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舍别克诺弗鲁(Sebeknefru)
& D- V4 Q8 f3 g V. R% h( d) \) \( x4 [8 ]. L; K
古埃及第12王朝末代女法老,阿门涅姆赫特三世之女,在位仅四年(前1789-1786在位)第12王朝即告倾覆。
1 s9 d5 ^) g3 } F1 S$ Y) t X9 N9 Y' A" C" N
2、哈特舍普苏特(Hatshepsut)/ [! A5 J- ]" h! |
, V- O: X$ p p. H0 O
埃及第十八王朝女王,公元前1503—1482年左右在位。为图特摩斯一世的嫡生女,同作为正当王统的唯一保持者、父王的庶子图特摩斯二世结婚。后由于夫主的早逝,与幼年即位的图特摩斯三世(女王的庶子)同为共治之法老。但女王实际上大权独揽,成为埃及唯一的统治者。在位期间中断了图特摩斯一世以来为征服亚洲进行的远征而转行和平贸易外交,特别注重与非洲的贸易,执政的第九年派遣的蓬特交易船,是那一时代的代表性活动,同古莱塔的贸易也活跃起来。在底比斯西岸的提埃尔巴哈利营造壮丽的葬祭殿,乘卡纳克神庙的扩大,供献方尖塔。为强行即位和变更对外政策,在政治中枢安插了孙谟特(据说为女王情夫)等忠实亲信。随着图特摩斯三世的成人,这些亲信相继失宠。不久,女王的身影也消失了,但她究竟是自然而死还是被暗杀,或是退位,尚不得而知。图特摩斯三世成为独立执政者后立刻再次远征亚洲,并企图抹杀人们对女王的记忆(破坏雕像,从浮雕、碑文上去掉女王的形象和名字等)。但是,在女王的和平时代国力得到充实,这使得图特摩斯三世进行大规模的远征成为可能。
3 o5 E7 O2 X( n# ^3 y
! l1 q% S' G, b 3、亚马逊人的诸女王, ^: {/ [1 w' {) ?+ ]7 y# C
* ^4 H: {0 p- S
古希腊传说中的女儿国亚马逊人居住在本都的特耳莫冬河两岸。其中在神话中提到的几个女王有:希波吕特(Hippolyta)、彭特西勒亚(Penthesilea)、塔勒斯里斯(Thalestris)等,神话内容就不再叙了,自己去看吧。
w- e/ U& I0 a+ Z6 f4 H
. I0 d2 _# I' d+ Q3 z8 y 4、示巴(Sheba)女王. S- g2 ^8 D0 Y2 b6 [2 f: ^+ P
( k$ }$ l) G) c# `6 u4 `: _ Sheba的女王,活动于约公元前十世纪。古代以色列所罗门王统治时,示巴女王带来许多金子、宝石和香料试图以难题请问所罗门,她是传说中的阿拉伯半岛赛伯(Saba)王国女王(Sabo即Sheba)。此王国的存在和繁荣从遗迹可得到证实,但女王的故事则是传说。除《旧约?列王纪上》第十章、《历代志下》第九章外,《古兰经》第廿七章也记述有两入的交往。古代埃塞俄比亚帝国皇室,传闻是所罗门和示巴女王的后裔。
) c% P$ O" G9 t5 e" n' I2 N2 ^5 A: e, Y7 G) D$ i: v( U) p, m( T- D m; A
5、阿塔莉娅(Athaliah)7 @$ D7 z% B8 n. _7 y
7 f# L3 a9 e: } G
犹太王国女王,前842-836年在位。原为北方的以色列国王阿哈布之女,因和亲嫁与南方犹太国王约兰。前842年其子、犹太国王亚哈谢为以色列将军耶希沃杀害后,身为王太后的她发动转变,几乎将犹太王室的后嗣们杀个干净,仅亚哈谢之子约阿施(Jehoash)被人藏匿得免。阿塔莉娅统治国家六年,引进腓尼基的巴尔祭典,建立神殿。后由祭司耶何耶大活动军队发动政变,杀死阿塔莉娅,迎立约阿施为王,巴尔神殿也被捣毁。
1 _$ S: V v4 c$ L e @# A' v
0 y G: |1 q; m% `! |9 Z9 l5 e 6、塞米拉米司(Semiramis)
# d" L" C; T4 y' P& A' w7 P4 ? C9 ^# J0 o4 Z6 L- r2 W; Y5 P% e/ u7 x
希腊传说中的巴比伦女王,希罗多德和狄奥多罗斯的着作中都曾提到过,据说她曾在巴比伦城附近的平原上修建了相当壮观的河堤。但现在的一些研究表明,塞米拉米司其人很可能不存在,仅仅是一个传说。
0 C* `% w' }( q# q3 Y! s+ t' C( z; K& `( F9 H. H* t
7、尼托克里司(Nitocris)3 u0 G3 [6 s0 V5 } T' `$ h
/ d8 Z5 Z4 A! W$ T7 H( p) j 希腊传说中的巴比伦城女王,活动时间在公元前六世纪。据说她使巴比伦附近幼发拉底河的河道变曲,并修建了人工湖。其子拉比奈托斯为新巴比伦末代国王。(但从巴比伦王世系表上看,拉比奈托斯被称为“篡位者”,非迦勒底王朝后裔,因此尼托克里司的女王身份也不无可疑之处)
6 D3 S% e( Q) y+ S6 h
/ H& N" |2 v$ v 8、托米丽司(Tomyris)8 D- |% X% @2 u5 t
" \& O! B+ {- F3 X" ~
马萨革泰人的女王,公元前六世纪时在位。原为王后,夫王死后为马萨革泰人的统治者。前530年波斯居鲁士大帝征讨马萨革泰,女王之子斯帕: q3 F% Q+ T! Y1 c$ j
0 u' ]) F# z0 G% _6 f& P: g 尔伽披赛斯被俘自杀。不久托米丽司率倾国之兵与居鲁士决战,打败并杀死了他。居鲁士的首级被割下,浸在盛血的革囊里。
7 @0 M. L; N0 r' |3 t% R
0 X1 ?+ z1 b. p# ]8 J6 u/ h* U/ C% _ 9、阿尔铁米西娅(Artemisia)5 p {1 H N' y9 G! A# k. u# S+ c
. B5 ^* p3 s) m) s; n
吕戈达米斯的女儿,原为哈里卡尔拉苏斯王后,夫王死后幼子即位,其为摄政。希波战争时率五艘战舰随薛西斯出征,参加了前480年的萨拉米斯海战,战败后逃走。
0 E1 |* Y6 w3 B4 L& m- ^1 l3 \( x5 K" _
10、克娄巴特拉?特亚(Cleopatra Thea)% Y& j, ]! K7 Q. x& a0 N% w& v0 L8 Y" e
) Z: p1 R: C; l( n+ s 西亚的塞琉古王朝女王,公元前125-121年在位。本为埃及托勒密王朝托勒密六世和克娄巴特拉二世所生之女,先同因其父之政策造成混乱的叙利亚王国的王位篡位者亚历山大?贝勒斯结婚,后又同正统的德米特里二世结婚。德米持里为帕尔尼人俘虏时,又同其弟安条克七世结婚。德米特里回国后,和他们的儿子塞琉古五世、安条克八世共治。克娄巴特拉杀死塞琉古五世,后又被安条克八世所杀。
: u9 L6 p X6 _1 Z& d4 X& ^% P3 w( }8 L( V6 f
11、克娄巴特拉一世(Cleopatra I)
6 x. D3 _7 O, b9 K# I
+ e; g; v! ]$ U. I8 l/ s 古埃及托勒密王朝托勒密五世的皇后,前180-176年在位。为叙利亚王国塞琉古朝安条克三世之女。其父在第五次叙利亚战争中打败埃及,媾和结果,他们两人结了婚,但两国关系并末因此好转。丈夫死后(前180),与其子托勒密六世共同统治埃及。
6 R, l0 q! ~! M
# v% ?) p* T- h* A) Z# N; k 12、克娄巴特拉二世(Cleopatra II)2 [) W, ]& m( ^% a0 v. v6 x" j
0 H; ]* P- S& z6 H4 z9 S8 `" E% `7 L 古埃及托勒密五世和克娄巴特拉一世所生之女,为托勒密六世和托勒密八世的亲姐妹。在六世和八世的争斗中,她先同托勒密六世结婚(前163-145),和其共同统治,生克娄巴特拉三世;后又嫁与托勒密七世;七世死后,又同托勒密八世结婚(前144)。八世也同其侄女结婚(前142),成为纠纷的祸源。
' t7 v" M5 g3 O+ S/ b
" k5 M& t9 J- F 13、克娄巴特拉三世(Cleopatra III)
: R; A( z; l; a5 S5 p0 `' q! Q ]9 f: `; c% e; J
托勒密六世和克娄巴特拉二世之女,后嫁与叔叔兼舅舅托勒密八世,生托勒密九世、十世。前110年起摄政近十年,其间托勒密九世、十世之间想走马灯一样地更迭了几次王位。
, L) O; z3 W8 l8 I* A
+ Q* l- U! c: U$ d. I 14、克娄巴特拉?柏伦尼斯三世(Cleopatra Berenice III)
1 L, I* ]2 G3 E/ G
6 H# R3 ]3 D( E7 j- U3 x 据说为托勒密九世之女,曾先后嫁与九世、十世,前80年又与十世子、后夫托勒密十一世共同执政,不久王位转入九世之子托勒密十二世之手。
5 K. D5 S3 h6 X; \; q3 o$ G! S/ a7 y/ I. i6 ^
15、柏伦尼斯四世(Berenice IV)
. d5 z+ r R$ V! Y$ g* p% @/ f/ i6 s, N9 C' N
托勒密十二世之女,前58年起代其父摄政三年,前55年托勒密十二世复位。
+ |8 U: v9 D, E8 N3 ~7 N
& T6 |5 u3 {0 j6 l1 m5 K 16、克娄巴特拉七世(Cleopatra IV)6 |, ^7 I: c) k- R2 s
6 H/ M" j4 h8 h2 ?4 i 古埃及托勒密王朝最后一位女王。据说其父是托勒密十二,其母是十二世的姐姐克娄巴特拉五世。因父亲的弊政而导致的首都暴动,使她也流亡罗马。回国后,其父去世,与弟托勒密十三共同统治埃及(前51)。由于姐弟的对立和廷臣的暗中活动,她被暂时逐出亚历山大。但她向因追杀庞培而来到埃及的凯撤求助保护,在反对凯撤的亚历山大暴动的混乱中,托勒密十三死亡。凯撒使她和其弟托勒密十四共治埃及(前49—47)。前44年女王暗害了托勒密十四世,以凯撤里恩为王,称托勒密十五世,为共主。9 n" O' P1 R% @# B
: ]% a5 m6 r* o# L# H4 _9 V( j 第二次三巨头政治的实权者安东尼在向东方扩张时,与克娄巴特拉同居,把亚历山大当做根据地,后同妻子屋大维亚离婚,而同克娄巴特拉正式结婚,引起屋大维用罗马的名义向安东尼宣战。前31年亚克兴海战中屋大维获胜,安东尼逃到亚历山大自杀,克娄巴特拉亦被捕自杀。! c: W) F# q8 u1 T3 E" I
5 N' _4 } g& s# F6 S- h 17、卡蒂曼杜(Cartimandue)
( S5 T( D7 j* E) ]
; \- z6 s& N T7 y% e 不列颠岛上的布利干特王国的女王,一世纪中叶时在位。公元50年,反抗罗马人的布利吞人特里诺文特部落的国王卡拉塔库斯战败后,前来投奔,企图与之联合,被卡蒂曼杜引渡给罗马军队。卡拉塔库斯被带到罗马后,克劳狄皇帝将其赦免释放。* Q; s* K/ M" j) I& d2 |. H
+ ?! k6 n# M* m8 w M* G 18、波狄希亚3 h2 `2 _8 x% ]' N8 Z
/ k( o9 q9 X! g 即波狄卡,一世纪时不列颠岛上的布利吞人爱西尼王国女王。原为王后,其夫王临终前指定由其两女和罗马尼禄皇帝为共同继承人。不久罗马军队占领该国,国家受到蹂躏。公元61年,波狄希亚率国人造反,打垮了罗马的第9军团,先后焚毁了卡姆勒多纳姆、伦丁尼(伦敦)、韦鲁拉姆等几个罗马城镇,屠戮了数万罗马居民和归化的布利吞人。不久,波狄希亚率领的8万人(包括老弱)在一次决战中被罗马总督苏托尼斯率领的第14、20两个军团1万余人击败,波狄希亚服毒自杀,其部落基本被灭绝。
- i- w/ U3 B+ ]9 V- q7 A
# t9 c+ k9 h8 u+ H X4 q, i 19、赫尔杜$ ]( o* H: e9 o& j
& B& J7 @4 p2 t& ~
阿拉伯半岛北部奈伯特王国的女王,公元前后在位。2 V I2 K% f& l6 p4 V* C" _! E
+ d' U% d1 P# N) ~$ b
20、谢格莱
4 l. y' {( E z, E8 U. F: m* b$ \8 j1 R0 ^
奈伯特王国的女王,公元一世纪时在位。0 `/ T5 w. z/ A! b2 R
$ H. D) @9 W6 \: N1 H 21、贾米莱# u2 }( r# Z# @5 x
$ U$ C3 M. M7 I- n
奈伯特王国的女王,公元一世纪后半叶时在位。, g$ `4 t+ `. e, g( c; p
b" s6 c R7 D7 @
22、芝诺比亚(Zenobia)3 Q' S$ q1 F+ l
( ]& ~) O4 C/ p: { 本为巴尔米拉人国王伍得奈斯(Udhaynah,罗马人称Odaenathus)之妻。伍得奈斯因助罗马人对波斯作战有功,曾受封为罗马东方军区长官,266年被罗马人毒死。芝诺比亚代幼子韦海卜?拉特摄政,自封为“东方女王”,起兵反抗罗马帝国。她使整个埃及和小亚细亚大部分的地方都归入本国的版图,她的军队甚至打到了拜占廷对面的卡尔西顿城。她的常胜军,于同年占领东罗马帝国的陪都亚历山大港,她的次子自称埃及王,自铸钱币,钱币上不铸奥里力安的头像。最后,奥里力安皇帝励精图治,在安提俄克和希姆斯接连两次获胜,于272年春攻入巴尔米拉。芝诺比亚骑单峰快驼逃入沙漠,但终于被俘,被奥里力安带到罗马参加了凯旋式。巴尔米拉城不久因发生暴动而被罗马人夷为平地。
0 B' e% d' ?) S/ X0 M
, E1 c, U3 n3 P) z# U |
|