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处:& S7 u8 H% [- l* e
, f) ^9 i" G! `% i- m' Y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V. v K7 Y& h' b6 q6 J& o8 ^5 S) F4 p/ }7 I J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认,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
( V( Q& t3 T$ D, a, V
9 [& e; }6 Z! C" I0 d 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9 S9 n+ `( n9 \+ t; m6 d0 r: R5 |3 h, t r9 B% a- f0 n1 v
后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以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着书十余篇。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6 ~& Q# {7 n# N* P
' `6 C! ` M! {4 a6 o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逸民列传·梁鸿传》
3 R: K5 u# O) e
5 C, e; P7 I7 ?/ L* \6 I 译文:
4 m% a3 ?( {& I1 S* D) k
2 t* S4 X. P+ s* X 梁鸿的字叫伯鸾,是扶风平陵县人。父亲让,王莽时候做城门校尉,寓居在北地,死在那里。梁鸿那时年纪还小,因为遇上乱世,就用席子卷着把父亲埋了。后来在太学读书,家境贫寒却崇尚独特的节操,饱读群书,没有不通晓的,却不着述。完成了学业,就在上林苑放猪。曾经不慎失火,蔓延到别的房屋,梁鸿就寻找到受灾的人家,问他损失了多少,把猪全部拿来做赔偿。那家主人还认为太少。梁鸿说:“我没有别的财产,愿意用自己的身体做工来抵。”那家主人答应了,梁鸿就给他们做杂务,早早晚晚从不懈怠。那家邻居的老人们看到梁鸿不是平常人,就都责怪那家主人,并称赞梁鸿忠厚老实。从此那主人才敬佩梁鸿,觉得他很特别,把猪全部还给梁鸿。梁鸿不接受,离开返回自己家乡。2 J' K: ~/ y C' V; V
/ J* X; ^- m4 s3 {/ O% J 有势力的人家羡慕梁鸿的高尚节操,有很多人家要把女儿嫁给他,梁鸿都谢绝不娶。同县姓孟人家有个女儿,形状肥胖丑陋黝黑,力气很大,能举起石臼,不想匹配婚嫁,年龄都到三十岁了。父母问她什么原因,那女子说:“要得到梁伯鸾那样贤能的。”梁鸿听了就下礼聘了她。女子请求制作粗布衣服、草鞋、纺织用的筐、搓绳子的工具。等到出嫁,才梳妆打扮进了门。过门七天梁鸿都不答理她,妻子就跪在床下请求说:“我私下听说您有高尚的节义,挑选斥退了几个女子,我选择夫婿,也高傲地对待过几个男子。现在我被您舍弃,哪敢不向您请罪。”梁鸿说:“我要的是穿粗布衣服,可以同我一起到深山隐居的人罢了。你现在居然穿着绮丽的绢绸衣服,涂脂抹粉,这哪里是我的意愿呢?”妻子说:“只是看看你的志向罢了。我自有隐居的服装。”就重新把头发梳成椎形的髻,穿上粗布衣服,做着女人的活计到梁鸿的面前来。梁鸿非常高兴,说:“这真是我梁鸿的妻子啊,能够服侍我喽!” 于是给她起了个字叫德曜,取了个名叫孟光。
$ x! j% X+ R) _3 Y; ~, {$ b) c) ]" r" ^
生活了一段时期,妻子说:“常听先生想隐居避患,为何现在还不行动?难道如此苟且偷生?”梁鸿说“对。”于是共同到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6 q% G! k) b9 d& J4 R& S7 l! n9 M1 p% m
后来到吴,依附世家望族皋伯通,住在厢房,给人做雇工舂米。每当打工回来,妻子就准备好食物,从不敢在梁鸿面前直接仰视,把盛食物的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伯通看到了感到很奇怪,说:“那个打工人能让他的妻子如此敬畏他,不是平常人。”就让他在家里住。不干那些杂事。梁鸿闭门着书十余篇。等到梁鸿死后,伯通要了一块地将他葬在吴要离墓旁。众人都说:“吴要离是壮烈之人,梁鸿品性清高,可以让他靠近要离。”葬完,妻子回到扶风老家。
& E7 W, n. L' f' _/ R7 V# l r$ T2 Z
细述:0 M3 ?4 G- ]/ p! S, m# a
. X" R6 s, H( }1 e8 g3 b# `/ x9 G 人物:梁鸿与孟光
& |6 ?& H/ Z- m1 s/ m6 I- ]) l- y }) \6 e* V8 N9 |/ V
梁鸿回到家乡后,耕种自给,读书养性,并无什么惊人之举。天长日久,他的学问、人品还是显露了出来。特别是他在上林苑中牧猪及失火为人作佣的一段逸事不胫而走,传入扶风,使得很多人慕其高洁,见他已届而立之年,都遣人来提亲,争抢这位隐士为婿。梁鸿岂能看中那些庸俗脂粉。他一概加以拒绝。
b2 W# h4 F: A% Q
) k" z6 n5 H) T5 i& ?1 j. y6 O4 ~ 扶风县有一户姓孟的人家,虽不是高门贵族家庭,然却靠经商,聚积了不少钱财,算得上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富家,孟家有一女儿,粗眉大眼,身材矮小壮实,肤色黧黑,可谓姿色俱无。这副容颜本来就使她的婚姻成为困难,但她偏又自视甚高,别人不挑她,她倒挑起别人来了。
: g/ Z* y6 E6 V0 O0 K" C' B g% Y
拒婚4 M& T, W2 b: o1 v, i
. L0 X6 r: @+ x5 u 有一次,一个落魄书生,饿昏在荒野,被孟女发现,背回家救醒,疗养月余,渐渐康复,书生渐生好感,对孟女的外貌也就并不在意,有求婚之意,孟家父母都感到非常满意,但却碰了孟女的“冷钉子”,并被数落了一顿:“你们读书人,不缺胳膊不少腿,到处请托权门。得意时,正眼都不瞧我们;失意时却饥饿不能自存,还痴心妄想娶媳妇呢?我如果在这时候答应你的求婚,人家会说我趁人之难。你还是不要这样打算吧!”书生只好答谢她的救命之恩,怏怏而去。这件事一传开,乡里大为震惊,都佩服孟女的侠义,不少人前往求婚。当地一家财主的儿子求婚,遭到孟女的拒绝之后,顿生羞恼,指斥道:“我上门求婚是抬举你,凭我的财富,找一个漂亮媳妇难道还成问题吗?瞧瞧你那模样。”孟女毫不示弱,针锋相对:“有钱就财大气粗吗?模样丑是天生的,你有钱就买‘俊’的,就是买不去我这‘丑’的。”县令的小舅子一听,也决定来碰碰运气。他尽量打扮得儒雅一些,装出斯文相,登门求亲,与孟女相见,开口夸赞道:“久闻姑娘高义,实在佩服!”孟女莞尔一笑:“高义怎比高官?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我哪里值得您如此称道?”县令的小舅子一听,也就悻悻地走了。
" C& Q3 |& n3 c/ Q T- J
+ e* N* \( q* a5 P# t0 O 孟女几次拒婚以后,再也没有人敢登门求亲了,及至三十岁时,仍是待字闺中。父母终于失去了耐心,问她:“女儿,你到底要嫁个什么样的夫婿?”女儿不假思索地应声而答,“我要嫁个像梁伯鸾一样的贤士!”父母以为自己听错了,请她又说了一遍;又以为是女儿灰心之极说的气话,但女儿神色安详,哪像是在生气呢!父母都认为女儿的这个念头荒唐之极,绝无实现的可能。
8 x/ s1 e+ x6 a2 @" x3 R' r* ~2 G1 p4 I2 i) _6 A$ z
求婚) i$ M* a% i6 R' C( G( I- f! p
$ V( \8 g5 w7 k( r: `! |9 r- Q4 W 万万设想到,梁鸿听到这个消息后,竟请人来下聘礼。孟家人喜出望外,满口答应;又唯恐梁鸿反悔,很快议定了嫁娶之期。孟家女儿知道后,当然也高兴,但并没有像她父母那样乐昏了头,而是有条不紊地准备陪嫁的物品。
/ Z m& z0 l$ a/ p+ j
) L7 s. t3 W; W6 ? 成婚2 }* w, L) A2 r, E8 O
4 z0 n6 v) d Z% ^3 u 待到成婚之日,孟女被人打扮得花枝招展,头上珠宝金银,身上丝织衣服闪闪发光,脚穿青丝鞋。一路吹奏弹唱,好不热闹。然而,婚后一连七日,梁鸿一言不发。第八天早上,孟家女来到梁鸿面前,恭恭敬敬地行过礼,然后对他说:“妾早闻夫君贤名,立誓非您莫嫁;夫君也拒绝了许多家的提亲,最后 选 定 了 妾 为发妻。妾 深感荣幸!婚后,夫君默默无语,使 妾 诚惶诚恐。想必是 妾 犯了重大过失,如此,请 夫 君 治罪。”( n# {5 \: F$ i2 o1 h& r
" R' w9 e, F0 O ~' ]( z, B. J2 H
误会
4 F% H& h" w# u9 @* ~* ~- r- l8 X6 e" J) B2 U
梁鸿听罢,带着一种不满的神情说:“我一直希望自己的妻子是位能穿麻、葛制作衣服的人,并且能与我同甘苦,能够与我一起隐居到深山大泽之中。而现在你却穿着绮缟等名贵的丝织品缝制的衣服,涂脂抹粉、梳妆打扮,一副贵夫人模样,这哪里是我理想中的妻子呢?”' H% ]1 f/ ~4 I6 n) l6 f( d+ v
; Y% [8 h& |8 u8 S 孟女听了,不但不恼,反而欣然作喜,对梁鸿说:“我这些日子的穿着打扮,并不是我的初衷,我只是想验证一下,夫君是否真是我理想中的贤士。其实妾早就备妥了劳作的服装与用品。”说完之后,便将头发卷起来,穿上麻布衣服,架起织机,动手织布。梁鸿见此,又惊又喜,连忙走过去,笑容满面地对妻子说:“你是我梁鸿真正的妻子!”他怀着尊敬的心情,为妻子取名为孟光,字德曜,意思是她的仁德如同光芒般闪耀。# b, [2 D% W6 s G
1 R( L3 v6 V/ Y8 \# S
恩爱
' H6 U" k1 T5 e" W, C. w- z1 J4 m9 Y8 S8 ~3 r
自从梁鸿妻子换上麻布衣服,亲自纺纱织布以后,夫妇互敬互爱,男耕女织,在家乡度过了一段平静的日子。一天晚饭后,当梁鸿像平时一样拿起书本时,孟光拉住了他的手,用深情的目光注视了他好久好久,弄得梁鸿疑惑不解。这时,孟光用低沉的声音对梁鸿说:“妾早就知道夫君要遁世归隐,避开尘世的烦恼。但为何我们至今还不走?难道夫君还要向世俗低头,委屈自己去入仕吗?”梁鸿猛然惊悟,忙说:“贤妻说得好,此处无甚可留恋的,我们即刻归隐吧。”于是就在当天晚上,夫妻二人忙碌了一个通宵,收拾行装,将必须的生活用品打包装点,第二天夭刚曚昽亮,夫妻二人背着包袱,踏着未尽的月色,悄悄地进到了霸陵(今西安市东北)山中,过起了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在霸陵山深处,他们就着岩石,用枯树枝和茅草搭起了能遮风避雨的草棚,在山谷中开垦出了一片土地,种上了小麦等作物。白天,他们共同劳动;夜晚,梁鸿就着火边或诵读经书,或赋诗作文,或弹琴自娱。孟光则或缝衣纳鞋,或夫弹妻唱,抒发他们对前代高士的仰慕之情和不为利禄所染的高洁品格。夫妻二人对自西汉初年的四皓以来的高士二十四人都曾给予了高度的赞美,对他们每一个人都作了由衷的颂词。
! n8 E$ r: [. Q3 W/ [8 W5 ]! ]( `
) _$ Z; ]: J; P9 \! Z. r0 |# L 隐居8 z' K5 e7 z# z
* k" s6 B P% r2 ` 霸陵山山势并不幽深、险峻,更不是无人涉足之地。梁鸿夫妻隐居于此山的生活终于被外人知道了,昔日平静、恬然的日子再也去法保持,经常有人慕名前往寻找他们。有人是去向梁鸿请教经书中的疑难问题;有人是去询问为人处世的哲理;有人则是去请梁鸿出来为官主政;有人更是怀着好奇的心理去观看他们的生活情况……看来霸陵山已不是梁鸿夫妻生活隐居的世外桃源了。因此,夫妻二人决定从地处人口稠密的关中搬往人烟稀少的关东地区继续隐居。
* F9 k, K ?. B5 M8 c! D
) Q' {! Q* @! Z2 j4 Q( B, ] 他们东出潼关,取道京师洛阳。看到 洛 阳城中 巍 峨、富 丽 的 宫 殿 群,想到沿途所见老 百 姓 生活的艰 难,不禁 对刚刚建立不久的 东 汉 有些不满与失望,他 作了 一 首 《五 噫 之 歌》,讽 刺 统 治 者追求享 乐,浪费民力,歌词大意是:“登上高高的北邙山,噫!俯览壮丽的帝 王之都,噫!只见宫室连云遮日,噫!看不见百姓的辛劳,噫!漫漫辽辽的宫殿,噫!”% k9 p' H0 ^) f: w
+ P6 r0 V" O0 S% D J4 [3 y ?
当时在位的是东汉王朝第三代皇帝章帝刘炟。章帝得知这首歌后,龙颜大怒,传令各地捉拿梁鸿夫妻二人。好在梁鸿夫妻有意隐藏自己的行踪,终于没有落入官府之手。尽管如此,梁鸿也不得不改名期运,与孟光跋涉千里,在远离洛阳的齐鲁地区找到了一片属于他们的土地,继续过着他们理想中的生活。* B+ G+ |2 a* S
: t5 ]' T1 n8 K
齐鲁并非梁鸿所希望的净土。过了几年,他们隐居的行踪又被世人发现,并最终传到了朝廷。由于时光的推移,虽冲淡了章帝的雷霆之怒,但章帝并没有完全忘记这个曾经不与自己合作,却还攻击朝政的逸民,他向地方官吏传下圣旨,表示只要梁鸿愿意到朝中任职,以往的言行均不予追究。梁鸿深知一首《五噫之歌》给章帝的阴影始终不会抹去,即使自己能得到皇帝的垂青,至多也不过是拿自己来为封建统治者装点门面,欺骗世人而已,自己的志愿是万万不可能实现的了。因此,当征召他入京的官吏正在寻找他时,他已偕妻离开了齐鲁。临行之前,夫妻二人百感交集,不禁感叹不已.
* _, W- {# q, ?! \) t$ R! @$ U4 @& H9 ?5 e; v3 i% v
梁鸿夫妻二人不为朝廷的高官厚禄所诱。当他们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之后,为了避免因不应皇帝之命而带来的麻烦,从齐鲁地区南下到了吴地(今江苏无锡境内),象当时许多劳动者一样,成了依附于世家豪族的徒附。梁鸿一家住在当地大族皋伯通家宅的廊下小屋中,靠为人舂米过活。皋伯通开始倒未留意这个舂米人是何等人物。一天,他偶然看见梁鸿妻子孟光给梁鸿送饭,只见妻子恭恭敬敬地走到丈夫面前,低头不敢仰视,把装饭的盘子高举齐眉,请丈夫进食。皋伯通大吃一惊,心想:一个雇工能让他的妻子如此守礼,那此人一定是个隐逸的高人。他立即把梁鸿全家迁进他的家宅中居住,并供给他们衣食。
) M: v8 ]/ S; P/ f% W, I$ O/ m5 T4 c# ^# b# C$ }: e; N3 g
梁鸿已上了年纪,干体力活渐渐力不从心了,皋伯通热情款待他一家,又非常知趣,没盘根问底,梁鸿也就安心在皋家住下了。他晚年利用这段衣食不愁的宝贵时光,潜心着述,成书十余篇。他在写作过程中,为自己定下了两条原则:一是不是前代高士的着作不作评定注释;二是不涉及抒发自己志向的内容不写成文字。因此,他的十余篇作品,均是发前人所未发的独具匠心之作。& W& y' n0 R1 ]1 M% f& e
( q" T& C2 W; I, D 也就在他致力于写作的过程中,不幸的事情发生了。由于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繁重的劳动,使他积劳成疾,卧病在床。临终前,梁鸿对皋伯通说:“我听说前代的高士都是不择生死之地,是随遇而安葬。我死之后,请您千万不要让我的孩子把我弄回故乡去安葬。我既然死在吴地,就把我埋在吴地吧!”& k0 y* m& L9 k8 S& U0 p1 c0 h
/ D2 u; |6 o6 z, r9 D
梁鸿死后,皋伯通等人将其安葬在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之一的要离冢旁,并说:“要离断臂刺庆忌,是一个壮烈之士;梁鸿终身不出仕,是一个清高之士。就让他们二人长相依傍吧!”5 }# V! i/ x# X3 ^- Y
$ Z* G5 F2 ~1 \9 k 安葬完梁鸿,孟光带着孩子北上,回扶风老家,后不知所终。. I2 Y* m. W6 v3 |. B: N9 D: i
" S5 ]5 {1 u* C+ O& g8 B$ v; s* r6 Q 梁鸿作品2 z+ D" e% F1 p4 c X5 F6 i
, e# d+ k! V2 f, {
梁鸿存世的作品只有收录于《后汉书》本传里的3首诗,即《五噫歌》、《适吴诗》和《思友诗》。
" G. v" W2 ~' V! a1 |
( n$ z" A0 \; Y f8 n( Y. g5 ~" T 《五噫歌》
8 u# @6 a* w1 N; D9 j; b+ G/ @- m B/ I
6 E; M' h" j% w6 g; L0 t 陟彼北芒兮,噫!2 s) \1 O/ m. U9 b- Y8 w
% |2 W$ f* @ _) ~; Z
顾瞻帝京兮,噫!4 a" [9 L$ c7 t$ h
% p* j% z6 t% U% I* N 宫阙崔巍兮,噫!
6 A; q: s7 T2 N u7 _2 }& B) v6 @4 I
民之劬劳兮,噫!
3 f2 ]6 v' Y j$ p: S. S
' B7 V& e3 O( l 辽辽未央兮,噫!8 |9 G% I1 @( ^
' F0 V) W0 I$ Q/ ]- o& { 《适吴诗》
) M+ A- R! B% g" A4 [3 H0 ]( f, X: a+ w. ?2 ~* D v
逝旧邦兮遐征,将遥集兮东南。
" _; W0 S7 k+ h' U/ a* F# q% g& _
& y3 ?+ k9 P+ q2 J8 L0 Y, I+ ? 心惙怛兮伤悴,忘菲菲兮升降。6 T0 a3 j+ E) F! J, _
1 A6 l4 G6 ^ Q5 h5 {" z( B2 y0 B9 r 欲乘策兮纵迈,疾吾俗兮作谗。3 `; X: @2 l! ]7 C+ }0 ]$ H4 Y+ D
' L2 B+ j' _' [: u
竞举枉兮措直,咸先佞兮唌唌。
, g( m4 M4 H" l, h# ^; N! z, r' p# d* L t2 B
固靡惭兮独建,冀异州兮尚贤。
% K/ e6 X* J+ J5 g: b7 ?. g ?0 `; {1 R3 p1 h
聊逍遥兮遨嬉,缵仲尼兮周流。+ [0 _( c" A0 S+ I$ g; A
0 W: n5 I1 i6 `5 W3 \ 傥云睹兮我悦,遂舍车兮即浮。
3 t6 h7 r% t0 m: y9 Y9 P5 d+ e" D0 z' u3 q, K' c
过季札兮延陵,求鲁连兮海隅。5 H+ [% Z& R6 K- V1 Q6 |2 k2 k" z
5 {) N8 H' A( l 虽不察兮光貌,幸神灵兮与休。
/ h$ C+ C- S, Z& d
6 I* }% g1 l. a* e 惟季春兮华阜,麦含英兮方秀。
0 Q" p4 U( m' }; T; |7 T: x% f- T. z! A7 M
哀茂时兮逾迈,愍芳香兮日臭。% P8 u" x6 f- y( t+ R! f& E
+ z+ _- D% x& R( z' I' N 悼吾心兮不获,长委结兮焉究。) k. R! p2 O3 Z$ x! y7 E1 M
6 Y7 d/ U4 b* a9 _. q
口嚣嚣兮余讪,嗟恇恇兮谁留。! ~9 d: O$ D5 E& \& F+ t: g, X
7 W7 E) g- Z" U0 U, Q1 Z6 q$ M 《思友诗》
+ [8 F* I* U2 ~% a- x' S0 w s- x; B% L
(一作思高恢)0 `4 y6 U2 D1 G* f& x; ?6 r
$ s+ i4 k6 |/ @
鸟嘤嘤兮友之期,
/ k. ?; N, {% a4 o8 p% t, j
9 y9 [! G, k9 q: A# U 念高子兮仆怀思,3 [. g) s" G1 C% a9 J+ s
* k# m) S: ` B+ s( y0 ?
想念恢兮爰集兹。
) q9 |; U5 `2 B+ I# d6 P( A. G) s8 G3 F
相关成语
9 R3 f% a+ v1 z% z- v$ P8 e/ e. n7 K8 l* M% C. j4 r; W5 n
举案齐眉
- F- U8 K/ i1 |. |2 r8 H: C0 J$ a$ R0 U+ @
名词解释: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e: S3 z8 v+ U5 g! u% n0 z
: ]2 X* ?% \. j! E7 F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逸民列传·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W9 ?$ r% v/ d4 ~6 d
* e3 r- ~3 C+ n1 r' n j& i* o3 C& o 朝代背景
( `8 a! i' Z2 K7 ^. P2 q4 t2 _& `' {
东汉章帝刘炟(公元58年-公元88年4月9日),汉明帝第五子。明帝永平三年(60年),立为皇太子。公元75年登基,公元75年9月5日-88年4月9日在位,凡十四年。在位期间,行宽厚之政,除去以往一人犯谋逆等大罪则亲属皆受牵连的禁令。命罪人减刑迁到边境地区。禁用酷刑,以尚书陈宠之议,除刑罚残酷的条文50余条。禁盐、铁私煮、私铸。注重选拔官吏,以得廉能之吏为政治清明的保证。# V1 D! z3 m5 f: R( j9 @
$ d9 d1 o& L8 V# L 打击豪强地主兼并土地,采取优惠政策募民垦荒,鼓励人口增殖,减轻徭役赋税。提倡儒术,建初八年(83年),选高才生受学《左氏春秋》、《谷梁春秋》、《古文尚书》、《毛诗》。因经学家多分歧,集中诸卿、博士等于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并命班固将讨论结果整理成书,名为《 白虎通德论 》(又称《白虎通议》、《白虎通》),这部书系统地吸收了阴阳五行和谶纬之学,形成今文经学派的主要论点,是董仲舒以来儒家神秘主义哲学的进一步发展。改革历法,始用李梵等所作的《四分历》。
?: e9 J, Q! V1 ]- n) i& G0 g9 J8 u! D& e& N
章帝即位后,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衣食朴素,实行“与民休息”,并且“好儒术”,使得东汉经济、文化在此时得到很大的发展。这时思想也比较活跃,如王充等。此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章帝还两度派班超出使西域,使得西域地区重新称藩于汉。因为明、章两代大体承继了光武之施政方针,励精图治,使文治、武功都有很大的成就,故史称“明章之治”。但由于过分抬高儒教,致使一些官员求虚丢实,开始腐败。而且章帝过于放纵外戚,导致汉和帝时期外戚专权,种下了日后外戚专权和宦官专政的远因。
2 @) p! q: R- z: R# B
- h0 h8 ^5 K0 F7 i5 S2 q, r 梁孟二人隐藏于皋家的原因——被汉章帝搜捕。汉章帝刘炟在历史上还算一个较为宽厚的皇帝,提倡儒学,禁用酷刑,减轻赋税,似乎是有些“德政”的。但他也放纵外戚,养痈遗患,大舅子窦宪骄横不法,他当面斥责为“指鹿为马”的赵高,却并不制裁,导致和帝时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的恶劣局面。司马光就此评论“知善而不能用,知恶而不能去,人主之深戒也”(《资治通鉴》)。从梁鸿的被追捕可看出,这个“宽厚”的皇帝还有“人主”的一个通病:爱听赞美辞,听不得批评意见。书呆子梁鸿不识时务,生逢“盛世”,不歌舞升平,却感叹民生疾苦,败了皇帝的兴,也打破了自己的山中悠闲岁月,只好躲到皋伯通家和孟光“举案齐眉”了。
) z) Y( [9 T/ r( r- A/ L9 }$ @9 Y" H, K+ `' `- L9 Z1 C) a/ Y
从“举案齐眉”看中国案几演变( ?: O" Z1 e+ ] i' C9 J
$ j2 [, W& U6 c% m8 d! I) k
虽然故事中,孟光能“力举石臼”,但要经常把摆放着饭菜的桌子举到齐眉高也是不可能的。 其实,故事中所讲的案并不同于后世的桌子。
- g& e4 t! T( H0 j5 H4 D( f) y3 e* \
什么是案?案与桌有什么区别" Y4 ^2 ^9 W0 n2 m/ M- S, ]
0 R% z9 a0 J& ]: t1 k6 B K 案与桌的区别
( \# f4 C: J7 g9 P- N3 ?$ V( Z8 m" y n+ Z5 P1 o9 c3 Q
案是一种案面呈长方形、下有足的承托,多木制。5 d! W/ l2 q" M! Q2 M8 g
" u/ ^. f* {) Z6 T( f0 `3 }
案的起源很早,在桌子出现以前,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具。后来人们常将几案、桌案连称,几、案、桌在中国古代家具中属于同一类范畴,均可在其上搁置器物。; K* o) F: j, i0 V
$ e5 i, }9 T' s9 l- [# R7 g r2 _ 作为搁设物品的家具,案的造型特征其实与桌最为接近,人们有时几乎将桌、案混为一谈。案与桌最大的区别在于腿足位置。案的案面两端悬空,四足缩进安装,一般使用夹头榫和插肩榫两种榫卯结构,而且从整体比例上讲,案更多呈细长条状。0 @! M, S2 w$ X% j9 ~
c: L- d! {6 Z0 H1 S& R, W* j
案的演变
9 S0 p! H- m- d7 ^8 W& i
. b0 N5 h3 M+ K4 C7 x4 s* } 中国的案在经过各个朝代的发展和演变后,其形状与功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战国直至隋唐五代,案类家具逐渐走向成熟。如,汉代的案,是一种类似今日的大型托盘的家具,形状或为长方形或为圆形,有的下面附有矮足,方形的多为四足,圆形的或有三足。从汉墓出土的文物看,案多是木质的,高级的制品则髹漆并施彩绘,华美异常。
. Z7 [1 r& Y. g0 ~$ p& [% ^! i$ r1 E' b2 N- O/ g$ g
明清时期,案是比较重要的家具,通常摆放在客厅厅堂正中,前设一方桌,桌的左右配放一把大椅。可放置在书屋等地,一般放在正迎门或窗前的显着位置,与书架、多宝阁等配套使用。- b C: Q# C \ t# |3 Y3 _0 c
F9 m+ H; x. U }( x0 N0 {4 z$ G; S* ^
而到了现在,案多半不用来摆放饭菜,而且高度、大小都和古时也有了很大不同,现在的起居习惯已经不是席地而坐,因此案的高度和大小变化比较大,在设计上,保留许多古典元素,两边翘头,下面透雕拐子纹,显得非常典雅,但是高度和大小都与古时的案大不相同,这一改变正好反应了现代人的生活习惯。
& ~$ z2 H9 C: _1 ]. p1 M2 b2 u8 J3 q$ ^) T1 |$ E5 r' V9 c
从时代上来讲,案有汉代的矮足案和高足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长案和圆案,以及宋代的矮榻形庋物案、托泥高座式书画案或大食案、高足条案和柜案,明清时期的翘头案和平头案等;
2 @% c, s' l* J% a# N6 f7 r; @$ H: m: c9 r, K( `1 e' G) ^
从造型上来分,案有矩形案、方案、炕案等;$ I4 N( s0 C# p) e2 O
; w; _! S9 Z i6 ?9 ?3 ]. Y
从案面形制上来看,案有平头案、翘头案等;
1 B! s5 _- O% P/ I# s3 I) O+ _0 O1 m
# `; O+ F0 E. v7 `) E 从腿足形状上来看,案有两足案、三足案、四足案,以及直足案与曲足案等;+ X( B' _2 t- \" u0 J# e1 v
7 {% T& t2 g* K {" r: ^3 \: D
从使用对象上划分,案既有放在酒肆饭店供食客使用的长条案,又有供文人温习功课用的纸糊案,还有供大臣王公草拟文书奏折的奏案。0 y7 L+ E/ @* P/ Z* z8 ~4 }
7 q6 x. P8 D( _- n2 w
什么是几?几与案的区别 e* F7 |' G4 O, V, ?- k& a
8 z- {$ w5 v2 v, y* }6 _& i# X
几
7 g2 Q c' S/ J$ z' \3 q( V7 k% L0 ^ y3 F8 Y" q
几是一种狭长面、下有足,常设于座侧,以便凭倚或搁置物件的家具。多木制,也有石制。几与案是相对而言的,一般多把似案而小者称为几,如炕几、茶几、香几等。
* k% T( b; c5 @; g$ g
) m) l9 S7 c' S" ^8 `' ^ 几的演变
0 F- [% U/ M j1 V# ~4 b1 S% y$ u; _0 ^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家具品种之一,几起初只用于祭祀等较正式的场合,是等级身份的象征,不是一般的平民阶层随便可以使用的。后来几成了长者、尊者所设的凭倚用具,一般放在身前或身侧,成为靠背的母型;
1 E+ h$ y; }% G5 ^% Q8 d: p2 W! L. A/ S
" ~- G, Q3 m9 y$ G6 Q2 d% A: S% A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几就不只是供人凭倚,还可以放置器物,已具有桌案的功能了;
# X8 k! D0 q8 s+ A. D& _9 z" _* q6 h+ L7 ]2 e8 W
东汉以后出现了一种三足弧形凭几,由于它具有弧形特点,入座时无论左右侧倚或前伏后靠都很方便;& C w1 Q9 g- i4 G5 {2 X' j' k r
' A, P7 N8 K$ j# o5 e
隋唐时期,由于高型坐具的出现,椅子的功能完全可以代替凭几的作用,凭几已不再像南北朝时那样盛行,但并未绝迹;
6 d" y0 p, ^2 x9 x$ n3 g
0 l8 t+ w7 U4 {; Y: R 宋元以后随着床榻形制的改变,凭几才渐渐退出家具世界的大舞台,花几、香几和茶几等取而代之,成为几类家具的主要品种。
, M! ~/ m$ P; P6 x% }! M+ U K2 N9 j! i2 O/ K, c! @2 s" h- e |1 b
梁鸿湿地公园$ m# J& |, C Y& e+ F# D; w0 M% d
- }8 I7 V4 P+ u 景点介绍
" p; _- }; T; A9 @* H K0 L
# e( k7 A) Q3 ^) u) ` 梁鸿湿地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旅游景区中国吴文化博览园境内,东与鸿山遗址公园农业生态展示区接壤,西边濒临泰伯渎,北起泰伯渎瞻桥,南至自然村落桥头巷,总规划面积1333亩,一期工程600亩,2009年4月10日开园。
0 J" X! I! G2 ~2 X% z
- `) }# Q3 `1 l0 Y8 _* r8 g) ^" a 梁鸿湿地以吴地文化为内涵,以江南农耕湿地为依托,融自然野趣的生态湿地、富有魅力的水文化和纯真质朴的田园风光为一体,集聚湿地生态资源保护、科学研究、科普展示、艺术创意和旅游休闲度假等功能,拟建成长三角都市圈中最知名的文化生态湿地。
. v& r- R D2 f g( l, T7 {7 r5 X0 v0 H
同时拟依托梁鸿孟光举案齐眉这一重大而又独享的文化资源,以弘扬和谐家庭文化为主题,建设梁孟和家庄园、梁孟恩爱祠、梁孟婚庆基地、梁孟婚纱摄影基地等功能载体,打造在国际国内有重大影响力的“恩爱之都”,将梁鸿湿地公园建设成为中国第一爱情婚姻家庭主题公园。, X9 \$ F/ R) |9 \# Q7 L" u, k- M
! O& Y7 ?2 ]) d8 u- Q
梁鸿湿地公园交通路线# H1 F; v; u. Z* K
. m9 `% M' ]* ]/ G7 p& z1 F7 \0 q 无锡本市—梁鸿湿地公园:机场路-锡梅路,一直往东到底
9 K7 n0 l6 y. h$ f" M5 \2 {; j' L2 s& u8 p9 H9 ~
上海方向-梁鸿湿地公园:沪宁高速无锡新区口下,上梅村方向的匝道,第二个红绿灯右转上锡梅路,一直往东到底
5 h! x6 ~" I9 F+ y& d7 z" j" U8 y8 v1 b" U! e
南京方向—梁鸿湿地公园:南京上沪宁高速公路,无锡新区口下,上梅村方向的匝道,第二个红绿灯右转上锡梅路,一直往东到底; A# o0 J- M' J5 B: Z% Y
: R c% u1 Y/ g, |8 z
杭州方向—梁鸿湿地公园:苏嘉杭高速—沪宁高速,无锡新区口下,上梅村方向的匝道,第二个红绿灯右转上锡梅路,一直往东到底0 v% v7 h" K/ Y( {' x
, H: F. j. q! m& y; C: [* b 常州方向—梁鸿湿地公园 沪宁高速无锡新区口下,上梅村方向的匝道,第二个红绿灯右转上锡梅路,一直往东到底; A S$ K W* V3 ?: n
; I" D3 S- }% D5 x9 u [西皮慢板]
9 K! u5 R2 e+ h8 x( N; z% y+ M/ I8 L! [! `; j
昔日梁鸿配孟光,今朝仙女会襄王。2 O3 X+ E" a, C6 s$ ]- |& H' w
0 p: N, n* G' X# j) \" O8 w
暗地堪笑我兄长,安排虎计害刘王。
) _5 N/ r1 G! a2 x/ ^7 Y3 G& a( [
月老本是乔国丈,纵有大事料无妨。
w( _' Z# Z) d1 X* Z. V" [9 ?' g2 e! @ }+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