m" M# \' q* k) k0 d
6 \- B1 r1 A0 [9 Z' }4 } 双方开始并没有翻脸, V4 D4 f2 c+ w1 C j) Q
" R" J/ V/ n) y; | 刘备也比较低调,他没有直接做荆州一把手,而是上表汉朝廷让刘表的儿子刘琦任荆州牧。这个做法是明智的,因为许多将领都属于刘琦部下。后来刘琦病死了,刘备才自领荆州牧,行政中心设在公安,并且把刘琦的力量全部收了过来,实际已成荆州最大占有者。为了感谢孙权对他的帮助,刘备还上表推荐孙权为徐州牧,作为报答。9 Z+ v, x1 {+ P0 y; m) x
4 f0 j% S! F/ g 孙权借荆州有一个强烈的反对者,那就是周瑜,但赤壁之战后不久,周瑜生病死了,没有影响到两家表面上亲密无间的关系。后来东吴方的接任者是鲁肃,他是力主联刘抗曹的。所以借不借的问题还没有放到台面上讨论。
, o3 e; p, v: m, s" Z! u7 u0 o% I8 I; j# I( \& z: [4 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