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人文通史 长江盐运码头的变迁

0
回复
44
查看
[复制链接]

7469

主题

13

回帖

750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501
发表于 2021-4-1 21: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两淮盐区产盐,相传前四五千年历史。早在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就在海州、扬州、苏州以东生产海盐,产量据全国之首。古代盐运是国家税收极为重要的来源,盐税几乎占了国家税收的一半。扬州得运河、长江之利,成为两淮盐运中心,瓜洲、仪征、十二圩则是盐运的出江要道,在盐运史上具有极其重要地位。清首任两淮盐运御使李发元在《盐院题名碑记》说:“两淮税课当天下租庸之半,损益盈虚,动关国计。”- N! G. D- p' |" g

0 I- S( v. C! Z( d" T, O3 R6 o, X  扬州港为古代为全国四大港口之一,瓜洲、真州则是扬州港的两大外港。自汉代吴王刘濞捍盐通商,扬州就是淮南盐的转运基地。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沟通江淮,又有通扬运河贯穿扬州与海陵仓、仪扬运河沟通真州,扬州港成为盐运的集散中心。
! Y) j1 {* h6 t8 T
; @; l$ _3 X& [: U. t  唐代扬州城南江岸有扬子津,是大运河的入江码头,淮南食盐多由扬子入江,发运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四大口岸。后来江中瓜洲滩涂渐长,后与北岸相连,给盐运带来很大阻碍,江上运盐船沿江滩要绕一个几十里的大圈子才能开往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四大口岸,费时费力又加大运资。唐开元二十五年(737)润州刺史兼江南东道采访处置史齐浣在瓜洲至三汊河之间,开了一条25里的伊娄河、北于扬子港连通大运河,南为出江口。伊娄河与大运河连通后,运盐船只大水缩短了航程,瓜洲盐运很快兴盛起来。
! I0 L1 t) W; e% J: k
3 ~1 u: F! i$ I( r  唐时,真州也是一个扬州外港,为了便于运输,扬州三汊河有一个扬州通仪征的运河,谓之仪扬运河,又称真州运河。起初主要是用于漕运。伊娄河开凿之前,也有部分食盐从仪扬运河运至真州掣验、开江。真州港江岸稳定,且地近上江,可是盐船从扬子港出江,要比从真州出江节省运程和运费。出江港口从扬子津移到瓜洲后,运程增加25里,比真州要远好多,为节省时间和盐运费用,凡往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及江南地区的盐船均改经仪扬运河从真州出江。宋代真州已成为漕运和盐运的主要集散地,顶替了瓜洲的盐运地位。! K2 ^" s, R! P1 M6 O
! i/ R1 L4 ?/ V; o. g2 _  A" V
  仪征港虽然长期占有漕运和盐盐地位,但船只出江口时有淤塞,后来日渐严重。《嘉庆瓜洲志》记载,明初因仪征运盐出江口淤淀,盐船通行困难,京师南京及上江食盐通行受阻,重于瓜洲出江,并在瓜洲运河的南水关下专门筑一大坝,谓之盐坝,南水关改称盐坝门,专门用来掣验盐引和开放盐船。后来仪征港南坝至黄泥滩一带疏浚完毕,入江水道畅通,从瓜洲出江的盐船重又回到仪征港出江。
8 M& L( `9 A. ?. o* [( _6 [% P- g; Y9 \
  清初至嘉道的一百多年间,淮南盐多经仪扬运河运至仪征天池掣验开江。后来日见黄泥滩淤涨,仪扬运河淤浅,大型船只难以通过,造成江口驳运费用过大,私盐猖獗,加之太平军逼近仪征,淮南盐江口行掣从仪扬迁至泰兴县口岸镇。当年仪征仪扬运河口的斗门和复闸是世界最早的船闸,原来漕盐运输的仪扬运河,1972年进行了拓浚,用于40万亩农田灌溉。同时又为引江的主干河道。
* Y3 H) h. o! ]; |/ f) {, R
+ p* S& e/ Q4 F7 X+ G! Z; L  太平军平定后,清同治四年(1865)四月于瓜洲设淮盐总栈,专门行销两淮盐引。同时筹款挑浚运盐河道,开挖新河,将出江口设在瓜洲城东三里的六濠口。淮盐总栈移瓜洲后,朝中大员曾国藩、马新贻、李鸿章等都曾莅临,瓜洲极一时之盛,名声大振。
9 e8 f5 w3 K) |9 r) {4 h$ ^) b- M0 C( ^( v7 ^: k
  时至清同冶年间,瓜洲渡口发生变化。同治九年(1870)十一月,盐政李宗羲、盐运使方浚颐向朝廷禀报,说瓜洲盐栈以西地段江岸“节次坍塌,浦地极为危险”。经勘查,发现大江南岸兵滩,金山已成陆地;北岸势窄,瓜洲已一半塌入江心,瓜洲淮盐总栈已岌岌可危,迁栈势在必行。迁至何处?曾国藩派河工候补道张富年监督拓浚仪扬河,扩大运输能力。河成后,最终得同治皇帝首肯,选定仪征十二圩作为淮盐总栈新址。同治十二年十月十五日,十二圩两淮盐务总栈(简称“扬子淮盐总栈”)挂牌开业,瓜洲总栈宣告歇业。扬子总栈下设浦委厅、查舱局、毛盐局、盐务警察总局、水陆缉弘大队。民国初年,袁世凯为镇压南方各省革命军,向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大量借款,以充军费、合同规定,以盐税担保。外国洋人坐镇十二圩,掌握稽核征收盐税,用来偿付外债。在此后的数十年间,十二圩一直作为有洋人坐镇的淮南盐运的中转站,正常情况下,江边有杨家码头、湘乡码头、江西码头、萧湘码头等30多个运盐码头。起先十二圩江面开阔,沿江码头直伸江而,盐斤上下十分方便;后来十二圩开始淤涨,河滩露出水面,影响盐斤上下,遂建二华里的通江栈桥(民众谓之洋桥),上铺铁轨通入江中,盐包可用铁轨车直接运到江船之上。近二十华里长的江面停泊大小江船和海轮达2000余艘,专运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大岸食盐;内河有大小驳船200余艘。江船大者装盐16000包,合1200吨,小船装千包,主要运往江苏及内河各县,光船工、水手等劳工多达四、五万人。
& S; H. ?1 t9 O7 |5 V5 B9 _: z# ?
  I6 a$ g# z7 y  十二圩港口有海运、江运、河运之利,日渐繁盛。民国年间,江滩淤和,架起栈桥;仪扬运河入江口淤塞,加以疏浚。仪扬运河的水道,要绕道仪征港、泗源沟。河道、江滩淤积,盐船绕道增加航程,便从仪扬河开新的盐河水道,直达十二圩,大大缩短了航程。
% N: R- }& Q' k* Z6 }4 n; g% _7 ?: O" q
  十二圩自清同治十二年(1873)建栈设场正式开始盐运,直到民国26掉(1937)度过了60多个繁华春秋。十二圩从一个江边渔村,发展为一座拥有20万人口的盐都,有前街、后街、官街、栈前街、利运街等十余条,长达五华里。市景繁荣,商铺会馆、茶肆酒楼、剧院财场、钱庄当典,琳琅满目,比比皆是,故有“小上海”之称。当时出版的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上没有仪征县的位置,而十二圩却标得非常醒目,足见十二圩已成为名闻世界的盐都。
0 \! c* }6 O7 w5 z) Z3 f; X: ~' W! W  O& u
  民国政府颁布新盐法后,淮南盐场直接凭票购买外运,不需经大运河、通扬河、仪扬河运至十二圩掣验开江。十二圩也就失去当年的辉煌,而日渐衰败了。如今,仪扬运河、仪征天池和水门、十二圩盐栈、盐池和部分古街尚有遗迹存在,并且得以保护。) O, s& D, F( K8 O! _

# ?* }* G5 ^/ |" 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交流群

星小辰QQ:21906512

星梦创作交流群:610184528

Email:21906512@qq.com

Copyright   ©2017-2026  星梦创作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星梦网络信息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