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人文通史 古人用什么洗手

0
回复
63
查看
[复制链接]

7469

主题

13

回帖

750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501
发表于 2021-4-10 22: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猪胰子洗脸+ g9 M! O/ Y) R/ Q* `' \

: o$ H# u' W- E5 J* \2 F  皂角洗衣服
. w* e8 x* d8 @+ i7 y. y  i' r- Y( Y; \: c( ~6 L' c. L
  冰碱
1 \* F  Y1 [. b0 l. M# s9 ^: K9 E/ K$ m
  动物油混合草木灰做的东西.等等吧% |, V( E/ ~# L; [" e  f/ ?3 ^4 Z

; \' s$ z7 h8 i0 F: |9 E  古人洁身洁物,最早使用草木灰洗涤。《礼记·内则篇》云:“冠带垢和灰清漱”,因为草木灰中含有能够去油污的碳酸钾。《考工记》说“涑帛……淫之以蜃”,蜃,就是贝壳烧成的灰,它和草木灰水作用就能产生强碱———氢氧化钾。而汉代人也懂得用天燃的“石碱”洗涤衣物。金朝人又在石碱中加入淀粉、香料,制成锭状出售,名为“香碱”。李时珍《本草纲目》记当时人造石碱的生产说:“石碱出自山东济宁诸处,彼人采蒿蓼之属,开窖浸水,漉起晒干烧灰,以原水淋汁,每百引入粉面二、三斤,久则凝淀为石,连汁售之四方”。
8 n% I9 s/ i6 Z, L; f- Z
/ y1 w& s8 x" ~$ G$ ~  古代还有一种叫“澡豆”,由药物及豆末合制而成的粉剂作洗浴用品。澡豆最早应用于佛家,据佛经上记载,澡豆为比丘随身十八物之一,也叫豆屑。佛经《五分律》卷26中说:“有诸比丘浴时,出外以背揩壁树木,还入水灌,伤破其身。佛言:不应尔。听用蒲桃皮、摩楼皮、澡豆等涤去垢物。”这是说佛陀在世时,有比丘洗澡,因水无法洗净身体,便以背与树皮摩擦去垢而受伤,佛陀便教其用澡豆去垢。《世说新语》中记载晋时王敦初与公主结婚,如厕时误把净手用的澡豆倒入水中当作点心吃下,成了千古笑话。这则记载说明澡豆在我国,至少于魏晋时,皇家已开始使用。. ?2 G+ o1 n7 X( {4 K

" G& P. {" S& R, Y  P9 @  随着佛教的盛行,尤其是唐代有尚禅崇佛之风,澡豆也逐渐变成王公贵族的洗涤专利品,但寻常百姓根本无缘见到的。后来孙思邈、王焘等众多医家本着“欲使家家悉解,人人自知”的目的,在佛教原有洗浴作用的基础上,将其与本草相结合,不断创新或改进制作方法。如医书《外台》所载澡豆方中有应用木瓜、桃花、樱桃花等花汁加入澡豆,使其既有香体功效,又有清洁美容作用。中唐以后,随着医家将其制作工艺及功效通过着述传播,澡豆作为一种健身美容双重功效的洗浴用品被人们所接受和喜爱,且也成为一种民俗风尚,如《文昌杂录》曰:“唐岁时节物,元日有屠苏酒……腊日则有口脂、面药、澡豆”可证。2 d' \* o6 P) |! q

) l, w$ ~& K+ ?! E  清文康的《儿女英雄传》第37回写大丫头长姐儿跑到台阶边洗手,她“洗了又洗,搓了陈香肥皂,香豆面子,又使了些个桂花胰子,玫瑰胰子”长姐儿把当时有钱人用的洗涤剂几乎全使上了。而文中的“胰子”和“肥皂”又是什么呢?原来在南北朝时的贾思勰已经提到用猪胰子去垢。孙思邈《千金方》就有用洗净的猪胰研磨成糊状,加豆粉、香料做成颗粒的配方,这就是古代的胰子,也叫“澡豆”。明清又有人改用猪脂研磨中加入砂糖,并以纯碱代替豆粉,再熔入猪油及香料等,均匀后压制成球形或块状,成为新一代的胰子洗涤剂。其化学组成与今天的香皂近似。我国华北、东北主要使用胰子。直到上世纪50年代,北京前门外还保留有合香楼和花汉冲等老胰子店,其中合香楼还是开设于明朝崇祯四年的。除此之外,古人更多用皂荚洗涤衣物。宋朝时,杭州市面上出了一种橘子大小、皂荚粉做的圆团团,据周密《武林旧事》,它叫“肥皂团”,肥皂团放入水里,能发泡去污。19世纪晚期,西方洗涤品传入后,中国人就仍叫它“肥皂”这老名字。《儿女英雄传》的成书也在19世纪晚期的光绪年间,故文中的“香肥皂”可能是国产货,也可能是舶来品。; X) O1 E  @& y4 R5 K
. h% l! {' Z1 f# }& K" 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交流群

星小辰QQ:21906512

星梦创作交流群:610184528

Email:21906512@qq.com

Copyright   ©2017-2026  星梦创作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星梦网络信息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