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人文通史 宰相和丞相的区别

0
回复
30
查看
[复制链接]

7469

主题

13

回帖

750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501
发表于 2021-6-15 14: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宰相:
# A( H$ w( d- ]  y. B; Z  Y! y3 `: Y. p- H: C) G0 J" I
  《韩非子·显学》:“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起于卒伍。”《史记·陈丞相世家》:“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填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宰相最通俗易懂的含义就是: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需要注意的是“通称”,不管任何朝代,只要是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都可以称为宰相。宰相是通称,更是一种制度。
- Y) l/ X. M# c+ O& {1 I# E' R: X7 M; h9 R# G3 F
  随着时代的变迁,宰相的正式官名也在不断的更替,先后出现过:相国、丞相、大司徒、侍中、中书令、尚书令、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多达几十种官名。据记载,商周时代已有太宰、尹、太师之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相的名称正式出现。如管仲为齐国相,蔺相如为赵国相等等。" f0 f$ g. \3 }( h" f
$ i% G9 j9 c) s' F, x* C0 j
  秦朝,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有时分设左右,以右为上,称为“右丞相”,“左丞相”。
5 r% U# s: L9 A7 S, h! O2 H) Z+ q$ F1 q! s5 ?
  汉朝仿秦制,丞相为正职,御史大夫为副职。汉成帝时,丞相一人难以处理繁多的政事,于是立三公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以大司马、大司空、丞相为三公。汉哀帝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初又改大司徒、大司空为司徒、司空,改大司马为太尉,三公之中以太尉地位最高。汉献帝时,复丞相,由曹操担任。
3 C: d, {8 A* S3 Q3 Q' ^8 w) @
: V7 C* w' y7 }/ j! B$ t# B  晋朝建立省事,尚书省、门下省都是晋朝建立的,执行多相制,重要事务由三司八座、门下三省共议,宰相不再局限在三公,三省长官开始具有宰相地位,与三公都被称为公辅大位、宰辅。  f6 V$ Z2 P$ B" i; O5 y- B% s

! S. r/ L  H! I: h  D1 j5 T. _  南北朝时,宰相官名有中书监、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仆射或将军。其位最尊、权最大者则为录尚书事。
; g% G- _0 R. g- [; P1 L
2 V! P1 X, @/ y. `, c5 t  隋朝定三省制,三省长官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都是宰相。/ A7 z* ]: y. c: D
- o; {6 T; O2 G6 u2 Y% p7 [# U
  唐朝的中书省长官中书令,门下省长官侍中,参议政事的中书侍郎、门下侍郎是宰相。尚书令,以后不再任命此官,改以尚书仆射为长官任宰相职。唐高宗后,尚书仆射只有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者才是宰相。参议朝政的百官加参议政事、参知政事、同知政事、同平章政事等加衔的也是宰相。武则天时,将中书省改为凤阁、门下省改为鸾台,二者为政务中枢,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改成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U0 u/ D% h. E; h9 w! v& Y& v: ?; r! ~
. w3 Y3 W# }& C0 |' n  宋朝以同平章事为宰相正式官名,以参知政事为副。元丰改制,设宰相二人,首相称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次相称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另设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为副相。政和时,改左仆射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右仆射为少宰兼中书侍郎。建炎间,再改宰相官名为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相为参知政事。乾道间又改为左、右丞相。
! ?0 O5 K8 F. f) W3 z
" n9 k( t4 q: R! A' K: V; ?  南宋初,左、右仆射加同平章事,为正宰相,不兼任二省侍郎,两省侍郎改为参知政事。孝宗以后,正宰相为左右丞相,副宰相为参知政事。
% k. [) i& w& L& ]* g7 M; W
" Z2 i) f& r1 u5 H) K5 _  辽朝设立北南两个官制。北面又分北南两枢密院,北院掌军事,南院掌内政。北、南枢密院分别下设北、南宰相府和宰相(历史上第一次把宰相作为正式官名)。南面:多仿唐制,有三省六部、各台、院、寺、监、诸卫等官,地位与北院面一样,但无实权。
& D: J" }! Q% m
4 O# x0 T; l% ^+ A% k9 W+ ^8 M  元朝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主官中书令常由皇太子兼领,下为左右丞相,再下为平章政事,副职左右丞及参知政事皆是宰相。
/ F! i5 l7 U; F6 O4 q$ O  _% H2 J+ \& ^2 m# {8 X' F/ k
  明初设中书省,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宰相制度被废除。后来皇帝政务繁忙,又设内阁大学士。随着内阁大学士的政务加重,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辅臣,居首者为首辅。废除宰相制度之后,再无宰相正式名分。
, d& P2 N) \; [5 h! f4 C/ f* D
2 U$ R) R6 P2 W) {  清沿明制设内阁大学士,雍正时设军机处,内阁成为闲曹,军机大臣成为事实上的宰相。清朝也无宰相的正史名分。7 U# r+ ~- _2 n8 O1 V0 D7 E

) ~6 ?: \( f, c' C/ {( t  丞相:3 S: z3 y5 t) O% \3 E0 A
+ k5 y' i) K8 V! T- P
  丞相,是代替皇帝统帅文武百官、辅佐皇帝总理国政的最高官职。丞相是宰相制度中具体的官职名称。战国时期的秦国(秦武王二年任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最先开始使用丞相之名。, a5 y, t+ Y, N* i0 H% L
5 E8 C* K" ~; z) Q
  以上是宰相和丞相的区别,简短一点就是,宰相是最高官职的通称,也是一种制度;丞相是最高官职的一个称呼。宰相不一定都叫丞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职对应。假如记不住哪个朝代的宰相具体称呼是什么?可以直接说某朝宰相,这样称呼不会错。
! S" q' }& q! K1 C  H+ c0 K
8 n8 o+ T0 k3 E* ^' }2 }+ S
5 u  z) z. _;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交流群

星小辰QQ:21906512

星梦创作交流群:610184528

Email:21906512@qq.com

Copyright   ©2017-2026  星梦创作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星梦网络信息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