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服装是指中国古代的各种衣裳、冠帽、鞋袜等服装,在世界上自成一系,其结构与款式随着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发展而逐渐变化。通过对古代服装的研究,可以认识历代人物的风貌。
0 e- y/ P- h9 \6 s0 Q' t; ^& k
: {7 o0 S3 d6 o! x) A/ B 在鉴定有关文物时,服装也是断代的重要尺度。古代服装存世不多,在研究中除依据实物外,古代雕塑、绘画中的人物形象,也往往是重要的参考资料。当然,其中也不乏美丽动人的服装。
B8 s3 g4 W, ~2 s$ @. z2 O0 y/ [
! E& X! v8 m, S9 w2 |% l (这里特指女装)7 R9 s, B+ Q2 Q* q+ H% }; `
# y- Y& Z+ z9 \" \2 C. }
春秋战国服饰
; E8 n" ]* F4 M' | ]% X8 N$ f( F- D9 @" \. a
这时深衣和胡服开始推广。深衣将过去上下不相连的衣裳连属在一起。所以就叫深衣。下摆不开岔口,将衣襟接长,向后拥掩,即所谓“续衽钩边”
6 ` h/ I# l- H8 I8 k2 } q. G( N% A6 v
胡服主要指衣裤式的服装,尤以着长裤为特点,是中国北方草原民族的服装。为骑马方便,他们多穿较窄的上衣、长裤和靴。这种服制据《史记·赵世家》说,是赵武灵王首先用来装备赵国军队的。山西长治分水岭所出铜武士像,上身穿矩领直襟上衣,下身着长裤,腰系绦带,佩剑,正是采用胡服的赵国战士的形象。
5 {$ u4 o; s2 h5 [
+ `7 t% A# ?8 M6 j 汉代服饰(LZ我稀饭汉服) v5 N9 I/ T; Q3 \2 y
6 m+ I. ]- _7 ?" O7 A2 S- L; I: s6 t 汉服特点- O. E1 Y# s" ~+ A6 c1 l! k* y) ^
% d8 u& o6 y1 P" [
1穿外衣时,由于领大而且弯曲,穿衣时必需暴露中衣的领型;$ K4 E2 v% G9 |( s/ _- D$ k# `
+ U: F' @: j" X
2.穿衣必用白色面料做里;
1 p8 Z0 V: t- d) b6 a8 {. h
* n1 b" r& ^# ]- _5 G. y. o1 G 3.袖宽为一尺二寸;7 W8 E# O* u' w7 n8 B7 ]. U8 r, @* F
" p3 T. D# S4 }& k- a 4.衫无袖;" i' Y4 @' \/ s" |0 C# M
( `, O6 W9 x$ v" i+ U3 `% Z 5.穿皮毛服装时裘毛朝外;( U" g" c9 B- ?
1 ]% Q0 |' h9 w8 a6 s4 R
6.腰带极为考究,所用带钩以金制成各种兽形,如螳螂形或琵琶形。形象十分生动有趣。一般长度在带钩从形、色和工艺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较比西周和战国时期,在设计和制作方面都要精美得多。因此颇受男人们的喜爱,佩戴者很多;$ Z, p4 A; Z: m+ G
# I4 U6 g5 h# h3 M 7.男子保持佩刀习俗,但所佩之刀有形无刃,因此失去了实际价值,主要是显示仪容。
5 @5 @( j" K- C4 _1 `1 d3 K) \+ ]7 v6 ^. {: g4 u" V8 \
隋唐时期服饰
9 p2 p' P6 u& ?, ]1 e7 ~+ r+ `: `. d$ _# i- O! e+ L
唐代女装主要由裙、衫、帔组成。这时常将衫掩于裙内,所以显得裙子很长。帔又名帔帛,像一条长而薄的披巾,是受了西亚佛教的影响才在中原流行的。( W f8 t5 Z( ^
( J# ~) G9 l% u' I 唐代前期女装中还流行卷檐虚帽、翻领外衣等胡服,安史之乱后,此风渐歇。
( A. I, u; X& k; g- y/ O& `& c
7 L; J" C' _4 M' c# W7 z; P" K 宋代元代服饰* e6 j6 s0 x. M7 O2 @3 P$ I
$ w; `8 z( x- }4 b 宋代妇女也穿裙和衫,这时的衫子多为对襟,盖在裙外。裙较窄,多施细摺,福州黄墓中除出罗裙外,还有开裆裤与合裆裤,可见宋代妇女在裙内着裤。起于五代时的缠足,至北宋晚期已逐渐流行。
" U2 @: w% G& v# h, b( h* y3 s! m3 E
元代女服分贵族和平民两种样式。贵族多为蒙人,以皮衣皮帽为民族装,貂鼠和羊皮制衣较为广泛,式样多为宽大的袍式、袖口窄小、袖身宽肥,由于衣长曳地,贵夫人外出行乐时,必须有女奴牵拉。
. p0 D m" M: i0 Q; s2 `( t8 x
[- z8 o0 H6 n7 p, ~8 o, c 这种袍式在肩部做有一云肩,即所谓"金绣云肩翠玉缨",十分华美。作为礼服的袍,面料质地十分考究,采用大红色织金、锦、蒙茸和很长的毡类织物。当时最流行的服用色彩以红、黄、绿、褐、玫红、紫、金等为主。
8 J2 t2 y+ J: J0 i, h0 g' j6 j3 {# T8 q2 S8 h/ |
元代平民妇女穿汉族的襦裙,半臂也颇为通行,汉装的样子常在宫中的舞蹈伴奏人身上出现,唐代的窄袖衫和帽式也有保存。此外受邻国高丽的影响,都城的贵族后妃们也有模仿高丽女装的习俗。8 |/ N4 I- S& `9 E
9 ]5 h: u0 ?+ G7 ~" {9 O. F 明清时期服饰
% R- A0 @* q0 S2 u9 |' v- H" D8 L5 r% Y. o1 u+ ?% G
清朝是以满族统治者为主的政权机构,满族旗人的风俗习惯影响着中原地区。由于满族贵族的“剃发易服”、“十从十不从”、“留头不留发”政策以及大量的屠杀汉民,造成了中国传统的衣冠的消亡。
/ S, R/ y% N2 J6 w
3 ]4 Z u$ n* S( D% h6 Y0 r- ^ 这种屠杀式的变革,是中国传统服制的又一次变态式的发展,是历史上"胡服骑射"、"开放唐装"之后的第三次明显的突变。1 b, f `! ~* K: ]! D* Z7 d/ V
' ^- V/ S* x1 d ?) X5 ~5 Q6 i! K
满族的旗装,外轮廓呈长方形,马鞍形领掩颊护面,衣服上下不取腰身,衫不露外,偏襟右衽以盘纽为饰,假袖二至三幅,马蹄袖盖手,镶滚工艺装饰,衣外加衣,增加坎肩或马褂。* ^/ b4 A8 t9 n" o. b5 A
* P, Q! ^1 u; b% ^) i
明、清两代汉族女装变化不大,仍着衫、裙,清代后期始以裤代裙。
) s ~* N- z I2 t0 q l/ ]3 C" {0 N" p( X0 E" a& `
清中期以后女装层层镶边,称为“滚镶”。清代满族妇女着旗装,她们不缠足,不束裙,皆穿旗袍,有时外加坎肩。
& |8 U2 O5 D) R: S/ e! v. N r: Q S/ I' k- u9 w' \1 \
乾隆以后,满族女装中出现高底的“花盆底”鞋。咸丰以后,又出现高大的“两把头”、“大拉翅”等发型,成为满族女装之突出的特征。(还珠格格里的服饰,LZ不欣赏)
" x, w8 N3 f8 W9 |& w1 ?3 c2 v
- {8 [# \5 @: l! V$ B;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